內容簡介
《泉州文庫:趙注孫子十三篇》主要內容包括刻趙注孫子引,孫子書敘,重刻孫子書序,捲一:始計第1;捲二:作戰第二,謀攻第三,軍形第四;捲三:兵勢第五,虛實第六,軍爭第七;捲四:九變第八,行軍第九,地形第十;捲五:九地第十一,火攻第十二,用間第十三;孫子十三篇注解後序,孫子考,校點後記。
作者簡介
趙本學(1478—1544),名世鬱,又名存鬱,號虛舟,福建泉州人。係趙匡胤十八世孫。他“博極群書,宗匠儒林”,曾師從著名理學傢蔡清,潛心研究《易》,注解《孫子》。著有《韜鈐內外篇》七捲、《趙注孫子十三篇》三捲、《孫子校解引類》等。著名抗倭名將俞大猷是其門人。
目錄
刻趙注孫子引
孫子書敘
重刻孫子書序
捲一
始計第一
捲二
作戰第二
謀攻第三
軍形第四
捲三
兵勢第五
虛實第六
軍爭第七
捲四
九變第八
行軍第九
地形第十
捲五
九地第十一
火攻第十二
用間第十三
孫子十三篇注解後序
孫子考
校點後記
精彩書摘
《泉州文庫:趙注孫子十三篇》:
二韆五百人為軍,五百人為旅,百人為卒,五人為伍。破人之國者,吾之國能無損乎?破人之軍者,吾之軍能無傷乎?破人之旅之卒之伍,吾之旅卒伍能無失乎?皆非萬全之道也。兵以萬全為貴,不遺一矢,不亡一卒,乃謂之萬全。故言自國至伍,皆以不戰而勝之為上也。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兵,乃善之善者也。
善之善者,在不戰而屈人之兵。故迷者,陳利害以曉之;來降者,布恩信以結之;注誤者,明大義以懾之;震恐者,揚威聲以奪之。或用辯士以下之,或用奇計以誅之,或堅壁清野以待其衰,或奪隘守險以絕其救,或以夷狄而攻夷狄,或以盜賊而擒盜賊。此不戰而屈人兵之類也。
引類
王庭淒圍牛元翼於深州,官軍三麵救之,皆以糧乏不能進。朝廷遣韓愈宣慰之,愈至鎮,庭湊拔刃弦弓以迎之。至館,甲兵羅於前,庭湊言曰:“所以紛紛者,乃此曹所為,非庭湊也。”愈厲聲曰:“天子以尚書有將帥材,故賜節鐵,不知尚書乃不能與健兒語耶?”甲士前曰:“先太師為國擊走硃滔,血衣猶在軍前,何負朝廷,乃以為賊乎?”愈曰:“汝曹尚能記先太師,則善矣!夫逆順之為,禍福豈遠乎?自祿山、思明以來,至元濟、思道,其子孫今尚有存者乎?田令公以魏博歸朝廷,子孫孩提,皆為美官。王承元以此軍歸朝廷,弱冠建節。劉悟、李佑,皆為節度使,汝曹亦聞之乎?”庭淒恐眾心動,麾之使退,謂愈曰:“侍郎來何為?”愈曰:“神策諸將,如牛元翼者不少,但朝廷顧大體,不可棄之耳。尚書何為圍之不置?”庭淒曰:“即當齣之。”因與宴禮而歸之,未幾元翼突圍齣深州。魏太祖破邯郫,易陽令韓範僞以城降而拒守,遣徐晃攻之。晃以飛矢射人城中,為陳成敗,範悔而降。此陳利害而屈人之兵也。縧郡賊柴保昌有眾八萬,煬帝令樊子蓋擊之。子蓋深溝高壘,不敢戰。有來歸首者,不問多寡必執之,由是莫敢降,賊徒日盛,連年不剋。煬帝乃令李淵代之。賊有來降者,皆引緻左右,推赤心以待之,人人自安,願效死力。其黨相謂曰:“我輩本無逆心,徒以政令嚴酷,懼死為盜耳。前後首者,皆為樊所殺,窮無所歸。今唐公與人無隔,恩義如此,我輩知不死矣。”遂相率歸,前後至者數萬人,餘賊散走他郡。此以恩信而屈人之兵也。硃沘、硃滔、王武俊聯兵反,李抱真先遣門客賈林以大義說武俊,閤從擊硃沘。俊雖許之,然尚猶豫,抱真乃以數騎徑入武俊營,曰:“硃沘、希烈僭竊大位,足下不能進於數賊之間,乃捨九葉天子,而臣反虜乎?”因言及播越,抱武俊哭,泣泗交下,武俊亦哭,感動左右。入武俊帳中,酣寢久之,武俊感其不疑,結為弟兄而彆。明日大破硃沘。郭子儀屯涇陽,僕固懷恩率番虜來寇,圍之數重。子儀以甲騎二韆齣入左右,迴紇見而問曰:“此誰也?”報曰:“郭令公也。”迴紇驚曰:“郭令公存乎?懷恩言天可汗已棄四海,令公亦謝世,中國無主,故我從而來。今令公存,天可汗在乎?”對曰:“皇帝萬壽無疆!”迴紇皆曰:“懷恩欺我。”子儀又使諭之曰:“公等頃歲遠涉萬裏,剪除凶逆,恢復二京,是時子儀與公等周鏇艱難,何日忘之?今一旦棄舊好,助一叛臣,何其愚也?且懷恩棄主背親,於公等何有?”迴紇曰:“為令公亡矣,不然何以至此?令公誠存,安得而見之?”子儀遂齣,乃傳呼曰:“令公來!”虜初疑,持弓待之,子儀兔胄示之,勞曰:“公等久同忠義,又何至是?”迴紇皆捨兵下馬,齊拜曰:“果吾父也。”子儀召其首領,各飲之酒,與之佳綿,歡好如初。此李抱真、郭子儀以大義而屈人之兵也。韓信既破趟,欲遂攻燕代齊,問計於李左車,左車曰:“將軍涉西河,虜魏王,擒夏說,一舉下井陘,不終朝而破趙二十餘萬眾,誅成安君。名聞海內,威振天下。若此,將軍之所長也。然而眾勞卒疲,其實難用,今將軍欲舉倦敝之兵,頓之燕堅城之下,欲戰恐久力不能拔,則劉項之勢未有所分也。若此者,將軍所短也。方今為將軍計,莫若按甲休兵,鎮趟撫其孤,百裏之內,牛酒日至,以饗士大夫醳兵,北首燕路,然後遣辯士奉咫尺之書,暴其所長於燕,燕必不敢不聽從。燕已從,使誼言東告齊,齊必從風而服,雖有智者,亦莫知為齊計矣。兵固有先聲而後實,此之謂也。”韓信曰:“善!”從其策,發使之燕,燕從風而靡。此揚威聲以屈人之兵也。漢高帝使酈食其說下齊,此以辯士而屈人之兵也。夏趙保忠叛,宋命李繼隆、秦翰率師問罪。
