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综合基础知识速记巧解》在综合研究浙江省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不仅涵盖基础性学科知识,还更新了部分章节的社会热点内容。本教材在深入剖析真题命题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事业单位考试的特点,将知识点进行了提炼和总结,运用图表结合的形式,便于考生更快速更直观地记住重要知识点,让考生在短时期内了解和掌握考试的重难点,在头脑中形成完整而清晰的知识脉络,便于考生考前冲刺。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综合基础知识速记巧解》共包含十部分内容,分别是政治、经济、法律、人文与历史、科技与生活、管理、公文、国情与地理、案例分析题、材料写作题。本教材根据浙江省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的变化而编写,深入剖析不同学科的特点以及在考试中所占比重,将知识点进行提炼、简化,方便考生在临近考试的时候复习,帮助考生踢好考试冲刺前的“临门一脚”。
目录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2)
一、哲学概述(2)
二、物质(3)
三、意识(4)
四、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
五、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5)
六、马克思主义认识论(7)
七、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9)
八、社会基本矛盾运动(9)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0)
一、商品(10)
二、货币与货币流通规律(11)
三、价值规律(11)
四、资本(12)
五、剩余价值(12)
六、利润和平均利润(13)
第三章毛泽东思想(13)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13)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条件(13)
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14)
四、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15)
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7)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7)
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17)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8)
四、改革和对外开放(18)
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
六、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
七、“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20)
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
九、科学发展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
第五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21)
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要点)(21)
二、“十三五”规划纲要(要点)(23)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4)
第一章微观经济(30)
一、市场体系(30)
二、市场机制(30)
三、市场结构(31)
四、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32)
第二章宏观经济(32)
一、国民收入核算及国内生产总值(32)
二、总供给与总需求(32)
三、宏观调控目标(33)
四、财政收支与财政政策(33)
五、货币政策(34)
六、通货膨胀(34)
七、通货紧缩(35)
第三章国际经济(36)
一、国际贸易(36)
二、国际金融(36)
三、世界经济组织(37)
四、其他组织(37)
第一章法理学(40)
一、法的特征(40)
二、法的作用(40)
三、法律关系(40)
四、法的运行(41)
第二章宪法(41)
一、国体(41)
二、政体(42)
三、其他基本制度(42)
四、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42)
五、国家机构(43)
第三章民法(45)
一、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45)
二、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45)
三、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45)
四、法人(47)
五、人身权(47)
六、物权(48)
七、债的发生根据(49)
八、知识产权(49)
九、民事法律行为(49)
十、代理的分类(49)
十一、表见代理(50)
十二、民事责任(51)
十三、遗产的范围(51)
十四、法定继承(52)
十五、遗嘱的有效要件(52)
十六、无效婚姻(52)
十七、夫妻共同财产(52)
第四章刑法(53)
一、犯罪构成要件(53)
二、犯罪的故意(54)
三、犯罪的过失(54)
四、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55)
五、故意犯罪过程中的停止形态(56)
六、主刑与附加刑(56)
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57)
八、侵犯财产罪(58)
九、贪污贿赂罪(59)
第五章行政法(60)
一、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60)
二、行政处罚的管辖(60)
三、行政许可的范围(61)
四、行政复议的范围(61)
五、行政复议的管辖(62)
第六章诉讼法(63)
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63)
二、民事诉讼适用级别管辖的案件(63)
三、民事诉讼的地域管辖(63)
四、代理人(64)
五、期间、送达、调解(65)
六、撤诉、缺席判决和延期审理(65)
七、诉讼中止和终结(65)
八、二审程序与一审程序的区别(66)
九、刑事诉讼的级别管辖(66)
十、刑事诉讼的专门管辖(66)
十一、强制措施(67)
十二、第一审程序(69)
十三、行政诉讼的管辖(69)
十四、行政诉讼被告的确认(69)
第一章文化常识(72)
一、中国传统文化(72)
二、中国文学(75)
三、外国文学(84)
第二章历史常识(88)
一、中国古代史(88)
二、中国近现代史(92)
三、世界近现代史(101)
第一章高新技术(106)
一、通信技术(106)
二、计算机高新技术(107)
三、新能源技术(107)
四、生物工程技术(109)
第二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109)
一、计算机发展史(109)
二、计算机组成(110)
三、计算机网络(110)
四、Word2010(111)
五、Excel2010(112)
第三章生活常识(114)
一、物理常识(114)
二、化学常识(117)
三、生物常识(120)
四、安全常识(122)
第一章管理学基本理论(124)
一、管理概述(124)
二、决策(124)
三、组织(125)
四、领导(125)
五、控制(126)
第二章公共管理基础知识(126)
一、公共管理的概念(126)
二、公共管理的职能(127)
三、公共政策(127)
四、公共决策(128)
五、公共危机管理(129)
第三章行政管理基础知识(130)
一、政府职能(130)
二、行政组织(130)
三、行政领导(132)
四、行政执行(132)
五、行政监督(134)
第一章公文基础知识(136)
一、公文概述(136)
二、公文的特点(136)
三、公文的种类(136)
四、公文行文规则(137)
五、公文格式(139)
第二章公文处理(142)
一、公文拟制(142)
二、公文办理(143)
三、公文管理(143)
第三章常用法定公文写作(145)
一、决定通知(145)
二、公告通告(146)
三、报告请示(147)
四、函意见(148)
五、通报批复(149)
第一章我国国情概况(152)
一、我国的疆域(152)
二、我国的人口与行政区划(152)
三、我国的民族与宗教(152)
四、我国的地势与地形(153)
五、我国的山脉(153)
六、我国的河流域湖泊(154)
七、我国的气候(154)
第二章自然地理概况(155)
一、太阳(155)
二、大气(155)
三、陆地(155)
四、洋流(156)
一、案例分析题概述(158)
二、概括问题型(158)
三、综合分析型(159)
四、提出对策型(162)
第一章应试写作准备(166)
一、知识储备(166)
二、技能准备(167)
第二章审题和立意(168)
一、审题的内容(169)
二、审题的关键(170)
三、立意的基本过程(171)
四、立意的基本要求(172)
