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

红尘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霍达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01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021649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7657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书写纸
页数:210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红尘》描绘了上世纪60年代古都小巷中一个弱女子的故事,冷峻地透视了那个以瞒和骗扼杀真善美的历史氛围,给人以强烈的灵魂震撼。如果一个人想要理解“市井”这两个字,那《红尘》这本书是极好的,相比一些作品将胡同描写成和谐的群居生活,或者幻想着邻里亲善,本书以一个女性物化的悲剧,表达了对市井人性的嘲讽以及对女性从属身份的悲悯。

内容简介

《红尘》以细腻的笔调、大雅若俗的京味儿语言,娓娓道出古都小巷中一个弱女子的故事:她曾不幸沦落风尘,解放后重获新生,然而当她在诉苦会上痛说了自己的身世,立刻成为人人所不齿的另类,在非常岁月里受尽凌辱与践踏,最终绝望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通过这个小人物短促的一生,作者冷峻地透视了那个以瞒和骗扼杀真善美的历史氛围,给人以强烈的灵魂震撼。

作者简介

霍达,女,回族。国家一级作家,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

著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约800万字,其中,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补天裂》获第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长篇小说和电视剧两个奖项,并被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评为建国50周年全国十部优秀长篇小说之一;

中篇小说《红尘》获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报告文学《万家忧乐》获第四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报告文学《国殇》获首届中国潮报告文学奖;

话剧剧本《红尘》获第二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奖;

电视剧《鹊桥仙》获首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电影剧本《我不是猎人》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奖;电影剧本《龙驹》获建国四十周年全国优秀电影剧本奖;

散文《义冢丰碑》《烟雨文武庙》获香港回归征文全国一等奖;散文《为了那片苍天圣土》获全国政协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优秀征文奖,散文《听海》获中华散文学会优秀散文获。


此外,代表作尚有电影剧本《秦皇父子》、话剧剧本《海棠胡同》等,并曾多次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以及建国40周年北京优秀文学创作奖、北京文学奖荣誉奖、火凤凰报告文学奖、炎黄杯当代文学奖、花城文学奖等多种奖项。2009年当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在国务院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2010年获上海世博会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主题活动组委会授予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卓越成就奖。

1999年北京出版社出版六卷本《霍达文集》,200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八卷本《中国当代作家霍达系列》、九卷本《霍达文选》。作品有英、法、阿拉伯、乌尔都等多种文版及港台出版的繁体字中文版行世。曾应邀出任开罗电影节国际评委、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代表、《港澳大百科全书》编委,并赴美、英、法、日、俄、意大利、西班牙、新加坡、马来西亚、芬兰、挪威、埃及等十余国进行访问和学术交流,生平及成就载入《中国当代名人录》和英、美版《世界名人录》。

目录

《红尘》读后

红尘

魂归何处

精彩书摘

《红尘》读后

荒煤

读罢《红尘》(《花城》1986年第3期),不禁去翻翻封二霍达的近照,觉得她似乎有点儿忧伤而又冷峻地凝视着前方,在思考什么。

我透过《红尘》,倒有点儿思考。

多少年来,对反映十年动乱的作品,有些评论工作者总有无尽的忧虑。我倒希望有些评论家下下“凡尘”,来认识一下这篇作品中一些极为平凡的人物,对他们演出的一场小小的悲剧做些了解。

历史毕竟是一面无情的镜子,它虽然反映过去,却可使人更清醒地认识现实,冷静地迎接未来。彻底否定“文革”,这句话说起来简单,真正做到,谈何容易。新时期以来,所谓“伤痕文学”这股思潮中所产生的作品有多少,冲击了多少人的心灵,又冲破了多少禁区,对新时期创作的洪流,应该给予什么样的历史评价,怎样看待它们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的确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很高兴地看了《红尘》,得到了一点启发。我们在呼吁文艺界很好地总结新时期以来文学战线所取得的光辉成就的同时,也呼吁作家要努力创造更全面概括“文革”的史诗性的作品,又必须注意不要搞新的模式化。每一个作家都有各自的经历、感受,应该从自己已经开掘和尚未开掘得很深的基地上向纵深发展。不论是哪一个作家、哪一部作品,都可以有自己的特色和深度。

《红尘》只是写了北京的一个极小的角落,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胡同,几个极平凡人物的小小的悲剧,并没有直接去表现“文革”风暴中的惊涛骇浪、极为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也说不上是什么重大题材……可是生活中往往有这种现象:一场大地震之后,即使是轻微的余震,也会使人心魂不定,较之突然的风暴,蕴孕着更深的颤抖,读了《红尘》,就有这种“余震”的感觉。

作者用她熟悉的“京白”口语,似乎如叙家常地平静地娓娓而谈,却十分委婉、细腻、真实地描绘了几个平凡人物的命运,展示了他们的个性、心理。既有被世俗眼光蔑视的、出身卑贱、却有一颗美好善良心灵的“德子媳妇”,也有马三胜、黑子等那种愚昧无知、充满卑微心理的所谓“群众”,也有一个掌握政治气候、风向的小小的领导——“街道主任”,于是德子媳妇终于不得不结束自己微不足道的生命。

令人深思的,是作者最后似乎轻描淡写地写了这样几句结束语:

