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智库:中国能源与环境策略 [China Strategies For Energy & Environment]

国家智库:中国能源与环境策略 [China Strategies For Energy & Environment]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曾少军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7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国市场出版社
ISBN:978750921586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9539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China Strategies For Energy & Environment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7
字数:5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 五大板块,凝聚8年国家高端智库生涯

■ 38篇报告,浓缩数载学术研究政策应用

■ 或系首次公开

■ 或曾影响国家政策出台

■ 或成为国家政策的一部分

内容简介

■ 五大板块,凝聚8年国家高端智库生涯

■ 38篇报告,浓缩数载学术研究政策应用

■ 顶层设计: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

■ 能源谋划:战略资源、新能源;核能、水能、页岩气、洁净煤

■ 环境策论:雾霾、汞污染;气候变化、绿色金融


全书分为五大板块,第一部分“顶层设计”属于总论性质,包含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的纲领性研究内容。第二部分“能源谋划”、第三部分“环境策论”属于分论性质。其中,在能源部分既有基于重要战略资源角度的分析,也有专门针对新能源各个分项领域的深入研究;既有对核能、水能、页岩气和洁净煤等重要能源品种的探索,也有基于国际经验与视角的比较和观察。在环境部分,本书直面雾霾的危害提出对策,也对汞污染这一亟待重视和解决的污染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也留下了对于气候变化和绿色金融等问题的思考。第四部分“年度观察”和第五部分“专题研究”属于专论性质,系统记录了对于资源与环境的连续跟踪和思考,以及作者运用资源与环境研究理论,去解决国家及地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的个人体会。

作者简介

曾少军

毕业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师从郑海航教授,为该院首批经济学博士学位获得者。2007年进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师从王名教授,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方向的博士后研究。主要专业学术领域的社会职务有清华大学清洁发展机制研发中心执行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启航导师、中国气象学会气候经济专业委员会委员等,是国际能源与气候领域多种高水平学术期刊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与环境,特别是生态文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发展、新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公共政策与国家战略研究,是国家高端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机构的负责人。主持和参加国家部委级重大研究课题20余项,出版《碳减排:中国经验》《循环经济发展研究:以广西为例》《中国绿色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我国海外重要战略资源获取策略研究》《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等专著、合著30余部,发表包括SCI、SSCI、CSSCI在内的学术文章100余篇。

内页插图

目录

顶层设计
01 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研究
02 绿色发展的国际比较
03 “低碳 ”发展战略
04 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能源谋划
05 我国海外重要战略性资源获取研究
06 我国“十二五”新能源发展建议
07 中国新能源民间投资第三方评估
08 民营新能源企业组织文化创新
09 我国光热利用亟待提升技术、规范市场
10 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现状与趋势
11 我国光伏发电的“弃光”现象与对策
12 我国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建议
13 福岛核泄漏与我国核电发展
14 我国水电开发的价值分析与路径选择
15 我国页岩气开发对策
16 我国洁净煤产业发展策略
17 我国新能源国际合作进展与对策
18 能源外交与中国面临的全球形势
19 我国能源外交现状与策略研究
20 中美新能源发展战略比较
环境策略
21 克霾对策
22 中国汞污染治理
23 国际气候制度与资金机制
24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运作模式及启示
25 我国碳金融创新
年度观察
26 2012全球能源与环境
27 2013全球能源进展与展望
28 2014全球能源新格局与中国策略——以“一带一路”能源战略选择为例
29 2015全球能源发展与趋势
30 2016全球能源形势与中国策略
31 2017中国减排现状与“低碳 ”发展前景
专题研究
32 中美能源与环境投资合作
33 城乡一体化与低碳城市发展规划
34 水电流域综合开发与怒江生态廊道建设
35 黄河故道能源资源综合开发和环境保护
36 环渤海经济区生态环境战略
37 肇庆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38 广西循环经济指标可达性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世界有关国家实施绿色发展的主要经验和启示

(一)世界有关国家实施绿色发展的主要经验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为,实施全球绿色新政有3个目标:从短期来看,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保留和创造就业机会,保护弱势人群;从中期来看,降低对于碳的依赖,遏止生态系统退化,使经济走上一条清洁和稳定的发展之路;从中长期来看,促进可持续的、广泛的增长,以及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到2025年消除极端贫困。对大力实施“绿色新政”的西方国家来说,除了上述目标之外,其实质还在于通过“绿色新政”迅速占领全球新一轮绿色工业革命的制高点,掌握未来全球经济竞争的主动权。

