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考古文集

史前考古文集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趙春青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24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50446
版次:1
商品編碼:12256761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學術叢書之三五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37
字數:678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史前考古文集/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學術叢書》收集瞭作者1996-2016年公開發錶的學術論文35篇。共分為六部分:一、文化譜係;二、聚落形態;三、史前藝術;四、傳說與史實;五、理論與方法;六、迴顧與前瞻。其中,文化譜係就中國新石器時代之初至青銅時代早期的文化序列再次論證;聚落形態分村落、城址和墓地三部分分彆論述;史前藝術討論瞭中國史前彩陶、玉器和陶塑品;傳說與史實集中討論瞭夏啓之居與《禹貢》五服的問題;理論與方法重點探討瞭考古學文化的定名;最後,作者還對中國的文明起源等問題進行瞭迴顧與思考。《史前考古文集/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學術叢書》在相當程度上反映瞭作者關於史前考古的係統性學術觀點。

作者簡介

  趙春青,1964年生,河南駐馬店人,199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獲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考古學會夏商周考古委員會副主任,研究方嚮為史前考古與民族考古學。

目錄

目錄
壹 文化譜係
試論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區域特徵與發展階段(3)
裴李崗文化研究(15)
山西芮城東莊村仰韶遺存再分析(24)
中原龍山文化王灣類型再分析(37)
《洛陽王灣一一田野考古發掘報告》述評(60)
龍山時代中原與海岱地區文化分布格局的比較(65)
關於新暑期與二裏頭一期的若乾問題(77)
“新砦期”遺存發現的意義(100)
貳 聚落形態
裴李崗文化時期農業定居聚落的形成(125)
也談薑寨一期村落中的房屋與人口(147)
略論中原地區史前聚落的演變(155)
新薯聚落考古的實踐與方法(160)
新碧聚落考古的迴顧與展望一一紀念新碧遺址發掘30周年(169)
中國聚落考古的全麵檢驗與廣泛交流一一“中國聚落考古的理論與實踐暨紀念新砦遺址發掘30 周年學術研討會”綜述(代前言)(177)
新發現、新成果、新觀點、新方法、新理念:2012 年度中國史前聚落考古研究的新進展(184)
長江中遊與黃河中遊史前城址的比較(193)
中國史前城址研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203)
薑寨一期墓地初探(213)
薑寨一期基地再探(228)
論瑤山墓地的分期、排序及相關問題(250)
叁 史前藝術
洪山廟仰韶彩陶圖略考(261)
從魚鳥相戰到魚鳥相融——印韶文化魚鳥彩陶圖試析(269)
魚鳥共融圖試析(273)
廟底溝遺址的發掘與廟底溝彩陶的分期(280)
柳灣基地的發掘與柳灣彩陶的分期(287)
試論中原地區新石器時代玉器的分期(298)
論良清玉器的西傳(323)
試論新砦遺址齣土的“豬首形陶器蓋”(345)
肆 傳說與史實
新密新蓉城址與夏啓之居(363)
《禹貢》五服的考古學觀察(370)
伍 理論與方法
環境考古中地層學研究的幾個問題(391)
論考古學文化及其命名原則(397)
陸 迴顧與前瞻
近20年來仰韶文化研究的迴顧與展望(409)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的迴顧與思考(416)
中國文明起源研究的迴顧與思考(430)
Contents
Chapter Ⅰ Cultural Genealogy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Early Culture of Chinese Neolithic Age(3)
The Research on Peiligang Culture(15)
The Second Analysis of Yangshao Culture Remains from Dongzhuangcun Site at Ruicheng,Shanxi (24)
The Second Analysis of Wangwan Type of Central Plains Longshan Culture(37)
The Commendation of the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Report of Luoyang Wangwan(60)
A Comparison Study of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between Central Plains and Haidai District at Longshan Period(65)
Several Questions of Xinzhai Period and the First Period of Erlitou(77)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iscovery of “Xinzhai Period”Remains(100)
Chapter Ⅱ Settlement Patterns
The Formation of Peiligang Culture Agricultural Settlement(125)
The Building and the Population of the Villages of the First Period at Jiangzhai Site(147)
The Evolution of Neolithic Settlement at the Central Plains(155)
Methods and Practice of Xinzhai Site Excavation(160)
The Retrospect and the Prospect:For 30th Anniversary of Xinzhai Site Excavation(169)
An Overall Inspection and Extensive Exchanges of Chinese Settlement Archaeology:Fo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Settlement Archaeology and the Forum Summary of 30th Anniversary of Xinzhai Site Excavation(Preeface)(177)
New Discovery,New Achievement,New View,New Method,New Concept:The New Progress Of Chinese Neolithic Settlement Archaeology Research in 2012 (184)
Comparison of Neolithic Cities the Middle Reaches of Yangze and Huanghe River(193)
The Past,Present and Future of Chinese Neolithic Cities Research(203)
A Preliminary Ana1ysis of the First Period Jiangzhai Culture Cemetery(213)
The Second Ana1ysis of the First Period Jiangzhai Culture Cemetery(228)
The Analysis of the Periodization and other Relevant Problems of Yaoshan Cemetery(250)
Chapter Ⅲ Prehistoric Art
The Analysis of Hongshanmiao Painted-Pottery Pictures(261)
From Fight to Peace of Fish and Bird:The Analysis of“Fish Combined with Bird”Motif(269)
The Analysis of“Fish Combined with Bird”Motif(273)
The Excavation of Miaodigou Site and the Periodization of Miaodigou Painted-Pottery(280)
The Excavation of Liuwan Cemetery and the Periodization of Liuwan Painted-Pottery(287)
The Periodization of Neolithic Jades form the Central Plains(298)
The Westwards Spread of Liangzhu Jades(323)
A Brief Analysis of Pottery Lid with Pig Head Moudling Excavated from Xinzhai Site(345)
Chapter Ⅳ Legend and History
The Capital of Xia Qi and Xinmi Xinzhai City Site(363)
The Archaeological Observation of“Five Circles System(Wu Fu)”from Yugong(370)
Chapter Ⅴ Theory and Method
Several Problems in Stratigraphy of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y (391)
The Archaeology Culture and its Nomenclature(397)
Chapter Ⅵ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The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Yangshao Culture Research in Last 20 Years(409)
The Retrospect and Thinking of Chinese Neolithic Archaeology from Chinese Economic Reform(416)
The Retrospect and Thinking of Research on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430)

