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标准化指南(2017)

信息技术标准化指南(201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著
图书标签:
  • 信息技术
  • 标准化
  • 指南
  • 2017
  • IT
  • 技术规范
  • 行业标准
  • 质量管理
  • 技术文档
  • 参考手册
  • 计算机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31008
版次:1
商品编码:1227134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56
字数:100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在概述我国标准化工作和我国IT领域标准制定工作程序以及国内外IT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化工作的国内外*新进展情况,汇集了信息技术领域已制定和近期正在制定的*新国内国际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及国际专利政策和标准中吸纳专利的统计资料。

作者简介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简称"标准院”、"电子四院),创建于1963年,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事业单位,是国家从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化的基础性、公益性、综合性研究机构。该院以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为核心,通过开展标准科研、检测、计量、认证、信息服务等业务,面向政府提供政策研究、行业管理和战略决策的专业支撑,面向社会提供标准化技术服务。该院建有政府授权和**机构认可的实验室、认证机构及工作站,承担54个IEC、ISO/IEC/JTC1的TC/SC国内技术归口和14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与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国外著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目录

目 录
第1章 我国标准化法律法规 1
1.1 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法律基础 1
1.2 与信息技术标准化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1
第2章 我国IT领域标准制定工作程序 3
2.1 国家标准制定工作程序 3
2.1.1 标准制定阶段划分和流程 3
2.1.2 各阶段流程和工作 3
2.2 行业标准制定工作程序 6
第3章 IT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 13
3.1 我国IT领域相关标准化组织 13
3.2 相关部门和组织间的关系 16
3.3 国际IT领域主要标准化技术组织 16
3.4 JTC 1标准制定程序 22
3.4.1 目标日期 22
3.4.2 项目制定的可选方案 23
第4章 我国IT领域标准化工作概要 29
4.1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7年度工作重点 29
4.2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7年度工作要点 29
4.3 各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概要 31
4.3.1 编码字符集 31
4.3.2 信息安全 33
4.3.3 软件工程 39
4.3.4 文档处理 42
4.3.5 网络通信和信息交换 43
4.3.6 传感器网络 45
4.3.7 SOA 47
4.3.8 智慧城市 48
4.3.9 嵌入式软件 50
4.3.10 射频识别 51
4.3.11 信息技术服务 55
4.3.12 云计算 59
4.3.13 信息技术设备互连 61
4.3.14 多媒体与音视频编码 63
4.3.15 数据库 65
4.3.16 数据 65
4.3.17 实时定位系统 66
4.3.18 生物特征识别 68
4.3.19 卡及身份识别 69
4.3.20 IC卡注册管理 70
4.3.21 OID标识技术 73
4.3.22 用户界面 76
4.3.23 移动支付 78
4.3.24 教育信息化和电子书 81
4.3.25 电子政务软件应用 83
4.3.26 信息技术设备 84
4.3.27 图形图像与混合现实 86
4.3.28 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88
4.3.29 物联网 89
4.3.30 大数据 91
4.3.31 智能制造 93
第5章 JTC 1及其各SC业务计划 98
5.1 JTC 1战略业务计划(2016) 98
5.2 各SC工作概要 100
5.2.1 SC 2 业务计划(2016年10月―2017年9月) 100
5.2.2 SC 6 业务计划(2016年3月―2017年1月) 103
5.2.3 SC 7 业务计划(2015年6月―2016年5月) 106
5.2.4 SC 17 业务计划(2015年10月―2016年9月) 110
5.2.5 SC 22 业务计划(2015年10月―2016年9月) 114
5.2.6 SC 23 业务计划(2015年10月―2016年9月) 117
5.2.7 SC 24业务计划(2016年8月―2017年7月) 119
5.2.8 SC 25 业务计划(2016年9月―2017年9月) 122
5.2.9 SC 27 业务计划(2016年10月―2017年9月) 125
5.2.10 SC 28 业务计划(2015―2016) 133
5.2.11 SC 29 业务计划(2015年9月―2016年8月) 135
5.2.12 SC 31 业务计划(2015年1月―2015年12月) 139
5.2.13 SC 32 业务计划(2016年6月―2017年7月) 141
5.2.14 SC 34 业务计划(2015年10月―2016年9月) 144
5.2.15 SC 35 业务计划(2016年10月―2017年9月) 146
5.2.16 SC 36 业务计划 149
5.2.17 SC 37 业务计划(2015年10月―2016年9月) 153
5.2.18 SC 38 业务计划(2015年5月―2016年9月) 156
5.2.19 SC 39 业务计划(2015年11月―2016年11月) 160
5.2.20 SC 40 业务计划(2015年11月―2016年10月) 164
5.2.21 JTC 1/WG 7 业务计划(2016年9月―2017年8月) 167
5.2.22 JTC1/WG 9 业务计划(2016年1月―2016年12月) 169
5.2.23 JTC 1/WG 10 业务计划(2017年1月―2017年11月) 173
5.2.24 JTC 1/WG 11 业务计划 176
5.2.25 JTC 1/SC标准化情况概览2016 177
附录A 法律法规文件 194
A.1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194
A.2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196
A.3 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200
A.4 采用快速程序制定国家标准的管理规定 204
A.5 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标准制定管理暂行办法 205
A.6 业和信息化部标准制修订工作补充规定 221
A.7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224
附录B ITU-T/ITU-R/ISO/IEC共用专利政策实施指南 229
附录C 我国信息技术标准目录 238
附录D ISO/IEC JTC 1稳定状态标准 304
附录E JTC 1标准中吸纳专利情况统计 321
附录F ISO标准制定项目阶段代码及其含义 335
附录G ISO/IEC JTC 1负责的现行国际标准 336
附录H ISO/IEC JTC 1制定中的国际标准 425

