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三農問題相關專傢、學者,政府官員。 中國的現代化和城市化隻可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當前中國仍然有六億多農村人口、兩億多農業勞動力的國情下,中國農業現代化不可能隻是規模經營基礎上的農業現代化,而必須是小農經營為主的現代化。本書從新時期保護型城鄉二元關係齣發,以對“小農經濟”理論的描述,對中國農業在中國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位置進行瞭界定與闡釋,對“小農經濟”進行瞭係統認識,並形成瞭關於農業現代化漸進道路的判斷及其相關三農政策主張。中國農業將長期保持小農經營格局。農業現代化必須首先迴應小農生産與生活的需要。
內容簡介
本書從新時期保護型城鄉二元關係齣發,以對“小農經濟”理論的描述,對中國農業在中國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位置進行瞭界定與闡釋,對“小農經濟”進行瞭係統認識,並形成瞭關於農業現代化漸進道路的判斷及其相關“三農”政策主張。中國農業將長期保持小農經營格局,農業現代化必須首先迴應小農生産與生活的需要。
作者簡介
賀雪峰,1968年生,湖北省荊門人,現為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長期從事農村調查。著有多部學術著作。
精彩書評
在城鎮化背景下,三農政策的主導方嚮成為當前學界和政策部門的爭論焦點。該書的研究主要是從個案角度進行比較,且遵從嚴重受製於經濟發展梯度理論。此書迴應中央一號文件,深入觀察農業問題,對當前三農問題的各個方麵提齣瞭自己的見解。該書對農業、農民、農村問題進行瞭深入探討,具有齣版價值。
目錄
上篇 農業發展諸問題
農業問題還是農民問題
上海市的農業治理
國有農場對農村經營體製改革的啓示
論農村土地集體所有製的優勢
農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的由來#邏輯與齣路
應對老齡社會的傢庭農業
下篇 鄉村治理諸問題
論中堅農民
論村莊結構的東部與中西部差異
沿海發達地區農村國傢與農民關係
農村集體産權製度改革與烏坎村事件的教訓
內生性利益密集型農村地區的治理——以東南H鎮調查為例
論土地資源與土地價值——當前土地製度改革的幾個重大問題
農村低保實踐中存在的若乾問題
農村貧睏與反貧睏的對策
農村基層治理的精準難題
精彩書摘
農業為什麼重要
農業顯然是十分重要的。為什麼重要?在當前階段,中國農業具有三個方麵的基本功能,正是這三個方麵基本功能的保底,纔使中國有順利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條件,纔可能保證中國走齣中等收入陷阱。這三個基本功能分彆是:糧食安全、農民收入與就業、農村社會穩定。下麵分彆討論。
農業是基礎,其中根本的方麵在於,無論經濟多麼發達現代,人們都要吃飯。中國十三億多人口,吃飽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習近平總書記講,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裏,這是中國社會的共識,因為一旦中國糧食不夠吃,飯碗齣瞭問題,全世界的剩餘糧食也無法滿足中國人的需要,且一旦中國人無法自己解決糧食問題,糧食就可能被用作武器來卡中國發展的脖子。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長,對糧食的需求還會增加,而中國的耕地麵積不僅很難增加,而且還會因為城鎮化占用土地而減少,因此,通過增加農業投入,發展農業科技來提高糧食産量的任務很艱巨。農業現代化的首要任務應該是要通過增加投入和科技進步來提高糧食産量,保證糧食安全,從而保證中國人民吃飽飯。
不僅要吃飽,而且應該吃好。不僅要糧食安全,而且要有安全糧食。但總體來講,在當前乃至未來相當長一個時期,中國農業的首要任務是吃飽。不能吃飽飯,餓肚子是不可能搞得成現代化的。能否吃好則是次要一些的問題。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國內市場甚至國際市場來解決吃好的問題。中國農産品正在形成市場分級,通過有機認證等等,一些高品質農産品正被注重安全糧食的傢庭所消費,這是市場自發形成的。甚至一些國外優質農産品在中國也有越來越大的市場。中國傢庭願意吃好沒有問題且沒有止境,國傢不能保證所有中國人吃好,但要保證所有人吃飽。一時吃不好可以等有條件時再吃好,一時吃不飽卻是要餓死人的,是西方可以用作武器來卡中國人的脖子的。
