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5
这是一个老兵的回忆录,在回忆中,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揭示了在社会大变革、大动荡中,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牺牲以及为了国家的统一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作者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真诚地告诫世人,历史的悲剧绝不能再重演!中华民族的昌盛和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常锡桢(1928年7月31日—2015年2月26日),字梅宇,号福慧居士。曾任香山慈幼院旅台校友会会长,中国台北电影戏剧宣传广告制作人联谊会会长,以及多家报社、杂志社记者,是资深电影戏剧宣传广告制作人。
他是一位国民党老兵,1949年随军辗转几千里,出生入死,历尽艰险,漂落台湾岛。自此家族离散,两岸相隔,寒窗吊影,长夜难眠……直到1991年才第*次回家探亲,最终未能见到自己的至亲爹娘。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话从当兵说起 几度死里求生
要说,也从当兵说起吧 2
独立辎重汽车第十四营 3
东北盐警总队 6
志愿出差 押运冬装到营口 9
回程周折 旷野萧瑟 空村寂寂 13
夜宿甜水井 月色暗 风声紧 人瑟缩 17
胡家惊魂记 车倒 人倾 马翻 20
再访沟帮子 绕过双羊店 行军回锦州 21
葛师傅情深义厚 罗宋汤齿颊留香 23
出差当勤务 护送曹帮办到北平 25
请短假回乡探母病 火车宪兵放我一马 29
天津海光寺进陆军 团部书记室当上士 33
驻防通州 李荣相密云县短假探亲 35
部队开拔 卫军需开导话 铭记在心 39
刘安庄鱼腥虾臭 睡热炕下暖上凉 41
本团扩编为三一八师 溯河西上探葛沽 45
塘沽旧事 1948年短暂造访葛沽镇 46
天津失守有人开小差 塘沽撤退登上北盐轮 48
渤海湾风云变色 北盐号触礁惊魂 49
安抵青岛进退失据 灵山战役伤亡惨重 59
“赤脚”大夫土法医疮 劈石据险 山村救人 66
青岛撤退到基隆 误认琼岛是天堂 71
丁佩玉荣升营长 莱阳老乡称英雄 75
天涯海角风情雨意 蛇虫果蔬不识鲜奇 76
海南风风雨雨 回忆点点滴滴 79
为助女友持枪抢劫 海南岛老广殉情毙命 81
长坡—烟墩之行 85
水土不服英雄无力 兄弟相会宛如隔世 90
银元太重带不走 海口机场办移交 93
琼岛撤离不知归期 故乡亲人思念无尽 94
第二章 家世出身成长 故都旧事乡情
我出生成长的地方—闷葫芦罐(胡同) 96
闷葫芦罐的地理位置 98
闷葫芦罐人文凋敝 100
军阀、财阀之外 北京还有粪阀 102
从一段往事怀念父亲常玉峰公 103
祖传中医 重良心 轻财富 家境清贫 106
父亲常说的一段军中故事 108
我降生一年两个多月时曾遭劫难 111
幼年就读香山慈幼院二校 116
慈幼院五校设在我家附近—窦家坑 117
父亲送我到香山念书的那一天 117
曾在香山地区见过的文物和特产 118
沦陷期间的香山慈幼院二校 122
我曾参加熊希龄院长逝世追悼会 123
邻居种大哥是个好警察 125
闷葫芦罐里的赵柱子 130
闷葫芦罐里焊洋铁壶的老崔 137
忘不了北平那些拉洋车的爷们儿 138
北平的电车 146
天桥八大怪中的“大兵黄” 148
补漏如新手艺高—锢炉锅的 152
三丈高棚平地起—棚匠 153
横竹竖线遮窗门—织竹帘子的 154
串街敲鼓收旧货—打鼓儿的 155
阴丹士林大五幅—卖花洋布的 158
代马输卒自奋力—拉排子车的 159
千斤重物一肩扛—窝脖儿 161
千里长征我先行—拉骆驼的 161
敬德李逵赛张飞—煤黑子 162
白纸坊印刷局与北京印钞厂 163
在闷葫芦罐里成家立业 165
第三章 海峡两岸相望 家庭旧梦难圆
戒严体制下的生活 168
兄弟聚短离长 171
家父乘鹤归西 174
家庭支离破碎 182
第四章 兄长往事历历 明志传继家风
恩泽家族 感念良多 兄弟情深 聚少离多 184
运金之说 姑妄言之 大有公司 责任无限 186
同事相煎 遭受排挤 不是好来 不会好去 188
重读旧信 恍然一梦 善良宽厚 深感不值 189
染红不至于 信中表心声 祖国一样情 190
金德璋“外交部”探密 友联是大陆外围组织 192
常友石1965年曾秘密赴沙捞越工作一年 192
历经白色恐怖、警察骚扰与友联相关? 195
第五章 情义交织台湾 艰苦岁月谋生
1951年侧身踏入电影圈 202
大有多金开戏院 影剧生涯第一步 204
久华公司开张歇业 中山堂街边摆烟摊 206
写作、校对、记者与新闻界 209
我的朋友萧铜—《京华探访录》作者 212
台北京戏名伶胡少安 218
台北京戏名伶哈元章和梅葆玖第二次访台 220