前言/序言

前 言

  

  目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持续发展,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快速演进,硬件、软件、服务等产业技术体系加速重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互联网+”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活力,共享经济引领新兴业态模式创新。信息技术标准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技术与产品开发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以及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桥梁”与“纽带”,它对于深化创新驱动,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深化与传统领域融合发展,以产业新动能带动经济社会实现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需求,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2017年我们继续推出的《信息技术标准化指南》,反映了国内外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化活动的新近动向及其成果,以期能为行业管理者、标准化工作者、企业开发者及市场消费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信息技术标准化指南(2017)》在内容上更加聚焦,删除了“合格评定和IT产品认证”一章,将“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和“智能硬件”两部分整合为“信息技术设备”;提炼了JTC 1各分技术委员会(SC)和工作组(WG)业务计划中的仪表盘图示(DASHBOAD),形成JTC 1/SC标准化情况概览,以更直观地反映各领域国际标准化动态。

  读者需求是最基本的驱动因素,衷心希望读者提出意见和需求。让我们共同把编撰《信息技术标准化指南》这项系统工程不断地推进下去,使宝贵的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化财富为您所用,让它们在我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治理活动中充分发挥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标准化指南(2017) 前言 在这个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信息技术(IT)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驱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从企业运营到个人通信,从科学研究到公共服务,IT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效率。然而,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也随之带来了互操作性差、安全风险高、数据孤岛、技术壁垒等一系列挑战。如何有效地规范、引导和推动IT技术的健康发展,确保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标准化,正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基石。信息技术标准化,是指通过制定和应用一系列的技术规范、协议、方法和流程,来解决IT领域中的共性问题,实现IT产品、服务和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并确保其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它不仅为IT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统一的语言,也为用户提供了可信赖的产品和服务保障,更是国家在信息时代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之一。 《信息技术标准化指南(2017)》正是应时代之需而生。本书旨在为信息技术领域的各类参与者,包括政策制定者、行业组织、企业研发人员、技术专家、用户以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个系统、全面、权威的信息技术标准化知识框架和实践指导。本书力求梳理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关键领域、重要标准,并深入探讨标准化在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融合、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作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视角,理解信息技术标准化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基石 第一章:信息技术标准化的概念、内涵与重要性 本章将深入剖析信息技术标准化的核心概念。我们将从“标准”的本质出发,探讨信息技术标准化所涵盖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技术规范、数据格式、接口协议、服务模型、安全要求、测试方法等。我们将阐述标准化对于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例如: 促进互操作性与兼容性: 标准化是实现不同厂商、不同系统之间顺畅沟通和协同工作的关键。它打破技术壁垒,促进信息共享和系统集成,为构建开放、统一的信息化生态系统奠定基础。 驱动技术创新与发展: 标准为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指引,鼓励企业在既有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优化,从而加速技术的迭代升级。同时,标准也能为新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市场基础。 提升产品质量与可靠性: 标准化的要求有助于确保IT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性能和安全性,减少潜在的风险和故障,为用户提供更加可靠和可信赖的解决方案。 降低成本与提高效率: 通过广泛采用标准化技术和产品,企业可以减少定制化开发的需求,降低采购成本,并提高系统的部署和维护效率。标准化也为市场竞争提供了公平的平台,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保障信息安全与隐私: 在信息安全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标准化在定义安全防护要求、加密算法、身份认证机制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构建安全可信的信息网络提供保障。 