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産品設計

電子産品設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李雄傑 著
圖書標籤:
  • 電子産品
  • 設計
  • 電路
  • PCB
  • 嵌入式係統
  • 硬件開發
  • 電子工程
  • 産品開發
  • 創新設計
  • 技術指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318016
版次:1
商品編碼:1223527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全國高等院校規劃教材.精品與示範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6
字數:409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結閤*新的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成果,依據“項目導嚮、任務驅動、學做閤一”的方法進行編寫。本書分為3篇:第1篇(第1~4章)介紹元器件的選用,第2篇(第5~11章)介紹單元電路設計,第3篇(第12~19章)介紹電子産品設計。其中第1~2篇以電子設計手冊的形式編寫,建議用很少學時引導學生學習或由學生自學完成;第3篇為課程核心內容,主要通過7個實際電子産品來學習電子産品的設計原理、步驟與方法等技能。本書特點:主要以7個電子産品設計項目為導嚮,通過任務驅動,將知識學習與技能訓練有機地結閤,有利於學生掌握崗位技能和順利就業。本書配有“學習與思考”“鞏固與練習”“設計要點”等內容,便於學生高效率開展學習。本書為高等職業本專科院校相應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開放大學、成人教育、自學考試、中職學校和培訓班的教材,以及參加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必備的技術手冊。本教材配有免費的電子教學課件、習題參考答案等,詳見前言。

作者簡介

李雄傑 教授,畢業於浙江師範大學電子技術專業,以從事電子技術專業教學與研究工作三十餘年,主講模擬電子技術、電視技術、電子産品維修技術等課程,教學經驗非常豐富,有許多教研成果和著作齣版

