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内容简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
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
中央机关工委、文化部、社科院主办,国家图书馆承办的“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宗教、文学等诸多方面,讲座嘉宾均为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如李学勤、汤一介、任继愈、孟宪实、梁衡、熊召政、商传、等。他们运用通俗的语言和敏锐的洞擦力,以缜密的逻辑,驰骋于历史与现实之间,让传统文化的光辉映照当今社会现实。
本书汇集了讲座的精彩内容,分大国智慧、大国价值、大国精神三个方面,梳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核心思想理念、道德理念规范和珍贵精神财富, 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任继愈、王博、余敦康、阎步克、王春瑜、刘海年、卜宪群、张国刚、刘庆、钱逊、郭齐勇、陈鼓应、明海法师、张柏春、孙机
目录
任继愈?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经验
王 博?《道德经》的精神:节制与宽容
任继愈?今天看《易经》
余敦康?《周易》的决策智慧
阎步克?从世卿世禄到选贤任能
王春瑜?中国历代监察制度与权力牵制
刘海年?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若干问题
卜宪群?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
张国刚?《资治通鉴》与王朝兴衰
刘?庆?《孙子兵法》
钱 逊?《论语》精要及其文化内涵
郭齐勇?《中庸》及其现代意义
陈鼓应?庄子的思想及其生活智慧
郭齐勇?王阳明的人生与思想智慧
明海法师?禅宗与中国文化
张柏春?中西科技错位发展四百年
孙 机?古代中国
精彩书摘
《大国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的核心思想理念》: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经验。说是五千年,实际上越往后,咱们知道的事情越多。这五千年中间,越往后,对我们的关系就越深。从古代联系到现在,这个问题可以看得更清楚。我们常说“事后诸葛亮”,这是个贬义词,过去的事情发生了,事后你才提。如果从全面的角度理解这句话,也有很深的道理。因为总结经验,就是事后才能总结,当事情进行中间,你反倒看不清楚,事后冷静下来,看得才更清楚。古代有一个诗人说,“睫在眼前常不见”,就是说睫毛离眼睛最近,你反倒看不见它,越近的,越不一定看得清楚,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回头看一看五千年是怎么走过来的,因为正在走的时候,你看不清楚。我们上山最有经验,正在爬山的时候,只顾眼前那一点,看不清楚,可是到了一定的高度,在高处,回头望望你刚才走过的路,哪个地方有点弯路,哪个地方走错了,或是走不合适了,越到高处,看得越清楚。学习历史就有这么个作用,事后让你总结,回头看看,让你增加些知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五千年我们走过来的路,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总起来说,成功的多,失败的少,所以才取得今天的成就。如果失败的多,成功的少,那么五千年越来越萎缩,就没有今天的局面了。
最近我看媒体和一些书刊,对历史有些埋怨情绪,说当初要是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不叛变多好,再往上推,戊戌变法要是成功多好,甚至抱怨五四运动,说五四运动否定得太多,现在看还得重新估价,诸如此类。这个看法我觉得是非历史的看法,也是不科学的。历史本身不会有什么错误,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就是客观事实,事实是不可改变的,也不可能按照你的意志来改变。但人在历史中间,处理问题的时候,对待历史所采取的措施会发生错误。这个错误不是历史本身造成的,这点应该说明。
我们现在从民族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四个方面来谈谈这五千年。
中华民族,这是个统称,细分下面有56个民族,汉族是其中之一,汉族以外还有55个民族,汉族的人数最多,占90%以上。这五千年是怎么走过来的,我们全部的历史也不能说详细,也不可能说得清楚,我们就拿几个大的变化时代来看。汉族,中华民族,它的形成,我想可以分成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个民族大融合时期,融合交流,通过战争,经济交流,政治交往。第二个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前后将近三四百年,也是个大的融合时期,在第二个时期里,很多民族共同向封建化进步。五胡十六国变化,是北方少数民族接受封建文化,特别是汉文化的一个过程。魏晋时期佛教来了,道教也有了,意味着宗教影响了民族文化的融合。第三次民族大融合就是隋唐时期。这个时期民族的融合又深入了一步,从南北对立的两个政权合成一个,隋唐统一了,合成一个统一的大国。这个时候的民族关系更深了,融合得更多了。比如,唐朝的皇帝,他的身份是汉族,其实他是个混血儿,他的母系是少数民族。窦氏、独孤氏、长孙氏都是北方的少数民族,皇族本身就是混血的一个家族。隋唐时代政府的重要官员,像将军、官吏,好多都是少数民族。我们看农村里过春节贴门神,门神挂的两个像,一个是尉迟恭,一个是秦琼,门神尉迟恭就是新疆少数民族人,尉迟,从这个姓就知道是少数民族,唐太宗重用他,做禁卫军的领袖。隋唐时候,文官、武官不分种族,一律对待,升官一样地升,处分也一样地处分,融合得比较好。第四次是元朝,元朝是蒙古族统治,蒙古族人当皇帝了,可下面也用大量的非蒙古族的各级官员和士兵,蒙古族是少数,大量的还是汉族及其他民族。元朝是皇帝改朝换代,皇帝换了,可是指导治国的方针及治国的思想,完全继承了宋朝的,甚至是宋朝以前的一些制度。元朝在全国地方州县普遍建立孔庙,云南有孔庙是从元朝开始的,继承了宋朝,奉孔子思想为治国最高准则。根据孔府的档案,从元朝开始,孔府的档案保存得较完好,没有遗失,中国的档案保存最完整的其中一个就是孔府。第五次是清朝,清朝满族人关,是一次大的融合。
汉族是一个很优秀的民族。汉族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各族中间的通婚关系不是像别的民族限制得那么严、那么死,远缘通婚的比较普遍。我们从遗传的角度来看,近亲繁殖违反优生原理。古代早已发现近亲结婚子孙繁衍得不好。云南滇西地方的一个寨子,世世代代在小范围里内部通婚,据统计它那个地方痴呆症占10%,男人身高最高的是1.6米,历次招兵,体格检验都不合格。所以,一个族群封闭起来不和外边来往,近亲繁殖,就越来越退化,越来越退步。汉族不是这个情况。因为汉族有这么一个特点,从隋唐以后,种族歧视在中国不像世界上别的国家那么严重。
……
前言/序言
大国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的核心思想理念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