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软件工程师 软件企业管理者 企业信息系统管理者 随着工信部行业标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的正式发布,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政府机关及各大行业(如金融、电信、能源、制造等)的软件开发及信息化建设部门开始采用该标准用于指导软件研发成本的度量工作,并广泛应用于预算、招投标、项目策划、变更管理、过程改进及项目后评价等场景。而能否正确理解《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并了解标准涉及方法的背景与原理,成为该标准是否可以在行业内深化应用的关键。
《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释义》第2版正是围绕这个需求编写的。《释义》不同于行业标准,而是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标准编制的背景、方法和原理,并有重点地进行解释。按照标准章节顺序进行逐条释义,对行业标准的说明更清晰易懂。对于标准中不需要解释的部分,依然会原文复制,保证了释义的完整性。后用一个大的示例贯穿整个标准的应用场景。
内容简介
《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释义》第2版(简称《释义》)一书共分为三章,包含了释义的编制说明、行标主要内容的释义以及标准的应用示例。第1章介绍了行标释义编写的背景、必要性和撰写原则。第2章是全书的重点,释义与标准中各条文一一对应,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第3章用一个示例贯穿了标准中提到的5个应用场景。
在编写形式上,《释义》不同于行业标准,而是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标准编制的背景、方法和原理,并有重点地进行解释。按照标准章节顺序进行逐条释义,对行业标准的说明更清晰易懂。对于标准中不需要解释的部分,依然会原文复制,保证了释义的完整性。后用一个大的示例贯穿整个标准的应用场景。
本书预期读者为软件企业内从事项目管理、质量管理、过程改进等工作的人员;行业用户如电子政务、金融、能源、电信、制造等行业用户的采购部门、信息管理部门、科技部门、计划部门、审计部门的从业人员;第三方机构中从事项目监理、估算相关培训、咨询的人员,研究机构、各大高校从事软件质量、过程改进相关研究的人员等。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1章标准编制说明
1.1编制背景
1.2任务来源
1.3编制过程
1.4编制原则
1.5主要内容
1.6主要技术说明
1.7标准的性质
1.8有关专利的说明
第2章标准释义
2.1范围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2.3术语和定义
2.4软件研发成本构成
2.5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过程
2.5.1软件研发成本估算
2.5.2软件研发成本测量
2.6本标准的应用及附录
第3章标准的应用
3.1背景
3.2用户原始需求
3.3甲方预算场景
3.3.1规模估算
3.3.2工作量估算
3.3.3工期估算
3.3.4费用估算
3.3.5甲方预算阶段总结
3.4招投标阶段
3.4.1招投标阶段的成本估算
3.4.2估算结果的调整
3.4.3估算期间结果的验证
3.4.4最终招投标结果
3.5项目实施阶段
3.5.1采用估算功能点方法进一步明确
需求
3.5.2在项目各阶段对数据进行采集
3.5.3软件研发成本分析
附录
附录A中国软件行业基准数据
(2016年)
附录B常见问题(Q&A;)
附录C快速功能点方法简介及应用
示例
附录D典型应用案例
前言/序言
随着工信部行业标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的正式发布,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政府机关及各大行业(如金融、电信、能源、制造等)的软件开发及信息化建设部门开始采用该标准用于指导软件研发成本的度量工作,并广泛应用于预算、招投标、项目策划、变更管理、过程改进及项目后评价等场景。而能否正确理解《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并了解标准涉及方法的背景与原理,成为该标准是否可以在行业内深化应用的关键。
为了进一步推进《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在行业中的应用,指导相关单位正确理解并使用该标准,北京软件造价评估技术创新联盟特组织该标准的核心起草专家,编写了《释义》一书。
本《释义》主要内容包括:
第1章:标准编制说明。明确《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的编制背景、任务来源、编制过程、原则等主要内容。
第2章:标准释义。对《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的内容进行逐条解释,用以说明标准中各项要求的背景、依据、技术原理及应用方式。
第3章:标准的应用。通过结合应用场景的实例,说明如何运用《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开展软件研发成本估算及测量工作。
附录A中的行业数据用于基于该标准开展软件研发成本的评估与测算。
附录B中的常见问题(Q&A;)列出了在标准应用过程中最常遇到的问题或疑问,并一一解答。
本《释义》的预期读者为应用《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开展软件研发成本度量工作的相关人员或其主管领导。包括但不限于:软件企业中的项目经理、项目管理人员、过程改进人员或研发管理人员;政府或行业用户信息化建设部门的相关人员;从事信息化项目监理、审计或咨询的相关人员。
本《释义》也可作为北京软件造价评估技术创新联盟的软件工程造价师认证培训的配套教材。
序言一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纲要》提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增强发展新动力,需要将信息化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本人在近六十年来从事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研究、教学和开发工作,我深为我国即将到来的信息化全面发展而振奋。
《纲要》所提出的战略目标,包括: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研发和标准取得突破性进展,得到及时应用,建成国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核心关键技术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根本改变受制于人的局面,形成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重点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电子政务有效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归纳起来可以表述为技术先进、产业发达、应用领先、网络安全坚不可摧。而这一切都构建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之上:软件。
