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8湖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中公版·2018湖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中公教育湖南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9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4438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6364
品牌:中公教育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湖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90
字数:768000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湖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1.双色设置

本书采用双色设置,对常考考点进行了波浪线标注,使考生明确重点所在,复习更有针对性。

2.立足真题

本书紧随考试形式变化,立足大量真题,分析命题规律,优化图书内容,将真题和考点紧密结合起来,为考生的备考提供有效参考。

3.体系科学

考题再现、知识拓展——正文部分设置考题再现、知识拓展板块,考题再现选用历年真题、经典模拟题,知识拓展对主体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备考锦囊——针对常考知识点,给出相应备考方法和知识总结。

牛刀小试——学练结合,查漏补缺,有效提升考生的应考能力。



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配套全方位服务——核心考点轻松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视频直播免费看。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湖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根据湖南省教师招聘考试要求编写,架构起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改革、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规六部分有机结合的知识体系。每一章在保留精华内容的基础上,相应考点放有考题再现、知识拓展、备考锦囊和牛刀小试,方便考生学练结合。

本书从基本、重要的考点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各个知识点,帮助考生巩固知识要点,查漏补缺,稳步提升。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期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目录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2)
思维导图(2)
考点梳理(2)
第一节教育概述(2)
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7)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6)
牛刀小试(28)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30)
思维导图(30)
考点梳理(30)
第一节教育与社会发展(30)
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37)
牛刀小试(45)
第三章教育目的(47)
思维导图(47)
考点梳理(47)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47)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51)
牛刀小试(57)
第四章教育制度(60)
思维导图(60)
考点梳理(60)
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60)
第二节我国的学制(63)
牛刀小试(68)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71)
思维导图(71)
考点梳理(71)
第一节学生(71)
第二节教师(74)
第三节师生关系(82)
牛刀小试(86)
第六章课程(88)
思维导图(88)
考点梳理(88)
第一节课程概述(88)
第二节课程目标(94)
第三节课程设计(96)
第四节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99)
第五节课程资源(103)
牛刀小试(105)
第七章教学(107)
思维导图(107)
考点梳理(108)
第一节教学概述(108)
第二节教学过程(109)
第三节教学原则(114)
第四节教学方法(118)
第五节教学组织形式(123)
第六节教学评价(127)
第七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31)
第八节教学模式(135)
第九节课堂教学技能(138)
牛刀小试(150)
第八章德育(153)
思维导图(153)
考点梳理(153)
第一节德育概述(153)
第二节德育内容(156)
第三节德育过程(157)
第四节德育原则(161)
第五节德育的途径与方法(163)
第六节德育模式(167)
牛刀小试(169)
第九章班主任与班级(172)
思维导图(172)
考点梳理(172)
第一节班主任工作(172)
第二节班级与班级管理(178)
第三节良好班集体的培养(182)
牛刀小试(185)
第十章课外、校外教育(187)
思维导图(187)
考点梳理(187)
第一节课外、校外教育概述(187)
第二节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188)
第三节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与要求(189)
牛刀小试(190)
第十一章教育科学研究(192)
思维导图(192)
考点梳理(192)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概述(192)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194)
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96)
牛刀小试(201)
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学(204)
思维导图(204)
考点梳理(204)
第一节心理的实质(204)
第二节心理学概述(206)
牛刀小试(208)
第二章认知(209)
思维导图(209)
考点梳理(210)
第一节感觉(210)
第二节知觉(211)
第三节意识与注意(214)
第四节记忆(218)
第五节想象(225)
第六节思维(227)
牛刀小试(231)
第三章情绪、情感和意志(234)
思维导图(234)
考点梳理(234)
第一节情绪与情感(234)
第二节意志(238)
牛刀小试(243)
第四章个性心理(245)
思维导图(245)
考点梳理(245)
第一节需要与兴趣(245)
第二节能力(248)
第三节人格(252)
牛刀小试(260)
第五章社会心理与行为(262)
思维导图(262)
考点梳理(262)
第一节社会态度与社会知觉(262)
第二节印象形成(264)
第三节人际关系(265)
第四节群体心理(266)
牛刀小试(268)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270)
思维导图(270)
考点梳理(270)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概况(270)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272)
牛刀小试(274)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275)
思维导图(275)
考点梳理(275)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275)
第二节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279)
第三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281)
牛刀小试(284)
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286)
思维导图(286)
考点梳理(286)
第一节学习概述(286)
第二节行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289)
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294)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98)
第五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300)
牛刀小试(301)
第四章学习心理(304)
思维导图(304)
考点梳理(305)
第一节学习动机(305)
第二节学习策略(313)
第三节学习迁移(320)
第四节知识的学习(324)
第五节技能的形成(331)
第六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337)
第七节态度与品德的形成(344)
牛刀小试(350)
第五章心理健康教育(353)
思维导图(353)
考点梳理(353)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353)
第二节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治疗(354)
第三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358)
第四节学生心理辅导(361)
牛刀小试(365)
第六章教学心理(368)
思维导图(368)
考点梳理(368)
第一节教学设计(368)
第二节课堂管理(374)
第三节教师心理(378)
牛刀小试(385)
第一章我国课程改革概述(388)
思维导图(388)
考点梳理(388)
第一节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与理论(388)
