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02
本書從王德祿所長的個人經曆和長城所的發展曆程切入,結閤中關村從電子一條街到國傢自主創新示範區發展的大背景,把新技術革命、中關村的未來、全球鏈接、新經濟方法論等有機聯係起來,闡釋瞭新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和新時代創新創業生態的特徵。
王德祿,生於1956年,山東青島人。1982年畢業於中國石油大學。20世紀80年代在《自然辯證法通訊》雜誌社擔任編輯,從事科學史和科學社會學研究。1993年創辦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並任所長。企業戰略、區域創新、産業規劃、科技政策、知識管理等領域資深谘詢專傢。著有《矽榖中關村人脈網絡》。
新時代需要新創業。本書從王德祿所長的個人經曆和長城所的發展曆程切入,結閤中關村從電子一條街到國傢自主創新示範區發展的大背景,把新技術革命、中關村的未來、全球鏈接、新經濟方法論等有機聯係起來,闡釋瞭新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和新時代創新創業生態的特徵,給讀者帶來瞭深刻的啓示。創新創業的實踐者們將從中獲益,大力推薦。
——張景安
現在“雙創”很熱,各主管部門和地方為瞭支持“雙創”,也齣颱瞭很多政策,有些相互抵消,現在可能需要做減法。與此同時,一些新技術、新企業對舊的管理製度造成瞭衝擊,這是一個平衡和發展的問題。本書內容以王德祿所長的創業史為主綫,但透過本書記錄的很多曆史片段,我們可以管窺中國各級政府是如何通過在管理製度方麵不斷創新來促進創新企業發展的。政府管理者和創業者都可以從這本書中收獲很多思考和啓示。
——薛瀾
早知道王德祿要寫一本長城戰略谘詢與中關村崛起的書,卻遲遲沒有看見,現在終於齣版瞭,正是十年磨一劍!王德祿不僅是民營企業傢的好參謀,更是中關村發展壯大、“一區多園”的重要推手,是中國新經濟谘詢領域的翹楚。打開這本書,你會透過王德祿和他團隊的戰略思維在中關村和中國高新區中的有效實踐,看到創新驅動是中國的希望、中國的未來。
——劉永好
如今,中關村在全球創業環境中僅次於矽榖,某些地方甚至可與之比肩而立,是中國新經濟發展的中心。未來中關村要繼續發展,乃至引LING世界,創業者以及政府應該做哪些努力和改進?迴望曆史可能會給我們提供一些答案。作為中關村發展的親曆者,王德祿所長在新書中告訴瞭我們許多中關村及其他高科技園區的發展曆程,他創辦的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在其中也發揮瞭很多作用。閱讀本書,我們或許可找到中國的創新創業和新經濟發展的未來方嚮。
——方新
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上部 新技術革命與創業(1984—1997年)
第一章 我在中關村
一、觸摸中關村
二、我在思想解放的年代
三、《自然辯證法通訊》與科學社會學
四、科學與和平研究
五、新技術革命與中關村電子一條街
六、主持《中國民辦科技實業》雜誌
七、華貽芳與我的創業
八、企業傢思想庫
九、在中關村學習市場經濟
第二章 中關村創業谘詢
一、從“兩通兩海”到“四方聯”
二、四通的二次創業
三、方正與樓濱龍
四、與聯想柳傳誌溝通
五、清華紫光
六、時代公司
七、中關村“二次創業”:創業者有其股
第三章 中國民營企業創業谘詢
一、高技術大公司戰略研究
二、企業谘詢部的成立
三、新希望:長城所第一個客戶
四、勁酒:二十餘年的長期閤作
五、均豪物業管理和創業谘詢
第四章 産業價值鏈與區域創新研究
一、中關村區域創新能力研究
二、中關村“一區多園”戰略報告
三、中關村“一區多園”發展曆史
四、中關村西區開發研究
五、《區域的崛起》
第五章 新技術革命與創業
一、改革開放與新技術革命
二、改革開放與活力經濟
三、下海創業年有感
四、許良英逝世三周年有感
五、我下海從事的是科學社會學嗎
六、思想解放與中關村崛起
中部 知識經濟與創業(1998—2007年)
第六章 中關村的動力來源——知識分子創業
一、支持大學生創業
二、創業培訓
三、關注中關村第二代創業:留學生創業
四、創業谘詢部的成立
第七章 知識管理與中關村
一、知識經濟與中關村
二、以知識管理探索知識經濟
三、知識管理軟件的探索
四、《樸素的知識管理》
五、知識管理部的成立
第八章 創新創業服務
一、創業環境與創業政策研究
二、倡導風險投資
三、優先購股權製度研究
四、推進孵化器建設
五、技術轉移與開放實驗室研究
六、跨國公司在華R&D;投資研究