中国软件行业是在计算机普及应用之后得到蓬勃发展的,近年来速度尤快。据有关数据,我国2014年软件产业的总产值已经达到近4万亿人民币,而八年前的2006年同一口径的统计只有750亿人民币。在我国软件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有一个长期困扰软件开发、应用相关方的问题,就是如何公允、透明地度量软件研发成本?正是由于能够被各方认可的度量规范缺失,计算机软件产品的成本乃至价格总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不仅给软件市场活动带来许多困难,甚至在许多正常交易活动中,由于各方在软件成本的认识和理解上存在差异,从而引发矛盾,甚至争议。
计算机软件行业确实有其特殊性。它既是实体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其产品形态本身却是不可见的逻辑实体。一般情况下,软件的研发和生产无需投入大量的原材料以及昂贵的工具设备,产品中凝聚的物化劳动少,而凝聚的活劳动特别是繁重复杂的智力劳动多。物化劳动的价值是通过转移实现的,计量的方式已经约定俗成;而软件之中蕴藏的活劳动如何计量则是一个颇有争议并且难以跨界沟通的问题。
我国一批智慧而又富于奉献精神的计算机软件工程方面的专家通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在分析国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起草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经过严格的审定程序,于2013年正式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与发布的行业标准(标准号:SJ/T114632013)。
《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为软件业务活动中预算、招投标、信息系统费用审计以及项目策划等工作环节提供了切实可行、合理公正的成本评估方案,发布之后,受到了软件开发企业(乙方)、软件需求单位(甲方)以及软件开发成本控制者(投资方)和软件投资监管者(审计方)的重视,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通过应用,总体上看,社会上对于《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的反应是正面的,认为度量规范提供的软件研发的成本构成、度量过程、估算方法,符合软件工程的实际,能够有效地沟通软件供需双方对于软件规模的认知,进而准确、恰当地肯定和评价软件开发人员付出的劳动。
规范性地进行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是一项新生事物。即使是对软件工程特别熟悉,富有软件开发项目组织经验的人员,也需要有一个正确、全面理解度量规范的过程,而投资方和审计方则需要了解更多的知识。鉴于此,《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正式发布之后,参与度量规范起草的一些同仁,基于对行业标准任务来源、编制过程、意见协调、修改定稿过程的了解和对度量规范文本的理解,编写了一本释义,于2015年1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满足了各方面宣传贯彻行业标准的需要,同时填补了国内图书市场上软件成本度量类图书的空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近两年来,软件成本度量工作围绕《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行业标准的宣传贯彻得到了较快的开展,实践加深了对度量规范的理解,丰富了度量案例,相关单位也发布了2015年、2016年的行业基准数据,使成本度量有了新的数据依据。在这种情况下,编写者提出对释义进行修改、完善,推出新的版本,这对软件研发成本度量工作及释义的潜在读者,都是非常有益的帮助,值得称赞。
实践表明,很好地掌握和运用行业标准给出的成本度量方法确需一个过程。所以,一方面借助于新版本的释义可以更好地理解行业标准文本,参考最新实例中掌握行业标准给定的度量方法;另一方面,通过读者自身的运用实践,摸索度量规范的使用规律,可以达到准确而熟练掌握标准的目的。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谁在信息化上占据制高点,谁就能够掌握先机、赢得优势、赢得安全、赢得未来。其中,软件是信息化的灵魂,软件产业在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中担负的重任不言而喻。正确评价软件开发企业和从业人员付出的劳动,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回报,是使市场经济那只手发挥作用的必不可少的机制,而本书正是进入软件研发成本度量之门的一把钥匙。
郑人杰
2017年春节于海南
序言二
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理念及技术的推动和发展下,软件服务成为信息消费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软件定义”的时代。这也意味着软件对各行各业的快速渗透和对软件质量本身的巨大挑战。
任何质量都是有成本的!需要我们用软件工程方法来设计、构建和维护高质量的软件。脱离成本谈质量是没有意义的!不幸的是,软件成本一直是制约软件项目成功的主要问题。导致软件项目失败的首要原因就是成本超过了预算,却依然没有完成满足需求和质量要求的软件!
然而,由于软件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产物,软件成本估算与度量也完全不同于其他的工程类产品。其困难在于:1)在软件项目初期,我们很难了解项目的全部需求,而且由于软件的智力型特点,即便了解所有功能性和质量需求,估算和度量其产品规模也是非常不易的。著名软件工程经济学教授Barry Boehm的相关研究表明,项目前期的估算,往往会产生3~4倍的偏差;2)不同于其他的工程产品,软件成本的主要构成是人力成本,而软件开发人员的经验、主动性以及流动性,给软件成本的估算造成极大的不确定性;3)软件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不论主观还是客观,需求变更已经是软件开发者无法回避的事实,为适应变化而设计的软件架构以及不得不进行的重构,也加大了软件成本估算和度量的难度。
非常幸运,我国软件企业适逢良机,赶上了这个非常高速的发展时期。然而,正如所有发展中的问题一样,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企业中,即便是经过CMMI 成熟度3级以上评估的企业,其项目的成本估算依然是靠主观估算。估算规程和指南缺乏实效,并且不能为估算和度量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也就导致了成本控制成为很多企业的主要难题!
2013年10月发布的《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SJ/T114632013)为这一难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方法和途径。从软件成本构成、估算、度量几个方面规范软件项目的度量,并给出了度量的方法和标准。北京软件造价评估技术创新联盟组织编写的本书更是从标准释义的角度对标准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解释,并给出了一些应用案例。相信本书一定会对软件企业提高软件成本度量的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
王青
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释义(第2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