目錄

第1篇 元器件的選用
第1章 電阻器、電容器、 電感綫圈、變壓器 (2)
1.1 電阻器 (2)
1.1.1 電阻器類型與參數 (2)
1.1.2 固定電阻器的選用 (4)
1.1.3 敏感電阻器的選用 (8)
1.1.4 可調電阻器的選用 (9)
1.2 電容器 (12)
1.2.1 電容器類型與參數 (13)
1.2.2 固定電容器的選用 (14)
1.2.3 可調電容器的選用 (18)
1.3 電感綫圈 (18)
1.3.1 電感綫圈類型與參數 (18)
1.3.2 電感綫圈的選用 (19)
1.4 變壓器 (21)
1.4.1 變壓器類型與參數 (21)
1.4.2 變壓器的選用 (22)
第2章 分立半導體器件 (24)
2.1 半導體器件命名方法 (24)
2.1.1 中國半導體器件型號命名方法 (24)
2.1.2 日本半導體器件型號命名方法 (25)
2.2 二極管 (25)
2.2.1 二極管類型與參數 (25)
2.2.2 二極管的選用 (27)
2.3 三極管 (31)
2.3.1 三極管類型與參數 (31)
2.3.2 三極管的選用 (32)
2.4 場效應管 (36)
2.4.1 場效應管類型與參數 (36)
2.4.2 場效應管的選用 (38)
第3章 集成電路 (42)
3.1 模擬集成電路 (42)
3.1.1 集成運算放大器 (42)
3.1.2 集成功率放大器 (43)
3.1.3 三端穩壓芯片 (45)
3.1.4 DC/DC變換芯片 (48)
3.1.5 集成模擬乘法器 (50)
3.1.6 其他模擬集成電路 (51)
3.2 數字集成電路 (54)
3.2.1 集成編碼器 (54)
3.2.2 集成譯碼器 (55)
3.2.3 集成數據選擇器 (56)
3.2.4 集成觸發器 (56)
3.2.5 集成計數器 (58)
3.2.6 D/A與A/D變換 (61)
3.2.7 555定時器 (62)
3.2.8 施密特觸發器 (62)
3.2.9 與非門、或非門及反相器 (63)
3.2.10 單片機芯片 (64)
第4章 其他常用元器件 (67)
4.1 繼電器 (67)
4.1.1 繼電器類型與參數 (67)
4.1.2 繼電器的選用 (68)
4.2 顯示器件 (70)
4.2.1 半導體數碼管 (70)
4.2.2 液晶顯示模塊 (71)
4.3 保險絲 (72)
4.3.1 保險絲類型與參數 (72)
4.3.2 常用保險絲介紹 (73)
4.4 電聲器件 (74)
4.4.1 揚聲器 (74)
4.4.2 蜂鳴器 (76)
4.4.3 駐極體傳聲器 (77)
4.5 超聲波傳感器 (78)
4.5.1 超聲波傳感器類型與參數 (78)
4.5.2 T/R40係列超聲波傳感器 (79)
4.6 開關 (80)
第2篇 單元電路設計
第5章 放大電路設計 (84)
5.1 基本放大電路 (84)
5.1.1 共發射極放大電路 (84)
5.1.2 共集電極放大電路 (85)
5.1.3 共基極放大電路 (86)
5.1.4 場效應管放大電路 (87)
5.2 集成運算放大電路 (89)
5.2.1 反相放大電路 (90)
5.2.2 同相放大電路 (90)
5.2.3 差分放大電路 (91)
5.2.4 高精度測量放大電路 (91)
5.2.5 單電源運算放大電路 (92)
5.2.6 其他放大電路 (93)
第6章 信號産生電路設計 (94)
6.1 正弦波産生電路 (94)
6.1.1 低頻正弦波産生電路 (94)
6.1.2 高頻正弦波産生電路 (95)
6.2 矩形波産生電路 (95)
6.2.1 運放構成的方波産生電路 (95)
6.2.2 非門構成的方波産生電路 (96)
6.2.3 施密特觸發器構成的方波産生電路 (97)
6.2.4 時鍾發生電路 (97)
6.2.5 555構成的矩形波産生電路 (98)
6.3 三角波、鋸齒波産生電路 (99)
6.3.1 三角波産生電路 (99)
6.3.2 鋸齒波産生電路 (100)
第7章 RC有源濾波電路設計 (101)
7.1 一階有源濾波電路 (101)
7.1.1 一階低通有源濾波器 (101)
7.1.2 一階高通有源濾波器 (102)
7.2 二階有源濾波電路 (102)
7.2.1 二階低通有源濾波電路 (102)
7.2.2 二階高通有源濾波電路 (104)
7.2.3 二階帶通有源濾波電路 (105)
7.2.4 二階帶阻有源濾波電路 (107)
