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9
晚清帝国风云系列,是关河五十州近代历史写作的重磅作品。本系列参阅了国内外丰富的史料,运用多重的观察视角,深入地理解当时历史现场各方的立场,和他们真实人性底色和认知逻辑,试图重新梳理近代史发展脉络,再现一个真实可感的晩清,解读历史的多样可能性。
晚清乱世,在中国命运正值日落西山、清政府几乎难以为继的时候,湘军集团横空出世,几乎成了清廷可以倚仗的力量。晚清朝廷也因此得以苟延残喘。而湘军集团也几乎囊括了那个时代清帝国的人才——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无一不是可以独当大局的救世能臣。
本书基于丰富的史料,以全新的视角来讲述湘军崛起的历史,用生动的语言来揭开湘军“越挫越勇、屡败屡战”的彪悍人生,并对湘军集团独特的组织架构、军队勇猛的战斗风格及独特的训练方法、募兵制度,以及湘军领袖的个人性格、才能与相互关系,也有着非常生动到位的评价。
“历史成就了湘军,湘军改变了历史”。正当湘军与太平军战况正烈之时,英、法在美国、俄国的支持下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
著名军事纪实文学作家,专注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代表作有《一寸河山一寸血》《战神粟裕》《彭大将军》《谋帅刘伯承》《虎部队》《中原大战》《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民国总理段祺瑞》《张作霖大传》等;今日头条的签约作者,开设的历史自媒体栏目阅读量近亿计。
第一章 戏从对手中来
僧格林沁身为皇亲国戚,统率的是八旗官军,不同于曾国藩的湘军。换句话说,僧格林沁才是纯粹的家里人,他赢了,就是在给皇家长脸。咸丰加封僧格林沁为博多勒噶台亲王。在清代,一般只有皇帝的儿子才能被封为亲王,僧格林沁以一个蒙古郡王,皇帝的表兄(还不是正宗的)就被封亲王,这在当时非常少见。
第二章 平乱专家
太平军能够不断进行无根据地的流动作战,在于他们可以“打先锋”(或称“打掳”)。所谓“打先锋”,不是军事上的派先锋出来打仗,而是四处征集粮草,夺取船只,包括扩充军队。这是太平军自金田起事后最常用的战略战术,其好处是打到哪里就可以把饭锅端到哪里,这个地方空了,再跑别的地方去,一城一城这样打过来,便不愁没有粮饷。
第三章 用时间来熬
遇到这样的铁公鸡,曾国藩就算是磕头作揖都没用,而没有粮饷,就什么都干不了。曾国藩只能从湖南得到一点粮饷,但与胡林翼的情况类似,这点接济少得可怜,根本就不够用。辞职不行,要钱没有,曾国藩就像被吊在半空之中,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几乎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第四章 时间真是一把杀猪刀
如果说叶名琛是将将之材,那么沈棣辉就是将兵之材。他是个文官出身的将领,最大的长处是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后来名噪一时的冯子材便是由其招抚和培养出来的战将。叶名琛交给沈棣辉的兵只有一万五千,但人少不是问题,关键是怎么用。沈棣辉从中选出四千精锐,然后把他们。放在城内要害位置,其余地方则尽可能多插旗帜,用疑兵的方式来咋唬人。
第五章 妙计究竟妙在哪里
胡林翼本来是和曾国藩一样性格的人,计谋和变通也仅用于军事,做官方面向来刚正不阿,眼睛里揉不进一颗沙子,但是从此之后,在他身上却发生了惊人的蜕变。世故、城府乃至于权术,固然会耽误国事,可也正因为不能耽误国事,有时候也必须学会并使用它们,关键还在于你的居心如何,以之营私,即为官场小人,以之谋公,同样不失为君子。
第六章 零丁洋泊叹无家
论工艺质量,中国军队的枪炮尚不及俄国枪炮的一个零头,连英法联军的军医都知道,中国兵所用的鸟枪杀伤力很小,不仅打不准,往往还无法形成致命伤。这种情况下,仗能打成什么样,就可想而知了。
第七章 放手一搏
太平军在近代军事上有很多新的创造。比如说,在此之前,攻一座城往往靠的都是云梯加人海,从春秋战国到清末,五千多年了,一直如此,太平军的“穴地攻城法”可以说是首创,绝对具备申请专利的资格。陈玉成将这种工程兵战术又做了进一步拓展延伸,营垒一词在他手中被用活了。
第八章 现实与梦境的距离
潘祖荫在荐疏中强调:“左宗棠不过是一个在籍举人,他对做不做官无所谓,过去也多次隐居,倒是国家不能失去如此重量级的人才。”传诵一时的名句也就此诞生:“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第五章 妙计究竟妙在哪里
自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后,英国女王便开始向香港派出驻华公使兼香港总督,第一任是指挥鸦片战争的璞鼎查,之后依次是德庇时、文翰,包令爵士是第四任。
在这四任公使中,包令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这个人天赋过人,据说能听懂几乎所有欧洲语言。也正因为能力强,包令一向颇为自得狂妄,虽然身份不过是一个下院议员,但在谁面前都是一副人五人六的样子,有一次还不顾外交礼节,跑到法国总理梯也尔跟前,抓住梯也尔的衣领扯了一把。
包令是要让别人觉得他跟法国总理关系匪浅,不然的话,怎么会亲热到这份儿上,可是此举看在上司和同僚们眼里,却只能用一个“丑”字来形容。
犯了错误如果只检讨自己,便不是狂人本色。包令把自己的不受待见,完全归咎于同僚的嫉贤妒能:说一千道一万,还不是怕我超过你们,哼,就得出去拿面锦旗让你们瞧瞧,什么叫能力!
