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好的父母是孩子情绪的侦查员!
做孩子情绪的侦探,留意孩子的情绪周期和不良信号,帮助孩子拆除情绪地雷,不给坏情绪留空间。读懂孩子情绪背后的真实心理,用孩子的思维和逻辑,化解孩子的哭闹、叛逆、愤怒、悲伤、焦虑等情绪。
2.让孩子的情绪飞一会儿!
正常的情绪表达和宣泄,是孩子获得内在力量的方式。因此,家长让孩子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有机会通过哭泣、喊叫、愤怒等方式来发泄内心的情感,孩子才能很快走出负面情绪!
3.你是“情绪脑”还是“理智脑”的家长?
人类的大脑分三层: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然而,无论是谁,都有理智无法控制情绪的时候,加上情绪脑的反应比理智脑快五十倍,从而人们的情绪反应通常是不由自主的。
内容简介
情绪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虽然有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但是本质上它只是人类生活的调味剂,只能正确解读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才能了解内心真实的感受和心理诉求。
倾听孩子的心声,识别孩子的情绪,尊重孩子的感受,允许孩子释放自己的情绪,帮助孩子坚定地相信自己的能力、感受、愿望和需求,教会孩子识别和利用自己的情绪。
作者简介
李群锋,群峰教育圣贤国学院国学讲师。出版有《边宠边吼育英才》《培养孩子的情商,从讲故事开始》《儿童行为心理学》《儿童性格心理学》《儿童沟通心理学》等多部儿童教育书籍,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目录
第一章 做孩子情绪的侦探:透视儿童情绪,读懂孩子的心
小测试:儿童情绪健康自测
儿童的情绪和大人的不一样
情绪表达,男孩女孩有差别
0~3岁,宝宝情绪发展的奥秘
3~6岁,培养正面情绪的关键阶段
童年是情绪脑发展的关键期
儿童情绪调节发展的特点
影响孩子情绪的因素知多少
留意孩子的情绪周期和不良信号
营造好环境,尽量不留情绪地雷
孩子的健康快乐,取决于家长的情绪调控力
延伸阅读:离异家庭的孩子情绪发展的六个阶段
第二章 愤怒是团小火焰:幼小心灵的怒火为何烧不尽
小测试:你的孩子情绪稳定吗
愤怒——四种基本情绪之一
愤怒情绪爆发前的“暗涌”
儿童如何表达生气情绪
家中有个“猛张飞”,怎么办
“小皇帝”又发脾气了
缺爱的孩子脾气大
孩子不讲道理,多是情绪暴怒引起的
生气可以发泄,但别让孩子偏激
家长越让步,孩子就越不满足、越愤怒
延伸阅读:通过调节呼吸,释放孩子的暴躁情绪
第三章 悲伤抽泣为哪般:破译“宝宝心里苦”的心灵密码
小测试:你的孩子是正性情绪,还是负性情绪
悲伤,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
大哭,是儿童悲伤情绪的发泄口
每个悲伤的心灵,都经历过创伤时刻
最爱的东西消失,请允许孩子悲伤
父母感情不和,孩子更易悲伤
适度宣泄悲伤,利于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
延伸阅读:钟摆效应可强化孩子的好情绪
第四章 孩子总是说“怕”:驱赶内心的恐惧,让孩子的心灵充满阳光
小测试:你的孩子是否患有恐惧症
孩子的恐惧从何而来
儿童恐惧症的常见表现
与父母分离,易引发宝宝恐惧
宝宝害怕小动物,怎么办
儿童也会有社交恐惧症
幼儿睡眠干扰:怎样摆脱噩梦的纠缠
由陌生人和陌生环境引发的恐惧
99%的学生都有“开学恐惧症”
延伸阅读:儿童牙科恐惧症产生的原因与干预手段
第五章 自卑感就像阴雨天:别让你的说话方式熄灭孩子内心的明灯
小测试:你的孩子自卑情结严重吗
自卑感不是与生俱来的
自尊心过强也是自卑的一种表现
爱说“我不”的孩子,多有自卑倾向
别让“别人家的孩子”毁了自家孩子的自信
让个子矮的孩子远离自卑
过度保护,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
当心!穷养的孩子容易自卑或短视
