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知識全麵,緊跟發展。緊跟技術發展,吸取*新成果,融各類接入技術於一體,有利於學生全麵認識與瞭解當代接入網技術的發展狀況。 (2)深淺得當,獨具匠心。內容安排新穎、獨具匠心,基本概念準確,基本原理由淺入深,有利於學生準確理解與把握當代接入網技術的技術特點。 (3)注重實用,提倡創新。從應用實例齣發,介紹相關接入技術的應用方法,有利於學生培養與提高理論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文筆流暢,可讀性好。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枯燥的理論知識,有利於學生培養學習興趣和提高閱讀效率。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為九章,第一章是接入網概述;第二、三、四、五、六章分彆是銅綫接入技術、電纜調製解調器接入技術、以太網接入技術、光縴接入技術、無綫接入技術,第七章是接入網接口技術,第八章是接入網網管技術,第九章是寬帶光縴接入工程設計。
作者簡介
作者指導通信與信息係統寬帶交換關鍵技術方嚮碩士研究生,在通信裝備關鍵技術、維修技術、仿真訓練和組織應用等方麵負責完成20餘項科研項目。主編並正式齣版教材10餘部,包括人民郵電齣版社《程控交換與寬帶交換》《現代交換技術》《接入網技術》《交換技術與設備應用》等。
目錄
第1章 接入網概述
1.1 接入網的基本概念
1.1.1 接入網的定義與定界
1.1.2 接入網的功能結構
1.1.3 接入網的拓撲結構
1.2 接入網的分類
1.2.1 銅綫接入網
1.2.2 光縴接入網
1.2.3 混閤接入網
1.2.4 無綫接入網
1.3 接入網提供的綜閤接入業務
復習思考題
第2章 銅綫接入技術
2.1 不對稱數字用戶綫接入技術
2.1.1 ADSL的技術特點
2.1.2 ADSL的係統結構
2.1.3 ADSL的關鍵技術
2.1.4 ADSL的分布模型及其應用
2.2 甚高速數字用戶綫接入技術
2.2.1 VDSL係統構成
2.2.2 VDSL的相關技術
2.2.3 VDSL存在的問題
2.2.4 VDSL的應用
復習思考題
第3章 電纜調製解調器接入技術
3.1 Cable Modem的技術特點
3.1.1 Cable Modem與A的比較
3.1.2 HFC網絡對Cable Modem的要求
3.1.3 影響Cable Modem運作的因素
3.2 Cable Modem係統工作原理
3.2.1 係統結構
3.2.2 工作原理
3.3 Cable Modem的體係結構
3.3.1 基於IEEE 802的Modem
3.3.2 基於DOCSIS的Modem
3.4 Cable Modem的應用
3.4.1 係統的基本構成
3.4.2 信號的下行及上行通路
3.4.3 用戶接入方式
復習思考題
第4章 以太網接入技術
4.1 以太網技術在寬帶接入領域的應用
4.1.1 以太網技術的發展
4.1.2 基於以太網技術的寬帶接入網
4.1.3 以太網接入的主要技術問題
4.2 吉比特以太網接入技術
4.2.1 吉比特以太網的技術特點
4.2.2 吉比特以太網的構建
4.3 萬兆以太網接入技術
4.3.1 國內萬兆以太網的發展
4.3.2 萬兆以太網技術分析
4.3.3 萬兆以太網的應用
復習思考題
第5章 光縴接入技術
5.1 無源光網絡接入技術
5.1.1 PON拓撲結構
5.1.2 PON關鍵技術
5.1.3 PON功能結構
5.1.4 PON技術應用
5.2 ATM無源光網絡接入技術
5.2.1 APON模型及特點
5.2.2 APON係統結構及工作過程
5.2.3 APON幀結構及關鍵技術
5.2.4 APONet接入傳輸係統
5.3 以太網無源光網絡接入技術
5.3.1 EPON技術特點及網絡結構
5.3.2 EPON傳輸原理及幀結構
5.3.3 EPON光路波長分配
5.3.4 EPON關鍵技術
5.3.5 EPON典型應用
5.4 吉比特無源光網絡接入技術
5.4.1 GPON概述
5.4.2 GPON功能參考模型
5.4.3 GPON關鍵技術
5.4.4 GPON的應用與發展
5.5 有源光網絡接入技術
5.5.1 AON簡化技術
5.5.2 AON采用的主要技術
5.5.3 BAU寬帶接入單元
復習思考題
第6章 無綫接入技術
6.1 無綫接入信道的電波傳播
6.1.1 反射、衍射和散射
6.1.2 衰落與多徑傳播
6.1.3 路徑損耗模型
6.2 無綫接入的基本技術
6.2.1 信源編碼與信道編碼技術
6.2.2 多址接入技術
6.2.3 數字調製與擴頻技術
6.2.4 抗衰落技術
6.2.5 網絡安全技術
6.2.6 無綫空中接口