1.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经济复苏

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 技术创新带动了世界经济从一个周期的衰落走向下一周期的繁荣。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 每一次金融危机都同时酝酿着一次新的技术创新的浪潮,从而引发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形成一批新兴产业。最明显的例子是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低迷之时, 以网络和IT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革命带动了新一轮的经济增长,让世界经济走出了滞涨,进入了繁荣。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背景是,西方发达国家过去20年来主要致力发展的以信息服务业和现代金融产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形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泡沫。在这个泡沫幻灭之后,深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全球经济再次迫切需要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此时,在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背景之下已露端倪的、以新能源技术为核心的绿色产业,成为西方国家寻求经济复苏、催生新一轮经济繁荣的自然选择。

绿色低碳产业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如果相关技术及产品在政府的引导下得到广泛应用,在投资的推动下全球将形成一个数十万亿美元规模的实体经济新产业,不仅能带动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并成为新一轮增长周期的‘领头羊’”。与相应规模实体经济对应的是,绿色低碳产业将极大地促进就业。如,根据《全球绿色新政政策简报》的行业分析预测,全球建筑行业每年的交易额高达 3 万亿美元,全球向节能建筑的转变将创造数百万工作岗位;仅在欧洲和美国,用于提高建筑物能效的投资就能额外产生 200万~350 万个绿色岗位。在可再生能源行业,全球预计到2030年的6 300 亿美元投资将至少转化为2 000万个额外的工作岗位:风能行业内 210 万个,太阳光电 (PV) 行业内630万个,生物燃料相关的农业和工业内1 200万个。

在如此前景之下,将绿色低碳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恢复经济增长、促进国内就业,成为各国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发起“绿色新政”的首要战略目标。

2.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可持续发展

从长期来看,转变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绿色复苏更深层次的背景。实践与理论分析均表明,当今社会发展不可持续的根源在于工业革命以来逐步形成的传统经济模式。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是只在孤立的经济体系内,从单纯的经济目标来衡量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在这种模式下,人们以经济利润为唯一的、最高的价值目标。为了利润,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努力去刺激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去鼓励人们高消费,从而使生产力沿着索取、消耗自然资源的方向超高速地发展,导致对自然资源的索取日益无度。最终结果则是自然资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产生的废弃物越来越多,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在这种具有路径依赖的经济发展模式下,试图在经济体系内部进行调整来解决这一冲突是无济于事的,人类必须尽快对整个体系的结构进行一场变革。

而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本产业链,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发展起来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新的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绿色经济将众多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通过与环境无对抗的经济行为,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如果说传统的产业经济是以破坏生态平衡、大量消耗能源与资源为特征的一种损耗式经济,那么绿色经济则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使用能源与资源为特点的一种平衡式经济。绿色经济的出现及其在各个国家、各个领域的广泛开展,标志着人类已经摒弃了传统经济发展动力——利润最大化,转而形成了基于绿色经济的崭新价值观——福利最大化。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绿色经济,不仅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选择,也被认为是人类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走向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各国政府的“绿色新政”正是在加强对绿色经济的引导和扶持,主动推动投资转向绿色经济领域。如英国从政策和资金方面向低碳产业倾斜,积极支持绿色制造业,研发新的绿色技术;德国计划增加政府对环保技术创新的投资,并通过各种政策措施,鼓励私人投资,通过筹集公共和私人资金建立环保和创新基金;日本政府通过改革税制,鼓励企业节约能源,大力开发和使用节能新产品;美国的长期目标就是将发展新能源作为主攻领域之一,以促进美国经济的战略转型。可见,各国的第二战略目标正在于以应对金融危机为契机,改变人们的发展观念,逐渐将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低能耗、低排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3.占领先机,掌握未来国家竞争主动权

在应对金融危机和转变发展模式之外,各国纷纷响应“绿色新政”的战略动机还在于占领新一轮绿色产业革命的先机,掌握未来国家竞争主动权。奥巴马在入主白宫之初提出“谁掌握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谁将主导21世纪;谁在新能源领域拔得头筹,谁将成为后石油经济时代的佼佼者”,其中包含的远期经济战略意图显而易见。欧、美、日、韩等国开始在“绿色新政”的旗帜下,大力鼓励发展低碳绿色技术、培育相关产业,并在国际气候谈判、未来绿色产业标准等环节制定游戏规则,意图通过绿色低碳技术优势和游戏规则制定权来主导未来国家竞争。