精彩書摘

  《史前考古文集》:
  一、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重要發現
  由於中國幅員遼闊,氣候和環境差異極大,文化傳統也不盡相同,勢必導緻各地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麵貌不盡相同。根據目前發現的材料,已經發現有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的遺址至少可以歸納為四個區域,即華北北部、黃河中下遊、長江中下遊和嶺南地區,現擇其要者將每一區域的重要發現分述如下。
  (一)華北地區
  華北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存已發現的有北京門頭溝東鬍林、懷柔轉年遺址及洞北徐水南莊頭、陽原於傢溝等。
  1.東鬍林遺存
  東鬍林遺址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東鬍林村西1966年曾在遺址區發現三具人骨架(未發現墓坑)以及石器、骨器等文化遺物。
  2001年發掘齣的文化層自上而下可分為7層,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存均發現在第7層,齣土瞭包括石器、陶器、殘存人骨、動物骨髓在內的一批重要遺物,還發現瞭人類燒火遺跡5處及一座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殘墓。燒火遺跡5處,其中HD3平麵為不規則圓形,範圍約80厘米x60厘米,深約30厘米,推測其原為臨時竈址,後廢棄不用。
  石器數量較多,包括石磨盤、石磨棒、石片、石核及殘斷礫石塊等,還采集1件局部磨光的小型石斧。其中石磨盤、石磨棒都有使用痕跡;石片稍加打製即使用,其刃部多有使用痕跡;礫石塊數量較多,以打製為主。
  齣土陶器似為泥片貼築法製成,似為罐類殘片。骨器數量較少,另見有螺殼項鏈。齣土鹿類動物骨骼數量較多,另發現有少量蚌殼、個彆食肉類動物骨髓以及多種形態的螺殼等。孢粉分析及蝸牛分析錶明東鬍林人生活的全新世早期,北京地區的年平均氣溫可能與現在相近或略偏高。據碳十四測年可知東鬍林人活動的年代大緻在距今1萬年。
  根據該遺址齣土的大量獸骨、燒火遺跡以及石磨盤、石磨棒等石器推測東鬍林人的經濟活動仍以采集狩獵為主,至於是否己發明瞭農業,尚待進一步研究。
  2.轉年遺址
  北京市懷柔轉年遺址,在20世紀90年代曾經過三次發掘。其文化堆積可分為3層,其中第1層為灰黑色沙質士,含新石器時代早期石製品和陶器等遺物。齣土陶器以夾砂褐陶為主,質地疏鬆,火候不勻。器錶經打磨較光滑,多素麵,個彆器物口沿下飾附加堆紋或凸紐。陶器均手製,應為泥片貼築法製成。流行平底器,主要器形有筒形罐和平底直壁、帶凸紐的孟。
  齣土的石製品達1.5萬餘件,包括小型石器、細石器和少量磨製石器。其中,小型打製石器有砍砸器、盤狀器和石片等。細石器有石核、颳削器、細石葉等,數量較多,尤其是某些細石核、細石葉和颳削器等具有典型細石器的工藝傳統。磨製石器有石斧、磨盤、磨棒和石容器等。
  轉年遺址有兩個碳十四數據,一個距今9200年,一個距今9800年,樹輪校正後大約距今1萬年。
  3.於傢溝遺址
  1995-1997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學係閤作發掘河北陽原縣泥河灣盆地虎頭梁地點群的於傢溝遺址,發掘的文化層厚達7米,分下、中、上層三部分,年代跨度在距今14000~5000年。下層僅齣土有細石器工藝製品和裝飾品未見陶片。中層偏下齣土有陶片和1件磨光的尖狀石器及用貝殼、螺殼、鳥骨製成的裝飾品,屬於新石器時代早期,該層所齣陶片質地粗糙、疏鬆,其中最大的一片為夾砂黃褐陶平底器底部,熱釋光測年距今約11700年。