7.3 開關電容濾波器 (108)
7.3.1 開關電容的電阻等效原理 (109)
7.3.2 集成開關電容濾波器 (109)
7.3.3 MAX26X係列可編程開關電容濾波器 (110)
第8章 信號處理電路設計 (116)
8.1 信號混閤 (116)
8.2 積分電路 (117)
8.2.1 無源積分電路 (117)
8.2.2 有源積分電路 (118)
8.3 微分電路 (119)
8.3.1 無源微分電路 (120)
8.3.2 有源微分電路 (120)
8.4 對數與指數運算電路 (121)
8.4.1 對數運算電路 (121)
8.4.2 指數運算電路 (122)
8.5 乘法電路 (122)
8.5.1 乘法器調幅電路 (122)
8.5.2 乘法器同步檢波電路 (124)
8.5.3 乘法器混頻電路 (125)
第9章 功率驅動電路設計 (126)
9.1 集電極驅動電路 (126)
9.1.1 集電極繼電器驅動電路 (126)
9.1.2 集電極諧振式驅動電路 (127)
9.1.3 集電極推挽驅動電路 (128)
9.2 OTL/OCL/BTL功率驅動電路 (128)
9.2.1 OTL功率驅動電路 (128)
9.2.2 OCL功率驅動電路 (130)
9.2.3 BTL功率驅動電路 (131)
9.3 運放輸齣電壓、電流擴展電路 (133)
9.3.1 運放輸齣電壓擴展電路 (133)
9.3.2 運放輸齣電流擴展電路 (134)
第10章 電源電路設計 (136)
10.1 整流電源 (136)
10.1.1 半波整流電源 (136)
10.1.2 全波整流電源 (137)
10.1.3 橋式整流電源 (137)
10.1.4 倍壓整流電源 (138)
10.1.5 電容電阻降壓電源 (138)
10.2 綫性穩壓電源 (140)
10.2.1 穩壓管穩壓電源 (140)
10.2.2 簡易串聯型穩壓電源 (140)
10.2.3 可調串聯型穩壓電源 (141)
10.2.4 三端集成穩壓電源 (142)
10.2.5 LDO低壓差綫性穩壓器 (144)
10.3 DC/DC變換器 (145)
10.3.1 降壓型DC/DC變換器 (145)
10.3.2 升壓型DC/DC變換器 (147)
10.3.3 反轉型DC/DC變換器 (149)
10.3.4 電氣隔離型DC/DC變換器 (150)
10.4 開關穩壓電源 (152)
10.4.1 220 V/50 Hz整流濾波電路 (152)
10.4.2 開關電源DC/DC變換設計 (154)
第11章 高頻電路設計 (156)
11.1 調幅與檢波電路 (156)
11.1.1 普通調幅與檢波電路 (156)
11.1.2 平衡調幅與同步檢波電路 (157)
11.2 調頻與鑒頻 (158)
11.2.1 常用調頻電路 (158)
11.2.2 常用鑒頻電路 (160)
11.3 變頻電路 (161)
11.3.1 變頻電路組成 (162)
11.3.2 三極管混頻電路 (162)
11.4 調製信號放大電路 (163)
11.4.1 單調諧放大電路 (163)
11.4.2 雙調諧放大電路 (163)
11.4.3 集成調諧放大電路 (164)
第3篇 電子産品設計
第12章 電子産品設計流程 (167)
12.1 電子産品設計流程簡介 (167)
12.2 流程各階段工作內容 (167)
12.2.1 論證與方案 (167)
12.2.2 設計過程 (169)
12.2.3 樣機―小批量生産―批量生産 (172)
第13章 信號發生器設計 (177)
13.1 電路設計 (178)
13.1.1 工作電源電路 (178)
13.1.2 信號産生電路 (179)
13.1.3 二階低通濾波電路 (180)
13.1.4 前置放大電路 (180)
13.1.5 輸齣電路 (181)
13.2 PCB設計及製作 (182)
13.2.1 PCB設計 (182)
13.2.2 PCB製作步驟 (184)
13.3 裝配與調試 (185)
13.3.1 裝配步驟 (185)
13.3.2 調試方法與步驟 (185)
學習與思考 (187)
鞏固與練習 (188)
第14章 多路遠程溫度 測試儀設計 (189)
14.1 電路設計 (190)
14.1.1 溫度/頻率轉換電路 (190)
14.1.2 傳輸門控製電路 (192)
14.1.3 信號的遠程接收與傳輸 (193)
14.1.4 控製與顯示電路 (193)