发达国家首先做的是将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核心,确立自身绿色低碳技术在市场上的优势。如欧盟各国大多数是核能和清洁能源技术的输出国,不但从政策和资金方面向新能源、绿色技术领域倾斜,也通过积极推动国际性碳税机制等,实现欧洲在全球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市场方面的主导地位,由此保持欧洲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优势和领先地位;美国力图利用先进技术优势,向全球推广其技术、标准、产品,再次主导全球经济的制高点和掌控世界经济主导权;英国政府在预算中专门拨款扶持关键企业应对气候变化,这些关键企业来自英国有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行业及地区,包括海上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碳捕获及储存,以确保英国在碳捕获、清洁煤等新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此外,西方国家在国际气候谈判及全球贸易领域极力推动绿色、低碳话语,在其客观上促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背后,也攫取了全球规则的制定权。它们站在“拯救人类共同家园”的道德高地上,借助上述话语和规则,通过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等手段打击别国产品竞争力、限制别国发展。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也希望通过这些“普世观念”在全球的推广,使得发展中国家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低碳技术应用列入发展目标,这样就能扩大其绿色产业的全球市场。随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的几近破裂,发达国家更是大力争夺在这方面的话语权。因此,实施“绿色新政”,发展“绿色经济”,也是在争夺“绿色政治”的发言权乃至全球“绿色治理”的主导权。

(二)世界有关国家实施绿色发展的几点启示

1.政府领导力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基础

此轮经济复苏被称为“绿色新政”,呼应了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在经济危机下强力的政府干预。作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问题,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必须对发展绿色经济快速做出反应;同时,发展绿色经济所面对的外部性困境和初始成本也要求有市场之外的力量来推动。这两方面都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发挥领导和动员作用,在政治层面形成强大的国家意志。在此基础上,政府需要制定一套中长期规划,通过设定发展目标来引导市场主体和公众的预期,消除投资方的风险疑虑,鼓励资金顺利进入。此外,对于绿色经济这一新兴主题而言,还需要通过政策创新来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激发市场活力。这些创新包括使外部性内部化的市场机制设计,如碳排放交易、政府补贴、补助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补偿和激励机制。

2.技术创新是绿色经济竞争力的源泉

如前所述,每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繁荣往往都是由技术创新引发的。只有加强绿色技术的研发,才能使绿色经济的发展有稳固的基础,并在未来国际贸易和全球竞争力中保持优势地位。英、美、德等西方国家在碳捕获、洁净煤、智能电网、低碳汽车、节能建筑等绿色技术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以保持领先优势。我国要在这一轮新的产业革命中抓住机遇,则必须在科技管理体制、科技投入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提供更强劲的激励机制。

3.立足本国资源优势,确立发展重点

在绿色经济的全球竞争之初,必须结合本国的资源禀赋和已有积累,重点发展优势项目。如在新能源领域,巴西的生物质能、法国的核能、德国的太阳能等都是其一段时间以来的优势所在,也均是各自国家绿色产业立足全球市场的重点发展方向。中国应结合现实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特征,重点发展洁净煤和可再生能源,同时推动低碳和节能产品,推广绿色生活方式。

4.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肩负大国责任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已经无法回避在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等全球问题上的责任。既然如此,与其做被动的相关者,还不如成为一个积极的、负责任的参与者。只有如此,才能成为国际规则的制定者,维护自身的发展权和国家利益,掌握未来的主动权。与此同时,发展绿色经济相关的政策措施在全球范围内也面临外部性,只有通过国与国之间积极的协调与合作,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前言/序言

稷下有策

——八年国家高端智库学术生涯回顾

  公元前370年的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以黄老之学为基础,兼容并包,容纳儒、法、名、兵、农、阴阳、轻重诸家天下有为之士,开一代学术风气,铸就了迄今为止我国思想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不朽丰碑。它既有官方的支持,又是一个民间顾问机构。当时,“稷下学士”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等如何,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互相争辩、诘难、吸收,形成“百家争鸣”盛况。更为可贵的是,当时齐国统治者采取了十分优礼的态度,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上大夫”,并“受上大夫之禄”,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史记?田敬仲完列传》),“不任职而论国事”(《盐铁论?论儒》)。

