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0
本书遴选《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黄石公三略》《曹操兵法著作选编》《诸葛亮兵法著作选编》《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太白阴经》(节选)、《守城录》(节选)、《虎钤经》(节选)、《练兵实纪》(节选)、《百战奇略》《三十六计》、《曾文正公全集》(节选)等15部古代兵法著作进行翻译、注释和简评,以飨广大兵法爱好者。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
★研究古代兵法为现代战争和军队建设服务。——聂荣臻
★历代著名兵法注释——张爱萍
作者简介:
邵学清,1945年生,湖北孝感市人。大校军衔,副研究员。196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外语系,1970年3月入伍,曾出任驻外使馆武官。
孙金城,1946年生,河南西平县人,大校军衔,副研究员。197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外语系,1970年5月入伍,曾任某军区空军情报处长等职。
前言/1
上?卷
孙子兵法...............................................3
计篇 / 3
作战篇 / 5
谋攻篇 / 7
形篇 / 9
势篇 / 11
虚实篇 / 14
军争篇 / 17
九变篇 / 19
行军篇 / 21
地形篇 / 24
九地篇 / 27
火攻篇 / 32
用间篇 / 33
孙子兵法总评 / 36
附录 / 37
吴子兵法.............................................41
图国第一 / 41
料敌第二 / 45
治兵第三 / 49
论将第四 / 53
应变第五 / 56
励士第六 / 60
吴子兵法总评 / 62
孙膑兵法.............................................63
擒庞涓 / 63
见威王 / 65
威王问 / 68
陈忌问垒 / 72
篡卒 / 75
月战 / 76
八阵 / 77
地葆 / 79
势备 / 80
兵情 / 82
行篡 / 83
杀士 / 85
延气 / 85
官一 / 87
强兵 / 90
十阵 / 91
十问 / 94
略甲 / 97
客主人分 / 99
善者 / 101
五名五恭 / 102
兵失 / 104
将义 / 105
将德 / 106
将败 / 107
将失 / 108
雄牝城 / 109
五度九夺 / 111
奇正 / 112
积疏 / 114
孙膑兵法总评 / 115
六韬..................................................118
……………………
孙子兵法
计?篇
【原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①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②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③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④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⑤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逸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⑥也。
夫未战而庙算⑦胜者,得算多⑧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
孙武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人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慎重研究。所以,要从五个方面研究战争,分析比较敌我在这些方面的优劣,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况和途径。这五个方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帅,五是法制。政治就是使百姓能和君主同心协力,生死与共而不怕危难。天时是指气候、时令等条件。地利是指路途远近,地势的险阻和平坦,作战地域的广阔和狭隘,地形是否利于攻守或进退。将帅是指统帅应有的才智、信义、仁爱、英勇和威严等。法制是指部署队伍的制度,统率将士的办法,管理军备物资的计划和保障等。以上五个方面,将帅没有不知道的。然而,只有深刻了解并确实掌握了的人才能打胜仗,否则,就不能取胜。因此必须从七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探索敌我的实际情况。这就是:哪一方的君主比较贤明?哪一方的将帅比较有才能?哪一方占据比较有利的天时、地利条件?哪一方的法令能切实贯彻执行?哪一方面的军队实力强盛?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的赏罚分明?根据以上的分析对比,我们就可以判明谁胜谁负了。
如果能够听从我的计谋,指挥作战一定胜利,我就留下;如果不能听从我的计谋,指挥作战一定失败,我就辞去。有利的计策已被采纳,还要设法去造“势”以辅助作战的进行。所谓“势”,就是视具体情况而采取相应的行动。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的行为。所以,能攻而假装不能攻,能打而假装不打,欲近击而假装要远袭,欲远袭而假装要近击。敌人贪利就引诱他,敌人混乱就攻取他,敌人坚实有力时就防备他,敌人强大时就避开他,敌人易于恼怒就挑逗他,敌人鄙视我方就让他更加骄傲,敌人安逸就使他疲劳,敌人内部团结就离间分化他。攻敌不备,取敌不意。这些军事家取胜的秘诀,是不能事先泄露和具体规定的。
开战前,有周密的作战计划是能战胜敌人的,这是因为计算周密,胜利条件多了。没有周密的计划,就不能战胜敌人,是因为计划有漏洞,胜利条件少。计划周密能取胜,计划不周密不能取胜,何况没有计划呢?我据此观察,就可以预见战争的胜负了。
【注释】
①计:分析、计算、筹划。
②时制: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
③曲制、官道、主用:曲制,部署部队的组织编制;官道,各级将吏的职责区分,统辖管理制度;主用,主是掌管,用是物资费用。
④制权:权变,灵活处理。