受挫后,孩子变自卑了怎么办
强调输赢或分数,会诱发孩子的自卑情绪
延伸阅读:当心肥胖儿童的自卑情结与社交回避
第六章 孩子也有焦虑感:对症下药,让孩子告别“压力山大”
小测试:孩子考试焦虑表现自测
孩子焦虑分五种类型
克服分离焦虑,从家长做起
断奶不科学,也会引发宝宝焦虑
黄昏焦虑症,是每个宝宝都要经历的
宝宝从夜间恐惧到睡眠焦虑
教育别太超前,孩子焦虑减半
你的孩子也有考试焦虑症吗
延伸阅读:情景游戏对儿童焦虑情绪的正面影响
第七章 孩子胆怯不用怕:共心共情,帮孩子建立自信
小测试:你的孩子属于C型性格吗
孩子胆小,有先天与后天之分
害羞也是胆小的一种表现
“胆小鬼”往往是吓唬出来的
孩子被欺负后变胆小,怎么办
说话声音小的孩子,多有胆怯情绪
胆怯的孩子不善与人交际,怎么办
延伸阅读:抓住内向型孩子的内在优势
第八章 孩子总是郁郁寡欢,表明他需要倾诉和关注
小测试:你的孩子有儿童抑郁障碍吗
抑郁不是大人的“专利”,儿童也会患上抑郁症
儿童抑郁症表现的五个层面
大人不要说“郁闷”,让孩子远离抑郁
冬天多晒太阳,孩子不会闷闷不乐
无形压力,“压”出孩子的抑郁
离异家庭的孩子得了抑郁症,怎么办
延伸阅读:父母心理控制与儿童抑郁、攻击行为的关系
第九章 厌学的心理之伤:给孩子心灵松绑,使其快乐上学
小测试:你的孩子有厌学情绪吗
儿童厌学情绪很普遍
上幼儿园的孩子也有厌学情绪
好孩子和“学霸”也会厌学
孩子心理疲惫缺自由,也会诱发厌学情绪
儿童厌学情绪多,大人过度保护惹的祸
人际关系紧张,也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延伸阅读:儿童的挫败感和自信心的临界点
附录
通过孩子的画,感知孩子的情绪和性格
屡试不爽的十种儿童情绪管理法
精彩书摘
第一章做孩子情绪的侦探:透视儿童情绪,读懂孩子的心
小测试:儿童情绪健康自测
0~6岁的儿童正处于性格形成和情绪发展的关键期,孩子的情绪是否健康,可以通过下面简单的小测试来判断。
回答下列问题,答案为“是”则得1分,答案为“否”则不得分。
测试内容
1.孩子是否经常因为一点小事而生气动怒,甚至大发雷霆?
2.孩子是否经常闷闷不乐,即便大人逗他,也很难展露笑容?
3.孩子是否经常胃口不好,吃不下东西?
4.孩子睡觉时是否经常做噩梦,并时常被惊醒?
5.孩子是否经常莫名其妙地哭泣,却又说不出原因?
6.孩子是否不太喜欢与别人打交道,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好朋友?
7.孩子做一件事的时候是否经常走神、不专心?
8.孩子是否有吮手指的坏习惯?
9.孩子是否有一点不顺心的事就长时间地沉默?
10.孩子是否很少和父母谈心?
11.孩子是否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但事后又会后悔、内疚?
12.孩子是否没有自信,遭到嘲笑就妄自菲薄、一蹶不振?
13.孩子每天上学时是否会哭闹?
14.孩子是否经常找借口来逃避去学校?
15.孩子是否害怕黑暗,不敢一个人待在房间,不敢独自入睡?
16.孩子是否害怕一些寻常的事物,如兔子、猫等小动物?
17.孩子是否会嫉妒别人,甚至用语言攻击对方?
18.孩子是否总喜欢黏着某一个大人,如妈妈、奶奶等经常照顾自己的人?
19.孩子是否经常因感到不如别人而自卑?
20.孩子是否喜欢参加集体活动?
答案解析
如果以上问题所得分数相加在0~6分,说明你的孩子情绪很正常,是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得分在7~13分,说明你的孩子在情绪上存在一些消极倾向,应及时引导和帮助。
得分在14~20分,说明你的孩子情绪极不稳定,甚至心理健康也存在一定问题,最好寻求心理专家和儿童教育专家的专业指导,帮助孩子尽早消除负面情绪。
儿童的情绪和大人的不一样
妈妈接两岁多的忆萌从早教班出来,路边有一家炒货店的糖炒栗子刚刚出锅,一阵阵香味飘到鼻子里。忆萌拉着妈妈停了下来,用手指着栗子说:“妈妈,忆萌要吃。”
妈妈买了一袋栗子,售货员刚把栗子递给妈妈,忆萌就迫不及待地伸手要抢。妈妈怕忆萌被烫到,赶紧把袋子藏到身后,说:“等一下妈妈剥给你吃。”
“我要吃,我要吃!”忆萌一边喊,一边转到妈妈身后找栗子。妈妈把手举得高高的,一边剥,一边对忆萌说:“妈妈马上就剥好了,再等一下!”