正好包令支持的辉格党(即后来的英国自由党)上台执政,他便近水楼台,得到了一个英国驻广州领事的职位。
非得用棍棒不可
当时到中国担任领事,并不是美差,差不多是属于最无利可图的职位,别人想躲还躲不掉呢。包令这么做,纯粹是不蒸馒头争口气,要在远东干出一番名堂。
看到突然出了这么一个领事,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不惊反喜。他一直觉得现任公使兼港督文翰不太称职,认为这人虽不算老实,但却天生胆小,做不了什么大事。
按照巴麦尊的想法,最好能换个犀利一点的角色,正在惦记物色着,没想到最佳人选已经自己来了,于是便私下把包令找去闲谈。
外相给予小小领事如此礼遇,这在英国官场上甚少先例,更不用说包令以前还只是个普通议员。在闲谈的过程中,包令受宠若惊,巴麦尊则是滔滔不绝。在这位野心勃勃的外相看来,中国和西班牙、葡萄牙以及美国,都可以归到一个类型。
巴麦尊的话乍一听,不知道的人没准还会以为是好话,什么时候中国可以跟欧美国家站一排去了,但其实不是。巴麦尊的意思是,以上国家的政府,皆属“半开化的政府”,你得时常教训一下才行。
“半开化”,是巴麦尊的说法,说白了,就是指不按英国人的规则或意图出牌的国家,至于说到能不能被教训,这就复杂了。
美国不消说,刚刚通过独立战争脱离英国的统治,巴麦尊的所谓“教训”不过是帮他自己解解心宽而已,因为他压根拿对方没什么办法。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素来为英国人看不起,但也并不好惹。
一众国家里面,就数中国最弱,也最好欺负,它才是巴麦尊真正的矛头所指。讲到这里的时候,老家伙很是来劲。他说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就需要每隔八到十年教训一顿,如此才能服服帖帖。
可是八到十年的间隔太长,中国人又“心智低下”,这段时间怎么办?包令试探着说:“要不我们警告一下……”
巴麦尊立即打断他的话:“不,警告没什么用,非得用棍棒不可,不但要让中国人看到棍棒,还得使他们体会到棍棒打在肩上的那种感觉。”
包令喜不自胜,中国是个软柿子,好吃又好捏,如今外相又有此意,看来想不建功海外都不可能了。可是他很快又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真是太大了。在广州反入城斗争中,机关算尽的文翰铩羽而归,“两年之约”成了镜花水月,英国人最终连广州城门都没能迈得进去,弄得在旁观阵的包令也泄了气。
包令只能期待巴麦尊赶快挥舞“大棒”,未料这位外相却已被迫下野,他什么都指望不上,在广州又无事可做,只好动用他的天赋,拿中国话学着玩。
有一段时间,文翰离港,包令得以代理文翰的港督一职。这时候他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提出要“严厉敦促”中国,以允许英国人进入广州,但此时辉格党被换了下去,加上英国政府的视线仍集中在中东,包令的建议不仅没被批准,反而被告知:你不要多事,再多事就把你召回国内。
这么大老远跑来,没立着功,升着职不说,还挨了训,包令有苦难言,真有悔不当初的感觉。
英国政坛正如伦敦的气候,局外人只能雾里看花,很快政府更替,包令的靠山做了外交大臣,他也跟着时来运转,得以正式接替文翰之职。
等了这么久,终于露出了事业线。包令热血沸腾,一上任就要求会见叶名琛,以便修订到期的南京条约,叶名琛没有拒绝,但要求把见面地点放在城外。
从外交礼仪和程序上来看,叶名琛的回应没有不得体之处。他明确承诺,只要不在广州城内,不管是在华商货栈,还是在虎门炮台,甚至于到英国军舰上去谈,都没有问题,英方可任择一处。
问题在于包令对谈判地点不满意。其实南京条约本身并没有规定可以修订的条款,协商修订云云不过是个借口而已,说到底,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只在乎入城。
包令立即宣布一切全是叶名琛的错,因为对方“拒绝谈判”。
既然你叶名琛不谈,我就直接去找中国皇帝谈,包令两次北上,试图直接谒见咸丰,或让咸丰另派钦差大臣同他谈判。咸丰莫名其妙:大清国的所有谈判事宜都由叶名琛负责,他没说不愿意跟你谈,你们俩靠这么近,跑京城来干什么?
