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13
人們早已發覺:原來我們的思維方式存在頗多硬傷;判斷能力也並不像我們自己認為的那樣靠譜;甚至於對大腦瞭解得越多,便越會認識到,我們可能永遠都無法真正地認識自己!
然而,如果無法完全剔除這些進化機製留下的印記,那麼,我們還可以相信自己嗎?我們該怎樣思考,又當如何決斷?
本書並不鼓勵你去逆嚮思考,進而徹底顛覆之前的某些思維習慣;也並非提供給你天馬行空的開創性視角,完成現狀的非凡創新——讓我們跟隨作者提供的經典而有趣的行為心理學實驗,一起迴到認識自己的原點,迴到思考的原本狀態,感知、理解、尊重那個趨利避害、衝動感性、脆弱樸素、患得患失、熱衷探究因果預測未來,並不斷追尋意義和價值的自己。
既然思考的快與慢、理智與武斷、缺陷與天賦都在所難免,或許,你需要的恰恰是一些類似於電腦程序補丁一樣的“思維升級”, 一些中肯卻簡單易行的建議……
作者通過心理學實驗總結、剖析人們潛意識中存在的不為自己意識到的61個偏見、謬誤和錯覺,比如稻草人謬誤、歸因偏誤、逆火效應、群體思維、巨數法則、奧卡姆剃刀理論、事後歸因偏誤等等。針對每一個問題,作者都用生動的案例來介紹它在我們生活中的錶現,用相關心理學實驗來驗證,並對怎樣纔能通過思考或實驗來解釋它們産生的原因,以及我們如何纔能剋服這些偏見、謬誤和錯覺提齣有效建議。本書兼具知識性、思想性、實用性、趣味性,可以很好地幫助讀者提高獨立思考、理性思維的能力。
羅伯特?托德?卡羅爾,1945年齣生,退休前一直在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的一所大學教授哲學和批判性思維。他一直對與邏輯和科學相悖的故事和觀點感興趣,並為此創辦瞭一個網站www.skepdic.com ,撰寫瞭近1000篇相關文章。已齣版有:《懷疑者詞典:那些奇怪的觀念、有趣的欺騙和危險的錯覺》、《非自然行為:批判性思維、懷疑論和科學》、《做批判性思考者:給新韆年的指南》等。
前 言………………………………………………………………………… 1
作者自序……………………………………………………………………… 3
引 言………………………………………………………………………… 6
1. 特例假設(ad hoc hypothesis) …………………………………… 1
2. 人身攻擊謬誤(ad hominem fallacy) ………………………………11
3. 訴諸大眾謬誤(ad populum fallacy) ………………………………20
4. 影響偏誤(affect bias) ……………………………………………23
5. 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 ………………………………………29
6. 軼事證據/親曆證詞(anecdotal evidence/testimonials) ………37
7. 意義妄想及虛幻妄想(apophenia and pareidolia) ………………46
8. 訴諸權威(appeal to authority) ……………………………………53
9. 訴諸傳統(appeal to tradition) ……………………………………59
10. 訴諸無知(argumentum ad ignorantiam) …………………………63
11. 歸因偏誤(attribution biases) ……………………………………72
12. 易得性偏誤(availability bias) ……………………………………75
13. 逆火效應(backfire effect) …………………………………………87
14. 想當然(begging the question) ……………………………………98
15. 偏誤盲點(bias blind spot) ……………………………………… 101
16. 因果謬誤(causal fallacies) ……………………………………… 103
17. 變化盲視(change blindness) …………………………………… 112
18. 經典條件反射及安慰劑效應
(classical conditioning and placebo effects) ……………………114
19. 集群錯覺(clustering illusion) ………………………………… 121
20. 大眾強化(communal reinforcement) …………………………… 125
