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王绍洁中医儿科临床经验集要》是大连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生王绍洁集三十余载临床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而成的呕心之作。
书中囊括了呼吸、消化、神经、泌尿四大系统疾病及皮肤病。用药经验、经典方剂应用体会和小儿外治疗法等诸方面,既有常见疾病的诊治方法,也有疑难杂症的病案解析,小儿所患,几乎一览无余。作者从疾病的证候、辩证、治法、方药等方面做了详尽介绍,条理清晰,有理有据,通俗易懂。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在这里都能找到预防、治疗及护理的方法,既具有可操作性,是中医儿科医、患双方必备的实用大全。
作者简介
王绍洁,女,1983年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现为大连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大连医科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大连市名中医,享受市政府津贴,获首届“大连十大民选名医”称号。长期从事儿科疾病的中西医临床及教学工作。
担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理事、治未病分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及大连市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及主任委员。
参与国家课题3项,主持省级1项,市级5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在家看图做艾灸》,率先在大连地区落实儿童治未病理念。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常见病,尤其擅长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和疑难杂症。
卞菊,女,医学硕士,201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专业,同年7月进入大连市儿童医院中医科从事中医儿科工作。擅长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咳嗽、支气管哮喘、小儿肺炎、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小儿腹痛等。同时擅用推拿、贴敷等外治法治疗小儿常见病。参与科室的多项科研课题,多次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代薇,女,河北石家庄人,中医师,医学硕士,中华医学会、北京中医药学会成员。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儿科方向,曾跟从大连市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王绍洁教授学习,参与“槐杞黄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等课题的研究,并发表多篇论文。目前工作于北京市肛肠医院(北京市二龙路医院),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疗。
目录
临证经验荟萃
呼吸系统疾病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二、支气管炎
三、肺炎
四、支气管哮喘
五、反复呼吸道感染
消化系统疾病
一、腹泻
二、厌食
三、功能性消化不良
四、便秘
五、腹痛
六、恶心和呕吐
七、新生儿黄疸
神经系统疾病
一、多汗症
二、睡眠障碍
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四、多发性抽搐症
五、惊厥
六、发作性睡病
泌尿系统疾病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二、肾病综合征
三、过敏性紫癜
四、遗尿症
五、心因性多尿症
皮肤病
一、婴儿湿疹
二、荨麻疹
用药经验荟萃
止血奇药——炭类中药
疏风止痉、镇惊安神、抗过敏药——蝉蜕
温肾助阳常用药——淫羊藿
儿科补虚要药——太子参
院内制剂——千金散
经方应用体会
小柴胡汤——“和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治疗胃肠道疾病
小蓟饮子——“凉血止血”治疗血尿及过敏性紫癜
小儿外治疗法
拔罐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
针灸推拿疗法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王绍洁中医儿科临床经验集要》:
【辨证论治】
1.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
证候:咳嗽频作,咽痒声重,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少汗,或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