包令两次北上,均徒劳无功,这让他更加恼火不已,并把所有过错都归结到叶
名琛身上,认为这位东方官吏“顽冥不化,傲慢无知”。
兵临城下
包令已听不进任何解释,满脑子回响的都是巴麦尊式的强盗理论:对待这些“半开化的政府”和“半开化的官员”,再多的警告和通牒都没用,只能用大棒。
既有“大棒先生”在朝中掌舵,我可不能在他面前露出一点畏怯的表情。二十四小时一到,包令就按下了战争按钮。由于它在历史上被看作是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称之为亚罗战争。林则徐生前曾预言过的海疆危机,终于在他去世后的第六年爆发了。
1856 年 10 月 23 日,在西摩(清代译作西马糜各厘)少将的率领下,由三艘军舰组成的英国海军舰队向广州杀来。
广州东郊炮台发现敌情后,立刻进行自卫,但被英国海军强大的火力所压制。当天下午,西摩便占据东郊炮台,打通了通往广州的道路。
自洪兵围城后,广州再陷困境。此时广东巡抚正在北京,整个广州城内能负责敢负责的只有叶名琛一人,这位两江总督正坐在科举考试的现场,观看武秀才们骑马射箭。
下属听到汇报后,脸都吓白了,不知如何是好。叶名琛却非常镇定,他微笑着说:“不会有事的,大家看着吧,英军傍晚就会退走。”
中国有中国特殊的国情,好比舞台上的诸葛亮虽是神话,但很少遭到质疑,相反,几乎每个人都希望在危难之时,身边能有那么一个神机妙算的军师,或者从他手里得到一只如同天授的锦囊。
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和多次化险为夷,让叶名琛在朝野积累了巨大的声望,特别是在外界视为不可能的情况下,解围广州并击溃洪兵后,叶名琛在广州军民的心中,差不多就是一个诸葛亮。
这样的人,他那么肯定地说英军傍晚就会退走,哪怕你心中还有一丝疑惑,起码心情平稳了不少,相信他一定有了克敌制胜的把握。
可是叶名琛并无胜算。相较于两年前的洪兵围城,现在能供叶名琛调遣的军队,加上募勇,仍是一万五千,再要多就没了。当然全省军队不止这么一点,而且可以说精锐部队也不在这一万五千人里面,但他们都分散在两广的各个府县“清剿”洪兵残部,叶名琛根本没有办法在二十四小时内将这些部队重新调回。
更让他痛心的是,继福兴之后,他又失去了一位大将——沈棣辉被擢升贵州布政使,但还没赴任,就病死在了广州。
对帅来说,将非常重要。诸葛亮再厉害,也不能扔下鹅毛扇,自己到战场上去跃马舞刀吧,得靠赵云、张飞等人去冲锋陷阵。叶名琛要的将,是真正的能战之将,不是庸人或废才,比如广州将军穆克德讷就是个垃圾货色。
在缺兵少将的情况下,叶名琛只好事事亲为。早在接到巴夏礼的通牒时,他已经做了最坏打算,加强了广州周边的炮台。
炮台顶不住英军的进攻,叶名琛对此早有所料,但是接下来他所说的一句话却让众人陷入困惑之中。叶名琛说,在省河范围内,广东水师的所有巡逻船只,甚至包括“红单船”,都要收起旗帜后撤,沿途即便看到英舰,也不得开炮射击。
当天傍晚,英舰果然没有进城,但是到了第二天,也就是 10 月 24 日,他们又向广州南郊炮台发起了进攻。
这次该好好地打一下了吧。不料,叶名琛给南郊炮台下达的指令竟是向水师学习,一弹不发,撤离炮台。与此同时,他仍继续在广州校场气定神闲地观看骑射。
从下属到幕僚,没有一个人看得懂叶名琛的妙计究竟妙在哪里,困惑自然而然也就变成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莫非总督大人要给洋鬼子一招玩空城计?可空城计不是这么个玩法啊,英军总不会像司马懿那样,真的停留在广州城门口不敢进来吧?
城外的炮声已经清晰入耳,有人实在忍不住了,便假装抬头望天,说怎么回事,天刚刚还好好的,忽然起了大风,眼看着马也骑不了,箭也射不准,不如赶快回去吧。
叶名琛一眼看穿了周围人的心思。他点了点头:“好,我们立刻回督署,一起商量一下如何退敌。”
说是这么说,但前线军队从叶名琛处得到的指示,仍与他给南郊炮台的指令如出一辙。
10 月 25 日,英军占领海珠炮台。海珠炮台就在广州城边上,意味着已经兵临城下。
三天,整整三天,只看到英国人在讨敌骂阵,不见叶名琛使出一招,他那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晚清帝国风云系列:湘军崛起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晚清帝国风云系列:湘军崛起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晚清帝国风云系列:湘军崛起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