栗子剥掉了壳,还是很烫,妈妈赶紧吹凉,然后送到忆萌嘴边:“好了好了,吃吧。”不料忆萌接过栗子,一下子扔得远远的,嘟着嘴叫:“坏妈妈!坏妈妈!”
妈妈很生气:“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不吃算了,回家!”说着,妈妈抱起忆萌就往家走。忆萌一边大声哭,一边用两只小脚用力地踢妈妈,不小心将装栗子的袋子踢破了,栗子滚了一地。妈妈又气又恼,狠狠地在忆萌屁股上打了几下。忆萌索性放声大哭起来。路边的行人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妈妈尴尬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孩子突然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又哭又闹,家长却一头雾水,不知孩子究竟为什么情绪失控。这样的情形,或许每位家长都遇到过。虽然用哄骗、打骂等手段能暂时遏制孩子的哭闹,但是没过多久,这样的情形又会再次出现。家长“故伎重施”,可效果却越来越差。
其实,要想改变这种情况非常容易,只要家长正确解读孩子的情绪并了解他们独有的情绪表达方式,然后根据孩子情绪产生的具体原因去帮助并引导他们学会情绪管理就可以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孩子情绪的健康发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长。
首先,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情绪,尤其是孩子表达情绪的方式。比如,例子中的忆萌一心想吃栗子,妈妈怕烫着她,剥好了、吹凉了才送到她的嘴边。但是忆萌对“烫”并没有清晰的了解,认为妈妈不能理解她迫切想吃到栗子的心情,因此大发脾气。后来妈妈的责备和打骂更加深了她的不满,所以才会哭闹不止。假如妈妈能蹲下来,让忆萌亲自用手碰一碰栗子壳,让她理解“烫”的概念,忆萌就不会那样乱发脾气了。
其次,孩子的情绪表达往往直接,且是通过行为来表达的。大人的情绪表达通常比较含蓄、委婉,不会不顾时间、场合胡乱发泄,而孩子则是喜怒哀乐都形于色,想让他们学会隐藏自己的情绪实在很难。通常孩子年龄越小,情绪表达就越直接,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何为“掩饰”。但受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孩子的情绪更多的是通过行为来表达的。因此,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表达情绪的日常行为或反常行为,比如有的孩子不高兴了会咬人,开心了会大叫,这些反常行为发生时大人不要摸不着头脑,而是要摸清规律,因势利导,让孩子学会把情绪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是哭闹和乱发脾气。
最后,家长要合理利用孩子情绪的多变性和波动性。俗话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的就是孩子的情绪变化是很快的。而孩子又习惯通过行为将情绪变化表现出来,面部表情、肢体行动、声调语言等都会特别反常。孩子的这种情绪表达方式在大人看来或许有些夸张,但正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写照。有些在大人看来无关紧要的小事,在孩子心中却会掀起“滔天巨浪”。因此,家长一定要摸清自己孩子的脾气或秉性,在孩子情绪即将产生波动时不要斥责和打骂,而要及时察觉并引导孩子将情绪表达出来,这样做才有利于孩子情绪的健康发展。
情绪表达,男孩女孩有差别
筱晨和筱煜是龙凤胎,筱晨是姐姐,筱煜是弟弟。虽然两个人出生时间只差三分钟,可脾气相差甚远:姐姐文静温和,比较害羞,胆子也较小;而弟弟除了调皮捣蛋外,性格也比姐姐急躁得多,脾气说来就来。