七、參加國傢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
八、創新谘詢部和公共谘詢部的成立
第九章 中關村産業創新研究
一、為中關村高技術服務業正名
二、編製中關村“十一五”産業規劃
三、中國製造研究報告
四、産業三大規律
五、高技術企業加速器研究
六、支持並參與産業技術聯盟
七、中關村新産業研究
八、産業谘詢部和循環經濟部的成立
第十章 中關村全麵發展的雛形
一、為中關村正名
二、京滬深三地創新比較
三、《首都基礎研究發展報告》
四、加入中關村企業傢谘詢委員會
五、中關村空間擴張研究
六、參加中關村赴日韓高新區考察
七、“十論中關村自主創新”
八、科技管理部的成立
第十一章 從中關村走嚮全國
一、世界一流園區研究
二、參加上海張江“建設世界一流園區創新論壇”
三、支撐“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試點
四、中國國傢高新區的分類推進:三類園區
五、《中國增長極——高新區産業組織創新》
六、在年國傢高新區主任研修班上的發言
七、區域谘詢部的成立
八、長城所走齣北京
第十二章 知識經濟與創業
一、中關村是以創業為主的全球創新中心之一
二、中關村年迴顧:國傢自主創新示範區
三、我對自主創新的理解
四、中關村文化是創業者的文化
五、在“一帶一路”上反思知識經濟與創業
下部 社交化與創業(2008年至今)
第十三章 改變世界的創業者
一、創新全球化研究
二、中關村第三代創業:全民創業
三、偉大的想法成就偉大的公司
四、中關村産權魔咒
五、在中國呼喚“天使”
第十四章 區域瞪羚谘詢
一、區域瞪羚
二、中關村瞪羚計劃
三、寜波瞪羚計劃
四、中國瞪羚報告
第十五章 社交化與産業原創
一、關注中關村原創新興産業
二、業態創新和新業態研究:探尋中國産業原創之路
三、開放式創新
四、智慧城市部的成立
五、全麵擁抱社交化
六、“互聯網+”模型的提齣
七、直播引領世界
八、分享經濟
九、平颱經濟
十、智能經濟
第十六章 創新創業生態研究
一、矽榖創新創業生態演進研究
二、總結中關村模式:發展中國傢新經濟的樣闆
三、新一代孵化器到苗圃的研究
四、眾創空間的提齣
五、尋找獨角獸:爆發式成長研究
六、高端鏈接與區域輻射模型的提齣
七、長城所加速對外擴張
第十七章 全球鏈接
一、與矽榖親密接觸
二、追尋矽榖華人足跡
三、去矽榖建立人脈關係
四、《矽榖中關村人脈網絡》問世
五、高端鏈接
六、以色列高端鏈接
七、玻爾與開放世界
八、國際業務部的成立
第十八章 “一帶一路”創新創業谘詢
一、為濛古國科技園編製發展戰略規劃
二、中國—東盟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三、東盟科技園培訓班
四、年印度參禪:跨文化交流
五、泰國創業年
六、G國傢創新創業倡議
第十九章 思想市場與獨立思考
一、大學畢業年
二、科斯的思想市場及我的思考
三、《大師》與獨立思想
四、王陽明龍場悟道與獨立思考
第二十章 新經濟民間智庫
一、新經濟谘詢年
二、GEI三觀谘詢
三、新經濟谘詢方法
四、洞見:對創業者的新要求
五、中國新經濟領域民間智庫
六、總工辦與長城所智庫建設
第二十一章 長城所平颱化轉型
一、長城所平颱化的基因和動力
二、平颱化轉型的頂層設計與探索
三、瞪羚雲平颱
四、寜波商業模式概念驗證實驗室成立
五、光榖瞪羚俱樂部
六、長城培訓
第二十二章 創業是中國的希望
一、創業是經濟發展的動力
二、李銳:中關村是中國的希望
三、在美國尋找中國的希望
四、創業驅動的創新
後 記
參考文獻
索 引
一、新經濟谘詢20年
長城所20年總結使我更清晰地認識到長城所是中關村的谘詢公司,在總結過程中,長城所重新定位我們是“新經濟專業谘詢公司”。長城所的最大特色就是同時開展微觀的企業谘詢、中觀的産業谘詢和宏觀的區域谘詢,這種三觀的谘詢模式恰恰是新經濟所需要的。
2013年是長城所成立20周年。為此,2013年2月18日,我們在所內召開瞭20年總結動員會,全體閤夥人、部門經理、部門副經理參加。
動員會上初步將總結分成瞭八個部分並由專人負責。其中,“創業與創業谘詢” 由邵翔負責;“民營企業與瞪羚”由馬宇文負責;“集群與高新區”由王誌輝負責;“産業谘詢”由段浩負責;“循環經濟谘詢”由賈愛娟負責;“知識管理”由王濤負責;“智庫與中國改革”由王成剛負責;“新經濟與中國的希望”由嶽渤負責。
3月中旬,八個部分的PPT初稿陸續完成,我和趙慕蘭等分彆和各部分的負責人進行瞭幾輪討論、修改,在6月初形成各部分的PPT最終稿,寫作工作隨即展開。7月上旬,又經過幾輪討論和修改後,八個部分的文字稿完成初稿。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中,趙慕蘭對各部分進行瞭整閤,最終形成瞭30頁的PPT和一萬多字的文字稿。
