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作者为当代西方著述颇丰,地位颇高的建筑史家,此书具有很强的文献资料价值。
作者从“宽泛的意义上”来看待建筑理论,不局限于对文献资料的耙梳,作者宽广的学术视野、复调式的写作结构、层次丰富而细腻的历史叙述,保证了此书可读性。
作者将社会历史、建筑理论、建筑史、美术史、艺术理论熔于一炉,尤其注重挖掘建筑理论背后的哲学、宗教、科学等领域的思想资源。
内容简介
《现代建筑理论的历史,1673—1968》是一部关于三百多年来现代建筑理论的通览性著作。作者在具体的理论叙事中频频跨越时空,追溯各种理论的发展脉络,令人信服地呈现出现代建筑观念的发展历史。同时,本书又呈现出一部建筑观念的“问题史”,作者着力讨论了“现代”框架下不同时期各国建筑师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争论和提出的应对方案。
宽广的学术视野、复调式的写作结构、层次丰富而细腻的历史叙述,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作者坚持文化史、思想史的统一性与多学科的综合性,将建筑理论、建筑史、美术史、艺术理论熔于一炉,尤其注重挖掘建筑理论背后的哲学、宗教、科学等领域的思想资源。作者还将建筑师的理论思考与他们的创作实践有机结合,使理论与作品相互映衬、相互发明。
作者简介
H.F.马尔格雷夫(Harry Francis Mallgrave),当代西方著名建筑史家,伊利诺伊理工学院荣休教授,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员。当代西方实力强、著述丰的建筑史家之一。盖蒂艺术史与人文研究院建筑与美学出版项目“原典与文献系列丛书”(TEXT & DOCUMENTS)委员会委员与编辑。除大量编辑工作之外,还亲自将森佩尔的《论风格》、瓦格纳的《现代建筑》、温克尔曼的《古代美术史》等著作译成英文出版,并编纂了两卷本的《建筑理论文选》(2006、2008)。另有代表作《戈特弗里德·森佩尔,19世纪的建筑师》(1996),曾荣获建筑史家协会颁发的爱丽丝·戴维斯·希契科克奖。
目录
译者前言 001
中文版作者前言 013
英文版作者前言 015
插图目录 019
第一章 序 幕 001
1 弗朗索瓦布隆代尔与法国学院传统 001
2 克洛德佩罗与罗浮宫 004
3 古今之争 008
4 圣热纳维耶芙教堂的第一个设计 013
第二章 启蒙运动与新古典主义建筑理论 019
1 法国启蒙运动 019
2 苏夫洛与圣热纳维耶芙教堂 022
3 洛日耶 027
4 希腊的“再发现” 034
5 温克尔曼的历史写作 040
6 希腊- 罗马之争 044
7 新古典主义与“性格”论 051
第三章 英国18 世纪建筑理论 063
1 琼斯与雷恩的遗产 063
2 帕拉第奥运动 069
3 如画与崇高的起源 075
4 苏格兰与爱尔兰的启蒙运动 082
5 如画理论 088
6 索 恩 094
第四章 新古典主义与历史主义 099
1 迪朗与卡特勒梅尔德坎西 099
2 彩饰论争 108
3 社会主义、浪漫主义与“小革命” 114
4 英国古典主义与哥特式复兴 121
第五章 德国建筑理论的兴起 133
1 德国启蒙运动 133
2 吉利与欣克尔 137
3 魏因布伦纳、莫勒、克伦策与盖特纳 151
4 我们该以何种风格建造? 156
5 伯蒂歇尔和风格论争 159
第六章 19 世纪中叶的建筑论争 167
11840—1860 年英国风格之争 167
2 维奥莱- 勒- 迪克与法国论争 182
3 森佩尔与风格的观念 192
第七章 美国的历史主义 205
1 美国古典主义传统 205
2 19 世纪中叶前后的多元风格 218
3 爱默生与格里诺 224
4 戴维斯与唐宁 229
5 理查森与沙利文 235
第八章 工艺美术运动 249
1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249
2 欧洲大陆的住房改革 261
3 美国的改革运动 271
4 西特与霍华德 280
第九章 附论20 世纪德国现代主义的观念基础 287
第十章 现代主义,1889—1914 301
1 瓦格纳 301
2 现实主义与客观性 306
3 恩德尔与凡德维尔德 312
4 奥尔布里希、霍夫曼与洛斯 316
5 贝尔拉赫与赖特 323
6 加尼耶、佩雷、让纳雷与桑泰利亚 330
7 穆特修斯和贝伦斯 336
第十一章 欧洲现代主义,1917—1933 349
1 斯宾格勒主义对泰勒主义 349
2 苏维埃理性主义与构成主义 353
3 风格派与荷兰现代主义 358
4 表现主义和包豪斯 364
5 勒柯布西耶与吉迪恩 377
6 波澜壮阔的早期现代建筑运动 389
7 魏森霍夫与CIAM 407
第十二章 美国现代主义,1917—1934 419
1 美国摩天大楼 419
2 赖特:失去的岁月 431
3 欣德勒与诺伊特拉 435
4 芒福德与富勒 439
5 国际风格展 448
第十三章 大萧条、战争和劫后余波 457
1 德国与意大利的极权主义 457
2 欧洲其他地区的战前建筑理论 469
3 美国的建筑实践与学院改革,1934—1941 474
4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 489
5 战后南美、亚洲与欧洲的现代主义 516
第十四章 挑战现代主义:欧洲 1959 —1967 537
1 CIAM 与第十次会议小组 537
2 意大利从现代运动“撤退” 547
3 班纳姆、建筑电讯派、新陈代谢派以及其他乌托邦流派 551
4 现象学、结构主义与符号学 559
5 翁格尔斯、斯特林、斯卡尔帕和罗西 566
第十五章 挑战“现代主义”:美国 577
1 芒福德、雅各布斯与美国城市的失败 577
2 从模式语言到易经 588
3 卡 恩 594
4 科林罗、艾森曼和建筑师环境研究大会 599