有一次,妈妈的同事带着孩子到家里做客。一开始,三个孩子玩得很开心,但后来因为抢一个玩具,筱晨被那个孩子推倒在地,哭了起来。筱煜一看姐姐受欺负了,立刻冲上去将玩具抢了回来,并大声说:“请你离开我家!”妈妈见筱煜这么没礼貌,很生气,让筱煜道歉,可筱煜不但不道歉,还把玩具扔在垃圾桶里,说:“我宁愿扔垃圾桶里,也不给你玩!”妈妈气得打了他一巴掌,筱煜脸憋得通红,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接着大声地冲妈妈叫道:“他是客人也不能欺负人,妈妈随便打人也不是好人!”说完就冲进自己的房间,用力地关上了门。
妈妈将筱晨抱起来,说:“你是姐姐,弟弟不听话,你是不是应该听妈妈的话?”筱晨点点头,妈妈又说:“那么你们和好吧,和小客人一起玩,好不好?”筱晨眼眶里含着眼泪,听话地点了点头。
虽然是双胞胎,但筱晨和筱煜对同一件事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反应:筱晨隐忍、内向,筱煜冲动、火爆。这从某个侧面折射出男孩和女孩在表达情绪时的不同。虽然每个人的情绪表达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说,男孩和女孩的情绪表达方式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一般来说,女孩的情绪表达比较委婉、含蓄,她们不像男孩那么粗线条,也没有那么大大咧咧。因为心思比较细腻,所以女孩更容易情绪化。这种情绪化不会像男孩那样疾风骤雨般地表现出来,而是习惯把它压在心里。因此,作为女孩的家长,平时要细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并且及时疏导和指引,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宣泄并转移负面情绪。还可以引导孩子用诉说的方式将自己的情绪告诉好朋友,尤其是同性朋友,这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因此,多鼓励女孩之间相互交朋友,倾诉的过程其实就是情绪宣泄的过程,对于维持女孩的情绪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和女孩喜欢压抑自己的情绪或者用语言倾诉情绪不同,男孩宣泄情绪的方式更加直接、简单。男孩更喜欢用行动来表示自己的不满、愤怒和焦虑。当他们大吼大叫或者乱砸东西的时,就是在宣告:“我很生气!”“我对你很不满!”虽然有些方式我们并不认同,但是不能简单粗暴地阻止孩子宣泄情绪,否则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那么,该怎样帮助男孩学会正确地管理情绪呢?在孩子还无法听懂道理时,不妨用宽容的态度接纳他们宣泄情绪的方式;当他们逐渐能够听懂道理时,就要开始教他们用正确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情绪。但无论如何,都要记住一点:情绪要疏导,而不能压制。
0~3岁,宝宝情绪发展的奥秘
周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带江江出去吃饭。两岁的江江一开始很兴奋,进入饭店后就一直东张西望,对什么都很感兴趣。可是当服务员上菜后,江江突然变得烦躁起来,他先指指爷爷奶奶,然后再指指爸爸妈妈,说:“做错了!”大家一开始并不知道什么“做错了”,继续给江江夹菜、喂饭。然而,江江把嘴里的菜吐了出来,开始尖叫:“做错了!做错了!”
“什么‘做错了’?爸爸妈妈哪里做错了?”大人们感到莫名其妙。江江继续尖叫,用手指着他们,一直说:“做错了!做错了!”
江江的尖叫引得周围的客人纷纷侧目,爸爸有些生气了:“不听话就别吃!别理他,我们吃!”
爸爸原本打算“冷处理”,让江江安静下来,可江江更加狂躁起来。他从儿童椅上奋力站起来,努力伸长手臂,想端起奶奶面前的盘子。不料盘子太重,江江没端稳,汤和菜洒了一桌。爸爸气坏了,抬手要打江江,被爷爷和奶奶拦下。爸爸一气之下,拿起钱包要买单:“吃个饭都不安稳,不如回家算了!”
“不要回家!不要!”江江一边哭一边叫,妈妈无可奈何地问:“我的小祖宗,你究竟要干啥?”