14.2 製作與調試 (195)
14.2.1 PCB設計與製作 (195)
14.2.2 焊接與裝配 (197)
14.2.3 單元電路調試 (197)
學習與思考 (200)
鞏固與練習 (200)
第15章 超聲波測距儀設計 (202)
15.1 電路設計 (203)
15.1.1 超聲波測距儀電源 (203)
15.1.2 超聲波發射驅動電路 (204)
15.1.3 超聲波接收處理電路 (205)
15.1.4 控製與顯示電路 (205)
15.2 電路調試 (205)
15.2.1 電源電路調試 (205)
15.2.2 發射電路調試 (206)
15.2.3 接收與測距電路調試 (206)
學習與思考 (208)
鞏固與練習 (209)
第16章 LED燈驅動設計 (210)
16.1 小功率LED燈驅動 (211)
16.1.1 電路設計 (211)
16.1.2 裝配與調試 (213)
16.2 大功率LED燈驅動 (214)
16.2.1 恒流驅動電路設計 (214)
16.2.2 裝調與測試 (217)
學習與思考 (218)
鞏固與練習 (219)
第17章 數控電源設計 (220)
17.1 整流單元電路 (221)
17.1.1 整流濾波電路設計 (221)
17.1.2 整流濾波電路調試 (222)
17.2 過流、限流保護電路 (223)
17.2.1 過流、限流保護電路設計 (223)
17.2.2 過流保護電路調試 (224)
17.3 輔助電源電路 (224)
17.3.1 單片機(+5 V)電源設計 (224)
17.3.2 負電源(-5 V)設計 (225)
17.3.3 輔助電源電路調試 (226)
17.4 D/A轉換電路 (227)
17.4.1 D/A轉換電路設計 (227)
17.4.2 D/A轉換電路調試 (228)
17.5 鍵盤與顯示電路 (228)
17.5.1 硬件設計 (228)
17.5.2 顯示電路調試 (230)
17.5.3 鍵盤電路調試 (231)
17.5.4 軟件設計 (231)
17.6 電壓輸齣控製電路 (233)
17.6.1 電路設計 (233)
17.6.2 調試與測試 (235)
17.6.3 故障處理 (236)
學習與思考 (236)
鞏固與練習 (237)
第18章 無綫調頻接收機設計 (239)
18.1 本機振蕩電路 (240)
18.1.1 本機振蕩電路設計 (240)
18.1.2 本機振蕩電路裝配與調試 (241)
18.2 高頻放大電路 (243)
18.2.1 高頻放大電路設計 (243)
18.2.2 高頻放大電路裝配與調試 (243)
18.3 混頻電路 (244)
18.3.1 混頻電路設計 (244)
18.3.2 混頻電路調試 (244)
18.4 解調電路 (245)
18.4.1 解調電路設計 (245)
18.4.2 解調電路調試 (246)
18.5 音頻放大電路 (246)
18.5.1 音頻放大電路設計 (246)
18.5.2 音頻放大電路調試 (247)
18.6 整機調試與故障處理 (247)
18.6.1 整機調試步驟 (247)
18.6.2 故障分析與排除 (248)
學習與思考 (249)
鞏固與練習 (249)
第19章 聲控報警器設計 (250)
19.1 10 V/6 V變換電路 (251)
19.1.1 10 V/6 V變換電路設計 (251)
19.1.2 10 V/6 V變換電路調試 (252)
19.2 555多諧振蕩電路 (253)
19.2.1 555多諧振蕩電路設計 (253)
19.2.2 555多諧振蕩電路調試 (254)
19.3 555單穩態電路 (254)
19.3.1 555單穩態電路設計 (254)
19.3.2 555單穩態電路調試 (255)
19.4 聲音檢測電路 (256)
19.4.1 聲音檢測電路設計 (256)
19.4.2 聲音檢測電路調試 (257)
19.5 自然光檢測電路 (257)
19.5.1 自然光檢測電路設計 (257)
19.5.2 自然光檢測電路調試 (258)
19.6 蜂鳴器驅動電路 (259)
19.6.1 蜂鳴器驅動電路設計 (259)
19.6.2 蜂鳴器驅動電路調試 (260)
19.7 聲控報警器驗收與故障處理 (260)
19.7.1 聲控報警器驗收 (260)
19.7.2 整機故障處理 (261)
學習與思考 (262)
鞏固與練習 (262)
參考文獻 (263)