對長城所的總結,不僅是對我們長城所曆史的迴顧,也使我們進一步加深瞭自我認識。長城所在創業之初,對自己的定位為“專業的谘詢公司”。2009年以後,我們發現自己還是一傢“民間智庫”。而在進行20周年的總結中我們發現,從80年代思想解放開始,30年來,在中國一個重要的經濟現象是新技術革命從觀念引入到大範圍地實踐並取得瞭驚人的成果。而長城所的員工正是伴隨這一過程,投身谘詢20年,與中國新經濟共同成長的。於是我們明確地將自己定位為“新經濟的專業谘詢公司”,並將我們的總結稿命名為《新經濟谘詢二十年》。長城所是從中關村起傢的,這個新的定位讓我覺得,我們更進一步成為瞭中關村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
在20年總結過程中,我們磨煉齣更加有創新性的業務結構,即“企業—産業—區域”谘詢三大業務軸心,以及全球化、創新化、信息化、生態化四個業務方嚮。
事實上,最近這幾年,我們每次做總結的時候都覺得企業、産業、區域是我們的特色,而且我們也正是從這三個方麵入手來關注新經濟的。圍繞這些獨具特色的業務,我們緊扣中國新經濟發展的需求,在理論創新的基礎上,進行谘詢方法與工具和谘詢服務的創新,在相關領域和行業內可謂獨樹一幟。
2013年8月26日,長城所舉行瞭“創新驅動論壇暨長城戰略谘詢二十周年慶典”,我們的客戶、校友以及媒體等近300名嘉賓應邀參加瞭慶典。很多認識瞭20年甚至更久的老朋友來為我們慶祝,其中有些人跟我一樣,是當年中關村知識分子下海中的一分子。慶典上,我首先發錶瞭下海20年感言,講瞭我80年代下海的三個動因。接下來,武文生發布瞭我們的總結《新經濟谘詢二十年》。最後,趙慕蘭、陳文豐、王成剛分彆發布瞭我們最新的研究成果《創新驅動三方法》、《崛起之路——中國科技園區成功要訣》和《全球化進入新階段——創新全球化》。
序 一
在中關村工作是我工作生涯中最難忘的一段經曆。1988年,我作為北京市新技術産業開發試驗區(中關村科技園區的前身)主任的候選人,參與瞭市委組織部組織的競聘和考核。結果,我齣任瞭試驗區第一任主任,親曆瞭試驗區最初的發展和建設。後來任北京市副市長,我仍然主管科技園區的工作,前後經曆瞭十年。
今年國慶期間,好友王德祿先生給我寄瞭一本書稿。書的主要內容是王德祿先生及其創辦的長城所在為中關村及其他科技園區提供谘詢服務的曆程。看完書稿後深有感觸,作為中關村發展的見證者和推動者,王德祿先生以親身經曆勾畫齣中關村的發展曆程及他在其中的思考,其中不少事都是我們共同的經曆。特彆是關於中關村企業二次創業“六化”戰略研究,我們交流得非常深入。他對中關村企業發展規律與趨勢的研究與把握,使“六化”戰略建立在更加科學、可信的基礎上,也印證瞭我作為這個園區的管理者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判斷。王德祿先生的這本書不僅引起瞭我對中關村的迴憶,更讓我對中關村及其他國傢科技園區有瞭新的認識。
現在“雙創”已經是新經濟發展的關鍵詞。但創新創業不是孤立的,不僅僅是技術或者商業模式的創新,一定要伴隨機製創新、製度創新、組織創新以及人們觀念的創新和改變。如中關村的發展,從開始的中科院“一院兩製”、民營科技企業的“四自原則”發展到“六自原則”,到中關村“二次創業”的“六化”,再到聯想産權激勵製度改革和四通的股權分置,都是機製體製的創新。書中處處體現瞭作者對創新,特彆是機製體製創新的觀察、思考和親力而為的推動。
在新的曆史時期,國傢提齣瞭建設創新型國傢的戰略目標。如果說國傢改革開放的戰略造就瞭一個稱雄於世界消費品市場的“中國製造”,那麼我們的創新型國傢戰略將造就一個可以與世界新經濟接軌的“中國創造”“中國創新”。而創業是實現這一曆史性轉換的重要途徑。我認為未來中關村等科技園區是創新創業最肥沃的土壤,不僅應該繼續肩負起引領中國新經濟發展方嚮的重任,而且要在建設創新型國傢的過程中承擔起重要的曆史使命。因此,探索創新創業與科技園區建設、製度改革的關係具有重要意義。本書恰恰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多啓示和思考。
鬍昭廣
原北京市副市長
創業是中國的希望:我在中關村做新經濟谘詢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創業是中國的希望:我在中關村做新經濟谘詢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創業是中國的希望:我在中關村做新經濟谘詢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