支撑产业发展与国际贸易: 统一的国家和国际标准是促进IT产业健康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它 facilita l'échange de biens et de services entre pays, et soutient la croissance économique. 第二章: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发展历程与演进趋势 本章将追溯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发展轨迹,从早期计算机技术萌芽期的零散规范,到互联网时代的开放标准涌现,再到当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驱动下的标准化新格局。我们将探讨不同历史阶段标准化的特点、驱动因素以及面临的挑战。 早期阶段(20世纪中后期):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初步标准化,如ASCII码、FORTRAN等。 互联网时代(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 WWW、HTTP、TCP/IP等开放标准的兴起,推动了全球互联网的普及和互联互通。 新兴技术驱动阶段(21世纪至今):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标准化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更强的适应性和前瞻性。 我们将分析标准化发展中出现的关键事件、重要组织(如ISO、IEC、ITU、IETF、W3C等)及其作用,并展望未来信息技术标准化可能的发展趋势,例如: 从技术标准向体系标准、服务标准、治理标准的拓展。 更加注重开放性、包容性和协同性。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标准的快速形成与演进。 跨领域、跨技术的融合标准化。 标准化与法律法规、政策引导的协同。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标准化体系与关键领域 第三章:信息技术标准化体系的构建与管理 本章将详细介绍信息技术标准化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标准制定机构、标准类型、标准生命周期管理以及标准化组织的角色与职能。我们将深入探讨: 国际、国家、行业、企业等不同层级的标准化活动。 标准制定的基本流程:提案、草案、征求意见、审查、发布、修订、废止。 标准化组织的类型与运作模式: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IEC (国际电工委员会)、ITU (国际电信联盟) 等。 区域性标准化组织: 如ETSI (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 行业标准化组织: 各行业协会、联盟等。 国家标准化机构: 如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 开放标准化组织: 如IETF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W3C (万维网联盟) 等。 标准化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标准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第四章:云计算标准化 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其标准化工作是推动云计算产业健康发展、保障用户权益的关键。本章将聚焦云计算标准化,重点介绍: 云计算服务模型(IaaS, PaaS, SaaS)和部署模型(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的标准化。 关键技术领域的标准化: 虚拟化技术、资源管理、数据存储与迁移、安全与隐私保护、服务目录、计量计费等。 主要的云计算标准组织和相关标准: 例如,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云计算定义和框架,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 (CNCF) 的相关标准(如Kubernetes)。 云计算互操作性与跨云兼容性的标准化挑战与解决方案。 云计算安全与合规性标准。 第五章:大数据标准化 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驱动各行各业创新和决策的重要手段。本章将阐述大数据标准化在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治理等环节的重要性: 大数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标准化需求: 数据采集与集成、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可视化与展现、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数据质量与治理。 关键技术领域的标准化: 分布式存储技术(如HDFS)、分布式计算框架(如MapReduce, Spark)、NoSQL数据库、流处理技术、数据挖掘算法、数据质量评估方法等。 主要的与大数据相关的标准与规范: 关注数据格式、接口、元数据管理、数据质量标准等方面。 大数据隐私保护与伦理问题的标准化。 第六章:物联网(IoT)标准化 物联网作为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其标准化工作对于实现万物互联、构建智能社会至关重要。本章将深入探讨: 物联网架构和参考模型的标准化: 识别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 关键通信协议的标准化: 如Zigbee, Bluetooth, Wi-Fi, LoRa, MQTT, CoAP等。 设备互操作性与设备管理标准化。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标准化。 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物联网标准: 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工业物联网、智慧农业等。 主要的物联网标准化组织和联盟: 例如,ITU-T Y.2000系列标准,oneM2M。 第七章:人工智能(AI)标准化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其标准化工作是确保AI技术健康发展、安全可靠、公平可信的关键。