21. 虛構癥(confabulation) …………………………………………… 127
22.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 135
23. 持續影響效應(continued influence effect) …………………… 139
24. 對照組研究(control group study) ……………………………… 145
25. 明辨思維/明辨思維者(critical thinking/critical thinker) … 159
26. 去偏誤化(debiasing) ……………………………………………… 166
27. 實驗者效應(experimenter effect) ……………………………… 173
28. 謬誤(fallacies) …………………………………………………… 182
29. 錯誤暗示(false implication) …………………………………… 196
30. 錯誤記憶(false memories) ……………………………………… 203
31. 福瑞爾效應/巴納姆效應(Forer effect/Barnum effect) ……… 209
32. 群體思維(groupthink) …………………………………………… 215
33. 光環效應(halo effect) …………………………………………… 217
34. 後視偏誤(hindsight bias) …………………………………… 226
35. 觀念運動效應(ideomotor effect) ……………………………230
36. 控製錯覺(illusion of control) ………………………………232
37. 正義錯覺(illusion of justice) ………………………………240
38. 技能錯覺(illusion of skill) ………………………………… 248
39. 理解的錯覺(illusion of understanding) ………………… 254
40. 疏忽性盲視(inattentional blindness) ………………………258
41. 意嚮偏誤(intentionality bias) …………………………………262
42. 巨數法則(law of truly large numbers) ……………………… 270
43. 奇幻思維(magical thinking) ………………………………… 273
44. 動機性推理(motivated reasoning) …………………………… 276
45. 負麵偏誤(negativity bias) …………………………………… 282
46. 奧卡姆剃刀理論(Occam's razor) ……………………………… 290
47. 樂觀偏誤(optimistic bias) …………………………………… 296
48. 正麵成果偏誤(positive-outcome bias) ……………………… 300
49. 事後歸因謬誤(post hoc fallacy) …………………………… 306
50. 激發效應(priming effect) …………………………………… 315
等。。。。。。。。。。。。。。。。。。。。。。。。。。。。。。。
去偏誤化也稱“除偏”或“去偏”,指使用各種方法、策略和技巧剋服不同的思維偏誤。很多思維偏誤均植根於人類的進化史,有些源於文化傳統,有些則基於個人和社會因素。
帶有偏誤的思維方式並不總是産生不良判斷或錯誤決定。偏誤是一種傾嚮。以易得性偏誤為例,某人基於易得性偏誤迅速做齣某種判斷或決策,如果該判斷或決策建立在紮實的知識、公認的專業技能以及長期的經驗這些基礎之上,則並不一定是錯誤的。正如丹尼爾·卡尼曼在《思維的快與慢》一書中所指齣的那樣:
我們或許會覺得專傢的直覺非常神奇,實際上他們的直覺反應一點也不神奇,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有好幾次能夠運用專業技能和直覺成功解決問題。大部分人接聽電話的時候隻要聽對方說齣第一個字就知道他在生氣,剛走進一個房間沒多久憑感覺就知道自己是大傢談論的話題,能從一些微不足道的跡象中判定路上與自己並行的那輛車司機有問題……這些準確無誤的直覺背後是心理學,而不是神奇的魔法。赫伯特·西濛(Herbert Simon)專門研究國際象棋大師。他認為經過幾韆小時的練習以後,大師們看棋子的方式已與常人截然不同。在解釋這種專業人士的直覺時,他在文章的字裏行間流露齣對外界認為他們“神乎其技”的不耐煩和不以為然:“眼前的棋局給瞭他們一個提示信號,他們會根據這個提示信號去搜尋儲存在記憶中的某個信息,找到這個信息眼前的棋局就有瞭答案。直覺其實不過是認齣瞭最初的那個提示信號而已。”
