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语法化与语法研究》(八)是第八届汉语语法化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的选集。所选文章均经五位资深专家匿名评审,从78篇会议论文中严格遴选而得。这些论文都在第八届汉语语法化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宣读过,会后又经过作者认真修改,代表了汉语语法化研究的*新进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吴福祥,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历史语言学二室(原近代汉语室)副主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语言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大学客座教授,上海市高校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法国)、《古汉语研究》、《东方语言学》、《南开语言学刊》和《励耘学刊》等杂志编委。 陈前瑞,1967年3月出生,199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2003年获博士学位。
目录
“V得(O)”从动相到能性的语义演变
路桥话主观量标记“个”的来源——兼与普通话比较
从比较选择到建议——兼论成分隐含在语义演变中的作用
汉语中约量到可能认识情态的语义演变——以“多半”为例
Talmy两分法类型学的奥秘:宏事件的事件融合及语法化
“V/A得慌”的词汇化及“得慌”的词缀化——再论语法化的完形动因
汉语方言多功能虚词“连”的语义演变
从“其”替换“之”看上古一中古汉语的兼语式
“X不成”的历时演变及相关问题
多功能副词“偏”“颇”探析
转述和直述——粤语言说性语气助词的功能分化
现代汉语表提醒“我说”的形成
句子推理意义变化与词的意义、功能变化——以介词“打”为例
从“回溯推理”的角度看语气词“呢”的功能
汉语方言中的若干逆语法化现象
语义演变的增积性与隐退性
结构式的语法化与构式演变
从语义地图看现代汉语“白”的语义演变
试论“有加”的附缀化与“X有加”的构式化
汉语“要”类惯常表达研究
不同类型重动句的产生时代和来源
后记
精彩书摘
《语法化与语法研究(八)》:
综上所述,Talmy提出的五种宏事件都可以通过动趋式表征。动趋式中方式动词和趋向动词的结合恰好呈现了宏事件中框架事件和副事件的融合。更重要的是,五种宏事件在现代汉语中所呈现的融合模式和表征结构论证了本文的研究假设:Talmy的类型学实质为事件融合类型学,宏事件的简单表征结构式由表征框架事件和副事件的两个简单句融合而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动趋式只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句法结构,古汉语中的谓语通常由单音节动词充当。(石毓智,2011:109)这说明,宏事件中的事件融合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呈动态变化,经历了语法化过程。下面,我们将结合古汉语中的具体实例阐释事件融合的语法化。
4.2事件融合的语法化
语法形式的变化是语言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趋势,因为语言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或影响。(石毓智,2011:1)本研究认为,在众多因素中,概念化方式的变化是语法形式变化的一个主要动因。具体来说,不同民族或者同一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运用不同方式来概念化外在世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语义系统和语法系统。(石毓智,2011:109)以宏事件(或复杂事件)为例,汉民族在不同历史阶段采用不同的概念化方式认知宏事件,因此,在不同时期运用不同的语法结构来表征这一事件复合体。从上古到中古再到近现代,宏事件的形成经历了复杂事件、低融合宏事件到高融合宏事件三个主要阶段。下面,我们通过不同时期的历史语料阐释与动趋式相匹配的事件融合过程。
……
语法化与语法研究(八)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