“人们需要有不完美的人来衬托自己的完美,需要用无聊的话题打发自己的无聊。于是,就时常提那些有关德子媳妇的往事,好像十分怀念似的。遇有生人到这胡同里来,他们还指点着德子的故居对人家说:‘从前,姆们这儿还住过一个窑姐儿呢……’那语气,似乎有些炫耀。”

这既是作者对德子媳妇的死寄予的深沉的同情,也是发自内心的深沉的感慨。

我不想来议论作者对德子媳妇之死因是否概括得完全准确。

然而,和许多作品一样的情景,我固然欣赏德子媳妇这个重要人物性格的心理刻画的真实与深刻,但我也很难摆脱孙桂贞这个人物对我的困扰。

正如我看了电视剧《新星》,很难忘了顾荣一样。

这实在是一种典型人物——区别仅在于不同的地位和程度不等的作用,反正时势造英雄,这种人在种种政治风云中,总是闻风而起,随风而动,大小是一位领导,也就能左右在他势力范围内一些人的命运,而又自我感觉良好,唯我正确……于是就产生了许多许多悲剧。

我不认为,大大小小的顾荣、孙桂贞(当然这两个人物也不能画等号)等等,都是要用别人的不完美来衬托自己的完美。真正的悲剧,在于这种类型的人,往往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自认为最完美,唯我正确,唯我不忘阶级斗争,唯我能正确理解、执行政策,最能领会领导的意图,坚决贯彻……这就使得历次运动不能不重复发生各种悲剧。

孙桂贞与德子媳妇这两个绝对不同地位的女性,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孙桂贞家在十年浩劫中保存得最为完好……而且阖府安康,人丁兴旺……”

德子这个无产阶级却无法回答他媳妇的下列问题:

“什么政策能落到你头上?给你平反?改正?说什么,说你……”

德子媳妇当然更无法回答这些问题。“文革”风暴尽管过去了,人们庆祝得到第二次解放;可是德子媳妇却只得那么从容地死去——她感到:“这个世界真累人!”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悲剧。可是,德子媳妇死得这么从容、平淡,死的时机却是在历史大转折之后,死的原因却又蕴孕多么复杂的因素,难道不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吗?

任何历史的剧烈的变动、转折,都不是偶然的,都有极其深厚而错综复杂的历史、社会、思想的根源。单从现象来看,好像很容易能够看清事实的真相;可是,仔细思考,在“文革”期间的许多惊人的理论、观点和口号,实际上因袭了我们民族历史上多么沉重、腐朽的思想包袱啊。林、江两个反革命集团实行的封建法西斯专政,难道不就是披着“不断革命”的神圣外衣的极“左”思潮、封建思想与专政手段相结合的畸形怪胎?不是一场十年浩劫,谁能对我国封建传统思想与习惯势力渗透人们心灵的悲剧,会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和反省?

思想不解放,不看破这点儿红尘,我们又怎么能丢掉包袱,振兴中华?

所以,我觉得这篇作品,虽然不是什么大题材或规模宏伟、人物众多的巨著,然而透过德子媳妇这一滴水,却使我们看到十年动荡的生活海洋里另一个深沉的侧面,同样叫人感到不寒而栗!

这也说明,作者别出心裁,从选材到开掘都有新意,从平凡中发现人们心灵深处特别值得思索的东西,使得小说的内涵更耐咀嚼。这正是一个细心而善于沉思的女作家才华的表现。

我还特别欣赏作者那么自如地运用北京口语写景写人,揣摩、描绘人物的心理,纯朴自然,清新可喜。作者很少急切地跳到读者面前来表明自己不能控制的激情,发表种种哲理,而是十分平静却非常亲切地剖析人物的灵魂,但这种纯真的叙述中显然倾注了作者的深情。

德子媳妇自杀前的一系列动作、心理活动,写得那么细腻、真切、自然、冷静,然而她走得越从容、越平静,就越叫人感到揪心!

从这一点来讲,我简直有点儿惊奇,我觉得这不像是一般感情丰富的女作家的手笔,似乎有点儿老舍先生的神韵,但又与老舍那些冷静、辛辣的讽刺笔法有所不同。

不管我是否看透《红尘》,但我确实得到一点启发:只要作家真正在自己生活的根底下开掘下去,既要坚信自己熟悉的东西,又不要过于自信已经开掘的深度,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向纵深发展,探索自己还没有发现的东西,力求一个新的起点,而且和新时期十年相对比,相对照,相结合,真正展示未来,那么,真正反映十年动乱史诗性的作品必将成批地产生。

看罢《红尘》,我却没有看破红尘,我倒相信,反映十年动乱史诗性的巨作的一个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时期已经成熟了。

(此文原系荒煤先生为《红尘》写的评论,发表于1986年10月18日《文艺报》)


红尘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红尘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红尘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红尘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京东刚到货就买了!

评分

霍达写的真不错,一起买了两本。

评分

霍达的书,看过@的葬礼,从此爱不释手!

评分

霍达写的真不错,一起买了两本。

评分

这本书不错,很吸引人

评分

读了一部分,感觉书还不错,当然,质量也不错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只看过作者的穆斯林的葬礼,偶然看到本书,觉得还不错,买来看看。

评分

很不错很喜欢,支持网购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红尘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