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海洋生态系统及其对海冰快速变化的响应是我国历次北极科学考察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更好地对北极海洋环境和浮游生态系统的年际变化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我们系统整理了中国首次(1999年)、第2次(2003 年)、第 3 次(2008 年)和第4次(2010)北极科学考察海水温度、盐度、溶解氧、五项营养盐、海水18O、叶绿素、浮游生物群落生物量等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中国1~4次北极科学考察上层海洋生态基础要素图集》。
1 中国第1~第4次北极科学考察概况…1
1.1 中国北极科学考察总体目标…1
1.2 历次北极科学考察概况…1
1.3考察海域及站位设置…2
1.4 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9
2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生态要素断面…12
2.1 白令基础要素断面图…12
2.2 楚科奇海基础要素断面图…17
3 中国第2次北极科学生态要素断面图…22
3.1 白令海基础要素断面图…22
3.2 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基础要素断面图...27
3.3 加拿大海盆基础要素断面图...37
3.4 2003年北冰洋浮游动物平面图...40
4 中国第3次北极科学考察生态要素断面图…42
4.1 白令海基础要素断面图...42
4.2 楚奇科和波弗特海基础要素断面图...49
4.3 加拿大海盆基础要素断面图...61
4.4 2008年北冰洋浮游动物平面图...71
5 中国第4次北极科学考察生态要素断面图…74
5.1 白令海基础要素断面图...74
5.2 楚科奇和波弗特海基础要素断面图...74
5.2 加拿大海盆基础要素断面图...97
5.4 2010年北冰洋浮游动物平面图...100
参考文献...107
附件(1~11)...142
这次偶然翻到这本《中国第1-第4次北极科学考察北极上层海洋生态基础要素图集》,真是让我惊喜不已。虽然我并非专业的海洋生物学家,对复杂的科学数据解读也略显生疏,但这本书的呈现方式却深深吸引了我。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那些厚重的学术专著,一上来就抛出一堆公式和图表,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你一步步走进神秘的北极海域。 我尤其喜欢那些色彩斑斓、清晰直观的图集。看着那些覆盖在广阔海域上的不同颜色的图层,我仿佛能感受到洋流的脉动,理解不同区域水温、盐度的细微变化是如何影响着海洋生物的栖息。那些描绘浮游生物分布的图,密密麻麻的点和块,让我惊叹于微观世界生命的蓬勃。即使对每个具体指标的含义不完全理解,但整体的视觉冲击力,以及图例清晰的标注,都让我对北极上层海洋生态系统有了初步的、宏观的认识。它让我意识到,在这片看似荒凉的冰雪世界之下,隐藏着一个多么充满活力、又极其脆弱的生态系统。
评分我一直对大自然的奥秘充满敬畏,特别是那些人类活动相对较少,生态系统更为原始的地区。《中国第1-第4次北极科学考察北极上层海洋生态基础要素图集》这本书,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进入了我的视野。我本身并不是科研人员,对专业术语和复杂模型并不熟悉,但我对生命本身,以及生命如何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繁衍有着浓厚的兴趣。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那些看不见的“主角”——微观生物的呈现。那些密密麻麻的浮游生物分布图,虽然我无法辨认出每一个名字,但它们所代表的巨大的生物量,以及它们在整个食物链中的基础地位,让我惊叹不已。我能感受到,正是这些渺小而顽强的生命,支撑着整个北极海洋的生机。书中对不同营养盐和溶解氧分布的图示,也让我得以窥见,是什么样的“餐桌”供给着这些微观生命的成长。这种对基础要素的关注,让我看到了整个生态系统运作的“幕后”。
评分我是一名地理爱好者,一直对极地地区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很感兴趣。偶然间在图书馆看到了《中国第1-第4次北极科学考察北极上层海洋生态基础要素图集》,便被吸引了。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专业和严谨的气息,让我对其中包含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它来更深入地了解北极地区的地理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海洋生态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书中大量的图表和数据,虽然我无法完全一一解读,但其直观的呈现方式,还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海洋温度、盐度、冰层厚度等基础要素的分布图。这些图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在不同的季节和区域,这些基础要素的变化规律。同时,我也尝试着将这些地理要素的变化与书中提到的生态数据进行对比,试图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联系。虽然我可能无法得出专业的结论,但这个过程本身就让我对北极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海洋爱好者,我一直对北极这个遥远而神秘的地域充满好奇。当我在书店里看到《中国第1-第4次北极科学考察北极上层海洋生态基础要素图集》这本书时,立刻就被它的封面吸引了。虽然我事先对书中具体内容没有太多了解,但“北极”、“科学考察”、“海洋生态”这些字眼已经足够勾起我的兴趣。翻开书页,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像是一本浓缩的北极科考故事集。 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每一次考察过程的简要介绍,以及科学家们在野外工作的场景描绘。虽然篇幅不长,但文字中透露出的艰辛与探索精神,让我对这些默默奉献的科研人员肃然起敬。而且,书中穿插的一些照片,虽然可能不是特别高清,但却真实地记录了北极的自然风光和考察队员们的身影,让这本书更加立体和生动。我感觉自己仿佛也跟随他们一起,经历了那些寒冷、漫长,却又充满发现的科考之旅。
评分作为一名环境教育者,我一直致力于寻找能够直观、生动地展现地球生态系统的资源。《中国第1-第4次北极科学考察北极上层海洋生态基础要素图集》这本书,恰恰提供了这样的素材。我购买这本书,是希望能够将北极海洋生态系统的知识,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传递给我的学生们。 我非常欣赏书中精美的图集,它们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教学工具。我可以通过展示这些图,引导学生们理解海洋温度、盐度、溶解氧等基础要素的分布规律,并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着浮游生物、鱼类等海洋生物的生存。尤其是那些关于不同科考时期的数据对比图,能够直观地展现出北极海洋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科学素养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复杂的科学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信息,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为我开展环境科普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