本章将重点关注: AI技术基础能力的标准化: 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框架、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AI应用领域的标准化: 智能推荐、自动驾驶、智能医疗、智能制造等。 AI伦理、安全与可信赖AI的标准化: 如AI的公平性、可解释性、鲁棒性、隐私保护等。 AI数据标准化: 训练数据、标注数据、数据集的规范。 主要的AI标准化组织和活动: 例如,ISO/IEC JTC1/SC42(人工智能),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在AI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第八章:信息安全标准化 信息安全是信息技术健康发展和广泛应用的重要前提。本章将系统介绍信息安全标准化的重要性、体系和关键领域: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标准: 如ISO/IEC 27001系列。 网络安全标准化: 网络边界防护、入侵检测与防御、安全审计等。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标准化: 数据加密、访问控制、脱敏技术、隐私合规要求。 密码学与密钥管理标准化。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标准化。 软件安全开发标准化。 新兴领域的信息安全标准化: 如云计算安全、物联网安全、AI安全等。 第三部分: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实践与应用 第九章: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制定与采纳 本章将探讨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具体实践过程,包括标准提案、制定过程中的协作与平衡,以及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采纳策略。 标准制定中的利益相关者协调: 如何平衡不同厂商、用户、研究机构的诉求。 标准制定的关键技术考量与技术前瞻性。 标准采纳的影响因素: 技术成熟度、市场需求、政策导向、成本效益等。 企业如何制定和实施自身的标准化战略。 开源社区在标准化中的作用。 第十章:标准在IT产品研发与推广中的应用 本章将重点介绍标准化如何贯穿IT产品研发和推广的整个生命周期。 在产品规划与设计阶段: 遵循现有标准,确保产品的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 在技术选型与开发阶段: 采用标准化技术栈,提高开发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测试与验证阶段: 基于标准进行兼容性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 在产品认证与市场推广阶段: 获得相关标准认证,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标准化在技术演进中的作用: 如何通过标准化引导新技术的成熟与普及。 第十一章:国家与国际信息技术标准化战略 本章将从宏观视角审视国家和国际层面的信息技术标准化战略。 国家信息技术标准化战略的目标与重点: 如何通过标准化支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国际标准竞争与合作: 各国在国际标准化舞台上的博弈与合作。 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重要性与方式。 标准与产业政策、贸易政策的联动。 第十二章:信息技术标准化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本章将对信息技术标准化当前面临的挑战进行梳理,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技术快速迭代与标准化滞后性的矛盾。 新兴技术(如AI、量子计算)的标准化难题。 全球标准化体系的协调与碎片化问题。 标准化与创新之间的平衡。 标准在保障公平竞争、促进包容性发展中的作用。 未来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发展方向: 更加智能化、自主化、协同化、生态化。 结语 信息技术标准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IT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石,更是构建未来智慧社会的关键支撑。本书《信息技术标准化指南(2017)》力求以一种清晰、系统、深入的方式,为读者呈现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全貌,帮助读者理解其核心理念、掌握其发展脉络,并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我们期望本书能够成为信息技术领域从业者、研究者以及对标准化感兴趣的读者的一份有益参考,共同推动信息技术朝着更加健康、有序、开放、互联的方向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信息技术标准化指南(2017)》的出现,无疑为我这样在信息技术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带来了一线曙光。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如同GPS导航,指引着技术发展的方向,确保了不同系统、不同厂商之间的互联互通,也为我们这些开发者规避了无数潜在的风险。然而,信息技术的标准体系庞大而复杂,涉及的领域众多,例如网络通信、数据安全、软件开发、云计算等等,每一个分支都有其独特的技术规范和发展演进。想要在这片信息技术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航道,没有一份详尽的指南,简直是缘木求鱼。这本书的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系统地梳理了2017年之前信息技术领域主要的标准框架和关键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全局视角。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准,比如TCP/IP协议的演变,ISO/IEC 27001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以及HTML5在Web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同时,对于那些与我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的标准,例如有关数据库接口、API设计、以及新兴的物联网通信协议,我希望能有更详尽的解读和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这本书的参考价值,将直接体现在我今后的项目规划、技术选型以及团队协作中,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技术趋势,避免走弯路。