《银河画报》《中外电影》和《影剧天地》 223
生活煎熬兼差多 224
捞过界 拍剧照 说相声 当演员 226
写过电视单元剧本 在台视八点档演出 228
代办友联“星马书报发行公司”图书采购 229
重回电影广告生涯 230
文华电影老板赵积德这个人 230
“中国育乐公司”与“中华影业公司” 233
万邦董事长上官业传为人正直 234
联亚公司兴衰史 怀念老东家吴 236
感念香港嘉禾制片公司周庆韶先生 238
筹组台北市电影戏剧宣传制作人联谊会 241
专制时代电影广告工作者的压力与痛苦 242
捐赠毕生搜集的电影资料 244
经营《大成报》黑白电影全版广告经验 245
台风吹到竹篱笆外—眷村生活 246
南机场的老郭 251
漂流过海的贾师长 256
老连长罗刚 275
真情难忘 288
第六章 重入香慈怀抱 纪念回顾英灵
北平香山慈幼院旅台校友会 292
熊毛彦文院长的二三事 293
青年作家蔡登山先生来访 300
吴振汉探询“毛院长日记”下落 301
怀念毛彦文院长与香慈校友会的往事 304
敬告编写《熊希龄年谱》的学者慎重定夺 311
北平香山慈幼院在台校友的“回家节” 312
北平香山慈幼院院史出版经过与意义 315
再说《北平香山慈幼院历史汇编》 318
雷洁琼先生与香山慈幼院 320
第七章 服务社会小区 守望相助真诚
永和智光里守望相助委员会 326
担任洪秀柱女士顾问 331
陈情信中阅读到的两则老兵故事 334
参加河北(平津)同乡会 337
第八章 八十感怀补述 两岸和平共赢
“台独”是一条死胡同 340
补述两位影视名人 341
盛竹如主演第一部电影预告片是我导演的 343
2010年迎春晚会说相声 344
办公室不可或缺的长辈 347
由“识正书简”所想到的 349
附录
一、毛彦文院长致作者的信函
二、周汝昌先生为《北京土话》撰写推介文章手稿影印件
三、常友石先生1950~1952年间的信件
四、常友石先生的履历表
五、常友石先生任《银河画报》督印人
六、乃麟作《读〈鼎沸沙鸣〉》抒怀
后记
跋 常乃麟
前言
最近翻阅两部时下名人回忆录,作者不是战功彪炳,便是身世显赫,生活经历多姿多彩。这些书所记载的事迹与个人的才、德、言、行,都堪为历史脚注或为他人鉴镜,他们当然有资格写回忆录。而我这样的一个小小人物,犹如恒河之沙、过江之鲫。《金刚经》里有“微尘众”经句,说一沙、一尘都有一微世界;既有一世界,就该有可说的故事和真理。我亦犹如恒河之沙,虽毕生不堪回首,仍愿不揣浅陋试说前尘往事作一忠实回忆录,想给关心这一代苦难小人物实际生活者提供一个真实事例。给近代史学者留下一些蛛丝马迹,作为研究参考资料,也给后代子孙们留下家族历史和作为长远纪念。
? 这书名定为《鼎沸沙鸣》意义在此。
我于1997年近70岁时完全退休,身心都轻松下来,但时间很难排遣,尝到无事可做的苦味,每天都到住家附近的一个老人公园去聊天。这个小小公园设有很多水泥塑造的石桌、石凳、石椅,供人下棋、玩纸牌、闲坐、聊天,大约每天午后都有上百人聚集在此。我是个新加入的插班生,认识的人很少,常常肯聚在一起“拉管儿、摆龙门阵”的不过一二十人而已。这些朋友当中有士官长退下来的,也有混到中校阶级才退役的,但大家共同之处是都没念过几年书,和有着极为类似的坎坷人生历程。人人各有一套大道理或对时事的精辟见解,以及各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数说不尽!虽人声鼎沸、声嘶力竭,可惜传到外界的声音终似沙砾相撞般微弱,引不起别人的关注!因此触动我写作的欲望,同时也可借此消磨一些时间。
最近我又重读了《代马输卒手记》一书,作者张拓芜先生是一位有名诗人,很巧合,我与张拓芜同为1928年(民国十七年)6月生,同是没有高学历的行伍军人,但他到台湾以后成为诗人、作家,能在文坛成名,可见他对文学下过一番苦功夫。《代马输卒手记》大部分写他在军队里的生活经历,他当过炮兵连的下士副班长、文书上士与军中文官。我也当过辎重汽车兵、盐警和陆军团里的文书上士以及中尉书记。同样的阶级、同样的职务,不过我们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和遭遇。张先生笔力深厚,文章写得生动感人。台湾女作家三毛在报上发表了一篇情生意动的书评意见,赞赏这本书“好看极了”!一时间,洛阳纸贵,竟使这本军人生活故事畅销宝岛。在迟了二十多年后,如今我才有胆写我自己和一些朋友的故事,当属后知后觉之作。
经过两岸开放三十余年后,好像以前很多禁忌的话现在也可以畅所
欲言了。因此我于2012年冬重新校定书稿,并增补部分当年军中的经历见
闻,充实内容,还原真相。
鼎沸沙鸣:从北京到台北的乡愁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鼎沸沙鸣:从北京到台北的乡愁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鼎沸沙鸣:从北京到台北的乡愁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