第二节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理念及发展趋势(389)
牛刀小试(391)
第二章新课程带来的变革(393)
思维导图(393)
考点梳理(393)
第一节教育观念的变革(393)
第二节学习方式的变革(396)
第三节课程组织的变革(397)
牛刀小试(401)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404)
思维导图(404)
考点梳理(404)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知识(404)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范畴(407)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409)
第四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410)
牛刀小试(413)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415)
思维导图(415)
考点梳理(415)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述(415)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原则、途径和方法(416)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418)
牛刀小试(420)
第一章教育法律基础(422)
思维导图(422)
考点梳理(422)
第一节教育法基本理论(422)
第二节教育立法、实施与监督(425)
第三节教育法律责任与教育法律救济(427)
第四节依法执教和对教师的法制教育(430)
牛刀小试(432)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汇编(433)
思维导图(433)
考点梳理(43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434)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442)
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449)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453)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457)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459)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463)
八、《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464)
九、《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464)
十、《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467)
十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467)
十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476)
十三、《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478)
十四、《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483)
牛刀小试(483)
湖南省教师招聘考试课程体系(487)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489)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育目的●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师●课程
  ●教学●德育
  ●班主任与班级●课外、校外教育
  ●教育科学研究
  第一节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词源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西方,education一词由拉丁语educare而来,前缀“e”有“出”的意思,意为“引出、导出”。
  (二)教育的定义
  一般说来,可以从社会和个体两个角度给“教育”下定义。
  1.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可以把“教育”的定义区分为不同的层次:
  (1)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是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就出现的教育活动,它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系统的。
  (2)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的活动。
  (3)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学校教育中常说的“德育”是同义词。
  2.从个人和社会两方面来说,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形态(教育的组织形式)
  1.根据正规化程度,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1)正规教育:教育部门认可的教育机构(学校)所提供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由专职人员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其特点是统一性、连续性、标准化和制度化。
  (2)非正规教育:在正规教育体制以外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和培训活动。
  2.根据教育场所(横向),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1)家庭教育: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其子女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感染性、针对性、及时性和连续性。它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家庭教育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为:①家庭教育的条件不平衡;②家庭教育易感情用事;③家庭教育比较封闭。
  (2)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学校、家庭环境以外的社区、文化团体、社会组织等给予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
  (3)学校教育:学校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一般称为“三结合”教育,也称教育合力,其中,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一)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为“教”的主体具有的特点包括:①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②教育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授者;③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整个教育活动的展开起领导作用;④教育者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⑤教育者也是一个具有自我提高能力的学习者。
  (二)受教育者(学习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活动是使受教育者将一定的外在的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内化为他自己的智慧、才能、思想、观点和品质的过程,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的积极参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育活动是不会获得好的效果的。
  (三)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具体包括教育内容、教育媒体、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组织形式、教育环境等。
  四、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有意识地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一种本能活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一代的成长。
  因此,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详细介绍见本部分第二章第一节。
  
中公版·2018湖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公版·2018湖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公版·2018湖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公版·2018湖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还可以,很实惠,是正品。

评分

买错了,后来又懒得退换

评分

包装挺好,纸页质量也好,希望以后买书能提高快递速度。

评分

内容很有体系,很详细,不错,很好用~

评分

好厚的一本书,内容全面。

评分

训练几张感觉可以

评分

自营质量信得过,物流乡镇隔天到,配送服务到位,包装严实。

评分

很好

评分

希望小姑娘用得好!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公版·2018湖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