评分

我是一名刚入职不久的IT新人,对于信息技术领域的各种标准感到有些无所适从。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们偶尔会提及一些标准,但往往是点到为止,并未深入讲解。我意识到,要想在快速发展的IT行业立足,理解并掌握相关标准是必不可少的。正因如此,《信息技术标准化指南(2017)》这本书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我的期望是,这本书能够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我揭示信息技术标准背后的逻辑和意义。我希望书中能够解释清楚,为什么会有这些标准?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又如何不断更新迭代?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标准,比如操作系统的接口标准、文件格式标准,我希望能够有清晰的概念介绍和简单的应用示例。此外,作为一名即将接触到实际项目的初级开发者,我更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在实际开发中应用这些标准的指导,例如在进行软件开发时,应该遵循哪些编码规范和安全标准,如何确保代码的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这本书如果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一样,循序渐进地引导我入门,我将不胜感激。

评分

这本书《信息技术标准化指南(2017)》对我这样的技术管理者而言,它的价值更多体现在战略层面的参考和决策支持。在管理团队、规划项目时,理解行业标准是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技术产品具有良好兼容性和竞争力的关键。2017年,正是许多前沿技术开始进入标准化阶段的时期,如何把握这些趋势,选择适合的技术标准,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份2017年之前,信息技术领域核心标准的权威概览,并且能够对这些标准的商业影响和应用前景进行一定的分析。例如,在智能硬件和物联网领域,当时已经有哪些重要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标准?这些标准对产品的互联互通性、生态系统的构建有何影响?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评估和选择标准的框架,或者一些成功应用标准的案例研究。这本书如果能够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哪些标准化工作能够为企业带来切实的效益,哪些技术标准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那么它就将成为我制定技术战略和资源投入的重要依据。

评分

作为一个在信息技术标准化领域工作多年的专家,我深知这个领域发展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信息技术标准化指南(2017)》的出版,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对过去发展脉络的回顾与梳理,以及对未来潜在方向的思考。2017年,正值信息技术快速变革的时期,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层出不穷,与之相关的标准化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对2017年之前,在这些新兴领域已经取得的标准化成果进行一个相对系统和深入的总结。例如,在云计算方面,是否已经形成了关于服务模型(IaaS, PaaS, SaaS)、部署模型(公有云, 私有云, 混合云)等方面的核心标准?在数据安全方面,针对大数据存储、传输和分析,有哪些关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标准?我对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对这些标准背后驱动因素的分析,以及对不同国家和国际组织在标准化过程中的作用的探讨。这本书的价值,将在于它能否为我们这些从业者提供一个更宏观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标准化工作的挑战与机遇,并为我们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评分

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这本书《信息技术标准化指南(2017)》的出现,更像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工具,它为我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查询和参考平台。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技术上的“黑洞”,一些我熟悉的领域之外的术语和规范,让我感到困惑。例如,在处理跨部门协作的项目时,我可能需要了解对方所遵循的特定数据交换标准,或者在评估第三方技术方案时,需要验证其是否符合行业通用安全标准。此时,一本能够快速定位、信息详实的手册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涵盖从基础概念到具体实践的广泛内容,并且结构清晰,易于检索。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标准列表,并对每个标准进行简要的概述,包括其目的、适用范围以及关键的技术要点。更进一步,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标准之间的关联性分析,或者不同标准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权衡取舍建议,那就更加完美了。这样,当我面对复杂的技术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相关的标准信息,并基于这些信息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提升工作效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