前言/序言

人類已進入21世紀,各式各樣的電子新産品層齣不窮,電子技術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幾乎每門學科或每個行業都與電子技術有密切關係。目前,全國大多數高等院校均開設有電子類專業,專業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電子技術等綜閤應用能力。我校為培養電子製造業技術技能人纔,已開設“電子産品設計”課程多年,在培養學生的綜閤電子技術應用能力方麵已取得顯著成效,學生的畢業設計質量高、專業對口率高、就業率高,電子設計特長生比較多,學生在每年的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屢獲全國一、二等奬及省一、二、三等奬。

本書是在2016年本課程教學經驗與企業實踐基礎上,結閤最新的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成果與要求,依據“項目導嚮、任務驅動、學做閤一”的方法編寫而成的,內容分為3篇:第1篇(第1~4章)介紹元器件的選用,第2篇(第5~11章)介紹單元電路設計,第3篇(第12~19章)介紹電子産品設計。其中第1~2篇以電子設計手冊的形式編寫,建議用很少學時引導學生學習或由學生自學完成;第3篇為課程核心內容,主要通過7個實際電子産品來學習電子産品的設計原理、步驟與方法等技能。

本書著重選擇7個電子産品(信號發生器、多路遠程溫度測試儀、超聲波測距儀、LED燈驅動、數控電源、無綫調頻接收機、聲控報警器)進行設計,項目任務基本涵蓋瞭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單片機技術等內容,可訓練學生的電路設計、PCB設計、産品製作、産品調試、産品檢測及故障處理等綜閤應用能力。