農業的第二大功能是為數以億計需要依托農業的農民傢庭提供就業機會與收入。在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階段,城市無法為所有進城農民提供在城市體麵安居的就業機會與收入,國傢也不可能有財力為進城農民提供在城市體麵安居的社會保障。這是一個結構問題,意思是說,當前中國産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決定瞭中國進城農民工的收入水平。處在全球價值鏈低端的産業結構不可能提供農民工在城市體麵安居的就業機會。
恰好中國當前農業的基本經營製度是以傢庭承包為基礎的統分結閤雙層經營體製,幾乎所有農民傢庭都有承包地。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市就業機會的增多,農村剩餘勞動力從農業中轉移齣來,進入城市尋找就業機會,其中一些進城農民在城市務工經商發瞭財,有足夠能力將全傢搬到城市中生活,他們脫離瞭農村,融入城市,成為城市居民。更大多數的進城農民沒有能夠通過務工經商發財,也無力將農村的傢庭搬入城市,甚至他們年老瞭還要返迴農村,這樣的進城農民占當前中國進城農民的大多數。
當前乃至未來相當長一個時期,中國農村都會存在農民傢庭中“以代際分工為基礎的半工半耕”傢計模式。年齡比較大的父母在城市缺少就業機會,他們從事農業可能正好。農業收入不高,卻可以解決一傢的溫飽和日常支齣,進城務工子女的務工收入就可以積蓄起來辦大事。農村不僅有收入機會,而且還有很多自給自足經濟的成分,所以農民傢庭在農村的生活成本很低。有瞭年老父母的務農收入,農民傢庭的日子就比較好過。反過來,正因為農民傢庭有務農收入,進城務工年輕人就可以接受相對較低的務工工資,就可以保持“中國製造”的國際競爭力,從而可以為中國的産業升級、為“中國創造”的成長提供空間。
農業不僅僅是農民傢庭必不可少的收入來源,是農民進行自給自足經濟以降低生活成本的基礎,而且是農民的就業。對於缺少城市就業機會的中老年農民來講,若在城市生活,沒有事情可做,漂泊著,是不會有任何體麵尊嚴感的,也是不會有任何成就感的。但若種田,春播鞦收,隨著自然的節奏展開自己的日子,就會有成就感、滿足感。農忙有事做,農閑是期待。正是藉農業生産而建立起村莊熟人社會的關係,而形成農村社會中的治理。對農民來講或對任何一個人來講,沒有就業,沒有事情可做,人生就等於提前結束瞭。正是農業就業,使缺少城市就業機會的中老年農民沒有成為“等死隊”,他們隻要能動,就要收收撿撿,有所作為,就覺得自己有用,就不會自尋死路。
當前中國仍然有兩億多農業勞動力,第一代進城農民工也正在返鄉途中或已經返鄉,在可見的將來,還會有數以億計的農業人口和農民傢庭要依托農業的收入與就業。在農業GDP不足10%的情況下,盡可能將農業GDP留給農民傢庭是十分重要的。將來農民傢庭會越來越依靠務工收入,但務農收入不可或缺,尤其是對農民傢庭中年齡比較大的父母,農業收入和就業是他們維持基本體麵與尊嚴感的基礎,萬萬不可缺少。
農業現代化顯然不能以消滅數以億計的小農傢庭(包括老人農業)為目的,而隻應該是服務於小農傢庭和老人農業,幫助其剋服生産生活中存在的睏難,要迴應其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
農業的第三大功能是為中國現代化提供穩定的後方,使農村成為中國現代化的穩定器與蓄水池。與一般發展中國傢不同,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在經濟持續發展的同時保持瞭社會、政治穩定。最近二十多年,西方國傢幾乎每年都會預測中國崩潰,中國卻依然十分穩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農村保持瞭穩定,且農村為中國應對金融、經濟乃至社會政治危機提供瞭極大緩衝。2008年西方金融危機導緻中國2100萬農民工失業,但農民工可以返迴農村,按農民的說法,失去打工機會,迴到農村,不過是飯桌上添一雙筷子的事。失業農民工可以返迴農村,就使中國具有極強的應對危機能力。同時,因為農民都有農村的土地,進城失敗的農民就可以退返農村,而不至於落入不能體麵生存的城市貧民窟。若農民進城失敗而不能返鄉,城市必然會形成大規模的貧民窟,這些大規模貧民窟一定會放大每次金融、經濟、社會危機帶來的衝擊,令中國社會保持穩定的難度加大。未來的中國現代化道路不會平坦,一定還會遇到各種睏難甚至可能遇到重大危機,但隻要農村保持穩定,且農村可以為進城失敗的農民提供退路,中國就有消化睏難和危機的能力,中國也因此可以有比較充裕的時間來實現産業升級,由世界體係中的邊緣國傢躍進至發達國傢。
從這個意義上講,農業現代化一定不能搞成進城農民不能返鄉的現代化,而需要通過農業現代化為進城失敗農民提供更加順暢的返鄉通道。
小結以上所說,對於未來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來說,農業必須同時完成三大基本功能,一是保證糧食安全,二是讓數以億計的農民獲得農業就業與收入,三是為中國現代化提供農村穩定器。農業現代化就是要服從和服務於以上三大功能,這三大功能也是農業的底綫功能。正因為是底綫,所以,中央要連續十多年發布涉農一號文件,國傢每年要拿齣上萬億元支農轉移支付。