五、审题与立意的基本方法(174)
第三章布局(191)
一、巧于起笔,写好文章的开头(191)
二、层次分明,写好文章的主体部分(193)
三、果断收笔,写好结尾(198)
第四章选材(199)
一、概述(199)
二、选材的基本原则(199)
三、材料的基本用法(201)
第五章写作的常见误区(202)
一、观点性错误(203)
二、材料性错误(207)
三、表达性错误(211)
中公教育·浙江事业单位辅导课程简章(220)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24)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政治
内容导读
政治部分是浙江事业单位考试中的重点内容。试题所占比例较大,但考查难度较低,主要考查考生对政治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对时政信息的了解。内容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召开的重要会议内容等。
考生在备考政治部分时,一方面,对于政治理论知识,要在识记的基础上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对比分析,加深理解;另一方面,对于时政文件,考生平时应多浏览政府网页,关注一些重大时政新闻。同时,考生也可以通过手机微信扫描本书封底二维码,在“中公教育移动自习室”中及时查看更新的备考资料。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哲学概述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具体如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二、物质
1.列宁对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和运动
3.运动和静止
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三、意识
概念: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从内容上看,人的意识是知、情、意三者的统一。
本质: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②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其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的能动作用:①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创造性活动;②意识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和选择方案,形成实践观念;③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这是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④意识能够反映自身并控制自身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制约因素:①受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制约;②受物质技术条件的制约;③受物质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制约。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四、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五、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1.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
2.否定之否定规律
任何事物都是肯定和否定这两方面的矛盾统一体。
辩证否定: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根源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的结果。
第二,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没有辩证否定就无法达到质变的目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重要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包含肯定的否定,是继承旧事物内部积极的合理的因素,而抛弃消极的已丧失合理的因素,是发扬与抛弃的统一。否定一切是形而上学的做法。
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是对否定的再次否定。从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这是普遍存在的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趋势。否定之否定与开始的肯定有着表象上的相似,但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的新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
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发展总的趋势是上升和前进,而事物实现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波浪式前进。我们既要对事物发展趋势充满信心,又要对发展的曲折性有充分的准备。
3.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六、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1.实践
含义: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特征: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自觉能动性。
主要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
2.认识
认识的特性:反复性、无限性、前进性和上升性。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续表)
认识的两次飞跃:
3.认识的真理性
真理和谬误: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①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②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依存;③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转化。
4.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七、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
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不同之处: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社会规律则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来实现的。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人的活动(包括意识)总是在一定客观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人的活动的目的和意志是由背后更深刻的物质条件决定的;社会总趋势是不被个人的意志和愿望所决定的。
社会规律与人的意识能动性的关系: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则会对社会进步起积极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最终被历史所淘汰。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思维和存在的区别和联系:
八、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关系: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二者关系:
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二是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其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基本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就能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严重地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它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两部分。