辨证:本证有外感病史,发病较急。主要特征为咳嗽频作,咽痒声重,痰白清稀,兼见风寒表证。风寒犯肺,壅阻肺络,气机不利,则咳嗽频作,咽痒声重,痰白清稀,鼻塞流涕;风寒之邪,束于肌表,郁遏卫阳,或郁于太阳经脉,经脉收引,则恶寒少汗,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类似于风寒感冒,小儿风寒咳嗽也容易从阳化热,而见口渴咽痛、鼻流浊涕等风热证的表现,此时应注意证型已发生改变。
治法:散寒宣肺。
方药:金沸草散加减。常用:金沸草顺气止咳,前胡、荆芥疏散风寒,细辛温经发散,半夏燥湿化痰,茯苓利水除痰。
寒邪较重,加炙麻黄辛温宣肺;咳甚加杏仁、桔梗、枇杷叶止咳下气;痰多加橘皮、茯苓化痰理气。
(2)风热咳嗽
证候:咳嗽不爽,痰黄黏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伴有发热头痛,恶风,微汗出,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红紫。
辨证:本证有外感病史,发病较急,可由风寒咳嗽化热而来。主要特征为咳嗽不爽,痰黄黏稠,不易咯出,兼见风热表证。风热犯肺,肺失宣肃,则咳嗽,鼻流浊涕;热为阳邪,易伤津液,则痰黄黏稠,口渴咽痛;邪在卫表,卫气不畅,则发热头痛,恶风,微汗出。
治法:疏风肃肺。
方药:桑菊饮加减。常用:桑叶、菊花疏散风热,薄荷、连翘辛凉透邪、清热解表;杏仁、桔梗宣肺止咳,芦根清热生津,甘草和中。
气粗、口渴加生石膏、天花粉清热生津;肺热重加黄芩清肺;咽红肿痛加土牛膝根、玄参利咽消肿;咳嗽重加枇杷叶、前胡清肺止咳;痰多加浙贝母、瓜蒌涤痰止咳。
2.内伤咳嗽
(1)痰热咳嗽
证候:咳嗽痰黄,稠黏难咯,面赤唇红,口苦作渴,或有发热、烦躁不宁,尿少色黄,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
辨证:本证因小儿肺脾虚弱,气不化津,内有郁热,炼液成痰,痰热互结而成。主要特征为咳嗽痰黄,黏稠难咯,兼里热证。热重者,则面赤唇红,口苦作渴,或有发热、烦躁不宁,尿少色黄;痰重者,则咳嗽痰多。
治法:清肺化痰。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常用:桑白皮、前胡、葶苈子肃肺降逆,浙贝母、桔梗止咳化痰,黄芩、鱼腥草清肺解热,甘草和中。
痰多色黄,稠黏咯吐不爽加竹沥、胆南星、海浮石清肺化痰;胸胁疼痛加郁金、川楝子理气通络;心烦口渴加栀子、黄连、竹叶清心除烦。
(2)痰湿咳嗽
证候:咳嗽重浊,痰多壅盛,色白而稀,胸闷纳呆,舌苔白腻,脉濡。
辨证:本证因小儿脾常不足,若喂养不当、饮食失节易致脾运失健,影响津液输布运化而酿生痰浊水湿。主要特征为咳嗽重浊,痰多壅盛,色白而稀。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湿贮肺,阻塞气道,肺失宣降,故咳嗽重浊,痰多壅盛,色白而稀;痰湿壅盛,气机不畅,故胸闷;痰湿困阻中焦,故纳呆食少。
治法:化痰燥湿。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常用:陈皮、半夏理气化痰,茯苓、甘草健脾化湿,苏子、莱菔子、白芥子肃肺化痰。
湿盛加苍术、厚朴燥湿健脾,宽胸行气;咳甚加杏仁、百部、枇杷叶宣肺化痰止咳;胸闷呕吐加陈皮、枳壳理气宽胸。
(3)阴虚咳嗽
证候: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嘶,手足心热,或咳嗽带血,午后潮热,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
……
前言/序言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在行医的路上,我不懈地探索、跋涉,不觉已三十余载,不辞辛苦地努力,经年累月地忙碌,只为心里那份对中医儿科的热爱!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发现很多问题不被人们重视。如家长对患儿的疏于护理或护理不当,都会影响治疗的效果。不是延长了病程,就是出现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合并症,加重或延误了病情,无端增加患儿药物的输入,甚至使其产生不良反应,对儿童造成很大伤害。殊不知,护理跟治疗同样重要。而更多的家长却并不明白该怎样护理孩子,怎样预防小儿的常见病。
为此,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把我的从医经验整理出来,让更多的人享用,让更多的儿童受益,同时也为中医儿科年轻的同行提供成长的捷径。这便是这本《王绍洁中医儿科临床经验集要》成书的初衷。
《王绍洁中医儿科临床经验集要》,就像书名一样,里面的内容也简单朴实,一目了然。全书共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临证经验荟萃包括呼吸、消化、神经、泌尿四大系统疾病,第二、三部分为用药经验荟萃及经方应用体会,最后一部分介绍拔罐、穴位贴敷、针灸推拿等小儿外治疗法。小儿各种常见病的证候、辨证、治法、方药。所附的病案,既是实际应用的例子,更是理论解说的佐证,有理有据,分析细致,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在这里都能找到治疗、预防及护理的方法。
行医的路上,我仍在探索。“上工治未病”的理念已在成人诊疗中普遍展开,但儿科涉及甚少。如何在儿科中广泛开展,是我的努力方向。目前我正将其融入儿科保健中,积极宣传“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并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科室成立了“十三五小儿治未病”中心,相信必将造福更多的儿童。
王绍洁中医儿科临床经验集要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