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一本书读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组织专家编写。指导思想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力求在普及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知识概念的基础上,提炼出理论性的思想和观点,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和精髓,使广大青年读者较为系统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进而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系统地回答****在全国宣传部长会上提出的“四个讲清楚”。因此,编写中采用通俗流畅的叙述体书面语,注重通俗性、趣味性、普及性,用“大白话讲清大道理”。
作者简介
孙继民,男,1955年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1982年武汉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武汉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河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学术兼职有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河北省历史学会原会长等,是河北省社科研究领域重要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之一。所从事专业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唐宋出土文献及公文纸本文献研究,战国秦汉时期的赵文化和地方史。近十年来主要致力于黑城学(即黑水城文献)及公文纸本文献研究,并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光明日报·史学版》等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重要论文,提出和解决了一系列有关“黑城学”“公文纸本文献”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先后主持八项国家社科基金,其中重大招标项目二项,重点项目二项,一股项目三项,青年项目一项。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环境
第二节 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
第三节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
第二章 物质文化
第一节 精耕细作的农业
第二节 精益求精的手工业
第三节 繁荣发达的商业与交通
第四节 享誉世界的发明与建筑
第三章 伦理文化
第一节 人伦根基的五常之道
第二节 修身明德的个体伦理
第三节 齐家睦族的家庭伦理
第四节 治国经世的政治伦理
第四章 民俗文化
第一节 绚丽多彩的节俗
第二节 颊齿生香的饮食
第三节 异彩纷呈的服饰
第四节 丰富多姿的体育
第五章 制度文化
第一节 追求统一的政治传统
第二节 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第三节 独树一帜的中华法系
第四节 德才并重的选拔制度
第五节 惩防兼顾的监察制度
第六章 精神文化
第一节 灿烂辉煌的科学文化
第二节 和谐包容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 丰厚博大的历史典籍
第四节 兼容并包的宗教文化
第五节 推陈出新的文学成就
第六节 匠心独运的艺术创造
附录 中华传统文化推荐阅读书目
后记
精彩书摘
《一本书读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多次阐述,指出:“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一本书读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广义的文化概念为角度,从物质文化、伦理文化、民俗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5个层面,力图通俗而准确地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节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环境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因此说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塑造了人。任何人类文明的发展,都与外在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外在环境具体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二是经济环境,三是社会环境。中国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征。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又称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人类某一活动区域内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文、动植物、矿产分布等自然因素的总和。我们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指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都发端于大河流域,这些地区灌溉便利,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十分适合人类生存和繁衍。早期的文明就是在这些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方发展起来的,以至于有人形象地称四大文明古国为“大河文明”。
中国疆域辽阔,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是海拔极高的青藏高原。第二阶梯是高原、山脉和盆地相间的地貌,主要有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以及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等。第三阶梯是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江淮平原等。由此再往东就是浩瀚的大海。中国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山地皆备,河流、湖泊密布,完备的地形、地貌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从气候类型上看,中国自南向北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形成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东部属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各地降水差别很大,自东南向西北,由湿润向半干旱、干旱明显递变。
这样的自然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表现在:第一,复杂多变的自然条件,形成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构成了不同的经济区域,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家居、服饰、饮食、语言、风俗、信仰乃至思维方式,都各有特点,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如三秦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荆楚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等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多样性,具有鲜明的地域差异,可以说与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直接的关系。第二,大陆海岸型半封闭式的自然环境,决定了中国文化呈现出大陆文化特征,即自成体系、相对稳定、连续发展、天人合一,以及大一统格局。中国东临大海,北接广袤草原和戈壁沙漠,西南是青藏高原,四周都有天然屏障,在科技落后、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形成了一种与外部世界半隔绝的状态。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形成中国文化独立发展的特色。难以逾越的地理屏障,产生一种向中原发展的内聚力,致使各民族走上认同、融合之路,容易形成政治上的大一统格局。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有较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使得人们生活上基本能够自给自足,与自然环境构成较为和谐的关系,易于形成天人合一的理念。
……
一本书读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