二者关系: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第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变革。
其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集中体现在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
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④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2018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攻略:全方位备考指南 亲爱的考生,您是否正摩拳擦掌,准备迎接2018年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挑战?是否在浩如烟海的备考资料中感到迷茫,不知从何入手?是否渴望找到一本真正能助您事半功倍、脱颖而出的备考利器?那么,这本《2018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攻略:全方位备考指南》将是您不二的选择。 本书凝聚了众多资深教育专家和命题研究团队的心血,深度解析2018年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的最新动态、考试大纲及历年真题,旨在为广大考生提供一套系统、全面、实用的备考方案。我们深知,事业单位考试的竞争日益激烈,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和精准的复习方向至关重要。因此,本书从考试的本质出发,结合浙江省事业单位招聘的特点,精心打造了以下几个核心板块,力求让您的备考之路更加清晰、高效。 第一部分:考试形势深度剖析与备考策略指导 在正式进入知识点复习之前,充分了解考试的“游戏规则”是制胜的关键。本部分将为您层层剥开2018年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的迷雾,让您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最新考试政策解读: 我们将详细解读2018年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最新政策变化,包括招录岗位、报考条件、考试流程、分数线划定等关键信息。帮助您第一时间掌握政策红利,规避潜在风险,精准定位适合自己的岗位。 历年真题大数据分析: 通过对近几年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真题的深度挖掘与大数据分析,我们将揭示考试的命题规律、重点考查模块、高频考点及常考题型。让您在海量信息中精准捕捉“考点地图”,避免无效复习。 各科类岗位备考侧重点: 事业单位招聘岗位类型多样,涉及综合类、卫生类、教育类、公安类等。本书将针对不同类别的岗位,分析其在综合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具体考查要求和侧重点,为您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备考方案。 高效备考方法论: 告别死记硬背,拥抱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本部分将为您提供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备考方法,如思维导图构建法、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应用法、碎片化时间利用法、错题本精耕细作法等,帮助您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学习效果。 心理调适与考场技巧: 备考过程中,良好的心态和临场应变能力同样不可忽视。本书将为您提供专业的心理调适建议,并传授实用的考场技巧,如审题技巧、答题顺序安排、时间管理策略、心态调整方法等,帮助您在考试中稳定发挥,取得佳绩。 第二部分:综合基础知识核心模块精讲与突破 综合基础知识是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中的“重头戏”,涵盖范围广、知识点繁杂。本书将按照最新的考试大纲,对各模块进行系统化、精细化的梳理与讲解。 政治理论与时政热点: 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2018年度国内国际重大时政热点。本部分将梳理其核心要义、基本原理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并通过大量的例题,帮助考生理解其考查形式和答题思路。 法律常识: 全面覆盖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总则、刑法、公共就业与社会保障法律、国家赔偿法等。本书将选取最重要、最常考的法律条文进行精讲,并通过案例分析,帮助考生理解法律条文的实际应用。 经济常识: 聚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宏观经济调控、微观经济行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等核心经济学概念。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重点讲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发展理念等热点内容。 管理学常识: 深入浅出地讲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层次与跨度、组织结构、领导理论、激励理论、决策过程等。同时,关注公共部门管理和行政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科技常识: 覆盖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生物技术、航天航空、新能源等与现代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重点介绍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及其对社会生活和公共服务的影响。 公文写作与处理: 系统讲解公文的基本概念、种类、结构、写作要求,以及公文的拟写、核稿、签发、传阅、归档等处理流程。通过大量的范文分析和练习,帮助考生掌握规范、高效的公文写作能力。 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 涵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职业操守、服务理念,以及中华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公民道德等内容。旨在提升考生的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第三部分:真题演练与模拟测试 理论学习之后,便是实战演练。本部分是检验学习成果、熟悉考试节奏、提升应试能力的关键环节。 历年真题精选与解析: 精选近几年来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中的典型真题,进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详细解析。不仅讲解正确答案,更剖析错误选项的迷惑性,帮助考生掌握出题者的思路,洞悉考点背后的逻辑。 分模块专题训练: 针对综合基础知识的各个模块,设计了大量高质量的专题练习题,题型丰富,难度梯度明显。考生可以根据自身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全真模拟考试: 严格按照2018年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的题型、题量、分值和考试时间,精心设计了两套高仿真模拟试卷。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模拟考试,检验备考效果,找出知识盲点和薄弱环节,为考前冲刺提供依据。 本书的独特优势: 内容全面权威: 紧跟考试大纲,覆盖所有考查范围,确保您不会遗漏任何重要知识点。 讲解深入浅出: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知识点化繁为简,帮助考生快速理解和掌握。 方法科学实用: 提供的备考方法和解题技巧,均经过实践检验,能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和应试能力。 题型丰富多样: 大量精选的练习题和模拟题,覆盖各种题型,让您在实战中熟能生巧。 实战指导性强: 不仅教授知识,更注重培养考生的应试思维和解题策略,帮助您在考场上游刃有余。 2018年的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是您实现职业梦想的重要阶梯。相信通过系统学习本书,结合自身努力,您一定能在这场考试中脱颖而出,迈入理想的岗位。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充满希望的备考之旅,用知识武装头脑,用实力铸就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