“做错了!你们做错了!”江江依然是这句话。妈妈看看自己和爸爸,再看看爷爷和奶奶,突然意识到,原来江江说的不是“做错了”,而是“坐错了”:在家里吃饭时,爸爸和妈妈坐在江江的左边,爷爷和奶奶坐在江江的右边;到了饭店,他们随意坐了下来,恰好和在家里就餐时坐的位置相反,爸爸妈妈坐在了江江的右边,而爷爷奶奶坐在了左边。
弄清了问题的缘由后,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换了位置,江江也很快安静下来,开开心心地吃起了饭。
座位的互换竟然引发了江江“海啸”般的情绪波动,这对大人来说实在难以理解。然而,在儿童的世界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现象。尤其是0~3岁的孩子,更加容易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产生情绪波动。这一时期的孩子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同时又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一旦环境发生改变,他们的情绪也就随之改变。“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就是孩子情绪多变的最好写照。
心理学认为,3岁左右的孩子正处于秩序形成的敏感期,当他所熟悉的秩序被打乱时,他的内心就会烦躁不安,但是他又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就只能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尖叫、哭闹,来宣泄心中的不满。大人无法理解,就会认为孩子不懂事,胡搅蛮缠。其实,对0~3岁的孩子来说,“发泄出来”或许是他们对待情绪变化的最直接方式,对此,家长可以靠以下的方法来引导孩子。
首先,试着理解孩子,切忌用斥责和打骂的方式使孩子安静下来。大人的理解会减轻孩子的痛苦,让孩子慢慢平静下来,从而不会采取更激烈的手段来对抗。
其次,抱以宽容的态度,允许孩子将不良情绪宣泄出来。这一时期的孩子大多还不太能明白大人所讲的道理,因此家长应该对孩子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同时,家长还应该多拥抱和亲吻孩子,让他们感觉自己是被理解、被接纳的,这对孩子今后性格的养成也有很大的帮助。当孩子稍大一些时,家长可以在此基础上,逐步启发和教育孩子用科学的方法疏导并管理自己的情绪。
3~6岁,培养正面情绪的关键阶段
5岁的泽恺一回到家就问:“我昨天做手工的橡皮泥呢?”
“打扫卫生时被我扔掉了。”妈妈回答。
“你为什么要把我的橡皮泥扔掉?你赔!”泽恺很生气地说。
“昨天你不是说这个橡皮泥因为放得太久都干了吗?而且妈妈已经给你买了新的橡皮泥,旧的已经没用了,放在家里还占地方,所以我就扔掉了。”妈妈说。
“我不管,反正你要赔!你赔!你赔!你赔我橡皮泥!”泽恺一副丝毫不肯妥协的模样。
“我不是给你买了新的吗?就算是妈妈赔你的好了……”
“我不要,我要你再买一个赔我!”看妈妈不答应,泽恺一屁股坐到地上,放声大哭起来。妈妈本想拉他起来,可被他用力甩开了。妈妈想了想,走出了房间。
过了一会儿,妈妈过来问他:“泽恺,你想玩游戏吗?”
“不想!”泽恺一边哭一边回答。
妈妈转身走了出去。过了一会儿,妈妈又过来问他:“你是想继续一个人坐在这里哭,还是想跟妈妈一起玩游戏?”
“什么游戏?”泽恺抽抽搭搭地问。
“木头人,不许动。”这是泽恺最喜欢玩的游戏,他想了一下站了起来。妈妈把他领出房间,开始玩起游戏。很快,笑容又回到了泽恺的脸上。
玩累了,妈妈拿出冰激凌给泽恺吃,然后说:“妈妈没有和你商量就把橡皮泥扔了,是妈妈不对,下次妈妈不会这么做了。不过你冲妈妈乱发脾气也不对,是不是?”
泽恺点点头。
“发脾气和哭都不开心,还是玩游戏开心。下次我们不发脾气,也不哭了,好吗?”妈妈接着说。
听了妈妈的话,泽恺想了想,说:“对!下次不发脾气了,妈妈不开心,我也不开心。我们一起玩游戏最开心了!”
和0~3岁的孩子不同,3岁之后的孩子虽然情绪依旧多变,但是已经能够听懂并逐步接受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因此,这一阶段是培养孩子正面情绪的关键期。
每一个孩子都有着丰富的情绪体验,但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他们表达情绪的方式可能会出现偏差。假如长时间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孩子的负面情绪就会越积越多,再加上他们不知如何排解负面情绪,情况很可能会越来越糟糕。而6岁前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期,作为家长,一定要抓住这一关键期,尽可能排解孩子的负面情绪,培养孩子的正面情绪。
不要指望6岁之前的孩子能理性地对待情绪问题,即便他们已经能听懂并接受某些道理,这依然是一个漫长且反复的过程。因此要想让孩子拥有正面情绪,家长的培养十分重要。家长不但要以身作则,还要掌握科学的教养方法。
1.想要孩子情绪积极,家长首先要管好自己
在孩子犯错之后家长切忌大发脾气,因为在培养孩子正面情绪这一点上,家长检视自身的情绪模式比矫正孩子的情绪模式更有效,所谓“言传身教”就是这个道理。家长的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培养,作为父母,一定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给
儿童情绪心理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