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广播现代性流变:国民政府广播研究(1928-1949年)》认为:
广播,作为现代性的传播媒介,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中为何少有现代性的特征?
20世纪20年代早期,广播由西方“舶来”中国,在工业化和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不仅成为“利用信息来协调社会活动的重要形式”(吉登斯语),也助力建构了1927年之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党化国家。在此特殊形态的国家中,广播媒介本身为党政二元系统牢牢规制,在制盘安排上内嵌于政党的组织框架中,在内容上成为意识形态宣传的党国“喉舌”。
作者简介
李煜,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新闻史、传播史、媒介技术与传播。
内页插图
目录
图表目录
导言
一、研究缘起(动机与问题)
二、“国民政府广播”一词的辨析及研究对象的界定
三、史料概述
四、理论准备与理论回顾
五、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
六、章节简介
第一章 国民政府广播系统的从无到有
一、现代传播技术的传入
二、无线电广播的起步
三、国民政府广播系统的建立
四、国民政府广播系统在抗战中受挫及重建
五、国民党广播系统在战后的扩充及走向末路
第二章 党治“国家决定型”广播制度的建立
一、党治“国家决定型”广播制度形成时的制度环境
二、“党国喉舌”广播观念的形成
三、“以党代政”二元广播法规体系的建立
四、国民党“党政”二元广播机构
第三章 以实现“党国认同”为传播目的的广播节目
一、“政治认同”的宣传成为“党化”广播节目的常态
二、“文化认同”的传播是“党化”广播节目的又一主调
第四章 国民政府广播传播的“有限效果"
一、关于“对谁播”和“谁在听”的问题
二、国民政府应对广播覆盖不平衡和受众不广泛的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广播周报》之《一周大事》索引
附录二 暂定民营电台播音节目时间标准表(1937年4月)
附录三 《教育节目材料标准》(1937年4月底)
附录四 国民党中央广播事业指导委员会审查播音稿本
附录五 《各省普设收音机及运用办法(修正案)》(1940年3月7日)
附录六 《广播无线电收音机登记规则》(1948年4月5日)
附录七 中央广播电台现行节目分类系统图(1937年6月)
附录八 《广播周报》第1-312期《总理遗教》节目内容统计表
附录九 《三民主义》书中内容与《总理遗教》节目内容比较表
附录十 《广播周报》第1-312期《讲读蒋委员长文稿》节目内容统计表
附录十一 《讲读蒋委员长文稿》节目中选讲蒋介石对“庐山军官训练团(1933年7月至9月)”的讲话内容统计表
附录十二 《广播周报》第1-312期《党义研究》节目内容统计表
附录十三 迎榇宣传列车行程表
附录十四 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宣传节目周频次趋势图(1928年8月至1941年4月)
附录十五 国府各机关轮流播音日期表
附录十六 《政治报告》节目延续与蒋介石在国民政府中权力消长的关系
精彩书摘
《中国广播现代性流变:国民政府广播研究(1928-1949年)》: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官方立场,《总理遗教》这样的广播节日便应运而生。当然该节目本身也是根据国民党训政时期的指导思想,通过广播这个大众传播工具,训导教化政治、文化素质低下的民众,为进人民主宪政阶段培植基础的一种非强制性的方法。正如负责节目编排、播出的传音科所作之《小言》介绍,该节目的目的“旨在宣扬本党主义,总理学说,以期开化全国人心;阐述建国方略五权宪法,以期肩发全国民智。盖必如是,方能完成训政,促进宪治”。因此在具体节日内容上将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根据“总理遗嘱”逐项分解,逐日讲读,根据《广播周报》节日表上刊登的《总理遗教》具体内容的记录,比如根据孙中山《三民主义》书中的分节方式,将民族、民权、民生主义分别分成六讲、六讲、四阱,从1934年9月24日一直到1935年2月8日半年间讲了58次,每次都是在早间节日中播出20分钟,每周基本上是三到五次;《建国方略》则一次讲一章,从1935年2月11日开始,到1935年9月27日7个多月的时间讲了99次,从《建国方略》之《孙文学说——行易知难》第一章以饮食为证、第二章以用钱为证、第三章以作文为证等基础内容讲起,涵盖了“总理遗嘱”的几乎所有方面。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于1924年1月到8月在广州国立师范学校的讲演稿,计划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各作六讲。由于广州商团叛乱与准备北伐的需要,民生主义只讲了四讲,未能按计划讲完。这16次演讲,是孙中山一生中关于“三民主义”最系统、最详尽的讲演。讲稿经孙中山亲自修改后,于同年分三册印行,年底出版合订本,书名《三民主义》。
……
中国广播现代性流变:国民政府广播研究(1928-1949年)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