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丛刊(2017年第5期 总第159期)

书法丛刊(2017年第5期 总第159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书法丛刊》编辑部 编
图书标签:
  • 书法
  • 书法作品
  • 艺术
  • 文化
  • 文学
  • 期刊
  • 2017年
  • 第5期
  • 总第159期
  • 中国书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ISBN:977100267917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231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书法丛刊(2017年第5期 总第159期)》主要讲述了:启功先生旧藏善本碑帖举例、启功先生的碑帖之缘、我和启功先生的金石交、启功先生与嘉德、金石书画漫谈、碑帖中的古代文学资料、从河南碑刻谈古代石刻书法艺术、真宋本《淳化合帖》的价值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启功先生旧藏善本碑帖举例
启功先生的碑帖之缘
我和启功先生的金石交
启功先生与嘉德
金石书画漫谈
碑帖中的古代文学资料
从河南碑刻谈古代石刻书法艺术
真宋本《淳化合帖》的价值

图版目录
周留鼎(严惕安题签,潘祖荫、严惕安、刘世珩题跋)
梁痉鹤铭(启功题封)
梁痉鹤铬影本(启功题跋)
晋王献之书洛神赋十三行影本(启功题跋)
晋王献之书洛神赋十子行(启功题签)
秦诏版权量拓本三种(陈介祺、周季木、启功题字)
汉石门颂(陈汉第、启功题签)
汉礼器碑(启功题签)
汉杨淮表纪(启功题签)
魏王逮书石门铭(启功遥签、录释文考证)
唐欧阳询书皇甫诞碑(替功题签,介扶、启功题跋)
唐欧阳询书皇甫诞碑影本(启功题录、题跋)
唐虞世南书孔子庙堂碑西安城武合册(姚鹏图题签、题跋)
唐敬客畜王居士砖塔铭
唐钟绍京书灵飞经(王芑孙、启功跋语)
宋黄庭坚书上清黄庭内景经(启功批校)
宋黄文节公法书(容庚题跋)
周毛公鼎(启功题封)
汉石门颂选页
汉司徒袁安碑(民国初期发现拓本)
书法丛刊(2017年第5期 总第159期) 《书法丛刊》(2017年第5期,总第159期)聚焦于当前书法艺术的多元发展与创新实践。本期内容深入探讨了书法在当代语境下的传承与变革,力图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及研究者提供一份兼具理论深度与艺术广度的阅读体验。 特稿板块 本期特稿邀请了多位在书法界具有影响力的学者与艺术家,围绕“时代精神与书法审美新取向”展开专题论述。文章着重分析了当下社会思潮、科技发展以及多元文化对书法创作理念、笔墨技法乃至审美范式的影响。探讨了如何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上,注入时代新意,使古老的书法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其中,一篇关于“新媒体语境下的书法传播与接受”的文章,尤为引人关注,它分析了数字技术如何改变书法作品的呈现方式和受众的互动体验,并探讨了书法艺术在网络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另一篇则聚焦于“青年书法家的创作生态与风格探索”,通过对新生代书家的作品梳理与评价,呈现了当代青年书法家在继承与创新之间所做的努力与探索,揭示了他们独特的艺术语言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理论研究 在理论研究方面,本期深入挖掘了书法史上的重要课题。一篇题为《从<兰亭集序>看王羲之的书法哲学》的文章,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与笔法梳理,阐释了《兰亭集序》作为“天下第一行书”的艺术魅力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哲学思想,以及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奠基性意义。另一篇则对“碑学与帖学在明清时期的交融与演变”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与辨析,深入探讨了两种书学思潮的互动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推动了明清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演变,并对当代的书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考。此外,本期还刊载了一篇关于“古代书论中的‘尚意’思潮及其当代价值”的论文,追溯了中国古代书法理论中“尚意”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并分析了其在当代书法创作与批评中的启示意义,强调了书法艺术情感表达与个性追求的重要性。 名家专访与作品赏析 本期特别策划了对当代一位活跃在艺术前沿的书法大家的深度专访。在专访中,这位艺术家分享了其创作心路历程、艺术理念以及对当下书法发展的独到见解,并详细解读了他近期创作的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随后的作品赏析部分,则选取了这位艺术家不同时期、不同书体的代表作,从用笔、结体、章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其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脉络。同时,本期也对多位中青年书法家的精品力作进行了重点推介,力求展现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艺术风采,让读者领略当代书坛的蓬勃生机。 创作交流 在创作交流板块,本期收录了几组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并附有作者创作说明,让读者得以窥探作品的创作构思与技法运用。这些作品涵盖了行书、草书、楷书、隶书、篆书等多种书体,充分展示了当代书法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个人化的艺术语言。例如,一篇关于“古韵新声:当代行书创作的意境营造”的文章,通过展示几位作者的行书作品,分析了他们在继承晋唐行书笔意与结体基础上,如何融入个人情感与时代气息,形成了独特的“新意”。另一篇则关注“隶书在当代书法的生命力”,通过几位作者对隶书的创新性实践,探讨了如何让这种古老的书体在当代焕发出生机。 学术动态 本期还对近期举办的一些重要的书法展览、研讨会以及学术活动进行了回顾与报道,如“XX书画院年度作品展”、“XX大学书法艺术国际学术论坛”等,梳理了这些活动的核心观点与重要成果,为读者提供了了解当前书法学术研究前沿的窗口。同时,也报道了一些重要的书法文献的出版信息,方便读者进一步查阅与学习。 临池心得与技法探讨 此外,本期还收录了几篇来自一线书法实践者的“临池心得”。这些心得体会,往往从最直接的创作实践出发,分享了在临习经典、探索技法、解决创作难题等方面的经验与感悟,语言朴实而富有真知灼见,对初学者和有一定基础的书法爱好者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例如,一篇关于“如何有效临习《孙过庭书谱》”的文章,就从笔法、结构、章法等多个维度,给出了具体可行的临习建议。 总而言之,《书法丛刊》(2017年第5期,总第159期)是一本集理论研究、艺术评论、名家访谈、作品展示、学术动态与实践心得于一体的综合性刊物,旨在促进书法艺术的交流与发展,提升书法爱好者的鉴赏水平与创作能力。本期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对于深入了解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面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期《书法丛刊》真是给我带来了不少惊喜!我尤其喜欢它对当代青年书法家创作理念的深入探讨,那些年轻的笔触背后,有着怎样的思考和探索,读来让人深受启发。文章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作品,而是着重于挖掘他们创作过程中的点滴,比如他们如何看待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如何处理技法与情感的平衡,甚至是如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书法节奏。其中一篇采访,作者详尽地记录了某位青年书法家从灵感迸发到最终落笔的全过程,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张力,让人仿佛置身于他的工作室,感受那股创作的激情。