  4.南莊頭遺址
  河北省徐水縣南莊頭遺址地處華北平原西部邊緣的瀑河衝積扇上,發現於1986年,並分彆於1986、1987和1997年進行瞭清理和發掘,總計發掘麵積300餘平方米。發現5條小灰淌,在灰溝附近發現用火遺跡5處,多為近圓形或橢圓形的紅燒土或草木炭(灰)層堆積,應為原始居民活動場所。齣土陶器器類比較單調,僅見罐、孟或鉢等。陶器質地疏鬆,火候較低,器錶除素麵外,紋飾以淺細繩紋為主,部分器物的頸沿部位飾附加堆紋或在口沿外側飾剔劃紋,部分陶片上有鑽孔現象。齣土石器較少,僅發現磨盤、磨棒、少量石錘和打製的石英、罐石、瑪瑞、石榴石、雲母石片等。骨、角器較發達,多選用動物肢骨及鹿角切割、打磨而成。主要器形包括骨錐、骨鏃和角錐等。
  南莊頭遺址發現數量較多的水、陸生動物遺骸,包括雞、鶴、狼、狗、豬、靡、馬鹿、麋鹿、斑鹿和鱉等,除狗和豬有可能為傢畜外,其餘均為野生動物,大都屬於鹿科動物。水生動物遺骸共發現五種,包括中華原田螺、珠蚌、蘿卡螺、扁捲螺和微細螺等。
  孢粉分析顯示,當時的環境,總體上偏涼乾,但在南莊頭人類生活的中期,氣候環境相對較好一些。南莊頭地處太行山山前平原,說明當時人類在渡過瞭晚更新世冰期之後,在比較有利的氣候條件下,已逐漸來到平原地區活動。其年代應在距今10510(BK87075)~9700(BK86121)年。
  (二)黃河中下遊地區
  1.李傢溝文化
  2009年,在河南新密李傢溝遺址發現瞭距今10500-8600年連續的史前文化堆積,堆積下部齣土有細石核與細石葉等典型的細石器遺存,被命名為李傢溝文化。李傢溝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層較之於舊石器時代明顯增厚,說明遺址的使用規模和穩定性遠大於細石器文化階段,在新石器時代文化層中,發現有石塊聚集區,內含石磨盤、石砧、多塊扁平石塊、較多的陶片和動物骨骼等。這裏發現的陶片均為夾粗砂陶,部分陶片質地較堅硬,顯示其燒成火候較高,已不是最原始製陶術,器形單調,均為直口的筒形罐,絕大部分陶片的外錶都有紋飾,以繩紋為主,還有少量刻劃紋。
  經測定,李傢溝新石器時代文化層年代為距今9000~8600年。
  2.扁扁洞遺址與黃崖遺址
  扁扁洞遺址位於山東沂源縣東南一座岩廈洞穴內,2005~2006年進行瞭小規模發掘。該洞洞口朝北,洞內現存地層分為8層,錶土層以下有三層堆積屬於新石器時代早期,都發現有明確的活動麵。其中,第4層層麵上發現多處紅燒土麵,堆積有可能為人工敲砸後的獸骨。齣土陶片為夾砂陶,砂粒粗細不均,陶色以紅陶和紅褐陶為主,火候較低,陶胎較厚,器類多為圄底的釜、鉢,均素麵,僅有一例飾附加堆紋。共存的石器僅見石磨盤、石磨棒和形體細小的石製品,不見典型的細石器産品。
  洞內采集的人頭骨經碳十四年代測定,距今11000~9600年,獸骨樣品的年代在1萬年前。距離扁扁洞遺址不遠的黃崖遺址,位於沂源縣土門鎮黃崖村一個山洞內,原洞穴不大,寬、深都不到10米,不見燒土麵和活動麵,可能不是人類活動的主要場所,而是堆積垃圾的地方。從齣土的陶器已有疊唇釜口沿來看,已與後李文化同類器十分近似,年代或許晚於扁扁洞,但仍屬於新石器時代早期。
  ……
史前考古文集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史前考古文集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史前考古文集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史前考古文集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史前考古文集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