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国高等院校数字化课程规划教材之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介绍了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知识和基本概念,可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共9章,分别讲述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大学期间职业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大学生学习心理与心理健康;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与心理健康;大学生压力管理、挫折应对与心理健康及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
目录
目录
CONTENTS
第1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1
第1节 大学生心理活动特点 1
第2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2
第3节 大学生心理咨询 5
第4节 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 10
第2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17
第1节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17
第2节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20
第3节 大学生的心理适应 23
第4节 大学生适应不良的问题及改善策略 28
第3章 大学期间职业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 37
第1节 大学生活的特点及职业生涯规划 37
第2节 大学生能力概述及发展目标 40
第3节 大学期间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 44
第4节 大学生的时间管理 47
第4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与心理健康 53
第1节 大学生学习特点与心理机制 53
第2节 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潜能开发 56
第3节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障碍及调适 61
第5章 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 65
第1节 情绪概述 65
第2节 大学生情绪特点及其影响 71
第3节 培养良好的情绪 73
第2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及影响因素 85
第4节 不良情绪的表现及调适 75
第6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 82
第1节 人际关系概述 82
第2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及影响因素 84
第3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原则及技巧 89
第4节 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及调适 90
第7章 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与心理健康 96
第1节 性心理的发展和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96
第2节 大学生性心理问题及调适 98
第3节 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的规律特点和常见问题 101
第4节 培养健康恋爱观和择偶观 106
第8章 大学生压力管理、挫折应对与心理健康 117
第1节 压力和挫折概述 117
第2节 大学生压力和挫折的产生与特点 122
第3节 压力和挫折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125
第4节 大学生压力管理和挫折应对 129
第9章 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 132
第1节 大学生生命教育概述 132
第2节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 139
第3节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 145
参考文献 15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152
目标检测题选择题参考答案 156
精彩书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数版)》:
第1章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第1节大学生心理活动特点
大学生,是指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其年龄一般为18~23岁。他们正在进入成年初期,已经度过了“疾风怒涛”的青春期,步入到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他们虽然已经脱离了孩子的群体,但尚不能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总的来说,大学生认知能力、自我意识、情绪情感和人格的发展日趋完善。他们的心理发展处于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水平,其活动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维能力逐步提高,但易陷入主观片面的境地
大学生经过多年的系统学习训练,到了大学阶段,他们不仅善于理解知识、获取知识,且由于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成才需要和心理渴求,希望能最大限度地了解未知领域,想尽一切办法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体现了大学生思维的独立性逐渐增强。此外,随着知识的拓展、经验的积累和思维独立性的增强,大学生不再满足于停留在事物的表层或定论上,而更倾向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面去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探究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体现了大学生辩证性思维发展的开始。虽然大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增强,辩证思维日益提高,但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和认识方式的不足,他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容易钻牛角尖,脱离现实,思维易陷入主观片面的境地。
二情绪情感体验丰富但不稳定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十分丰富,也更注重独立、自尊和自信,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不仅如此,大学生对自我形象、事业前途、经济能力、人际关系、恋爱婚姻等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一般来说,大学生对来自这些方面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丰富而强烈的,他们有一定的调节和克制自己情绪和情感的能力,但由于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的不平衡,他们的情绪情感易产生较大的波动,如有的人因觉得社会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而担忧,有的人因某一次经历自感能力不足而焦虑,有的人因焦虑而变得紧张不安,要么对什么事都过度敏感,要么对什么事都淡漠处之。他们较之成人还显得动荡多变,具有不稳定性,尤其面对意外突发事件或对自己意义重大的事情的时候,容易表现出既想控制隐藏自己的情绪又很难控制高昂情绪的无措。
三自我意识逐步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增强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走向成熟。首先表现在独立意识的增强。大学生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社会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感,希望能够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向周围的人表现自己的主张和能力,不喜欢旁人过多的干预。其次表现在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更趋全面和准确。进入大学后,随着独立生活的开始,大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活动和交际的空间,参照系和社会比较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知识的积累、社会经验的增加,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自我评价趋向全面、客观和准确。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他们能根据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行动结果进行反省,也能以社会期望和要求为转移,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目标,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实施控制,自我的调控不断增强。
四爱情需要与性意识进一步发展
随着大学生生理发育的基本完成,大学生与异性交往的心理需求十分强烈,对异性充满好奇,喜欢探索异性的心理秘密,并时刻感受到来自异性的吸引。他们十分重视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形象,总希望有机会与异性接触和交往。这时的大学生对爱情的需求变得越来越明朗化了。正值青春年少的大学生们,对爱情充满了浪漫的幻想,他们追求纯洁美好的爱情,爱情是他们在宿舍、餐厅、教室里经常谈论的话题。再加上大学环境相对宽松,不少大学生已经开始考虑恋爱问题,并试图建立相对稳定的恋爱关系。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当今大学校园里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随着性生理的成熟,大学生性意识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男女大学生已不再为“第二性征”的出现感到羞涩或反感了,而是通过各种形式展现自己的魅力。例如,女大学生喜欢穿上得体的衣服表现自己优美的身体曲线;而男大学生则注重表现身材的魁梧、健壮,以突显男子气概。他们对性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性冲动。
在面对爱情和性心理、性生理发展的问题上,不少大学生都能合理选择恋爱时机,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并采取文明健康的恋爱方式,使之成为人格完善的契机和美好人生的华章。但由于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延后、学业上的压力、经济上的不独立、未来的不确定、社会生活经验的不足、两性知识的缺乏等因素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感情漩涡不能自拔,甚至酿成悔恨的苦酒。
第2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89年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生理健康是指人体组织结构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心理健康涉及心理与环境、心理与行为及人格的稳定性;道德健康的最高标准是“无私利人”,基本标准是“为己利他”,不健康的表现是“损人利己”和“纯粹害人”;社会适应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适应,包括职业角色、家庭角色及学习、娱乐中的角色转换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适应。社会适应良好,要求个体不仅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工作能力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能胜任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角色,而且能创造性地取得成就贡献于社会,不断地自我实现,以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缺乏角色意识,发生角色错位是社会适应不良的表现。
心理健康是相对生理健康而言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释。精神病学家孟尼格尔(K.Menniger)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之间具有最高效率以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要有效率,也不只要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同时具备。心理健康者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有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令人愉快的气质。”心理学家英格里斯(H.B.English)则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进行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力,并能充分发展其身心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情况,而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社会学者玻肯(W.W.Bochm)的看法是“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自身带来快乐。”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给心理健康下的定义为: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好状态。
由此可以看出,人们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心理健康的理解也会有一定的差异,但他们却存在一些共同之处,即心理健康是指在正常的智能基础上,身体、心理和社会行为能达到协调一致,并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好的状态。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数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