本書既是電子産品設計教材,又是電子産品設計手冊。電子産品設計的關鍵:首先是科學地選用或設計單元電路,並能對單元電路進行改進,使之符閤設計功能和指標要求;其次是科學地選用電子元器件,使元器件經濟實用。為此,本書第1~4章是電子元器件的選用知識,包括電阻器、電容器、電感綫圈、變壓器、分立半導體器件、集成電路等;第5~11章為單元電路的設計,包括放大電路、信號産生電路、RC有源濾波電路、信號處理電路、功率驅動電路、電源電路及高頻電路等。這些內容都以技術手冊的形式編寫,主要為學生查閱資料提供瞭方便。第12~19章為教學內容,主要通過7個實際電子産品來學習電子産品的設計原理、步驟與方法等技能。本書以7個電子産品項目設計為導嚮,通過任務驅動,將知識學習與技能訓練有機地結閤,有利於訓練學生的電子技術綜閤應用能力。本書還配有“學習與思考”“鞏固與練習”“設計要點”等內容,便於學生高效率開展學習。

本課程內容及7個實際電子産品設計項目的參考學時如下錶所示,各院校可根據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學需要和實驗實訓環境對項目任務和學時數進行適當調整。

?

篇序 序號 項目名稱 參考學時

第1篇 第1~4章 元器件的選用 2

第2篇 第5章~11章 單元電路設計

第3篇 第12章 電子産品設計流程 2

第13章 信號發生器設計 10

第14章 多路遠程溫度測試儀設計 12

第15章 超聲波測距儀設計 12

第16章 LED燈驅動設計 12

第17章 數控電源設計 12

第18章 無綫調頻接收機設計 12

第19章 聲控報警器設計 10


本書為高等職業本專科院校相應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開放大學、成人教育、自學考試、中職學校和培訓班的教材。若學生參加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本書可作為參賽學生查閱單元電路、電子元器件資料及技能訓練的必備手冊。

由於編著者水平有限,時間倉促,書中難免存在錯誤和缺點,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為方便教師教學,本書配有電子教學課件、習題參考答案,請有需要的教師登錄華信教育資源網(www.hxedu.com.cn)免費注冊後再進行下載,如有問題,請在網站留言闆留言或與電子工業齣版社聯係(E-mail:gaozhi@phei.com.cn)。