前言/序言
中國百年來的趕超夢想就是實現現代化,中國實現現代化當然要包括農業現代化在內。新中國成立之初,通過以“農業閤作化”為主導的社會主義改造,中國重構瞭農村的生産關係和社會關係。1964年周恩來總理在全國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提齣瞭“四個現代化”的思想,認為“農業現代化是基礎,工業現代化是主導,科學技術現代化是源動力,國防現代化是保障”,1975年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周恩來再次提齣在20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目標。農業現代化既是中國整體現代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又是保障整體現代化的基礎。在20世紀下半葉的中國現代化語境中,農業現代化主要是“農業機械化、水利化、化肥化、電器化”,其中重點是農業生産環節的現代化,是要提高勞動生産率,要增産增收。
進入21世紀,中央重提農業現代化,其中有兩個重要方麵,一是如何解決小農分散經營與社會化大生産之間的矛盾,以及如何解決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當前農業現代化的主流認識更多強調小農經營的局限性,傾嚮通過龍頭企業+農戶的形式,由農業龍頭企業帶領小農戶提高生産能力和應對市場的能力。在現代化的錶述上就是強調農業産業化。問題是,實踐證明,中國兩億多戶小農規模極小,公司+農戶的實踐在全國教訓眾多,成功很少。2010年,中央開始提齣“三化同步”的戰略,即“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在農民大規模進城的同時,試圖通過推動農村土地流轉,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並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基礎,發展現代農業,緻富農民,建設新農村。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題為《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乾意見》,提齣“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的“強富美”目標。農業現代化因此變成瞭高標準要求、全方位推進的工程。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央連續發布十多個涉農一號文件,對三農各個層麵的工作進行瞭係統部署。一號文件是有政策含金量的,且其中很多工作部署是要求國傢財政支持的。現在國傢每年的支農財政資金超過萬億元。高含金量的涉農政策極大地改變和改造瞭中國三農的現狀,也有力地推進瞭農業現代化。不過,在農業現代化這一具有巨大號召力的口號下麵,當前的三農政策也似乎存在若乾不明確之處,農村政策的含金量中,有不少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不高甚至使用地方不對。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對農業現代化本身的分析,缺少對三農問題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麵的清理。之所以中央連續十多年下發涉農一號文件,以及中央每年嚮農村轉移上萬億元財政資金,是因為三農中存在若乾短闆,這些短闆僅靠市場和社會無法解決,而必須要有國傢的支持。國傢支持三農是要解決底綫問題,而不是也不可能是要讓農村“強富美”。指望靠扶持政策和支農財政資金來實現“強富美”的農業現代化是十分睏難的。
在一般認識中,農業現代化往往被現代農業所替代,被用最先進技術裝備的規模化的美國式大農場農業圖景所取代。在地方政府的實踐中,普遍齣現瞭堆大戶發展規模經營農業的情況。農業現代化等於“高大上”,越現代、越先進就越好。甚至有地方政府提齣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忽視瞭農業現代化與中國國情之間的關係,也忽視瞭農業現代化的目標是什麼的問題。
本文主要討論為什麼中央要連續十多年發布涉農一號文件和每年轉移上萬億元支農財政資金以推動農業現代化的目的,討論農業現代化的目的、重點,討論農業現代化在當前中國國情下是要達到什麼目標及要以什麼為重點。總體就是“為誰的農業現代化”。
鄉村治理與農業發展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