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品读南京丛书:读南京》是“品读南京”丛书中的一本,《品读南京丛书:读南京》分两部分,上篇《十朝都会 文化名城》,简要回溯南京城市的成长历程;下篇《成就卓著 特色优势》,从学术氛围、文化视野、人才优势、文化经典、艺术精华、科技成就、名胜建筑、非遗技艺等方面,简要介绍南京杰出的文化成就,并提炼、归纳为多元共生、和谐瑰丽的文化特色和优势。2500年城市发展史是坐标系的纵轴,分门别类的精神文化成果便是坐标系的横轴,《品读南京丛书:读南京》以这样一个坐标系,为读者提供一轴较为完整、清晰的南京城市文化图卷。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上篇
文明的曙光
城市的萌芽
六朝都城新格局
东吴大市与长千里
南唐整合金陵城
宏图伟略建明都
城南“十八坊”与街巷
从石头城到清凉山
现代城市与《首都计划》
下篇
兼容并蓄的学术氛围
交通海外的文化视野
文教昌明的人才优势
名标史册的文化经典
领异标新的艺术精华
重在实用的科技成就
誉满天下的名胜建筑
巧夺天工的非遗技艺
多元共生的文化特色
后记
前言/序言
南京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与西安、洛阳、北京并称中国四大古都。
南京有着良好的自然山水组合优势。低山丘陵,平原沃土,江河湖泊,沙洲湿地,交互分布,构成了独特的地理风貌。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态良佳,宜人生计。
五六十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们的先人在此创建了原始村落。约2500年前,南京建城史拉开了序幕。约1800年前东吴建都,十朝更迭,作为都城的时间也有450年。南京人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起了山水城林和谐交融的美丽家园,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孙中山先生曾高度评价南京的地理环境:“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而又恰居长江下游两岸最丰富区域之中心……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
2016年6月公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南京被明确定义为唯一的特大城市,仅次于超大城市上海。规划要求提升南京中心城市功能,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
在城市的引领与辐射作用中,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城市文化,通常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物质层面是精神层面生长的基础,而精神层面对物质层面的形成也会产生重要影响。鉴于两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一本《读南京》也分为两大部分。
上篇简要回溯南京城市的成长历程。2500年间,每一个建都时期,都曾对南京的城市建设和精神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相较于非建都时期的平缓发展,六朝、南唐、明、民国,也就成为南京城市史上的几个重要阶段。而在非建都时期,城市的生长往往更侧重于经济和文化。长千里在唐代的声名鹊起,就是一个显例。明代定都以后,南京城内明确的功能分区,逐渐演化为我们今天所面对的三大历史城区:明代宫城区、城南居民区和清凉山一鼓楼文化区,并由此生发出不同的城市文化层面,所以对这三大片区的来龙去脉,也分别作了梳理。同时,对于南京城市建设的历史经验,历史文化名城如何进行再度建设的问题,也作了一定的思考和探索。
生长于都市中的居民,其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必然会受到城市环境的影响,由此产生的文化成果,也就会打上鲜明的城市标记。南京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催生了丰硕的精神文化产品,尤其在六朝、明代与民国时期,更是百花竞艳,出现了多项具有领先地位的成果。
下篇从学术氛围、文化视野、人才优势、文化经典、艺术精华、科技成就、名胜建筑、非遗技艺等方面,简要介绍南京杰出的文化成就,并提炼、归纳为多元共生、和谐瑰丽的文化特色和优势。
如果说2500年城市发展史是坐标系的纵轴,那么分门别类的精神文化成果便是坐标系的横轴。本书力求以这样一个坐标系,为读者朋友展示一幅较为完整、清晰的南京城市文化图卷。不过,古人有言“纸上得来终觉浅”,“读万卷书”还须“行万里路”。朋友们倘有机会身临其境,行走于南京的“山水城林”之间,当更能领略“人文绿都”的丰神逸韵,而这本《读南京》也可以作为深度游赏的一个导览和指南。
“品读南京”丛书:读南京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