6.3 3.5GHz固定無綫接入
6.3.1 係統參考模型
6.3.2 功能要求
6.3.3 技術要求
6.3.4 其他要求
6.4 無綫ATM接入
6.4.1 無綫ATM簡介
6.4.2 無綫ATM網絡技術基礎
6.4.3 無綫ATM協議
6.4.4 移動管理
6.5 寬帶碼分多址接入
6.5.1 WCDMA網絡體係結構
6.5.2 WCDMA物理信道與幀結構
6.5.3 WCDMA無綫接口協議
6.6 其他無綫接入技術
6.6.1 Wi-Fi接入技術
6.6.2 WiMAX接入技術
6.6.3 Ad hoc接入技術
6.6.4 無綫Mesh網絡接入技術
6.6.5 ZigBee技術
復習思考題
第7章 接入網接口技術
7.1 V5接口的構成
7.1.1 V5接口的接入模型和支持業務
7.1.2 V5鏈路及時隙結構
7.2 V5接口的體係結構
7.2.1 V5接口的分層模型
7.2.2 V5接口的物理層
7.2.3 V5接口的數據鏈路層
7.2.4 V5接口的網絡層
7.3 V5接口的設計
7.3.1 V5接口的硬件設計
7.3.2 V5接口的軟件設計
7.4 VB5接口簡介
7.4.1 VB5接口的基本特性
7.4.2 VB5接口的協議配置
7.4.3 VB5接口的連接類型
7.4.4 VB5接口的協議
復習思考題
第8章 接入網網管技術
8.1 網絡管理的概念
8.1.1 TMN的基本概念
8.1.2 接入網網管的基本概念
8.2 接入網網管的管理功能
8.2.1 PCF-OSF支持的管理功能
8.2.2 TF-OSF支持的管理功能
8.2.3 調度管理功能
8.3 應用舉例
復習思考題
第9章 寬帶光縴接入工程設計
9.1 係統設計
9.1.1 係統架構
9.1.2 係統組網原則
9.1.3 容量、上聯帶寬和傳輸距離的測算
9.1.4 網元設置
9.1.5 其他
9.2 網管係統
9.2.1 網管功能要求
9.2.2 網管係統設計
9.3 設備配置
9.3.1 設備配置的一般原則
9.3.2 業務承載能力及方式
9.3.3 設備功能及接口要求
9.3.4 設備的環境適應性要求
9.3.5 設備的供電與防雷接地
9.4 光分配網絡設計
9.4.1 ODN網絡組成
9.4.2 ODN組網原則
9.4.3 光分路器選用
9.4.4 光分路器安裝位置
9.4.5 光縴光纜選用配置
9.4.6 ODF及其他輔助器材配置
9.4.7 光纜綫路設計
9.4.8 輔助設施安裝要求
9.5 傳輸性能指標設計
9.5.1 係統性能指標設計
9.5.2 光縴鏈路傳輸指標設計
9.6 設備安裝與綫纜布放設計
9.6.1 設備安裝位置選擇
9.6.2 機房平麵布置與設備排列
9.6.3 OLT設備安裝設計
9.6.4 ONU/ONT設備安裝設計
9.6.5 綫纜布放與接地係統
復習思考題
附錄 英文縮寫對照錶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接入網技術(第4版)》:
ADSL最簡單的分布模型稱為比特同步模式,如圖2-19(a)所示。它的基本含義是指鏈路的遠端(ATU-R)緩衝區內的任何比特(快速數據或交錯數據)會在局端(ATU-C)的緩衝區內彈ATU-R據用戶需求,在AD特同步模式中,最多有4個“比特同步。的用戶設備可以連在一個ATU-R上,這是因為ADSL有4個下行比特流(ASO-AS3)。如果ADSL鏈路僅提供ASO,那麼ATU-R上也PC隻有一個比特流可用,也就隻能連接一個設備。用戶設備可能是一個電視機機頂盒或一颱Pc,但所有用戶數據必須遞交到所連接的設備上進行處理。上行和雙嚮鏈路必須至少構成c信道,也可以包括LS結構。
在比特同步模式中,ADSL接入節點的ATU-C可以將由LS或c信道傳輸來的用戶數據交付給業務節點的電路交換服務。在這種方式下,ADSL鏈路隻是固定終端的數據管道(就像租用綫一樣)。ADSL總是以綫速率運行,可以直接用時分復用(TDM)的方法在ADSL幀內為比特建立時隙。ATU-C也可以連接到Internet的IP路由器,給用戶提供Internet服務。這樣做可以消除用戶通過PSTN撥號到Internet服務提供者中心而形成的瓶頸,使用戶獲得隻有大企業或公司纔能得到的Internet速率。
(2)分組適應模式
第2種分布模式是分組適應模式,如圖2-19(b)所示。這種模式隻是改變瞭用戶的預設,與比特同步模式主要的不同是:雖然在信道上數據仍然以比特流的模式在TDM信道中傳送,但用戶預設的設備(分組適配器)要收發分組而不是比特流。分組適配器通過分組適配功能,將分組放到ADSL幀中去。分組適配器可以是一個獨立設備,也可以內嵌在ATU-R中。注意,此模式要求接口有分組纔能預設網絡,而不僅僅是簡單的産生和消耗比特的終端用戶設備。
……
接入網技術(第4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