5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604
尾 声 615
索 引 631
前言/序言
中文版作者前言
关于本书的内容与书名,读者很可能会有两个问题,即什么构成了“现代建筑理论”?为何选取书名中这两个特殊年代?这两个问题很重要,最好将其置于西方广阔的建筑思想史中进行思考。
欧美文化中的建筑传统可以追溯到一位先父—— 马库斯·维特鲁威·波利奥。他的这一殊荣得来相当偶然。维特鲁威,众所周知,是一位地位不高的建筑师,生活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最后阶段以及奥古斯都统治的初年。尽管他的建筑作品不为人知,但他游历甚广,先是作为尤利乌斯·恺撒手下的一名军事建筑师到过欧洲的不少地方,后来在其生涯中的某个时期又到过地中海东部的希腊诸省份。他也是位学者,将文化的熏陶与希腊语的阅读知识结合起来,这就使他能够对他那个时代的建筑知识进行总结。在他的《建筑十书》中,他汲取了大量希腊的材料—— 所有这些材料后来都因战争与时间的摧残而荡然无存。因此,他的著作是西方唯一幸存下来的古典理论文献。
没有人继承维特鲁威的宏大抱负,这就使他更显得独一无二。他将《建筑十书》奉献给新登基的奥古斯都皇帝。在历代罗马皇帝发起的大规模营造活动中,当时尚属早期。但在此后的4 个多世纪中,没有其他建筑师试图编写过建筑教材。为数不多的维特鲁威抄本在欧洲中世纪幸存下来(得益于少数基督教修道士的努力)。直到15 世纪意大利人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开始撰写关于建筑的论文时,才有了另一位作家敢于沿着维特鲁威开辟的道路前进。阿尔伯蒂的论文也分为十书,尝试着在许多方面重新阐释古典理论,因为他感到维特鲁威并没有完满地完成这项任务。此书也与他的其他两本论绘画与雕塑的书一道,催生了意大利文艺复兴丰富多彩的艺术成就。在阿尔伯蒂工作的一个世纪之内,欧洲建筑将被“古典主义”这一观念所改变。后来通过殖民化,古典主义风格最终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现代主义”直到最近的几十年,都是用来概括西方建筑运动的一个术语,这场运动发端于20 世纪初。许多早期现代主义历史学家认为,这场新运动的“开拓者们”已经与往昔彻底决裂了。然而,若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这个论点就站不住脚了。关于必须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建筑风格的争论,可以追溯到19 世纪的欧洲与北美。另有人提出,现代思想实际上发端于1750 年前后兴起的启蒙运动。而今天有些历史学家仍坚持认为,现代思想实际上可追溯到文艺复兴和阿尔伯蒂的批判性观点。这些关于历史进程的争论并无正确答案,而我选择了1671 年,只是因为这一年法国皇家建筑学院在巴黎成立。为何这一年代如此重要?
法国皇家建筑学院的目标是训练建筑师,而这项任务只能靠编纂一套理论来完成,它将会成为建筑教育的基础。古典主义已经从意大利的城邦国家来到了法国,这个国家在1671 年成了一个民族国家以及欧洲的一个军事强国。在路易十四时代,法国也感觉到了自身在所有文化领域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建筑学院所面临的问题是,法国是应该依然遵循意大利人对维特鲁威传下来的古典主义的解释,还是应该阐明法国自己对于古典主义的解释。前者是一条较为容易的路线,因为意大利的建筑理论数量巨大并唾手可得,建筑学院的首任院长弗朗索瓦·布隆代尔(François Blondel)总的来说赞成这样做。不过,他遭遇了克洛德·佩罗的反对,他是国王指定的维特鲁威翻译者,本人也是一位重要的建筑师。佩罗提出,法国应该自由地追寻自己的发展路线,而这场争论很快也被定义为“古今之争”(quarrel of the ancients and morderns)。甚至“Modern”这个术语,在法国语言中也是一个相对新的词语。尽管这场争论由于两人在17 世纪80 年代去世而平息下来,但在大半个世纪之后,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又以激烈的形式浮出了水面。从这一时刻开始,欧洲与北美便有了一条明晰的建筑思想线索,导致了20 世纪初关于“现代主义”的新论战。
这一局面也将我们引向另一个问题—— 为什么以1968 年作为这条发展线索的终点?当我于1990 年晚期开始写作本书时,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撇开社会与政治的动乱不谈,在这个十年成熟的那一代建筑师起而反抗他们前一代人的、被视为“正统”的现代主义,因此到了1970年代初,我们便采用“后现代主义”这个新术语了。当时人们感到,历史又掀开了新的一页,而当它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衰竭时(通过符号学理论、后结构主义理论以及全球化现象),似乎预示了一条新的理论发展路线。然而,今天我对这样一种解释远不满意。现代主义中的后现代阶段,其实在建筑实践中并没有多少改变,总之它很快便在其手法主义中变得沉闷乏味。如果让我现在确定这一转折点,或许会选在离今天较近的时刻—— 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们都是处于一个环境中的、受到文化熏陶的生物有机体,而这一认识,的确对我们的健康与福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这一观念进行深入思考,就需要另一本书了。
H. F. 马尔格雷夫
2016 年8 月
现代建筑理论的历史 1673—1968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