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的不断涌现和国家新战略的推行,为我国的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另一方面,传统领域也在上述创新因素的推动下不断焕发新的活力。与此同时,新旧动能的转换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体制机制的束缚。
《2017中国产业发展报告:新旧动能转换》紧扣当前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中的新动能创造、旧动能重塑这一重大战略议题,由产业发展总体趋势、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专题、产业新动能与传统产业动能升级的案例分析三大板块组成。产业发展总体趋势主要回顾过去一年产业转型发展的基本情况,阐述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梳理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中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问题与战略,并展望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新旧动能转换热点专题主要选取了释放新动能、升级旧动能的重点领域,充分论证这些领域新旧动能转换、接续的具体表现与战略。产业案例篇主要从产业的创新发展释放新动能、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实现动能的接续两个方面分析典型案例。
作者简介
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前身为1997年成立的上海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培育的上海高校智库,由上海市教委和上海财经大学共同建设。
研究院依托上海财经大学在产业经济领域的决策咨询优势,以上海市和财政部的产业经济学重点学科为支撑,整合校内外的研究团队、决策咨询专家,与企业和政府部门紧密协作。围绕中国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与战略性问题,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在学术研究与政策咨询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秉持“国家急需、创新发展”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创新、协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产业经济高端智库平台,为国家和卜海产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知识成果和智力支撑,并以研究创新和政策咨询服务推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机制创新发展。
内页插图
目录
序言
第1章 中国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阶段、新挑战与新机遇
1.1 中国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阶段
1.1.1 中高速增长新方位:经济运行“L”型走势
1.1.2 中高速增长阶段强调资金脱虚入实,实体经济重振盘活产业发展空间
1.1.3 全球贸易规则重构与欧美再工业化战略并行,制造业面临的外部形势复杂多变
1.1.4 新一轮科技革命给全球产业发展带来新变革下也与我国新旧动能转换发生交汇
1.2 中国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1.2.1 中国经济筑底叠加特朗普新政等海外新环境“三驾马车”面临新考验
1.2.2 “环保风暴”硬约束下,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生产方式不可持续
1.2.3 人口红利逐渐衰退下,人力资本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1.3 中国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1.3.1 消费需求潜力大,内需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1.3.2 自贸区与“一带一路”加快推进建设下,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空间和新动力
1.3.3 制度改革不断演进,以制度创新释放改革红利,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第2章 2016年中国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与未来展望
2.1 2016年中国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2.1.1 服务业占比提升,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进一步凸显
2.1.2 工业生产总体平稳,企业效益显著改善
2.1.3 工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1.4 出口仍保持较强竞争力
2.1.5 能源结构优化,单位能耗降低
2.2 供给侧改革重塑旧动能
2.2.1 去产能目标超额完成
2.2.2 企业成本有所下降
2.2.3 企业去杠杆取得一定进展
2.2.4 房地产库存部分去化
2.3 新动能培育持续推进
2.3.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推进
2.3.2 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2.3.3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2.4 中国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4.1 资金脱实向虚金融业无序扩张
……
第3章 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与产业升级的主要问题与战略
第4章 产业转型升级与新旧动能转换
第5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新旧动能转换
第6章 科技刨新与新旧动能转化
第7章 新开放与新旧动能转换
第8章 企业改革与新旧动能转换
第9章 制度刨新与新旧动能转换
第10章 新材料产业
第11章 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之智能制造
第12章 大数据产业
第13章 节能环保产业
第14章 生命健康产业
第15章 共享经济
第16章 新零售
第17章 移动智能终端
第18章 新媒体产业
前言/序言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在增加,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国内经济增长动力、资源要素条件等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凸显。这就需要我们在新动能培育、旧动能改造升级上不断做大增量、做强存量,对于我国而言,以下几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潜在动能空间。
第一,区域产业升级孕育着巨大的动能。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新旧动能转换在不同地区呈现差异化。传统的资源大省,如东北等地由于“去产能”导致传统动能的衰落和新动能的断档,陷入产业转型的阵痛期;而东部沿海一些发达地区较早感受到成本、发展模式的变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强于其他地区,在一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方面走在前列,逐渐形成了“创新红利”的新动能;中部地区则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发展高成长性的产业,以及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实现产业动能的提升。因此,利用中国的大国优势实现产业动能的梯度转移与升级,是未来我国经济动能重塑的重要战略路径。其中的关键变量在于以制度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先发地区的重点在于探索构建适应新经济、新动能的新体制机制,后发地区需要突破束缚动能释放的传统制度,通过增加有效制度供给、降低制度成本实现产业动能的可持续转换。
第二,优化要素投入,增强经济动能的空间依然较大。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都需要大量、高质量的生产要素的投入。只不过在未来我们需要重点解决要素投入的结构性问题,在劳动力要素方面,通过引培结合增加高素质人才团队的储备,适应未来技术和产业的发展需求;在资本投入方面,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方式激发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此外,土地的资本化、市场化,也能为经济的增长提供新的贡献,现在大量农村土地如果能够进入到市场里面,成为可以流动的生产要素,又会带来新的动能。中国仍然存在通过增加要素的投入来增加经济发展的动能的可能性,特别是一些区域的开发,都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新的生产领域。
第三,市场的对内对外开放能够提高产业的整体发展效率,释放产业的新动能。我们需要深化认识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开放通常是指对国外开放,其实对国内产业的开放,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比如,我们大量的基础性产业市场的竞争仍然不够充分,形成有效竞争和竞争市场的比较合意的产业组织结构仍然没有形成。如果对石油、电力、电信等基础产业实现对内开放,那么,对我们这样的大国来说,又可以形成一股新的增长动力。当前,这些产业本身的效率还相对较低,但由于是基础性产业,它无疑提高了整体国民经济运行的成本,如果这些产业进一步开放,可以形成有效的可竞争市场,不仅能够促进这些产业本身的发展,同时对其他产业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等都会产生溢出效应。
第四,通过改革降低制度性成本、释放经济动能的潜力巨大。高成本最直接的表现是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以及资本要素价格的升高。其实一个产业的生产,除了购买生产要素所需要的支出之外,还有很大一块是制度的成本,即为了使企业合法经营运行所额外支付的费用,而这一费用仍然有下降的空间。一些企业可以通过制度性的结构性减税或降费,也能够大幅降低成本。另外,更加方便的审批,流程的更加便利,都能够实际降低企业成本。要素的成本,诸如人工、土地价格的下降存在许多困难,因为它受整个要素市场的影响。而通过放管服,通过政府改革,有效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成本,从而降低企业成本以提高核心竞争力,这是提高我国经济潜在动能的重要可行途径。
2017中国产业发展报告:新旧动能转换 [China Industrial Development Report 2017]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2017中国产业发展报告:新旧动能转换 [China Industrial Development Report 2017]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2017中国产业发展报告:新旧动能转换 [China Industrial Development Report 2017]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