⑤示:表现,这里是伪装的意思。
⑥先传:预先说定。
⑦庙算:古时出兵作战以前,君主要先在宗庙里举行仪式,商讨作战计划和谋略事宜。
⑧得算多:算,计数用的筹码,这里引伸为胜利条件。
【评述】
本篇讲述战略谋划。战略谋划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先决条件。
首先讲述战略谋划的五个方面内容,即指战争的性质(人民是否支持)、天时、地利、双方将领的品素能力、双方体制实力和后勤保障能力。综合这五方面分析计算的结果,就是战争的胜负结果。
“五校之计”是孙子战略谋划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这种思想方法在后代直至现代战争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和中国人民军队创造性地发展了孙子战略谋划的思想,善于在战争展开前和战争中从全局出发,全面分析敌我阶级、政治、经济、社会和外交等综合实力,制定指导战争的正确战略战术。
例如,抗日战争开始的时候,毛泽东全面分析了中日两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外交状况,得出了抗日战争“持久论”的结果,正确地指导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作战篇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①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②。力屈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蔽橹③。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④,当吾二十钟;.秆一石⑤,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译文】
孙武说,凡起兵打仗,需要出动轻车千辆,重车千乘,兵士十万,还要千里送粮。那么为打仗,前后方的费用,招待来宾、使者的开支,修造军械的物资,车辆盔甲的补充,几乎每天费资千金,然后十万士兵才能行动。用这样的军队作战,则要求速胜;时间长了,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攻打城郭会使战斗力损耗,军队长期在前方作战,国家的开支会感到不足。军队疲惫,锐气挫伤,战斗力耗损,国家物资用尽,那么诸侯就会乘隙向我进攻,就是很有才智的人,也难以妥善处理其后事。所以,只听说即使笨拙的用兵,也要迅速取胜,没看到过用兵巧妙,反而把时间拖长。持久作战而对国家有利的事,是没有的。所以不能完全了解用兵害处的人,就不能了解用兵的好处。善于用兵的将帅,不征两次兵,粮秣不用多次运载;装备取于国内,粮秣得之于敌区,这样军粮就可以充足了。
国家因军队而贫困是由于为供应军队而远途运输,远途运输造成了百姓的贫困。军队驻地附近,物价会上涨,物价上涨就会使百姓的钱财枯竭,钱财枯竭就难以完成国家征收“军赋”的任务。力竭,财枯,国内就空虚。对人民的家庭而言,百姓的财物十去其七。国家的财力,因车破马死,盔甲、弓箭、枪戟、盾牌和大牛、大车的耗损,也要用掉十分之六。所以明智的将帅谋求取食于敌国。吃敌国粮食一钟抵得上本国的二十钟;用敌国的草料一石,抵得上本国的二十石。
所以要使军队奋勇杀敌,就要激起自己军队对敌人的仇恨;要使军队能夺取敌人的财物,就要奖赏自己的士兵。在车战中,缴获战车十辆以上,要奖赏首先夺取战车的人;夺到的战车要更换旗帜,夹杂在自己的车队里使用;对俘虏的士兵要很好的安抚,这样就可以战胜敌人,而使自己更强大。
故作战利于速胜,不利于持久。
所以,懂得用兵的将帅,是人民生死的主宰,国家安危的柱石。
【注释】
①暴师:“暴”同“曝”,指军队在前方作战。
【评述】
本篇讲述一个重要的战略战役原则,即战争速度和时间问题。孙子主张速胜论,这是由当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许多方面决定的。
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是将战略和战役分别进行谋划的。在战略上实行内线持久的积极防御战的同时,在战役战斗上实行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通过战役战斗上的攻防作战,不断削弱和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逐渐转变敌我强弱的形势,使我由战略上的劣势变为战略上的优势,适时将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彻底消灭敌人,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辽沈战役即是此例。
谋攻篇
【原文】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③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④。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与战、不可以与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译文】
孙武说,指导战争的原则是:使整个敌国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国次之;使敌全军降服为上策,击垮敌军次之;使敌人全旅(五百人为旅)降服为上策,击垮其次之;使敌人全卒(一百人为卒)降服为上策,击垮次之;使敌人一伍(五人为伍)全部降服是上策,击垮次之。因此,百战百胜还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战而使敌人降服,才是最高明的。
所以,最好的作战方法是以谋胜敌,其次是用外交手段胜敌,再次是用兵交战胜敌,最下等的是攻城。用攻城的方法战胜敌人是迫不得已的方法。制造盾牌,
用兵的方法是:我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围歼他;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他;
中国历代兵法译注评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国历代兵法译注评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中国历代兵法译注评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