問題是,大部分人既稱不上學識淵博,也不是公認的專傢,在大部分領域都缺乏必要的經驗。雖然很多情況下,思考問題的時候帶有偏誤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但如果事關重大,跟著感覺走或許並非最佳選擇。一般情況下,對普通人來說,認知偏誤主要錶現為認知錯覺。那麼,我們是否能夠學習剋服認知錯覺呢?作為認知偏誤與認知錯覺領域首屈一指的研究專傢,卡尼曼認為希望不是很大。讓人難以接受的是,人類幾乎無法控製自己大腦的運作方式,且對自身的認識遠遠低於我們的想象;但這些都是事實。我們大部分思維活動都是自動進行的,而且無法隨心所欲地終止。卡尼曼認為:“永遠質疑自己的思考不僅乏味,也是不可能做到的……那樣會讓思維變得遲緩、低效……我們最多隻能做到妥協和摺中,即能夠通過學習識彆哪些情況下容易犯錯並盡量避免犯後果嚴重的大錯。”
過於重視個人直覺、輕視科學數據,這是所有人都應該小心防範的一種偏誤。鮑裏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親身經曆瞭一個非常寒冷的鼕天,因此便認定這足以說明科學界關於地球變暖的說法不對。當然,他不是專傢,我們可以原諒他這種重直覺輕數據的偏誤。但是,如果專傢認識不到自己所處的環境妨礙其做齣可信的預測,卻仍一意孤行地追隨自己的直覺,不去做進一步的調查研究,那就不可原諒瞭。艾維·沙弗朗(Avi Shafran)在“營養不良的謙遜”一文中就提到過這樣一個例子。
路易斯·托馬斯(Lewis Thoma)醫生在其文集《最年輕的科學:一位醫學觀察員的筆記》中說起過一位頗有名氣的醫生。這位醫生在紐約羅斯福醫院工作,是作者的父親當實習醫生時認識的,從醫前曾受過專門的訓練,因此瞭解疾病的傳播途徑。
這位老醫生有一項非常著名的技能,即能夠迅速診斷齣當時在紐約很常見的傷寒癥。他的秘密武器就是仔細查看病人的舌頭。根據托馬斯醫生的敘述,每次查房的時候,“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檢查病人的舌頭”。每個病人都伸齣舌頭讓醫生檢查有無異常之處,他據此便能在傷寒初期準確做齣診斷。神奇的是,病情經過大約一周的發展以後,幾乎全都印證瞭他當初的診斷,且屢試不爽,實在令人驚異。
作者在文章最後調侃道:“他本人一定是超級帶菌者,比傷寒瑪麗還要厲害;他的手碰到誰,誰就一定會得傷寒。”
在努力剋服認知偏誤與認知錯覺的道路上會遇到很多睏難和障礙,第一步應該怎麼做是顯而易見的。我們首先必須學習主要的認知偏誤和錯覺,瞭解它們的具體錶現以及一般會在哪些情況下齣現。第二步也是顯而易見的:製訂計劃應對各種不同的偏誤,至少應該在做最後的判斷之前先進行一番研究與思考。第三步是辨彆哪些情況無法預測,哪些情況需要耐心等待一段時間纔會有反饋信息。相比前兩個步驟,第三步的難度較大,尤其對那些信心滿滿認為自己能夠迅速做齣重要決定的人來說更是如此。但是,如果你麵對的是根本就無法預測的情況,跟著感覺走絕對不是明智之舉;在這種情況下,明智的做法是先盡可能收集反饋意見,然後再做決定。
我認為最理想的做法是將去除偏誤作為一個主要教育目標。對一個社會來說,讓全體人民瞭解如何鏟除通往良好決策和判斷道路上的主要障礙,還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呢?但實際上,很少有中學生在走齣校園的時候知道人類都有哪些固有的偏誤,更彆提怎樣去剋服這些偏誤對我們的影響瞭;大學生的錶現也好不到哪裏去。
思維補丁:修復你的61個邏輯漏洞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思維補丁:修復你的61個邏輯漏洞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不錯挺好吃的還不錯啊哈哈哈
評分不錯挺好吃的還不錯啊哈哈哈
評分不錯挺好吃的還不錯啊哈哈哈
評分不錯挺好吃的還不錯啊哈哈哈
評分不錯挺好吃的還不錯啊哈哈哈
評分不錯挺好吃的還不錯啊哈哈哈
評分不錯挺好吃的還不錯啊哈哈哈
評分不錯挺好吃的還不錯啊哈哈哈
評分不錯挺好吃的還不錯啊哈哈哈
思維補丁:修復你的61個邏輯漏洞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