《光影繪夢:數字影像的視覺敘事密碼》 序言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被海量的視覺信息所包圍。從手機屏幕上滑過的短視頻,到大銀幕上恢弘的史詩,再到社交媒體上精心設計的海報,數字影像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塑造著我們的認知,觸動著我們的情感,甚至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然而,我們是否曾真正思考過,這些觸手可及的“畫麵”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智慧與技巧?我們看到的,僅僅是像素的堆疊,還是情感的傳遞?是信息的羅列,還是故事的編織? 《光影繪夢:數字影像的視覺敘事密碼》並非一本探討電子産品硬件構造或軟件編碼的枯燥手冊,也不是一份關於電路原理或芯片技術的學術論文。相反,它是一次深入探尋數字影像藝術奧秘的旅程,一次對“如何用光影講述故事”的深刻剖析。本書緻力於揭示那些讓靜態圖片煥發生機、讓動態視頻引人入勝的視覺語言,以及這些語言如何被巧妙地運用,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觸達我們的心靈深處。 我們 sống trong một thế giới nơi thị giác chiếm ưu thế, và hình ảnh kỹ thuật số đã trở thành phương tiện giao tiếp và biểu đạt chủ yếu. Từ những bức ảnh chia sẻ trên mạng xã hội đến những thước phim bom tấn hoành tráng, mỗi hình ảnh đều mang trong mình một thông điệp, một câu chuyện. Nhưng liệu chúng ta có thực sự dừng lại để suy ngẫm về cách những hình ảnh đó được tạo ra, cách chúng tác động đến chúng ta, và cách chúng có thể được sử dụng để truyền tải ý tưởng và cảm xúc một cách hiệu quả nhất? Cuốn sách này không đi sâu vào các chi tiết kỹ thuật phức tạp của việc chế tạo thiết bị điện tử hay lập trình phần mềm. Thay vào đó, nó là một hành trình khám phá thế giới phong phú và đầy mê hoặc của nhiếp ảnh kỹ thuật số và quay phim. Chúng ta sẽ cùng nhau giải mã những nguyên tắc cơ bản và nâng cao để tạo ra những hình ảnh có sức ảnh hưởng mạnh mẽ, không chỉ về mặt thẩm mỹ mà còn về mặt khả năng kể chuyện. 第一章:光影的語言:解構視覺元素 本章將帶領讀者從最基礎的視覺元素開始,重新認識構成一幅數字影像的“基石”。我們將深入探討: 光綫的魔術: 光是攝影的靈魂。我們不談論曝光參數和白平衡的設定,而是聚焦於光綫的“性格”——它是柔和的,還是硬朗的?是定嚮的,還是彌散的?它從何而來,又如何與被攝對象互動?我們將學習如何觀察和理解不同光照條件下的視覺效果,以及如何利用自然光和人造光來塑造情緒、強調重點、構建氛圍。例如,午後的暖陽如何賦予畫麵溫馨感,而夜晚的冷色調又如何營造神秘或孤獨的氛圍。我們還將觸及逆光、側光、頂光等不同布光方式所能産生的獨特視覺效果,以及如何運用陰影來增加畫麵的深度和立體感。 色彩的情感: 色彩並非僅僅是屏幕上的像素點,它們承載著豐富的情感和象徵意義。本章將深入分析色彩的心理學效應,探討冷暖色調、對比色、互補色以及單色係的運用如何影響觀者的情緒和認知。例如,紅色為何常與激情、危險相關聯,藍色又為何傳遞平靜或憂鬱。我們將學習如何通過色彩搭配來引導觀者的注意力,統一畫麵的基調,甚至講述潛藏的故事。我們將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對色彩的解讀差異,以及如何在跨文化傳播中恰當運用色彩。 構圖的韻律: 畫麵中的元素如何排列,纔能達到視覺上的和諧與衝擊力?我們不討論鏡頭焦段或景深控製,而是關注構圖的“骨架”。從經典的“三分法”、“黃金分割”到更具創意的“對稱構圖”、“引導綫構圖”,我們將解析各種構圖法則背後的視覺原理,以及它們如何引導觀者的視綫,突齣主體,營造空間感和故事性。我們將學習如何通過打破常規的構圖來製造視覺張力,如何運用前景、中景、後景的層次感來豐富畫麵。 綫條的律動: 直綫、麯綫、斜綫……它們在畫麵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它們是單純的視覺符號,還是傳遞著動感、方嚮和力量?本章將探討不同綫條的視覺語言,以及它們如何影響觀者的感知,例如,水平綫帶來的穩定感,垂直綫帶來的莊嚴感,以及麯綫帶來的流動感。我們還將分析綫條如何被用來引導觀者的視綫,形成視覺路徑,從而更深入地理解畫麵所要錶達的內容。 第二章:敘事的魔法:構築視覺故事 有瞭紮實的視覺元素基礎,我們便可以開始構建引人入勝的視覺故事。本章將揭示如何通過一係列精心設計的畫麵,傳達信息、激發情感、引發思考: 情緒的渲染: 如何讓畫麵“說話”,錶達齣喜悅、悲傷、憤怒、驚恐等復雜的情感?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光影的明暗對比、色彩的冷暖變化、以及人物的麵部錶情和肢體語言,來有效地渲染和傳達情感。例如,通過特寫鏡頭捕捉人物眼中的淚光,或通過模糊的背景突齣人物內心的孤獨。我們將分析濛太奇手法如何通過畫麵的快速切換,疊加情感層次。 節奏的掌控: 無論是靜態圖片還是動態影像,節奏都至關重要。本章將分析如何通過畫麵的疏密、景彆的變化、以及動態元素的運用,來控製觀眾的觀看節奏,營造緊張、舒緩、或興奮的氛圍。在靜態攝影中,我們會討論通過畫麵元素的密集度來影響“觀看時長”;在動態影像中,則會深入分析剪輯的快慢、轉場的選擇如何影響敘事的流暢度和觀眾的沉浸感。 視角的選擇: 同樣的場景,不同的視角會帶來截然不同的感受。我們將探討高角度、低角度、平視以及主觀視角的運用,以及它們如何影響觀眾對被攝對象的認知和情感投射。例如,低角度拍攝能夠賦予人物偉岸感,而高角度則可能使其顯得渺小。我們將分析主觀視角如何讓觀眾“身臨其境”,如同親身經曆一般。 留白與想象: 有時,未被直接呈現的內容反而更能激發觀眾的想象。本章將深入探討“留白”的藝術,以及如何通過畫麵中的暗示和象徵,給觀眾留下思考的空間,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故事的構建中。我們將分析中國傳統水墨畫中的留白藝術如何被藉鑒到現代數字影像創作中,以及西方攝影中通過虛化背景來突齣主體,引人遐想的手法。 第三章:故事的升華:數字影像的深度應用 在掌握瞭基礎的視覺敘事原理後,本章將進一步探討數字影像在不同領域的深度應用,以及如何將這些技巧運用到實際創作中: 人像攝影的情感肖像: 如何捕捉人物最真實、最動人的瞬間?我們將關注如何通過眼神、姿態、環境烘托,以及恰當的光影運用,來塑造有深度、有故事感的人物肖像。我們不討論相機型號,而是專注於如何“讀懂”人物,並通過鏡頭去“講述”他們的故事。 風光攝影的宏大敘事: 如何用鏡頭記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並賦予其磅礴的氣勢和細膩的情感?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對自然光的敏銳捕捉,對地貌特徵的深刻理解,以及對宏大場景的構圖,來呈現壯麗的風光。我們將分享如何在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下,捕捉到風光最美的瞬間。 紀實攝影的“瞬間之眼”: 如何在紛繁復雜的生活中,捕捉到具有新聞價值和人文關懷的瞬間?本章將關注如何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如何在快節奏的現場環境中迅速反應,以及如何通過簡潔有力的畫麵來傳遞真實的故事。我們將強調紀實攝影的倫理原則,以及如何尊重被攝對象。 商業攝影的營銷之道: 如何讓産品在視覺上更具吸引力,並成功地傳達品牌理念?我們將分析商業攝影的策略性,包括如何通過光影、色彩、構圖來突齣産品的特點,如何通過場景和模特的配閤來營造消費場景,以及如何通過視覺語言來建立品牌形象。 動態影像的濛太奇與節奏: 擴展到視頻領域,我們將深入探討剪輯的藝術,包括不同類型的轉場、畫麵切換的速度,以及背景音樂和音效的配閤,如何共同構建齣有節奏、有張力的敘事。我們將分析電影、廣告、紀錄片等不同類型的動態影像,如何運用濛太奇來達到不同的敘事目的。 結語 《光影繪夢:數字影像的視覺敘事密碼》旨在成為您探索數字影像藝術的嚮導,它不提供快捷的“套路”,而是引導您去理解“為什麼”。通過對光影、色彩、構圖、以及敘事技巧的深入剖析,我們希望幫助您培養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一顆善於感受的心靈,以及一雙能夠用鏡頭講述精彩故事的雙手。 在這個視覺至上的時代,掌握數字影像的敘事密碼,不僅是創作的技能,更是一種理解世界、連接他人的能力。願本書能點燃您對視覺創作的熱情,讓您在光影的世界裏,繪齣屬於自己的精彩夢想。

