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问题/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3》一般公认是世界哲学名著,事实上也是历史学名著,是至今少有的马克思以前唯物史观学说史名著。
《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问题/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3》可分为三大部分。第1部分,即第1至第4章,叙述十八世纪中期到马克思发现唯物史观这一百多年间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产生的问题;第二部分,即第五章,详细论述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基本观点;最后,即“结论”部分,作者分析了米海洛夫斯基等人在实践问题即俄国是否能够、是否应该避免走资本主义道路问题上的错误。
《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问题/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3》是格奥尔基·普列汉诺夫著作之一,该作达到了其一生理论水平的高峰。
内页插图
目录
《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问题》第二、三版序言
第一章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第二章 复辟时代法国历史学家
第三章 空想社会主义者
第四章 德国唯心主义哲学
第五章 现代唯物主义
结论
附录一 唯物主义历史观
附录二 让·雅克·卢梭和他的人类不平等起源的学说
附录三 奥古斯丹·梯叶里和唯物史观
附录四 评列·伊·梅契尼柯夫的书
普列汉诺夫生平简介
人名索引
前言/序言
本书一般公认是世界哲学名著,事实上也是历史学名著,确切些说,是历史唯物主义名著,尤其是至今少有的马克思以前唯物史观学说史名著。它和作者另一部著作《俄国社会思想史》(三卷本,中译本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收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同为思想史名著。从写作时间之长,收集资料之广,耗费精力之深,原创观点之多而言,《俄国社会思想史》大大超过本书,然而由于研究对象不同,就社会影响、发行数量、译成外文种类和知名度说来,前者又远逊于后者。本书也是格奥尔基·普列汉诺夫最优秀的著作之一。整个说来是他首届一指的代表作。在这里他达到了自己一生理论水平的最高峰。
恩格斯和列宁对本书都曾给予很高评价。
1895年1月本书在圣彼得堡出版。很快普列汉诺夫的战友和信徒维拉·查苏利奇就把它送给了当时在伦敦的恩格斯。1月30日,恩格斯给查苏利奇写道:“格奥尔基的书出得很适时”。2月8日,恩格斯在致普列汉诺夫的信中又说:“维拉把您的书[按:指本书]交给我了,谢谢。我已开始读,但需要一定的时间。您争取到使这本书在本国出版,这本身无论如何是一次巨大的胜利……不失为一个打破冻冰的先例。”恩格斯还没有看完普列汉诺夫的这本书就给予它肯定的评价,这是因为他读过普列汉诺夫此前发表的其他著作,对它们产生了十分良好的印象。例如他对《我们的意见分歧》一书的看法是:“我感到自豪的是,在俄国青年中有一派真诚地、无保留地接受了马克思的伟大的经济理论和历史理论,并坚决地同他们前辈的一切无政府主义和带有一点斯拉夫主义的传统决裂。”如普列汉诺夫的“黑格尔逝世60周年”一文在《新时代》杂志上发表后(1891-1892年第7-9期分三期连载),恩格斯写道,“普列汉诺夫的这几篇文章好极了”。④他非常关心普列汉诺夫的著作译成外国文字,曾专门就此事写信给保加利亚《社会民主主义者》丛刊编辑部,表示很希望普列汉诺夫著作的保加利亚文本问世。他还热情地帮助马克思幼女艾琳娜翻译的普列汉诺夫《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英文本的出版。沃登回忆说:“恩格斯很重视普列汉诺夫的天才(‘不亚于拉法格,甚至也不亚于拉萨尔’),并且询问他的著作计划,认为关于法国唯物主义历史的著作和俄国民粹主义美文学的论文都写得很中肯。”据说恩格斯曾经对查苏利奇讲过:“我知道只有两个人懂得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两个人就是:梅林和普列汉诺夫。”
