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宁夏、青海和新疆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转站”和多民族聚居的“交汇区”,也是中原地区文化艺术向西辐射的重要地区。这一特点决定了本地区墓室壁画既有中原地区墓室壁画的影响,并在内容和形式上保持着与中原地区墓室壁画的基本同步,又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色。特别在隋唐时期,中原华夏民族和吐蕃、突厥、粟特等边疆民族在本地区交融汇合,留下了大量具有明显民族特征的墓葬和墓室壁画,如宁夏地区的史氏家族墓和新疆地区的阿斯塔那古墓群等。值得一提的是,青海地区发现的融合有吐谷浑、吐蕃等民族文化的郭里木吐蕃墓遗存,是目前出土的吐蕃时期的重要墓葬图像资料。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Preface
第一章 宁夏墓室壁画
第一节 概述
一、地域界定
二、遗存梳理
第二节 宁夏墓室壁画的形制类型
一、墓室形制类型
二、壁画形制类型
第三节 宁夏墓室壁画的题材内容
一、现实生活类
二、历史故事类
三、宗教信仰类
四、装饰纹样类
第四节 丝绸之路对宁夏墓室壁画的影响
一、时间与地理
二、重要的墓主人
三、粟特人
四、中西方贸易文化交流
第二章 青海墓室壁画
第一节 概述
一、地域界定
二、遗存梳理
第二节 青海墓室壁画的形制类型
一、墓室形制类型
二、壁画形制类型
第三节 青海墓室壁画的题材内容
一、现实生活类
二、宗教信仰类
第四节 丝绸之路对青海墓室壁画的影响
一、时间与地理
二、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汇聚
第三章 新疆墓室壁画
第一节 概述
一、地域界定
二、遗存梳理
第二节 新疆墓室壁画的形制类型
一、墓室形制类型
二、壁画形制类型
第三节 新疆墓室壁画的题材内容
一、现实生活类
二、宗教信仰类
三、历史故事类
四、装饰纹样类
第四节 丝绸之路对新疆墓室壁画的影响
一、时间与地理
二、宗教文化的多元化
三、重要的墓主人
四、丝绸之路带来的东西方文化交流
精彩书摘
《中国丝绸之路上的墓室壁画 西部卷:宁夏、青海、新疆分卷》:
在郭里木棺板画中,也描绘有不少中亚粟特制品,譬如射牛图中牦牛身前的5位侍者,其中1人执萨珊风格的金银胡瓶,1人手捧置有3只银杯的盘子。其中执壶者所持之壶的器身平面呈扁圆形,口部有流,束颈、鼓腹、圈足粗矮呈喇叭形,带把,据考证应为粟特银器。这是一种在中亚、西亚经常可以见到的“胡瓶”,罗马到伊斯兰时代都有发现。另外,郭里木棺板画中的高足杯图像,并非中国传统的器物造型,也应视为是受拜占庭影响而制作,当然亦不能排除吐蕃与唐朝互为影响的可能性。
金银币
青海地区出土的罗马金币、拜占庭金币,是反映当时青海道作为中西方商业、文化交流和交通要道的重要物证。譬如,在青海海西州乌兰县铜普乡与都兰县香日德的吐谷浑吐蕃墓葬中,各出土有1枚罗马金币和1枚拜占庭金币,其中1枚的年代为5世纪中叶,比中原地区的年代稍早。又,在柴达木盆地前后出土三枚罗马帝国金币。据专家鉴定,均为吐蕃进入青海前的文物,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吐谷浑汗国为东西方交往和贸易的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
前言/序言
丝绸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与丝绸相关的贸易之路。历史长河的漫漫岁月中,这条贸易之道早已成为沿路各方文化交流的通衢大道,在商贸之外还承担了军事、政治和民族等多方面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乃至南北方文化交流的历史重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通衢大道的自然形态,也是艺术家眼中美轮美奂的景象。诗人笔下的丝绸之路是如此的遥远,也是如此的神秘,也因此而成为一条充满豪情、弥漫浪漫和令人翩翩浮想的艺术大道。在这里,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边塞诗歌、佛教石窟之外,墓室壁画也为丝绸之路奉上了一串璀璨明珠。
丝绸之路由官方正式开启的时间是汉武帝时期,史称“凿空”。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最初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共同打击匈奴而解边患,这显然是一个军事活动。之后,丝绸之路更加畅通,军事活动、商业活动、宗教活动、艺术活动,乃至民族迁徙,东西方之间的各种文化交流成为常态。《尚书·禹贡》记:“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从中国本土文化的发展看,东渐西被可以用来形容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走向。
在丝绸之路的东西文化交流中,人们常常讨论东渐的外来文化,而对西被的本土文化则关注不多。其实,借助东方大帝国的强大政治和军事力量,以及悠久历史建立起来的高度文明,本土文化在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中有着明确的主导性,东渐的外来文化可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包容并被迅速本土化,西被的本土文化也可以声教讫于四海而到达遥远的地方。丝绸之路上的墓室壁画也是这样,一方面,有东渐的外来文化,也有西被的本土文化,但在这一载体上进行的文化交流中,本土文化占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墓室壁画完全是在重生信仰指导下完成的一种行为,因此墓室壁画中本土文化的主导性更强。这样的语境下,墓室壁画描述重生信仰的宗教体验,墓室壁画成为汉以后最纯粹的本土宗教艺术载体,也因此使
能够在认识佛教东渐并全面影响我国传统文化的时候有一个明确的参照这一现象的存在,是墓室壁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贡献。
从中国传统艺术发展史看,墓室壁画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中国传统绘画有两种流传方式:一是传世作品,一是考古作品,考古作品主要来自墓室壁画。墓室壁画是考古作品,因此这一美术作品的可靠性大大提高;同时,已有考古成果的绘画面积逾万平方米,墓室壁画体量是如此巨大,这是其他绘画类型所不可企及的。
从考古成果看,中国墓室壁画的遗存近一半在丝绸之路上,时间上也是从西汉沿革到清代,贯穿始终。中国墓室壁画有彩绘壁画、砖石壁画、帛画、棺板画等类型,这些类型的遗存在丝绸之路上都有发现,并且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中国最早的黄帝图像和最早的山水画图像等,也都是出现在墓室壁画中。此外,墓室壁画具有非常突出的综合性艺术价值,可以提供宗教美术、美术考古,以及建筑、材料等各方面的历史信息,这些都是以史为证的支撑材料。
从世界艺术发展史看,中国墓室壁画也有着独特的贡献;目前墓室壁画遗存集中的只有三个国家,就是中国、埃及和墨西哥三国。埃及墓室壁画比中国早,法老时代走向辉煌,但之后希腊、罗马统治时代就式微了。墨西哥墓室壁画发展很晚,后来也被西方殖民主义者打断了。中国墓室壁画自西汉开始一直沿革到清代,从帝王到平民的各个阶层都曾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墓室壁画的丧葬活动之中,并且地域分布广泛。从艺术发展的连贯性和广泛性看,中国墓室壁画具有世界性的不可比拟的价值。
墓室壁画是中国较纯粹的本土传统艺术,也是具有世界不可比拟的传统艺术,当然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叹为观止的艺术高峰。
2017年3月于东南大学
中国丝绸之路上的墓室壁画 西部卷:宁夏、青海、新疆分卷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