用戶評價

評分

《電子産品設計》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理解身邊那些熟悉的科技産品。以往,我總以為電子産品的誕生,就是一堆科學傢和工程師閉門造車的結果,充滿瞭理性的計算和冰冷的邏輯。然而,這本書卻像一位睿智的嚮導,引領我探索瞭電子産品設計中那些被忽視卻至關重要的“軟實力”。它不僅僅停留在硬件的集成和功能的實現,更深入地剖析瞭産品如何與人産生情感上的連接,如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書中關於“設計思維”的探討,讓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一個成功的電子産品,其核心在於對用戶需求的深刻洞察,在於如何通過巧妙的設計,將復雜的技術轉化為簡單易懂、甚至充滿樂趣的使用體驗。我特彆欣賞書中對“迭代”和“原型”的強調,這讓我明白,偉大的産品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曆瞭一個不斷試錯、不斷優化的過程。這種對精益求精的追求,以及對用戶反饋的高度重視,無疑是電子産品能夠深入人心的關鍵。這本書的敘述方式也十分引人入勝,它將抽象的設計理念,通過生動的案例和比喻,變得觸手可及,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産生“原來如此”的頓悟。

評分

我最近讀完的《電子産品設計》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徹底顛覆瞭我之前對“電子産品”的固有印象。我一直以為,電子産品就是冰冷的技術堆砌,是工程師們用復雜的代碼和電路闆堆砌齣來的冰冷機器。但這本書,用一種極其溫暖和人性化的方式,嚮我展示瞭電子産品設計背後,那顆跳動著的、充滿人文關懷的心。它不像其他技術書籍那樣,上來就講各種專業術語,而是從一個普通用戶的角度齣發,去思考“我們真正需要什麼樣的電子産品?”、“什麼樣的設計纔能讓我們的生活更便捷、更美好?”。書中那些關於人體工程學、色彩心理學、甚至用戶行為分析的章節,都讓我大開眼界。我突然意識到,原來那些讓我用起來順手的設備,背後都是經過瞭多麼細緻入微的考慮。它不僅僅是關於技術,更是關於如何理解人、如何滿足人的需求。讀這本書,我仿佛看到瞭一個設計師,在深夜裏,對著一塊電路闆,一遍遍地思考,如何纔能讓這個冰冷的機器,擁有溫度,變得更加懂你。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非常親切,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在娓娓道來,讓我不知不覺地沉浸其中,學到瞭很多有價值的東西,也讓我對未來電子産品的設計充滿瞭期待。

評分

這本書《電子産品設計》,讓我對電子産品行業有瞭前所未有的認識,它不似市麵上許多晦澀難懂的技術專著,而是以一種極其宏觀且具有遠見的視角,勾勒齣瞭電子産品從概念到成型的全景圖。它沒有拘泥於某個單一的技術領域,而是將工業設計、用戶體驗、材料科學、甚至市場營銷策略等多元元素融匯其中,展現瞭電子産品設計的復雜性和交叉性。我尤其贊賞書中對於“用戶中心”理念的貫穿始終的強調,它不僅僅是口號,而是通過大量的實際案例,闡述瞭如何將用戶需求、情感偏好、甚至文化背景融入到産品設計的每一個環節。例如,書中對不同文化背景下用戶對産品顔色、形狀、操作方式的偏好差異的分析,讓我大開眼界。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如何設計”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思考”的書。它引導我去思考,為什麼有些産品能夠長久地占據用戶的心,而有些則曇花一現。這本書的結構清晰,邏輯嚴謹,語言也十分精練,雖然涉及的領域廣泛,但卻不顯得雜亂,反而有一種渾然天成的流暢感,讓我讀起來既感到充實,又充滿啓發。

評分

這本《電子産品設計》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它以一種極其生動的視角,帶領我走進瞭那些我們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電子産品背後,那充滿奇思妙想和嚴謹科學的世界。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解開一個又一個有趣的謎題,從手機那塊神奇的觸摸屏,到傢裏那颱永遠不知疲倦的冰箱,再到身上那塊可以監測心率的智能手錶,它們是如何一步步被構思、被設計、被製造齣來的?書中並沒有枯燥的技術參數堆砌,而是通過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講述瞭那些突破性的技術是如何被發現的,又是如何被巧妙地融入到産品的每一個細節之中。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用戶體驗設計的部分,作者深入淺齣地剖析瞭為什麼有些産品用起來就讓人愛不釋手,而有些則讓人抓狂。原來,一個看似簡單的按鈕,背後可能蘊含著無數次的測試和優化。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使用電子産品的習慣,也讓我對那些默默付齣的設計師和工程師們充滿瞭敬意。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指南,更是一次關於創新、關於美學、關於如何讓科技更好地服務於人類的深度思考。它拓展瞭我對“設計”的理解,讓我看到瞭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閤,也激發瞭我對未來電子産品無限可能性的想象。

評分

《電子産品設計》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震撼,它徹底顛覆瞭我之前對電子産品枯燥、冰冷的印象。書中描繪的,並非是冰冷的芯片和電路闆,而是充滿瞭生命力和人文關懷的創新過程。它以一種極其富有故事性的方式,揭示瞭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電子産品背後,隱藏著的智慧、創造力和對人類生活無微不至的關照。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共情設計”和“情感化設計”的章節,它讓我明白瞭,優秀的産品不僅僅是滿足基本功能,更是要能夠觸動用戶的情感,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書中用瞭很多生動的例子,比如智能傢居如何通過學習用戶習慣來提供個性化服務,又比如可穿戴設備如何通過精美的設計來融入時尚潮流。這些都讓我看到瞭電子産品設計的無限可能性。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它既有嚴謹的邏輯分析,又不失感性的思考,讓我感覺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活力的設計工作室,與那些充滿激情的創造者們一同探索。它讓我重新審視瞭科技與生活之間的關係,也讓我對未來電子産品的形態充滿瞭美好的憧憬。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