评分

这次的《书法丛刊》给我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在众多专注于技法讲解或者作品欣赏的刊物中,它独辟蹊径,将笔墨的“温度”与“情感”作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书法创作中那些难以言传的情感表达。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文学化语言,将抽象的书法感受描绘得栩栩如生,读来不仅能感受到笔墨的魅力,更能体会到书家在创作时那份细腻的情感波动。这种将艺术感知与文字叙述完美结合的方式,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对书法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评分

这次的《书法丛刊》有一篇关于古代碑帖临习心得的文章,读来真是茅塞顿开!作者并非简单地教你如何“像”,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每一处笔画、每一个结构背后的逻辑,让你不仅仅是在模仿形迹,更是在理解神韵。他用非常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在临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以及如何克服它们,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耳边娓娓道来。我跟着文章的指导,重新审视了自己平日的临习方法,发现了不少之前忽略的细节,真的是受益匪浅。

评分

我通常会选择那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刊,《书法丛刊》的这期内容,在思想深度上,远超我的预期。它探讨的“书法与人文精神”这一主题,将书法的艺术性与哲学思考紧密结合,让我看到了书法不仅仅是线条的组合,更是承载着作者内心世界的精神载体。文章的论述层次分明,引用了不少经典文献,但又不会显得枯燥乏味,反而能从中提炼出对当下书写实践的指导意义。读完之后,我对自己写字时的心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体会到“写心”二字的重量。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书法发展的爱好者,我总是在寻找能够引领我视角的全新解读。《书法丛刊》2017年第5期,在这一点上做得尤为出色。它打破了以往一些刊物过于侧重历史名家或者单纯展示作品的模式,而是更加关注当下书法生态的多元性。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书法的跨界融合”这一专题,它探讨了书法如何在设计、装置艺术甚至新兴媒体中找到新的生命力,这对于我这样既热爱传统又对当代艺术充满好奇的读者来说,无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文章的论证严谨,案例丰富,让我对书法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和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