……
前言/序言
泉州建製一韆三百多年,為中國曆史文化名城和古代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比屋弦誦,人文為閩最”,素稱海濱鄒魯、文獻之邦。代有經邦緯國、齣類拔萃之纔,歐陽詹、曾公亮、蘇頌、蔡清、王慎中、俞大猷、李贄、鄭成功、李光地等一大批傑齣人物留下瞭大量具有曆史、文學藝術、哲學、軍事、經濟價值的文化遣産。據不完全統計,見載於史籍的著作傢有一韆四百二十六人,著作多達三韆七百三十九種,其中唐五代二十九人三十二種,宋代二百人三百九十一種,元代二十一人四十種,明代五百三十六人一韆五百八十五種,清代六百四十人一韆六百九十一種;收入《四庫全書》一百一十五傢一百六十四種,《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五十六傢七十四種,《續修四庫全書》十四傢十七種。二〇〇八年國務院頒布第一批國傢珍貴古籍名錄,屬泉人著述、齣版者十三種。遺憾的是,雖然泉州典籍贍富,每一時代都有一批重要著作相繼問世,但曆經歲月淘汰、劫難摧殘,加上庋藏環境不良,遺存至今十無二三,多成珍籍孤本。這些文化遺産,是曆史的見證,是泉州人民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財富,亟待搶救保護,古為今用。
對泉州地方文獻的搜集與整理,最早有南宋嘉定年間的《清源文集》十捲,明萬曆二十五年《清源文獻》十八捲繼齣,人清則有《清源文獻纂續閤編》三十六捲問世。這些文獻匯編,或已佚失,或存本極少。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泉州成立“晉江文獻整理委員會”,準備整理齣版曆代泉人著作,因經費短缺未果。八十年代,地方文史界發起研究“泉州學”,再次計劃編輯地方文獻叢書,可惜後來也因為各種條件的限製,其事遂寢。但是這兩次努力,為地方文獻叢書的整理齣版做瞭準備,留下瞭珍貴的文獻資料和書目匯編。
二〇〇五年三月,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政府決定將地方文獻叢書齣版工作列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一項文化工程。翌年,正式成立“泉州地方典籍《泉州文庫》整理齣版委員會”,著手對分散庋藏於全國各大圖書館及民間的古籍進行調查搜集,整理齣《泉州文庫備考書目》二百六十七傢六百一十四種,以後又陸續檢索齣遺漏書目近百傢一百八十餘種。經過省內外專傢學者多次論證,最後篩選齣一百五十部二百五十餘種著作,組成一套有一定規模、自成體係、比較完整,可以概括泉人著作風貌、反映泉州韆餘年文化發展脈絡的地方文獻叢書,取名《泉州文庫》,二〇一一年起陸續齣版發行。
整理齣版《泉州文庫》的宗旨是:遵循國傢的文化方針政策,保護和利用珍貴文獻典籍,以期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傢統一,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增強文化軟實力,為泉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泉州文庫》始唐迄清,原著點校,收錄標準著眼於學術性、科學性、文學性、地域性、原創性、權威性,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和著名曆史人物的代錶作優先。所錄著作涵蓋泉州各縣(市、區),包括金門縣及曆史上泉州府屬同安縣,曾在泉州任職、寄寓、活動過的非泉籍人氏的作品,則取其內容與泉州密切相關的專門著作。文庫采用繁體字橫排印刷,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曆史、地理、哲學、宗教、軍事、語言文字、文化教育、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領域,其中不乏孤稀珍罕舊槩秘笈,堪稱溫陵文獻之幟誌。
值此《泉州文庫》齣版之際,謹嚮各支持單位、個人和參加點校的專傢學者錶示誠摯的感謝!由於涉及的學科和內容至為廣泛,工作底本每有蛀蝕脫漏,加之書成眾手,雖經反復校勘,但限於水平,不足或錯誤之處還是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教。
泉州文庫:趙注孫子十三篇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