列宁曾称本书“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历史唯物主义问题……有很好的论述”,又说它“培养了整整一代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列宁还认为普列汉诺夫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所写的全部哲学著作”都“应当列为必读的共产主义教科书”,“工人国家应当对哲学教授提出要求,要他们知道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并且善于把这种知识传授给学生”。据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说,列宁“曾从普列汉诺夫那里学到很多东西”,又说,列宁一直到晚年仍然“认为从作为唯物主义者的普列汉诺夫那里有许多可以学习的东西,不知道普列汉诺夫的哲学言论,就不可能把辩证唯物主义推向前进。”
本书出版后相继翻译成德、法、英、意、西、波、保、塞、日、中……等外国文字,在欧、亚、北美等广大地区风行一时,是普列汉诺夫所有著作中译本最多、社会影响最大的著作。
在中国,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曾规定本书为十几种“干部必读”书之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文革”开始为止),本书被列为高等院校文科学生必读参考书。
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问题/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3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评分
☆☆☆☆☆
不错,是正版
评分
☆☆☆☆☆
讨论如何在拥挤的城市、匮乏的自然资源与疯狂的早教风潮中去实现这三个理想环境是本书的目的。书中的很多说法可能与流行的育儿理论背道而驰,不过,我不否认当今的理性教育对未来孩子适应社会、人际交流,尤其是适应中国式教育与学习是有裨益的,正如跑车也要配备刹车装置,我只想为当今的育儿提供一些缓冲观念。人类发展得太快,也突显出人类正面临更大的生存危机,让科技与城市化进程慢一些,给大自然留出可以自在修复的时间是一件需要人类严肃思考的事。当然,单单一本书能否给年轻的父母或者准父母们带来有用的思考是值得怀疑的,大家也可以从我以前出版的《家庭成就孩子》《陪孩子长大》两本书中寻找到一些相似的说法。
评分
☆☆☆☆☆
这是马恩以后历史唯物主义的最著名作品,即便政治上偏向自由主义的学者如余英时先生对此书评价也很高。
评分
☆☆☆☆☆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
不错
评分
☆☆☆☆☆
包装挺好的,快递挺好的,每次都送货上门!
评分
☆☆☆☆☆
第三大理想的环境是循序渐进的教育,孩子的心智具有一种发展序列,首先是触觉,然后是嗅觉、味觉、视觉、听觉……孩子知觉外部世界是以感受的积累慢慢展开并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每个生命都蕴含着全部的自然信息,孩子的很多知觉信息是从内部唤醒并获得,不是从外部学习而来。新生儿的第一年,这些知觉能力是否饱满关键在于合适的时间得到适度的信息刺激,每一种信息刺激都会唤起孩子的知觉,由此发展出知识与思维。皮肤是生命最具灵性的部分,除了母亲的抚触,让孩子的皮肤可以尽早亲近大自然的阳光、风、草石、溪水……是必须的。自然蕴含的信息是丰富且生动的,人类建造的环境单调且呆板,儿童的知觉需要足够的刺激,只有自然的声、光、色、味、型、体才能满足儿童知觉发展的需要。知觉的深度与饱满度是生命智慧的土壤,孩子的心智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块土壤是否肥沃和宽广。儿童的知觉能力远大于成年人对世界的感知,在没有言语、理性、秩序、价值感以前,儿童的知觉与大自然同质,是一种未知的、动态的、复杂的、以差异为中心建立的多样性结构。在接受人类文化与言语教育后,知觉逐渐变为静态、分类与简单,并接受共性、统一性为中心的认知方式。科学研究证明,天才都是保留着部分儿童知觉能力的人,考虑到这一点,父母是否可以尽可能地延缓言语与理性教育,让孩子可以像孩子那样感知世界的时间长久一些。急功近利地促使孩子在理性与言语学习中展现能力,这很像中国成语中的拔苗助长,其实茁壮的心智才能创造学习上的远行者。
评分
☆☆☆☆☆
不错的书,不错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