  2 400年后的公元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暴发的大背景下,刚刚从领导岗位退下的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先生,创建了一个注册于民政部的社团组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以下简称国经中心),力图在以学术为主的高校研究机构和以政策制定、宣导为主的各类机关政策研究部门之外,建立一个国际性经济研究、交流和咨询服务机构,一个集中经济研究领域高端人才并广泛联系各方面经济研究力量的综合性社团组织。随后,国经中心牵头召开了第一届“全球智库峰会”。当时,负责领导和组织日常研究的是来自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的原副主任郑新立,负责国际事务交流的是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负责指导国内问题研究的是晓华,负责追踪组织国际问题研究的是樊刚,其顾问、理事团队,俱是响当当的人物,可谓群贤毕至。且因初创办公地址在“西安门22号院”,被媒体形象称为“离中南海最近的智库”。

  这不正是一个当代“稷下学宫”吗?对于一个从中国一流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博士后出站的人来说,进入这样的单位开展研究,做一名“稷下学士”,岂不是人生一大快事?于是,看到国经中心的招聘启示后,我放弃了“985”高校和跨国公司的高薪诱惑,向国经中心投出了简历。经过一百余人参加的中文笔试、十来人参加的英文面试竞争,我有幸成了首批录用的六名研究人员之一。没多久的一个下午,在西安门22号院的一个办公室里,尊敬的曾培炎先生来看望国经中心首批研究人员。我激动地站起来自我介绍:“总理好,我也姓曾。”培炎先生仁厚地微笑着握起我的手说:“我知道,你是清华来的。”刹那间,新型智库的礼贤下士务实之风,使得我进入一个新单位的陌生感一下子没有了。几年后,国经中心搬到了永定门外大街五号的北京先农坛东门。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先农坛”,每年开春皇帝亲领文武百官行藉田礼之所,坛观耕台前有一亩三分耕地,为皇帝行藉田礼时亲耕之地。心下想,稷为百谷之长,帝王奉稷为谷神。然则国经中心迁址于此,暗合“稷下学宫”之数,乃天意乎?抑或人为乎?“稷下学士”游于此,真可“此地安,不思归”了。

  八年来,国经中心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我的研究方向与兴趣的变化并不大。记得当初郑新立先生主持学术讨论会,要研究人员分别介绍自己的研究背景与专长,我当时站起来说:“我来自清华公管,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特别是新能源与气候变化的公共政策和国家战略研究。”中国作为一个转型时期的大国,如何破解资源约束与环境治理的世纪难题,需要国家高端智库的研究人员深入探索。因此,除完成一些应急任务外,我始终坚持资源与环境的研究方向没有松动。从“十二五”、“十三五”规划预研重大课题中的“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研究”,到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广西循环经济发展研究”;从年度基金课题“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研究”,到“‘低碳+’战略研究”,再到对外合作的课题“中国绿色发展的公共政策和国家战略研究”,都可以看出我对这一研究方向的坚持。

  八年来,我在资源与环境研究领域始终与产业第一线保持密切联系。为了了解汞污染的危害与治理过程,我应清华大学之邀赴日本熊本水俣汞污染现场考察;为了跟踪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我顶住压力,牢记清华重视田野调查的传统,始终参与行业各种交流活动,并与一线企业家保持密切联系,从他们那里获得鲜活的数据与切实的信息,以保证自己的对策研究有的放矢,真实有效。

八年来,我在资源与环境领域紧跟国际研究前沿。为了替中国减排行业争取最大利益,作为中国工商界首席谈判代表,我参加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工商界圆桌会议;为促进中新两国智库交流合作,我应邀远赴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做气候变化领域“二轨”机制的学术演讲;为加强中日双边交流,作为中国新能源代表团成员,我在东京与日本环境大臣一起主持中日新能源产业高峰论坛。这些交流,为我每年跟踪研究全球能源与环境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积累了相当多的一手信息。

当然,八年来,我也一直在思考从中国传统智慧中寻找未来的永续发展方向。我深切认为,中国道家思想,蕴含极其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思想。从道家三玄,即《老子》《庄子》《易经》的朴素而深邃表述中,时时可以窥见人类社会如何得以永续发展的思想光芒。将环境哲学与中国传统道家学说、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探索出一条中国永续发展的绿色、循环、低碳的生态文明之路,应该是一名中国资源与环境研究学者的重大责任与重要方向。呈现在各位面前的这本书,正是我按照上述学术路径,在国经中心这个国家高端智库八年间的研究和思考成果。

  全书分为五大板块,第一部分“顶层设计”属于总论性质,包含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的纲领性研究内容。第二部分“能源谋划”、第三部分“环境策论”则属于分论性质。其中,在能源部分,既有基于重要战略资源角度的分析,也有专门针对新能源各个分项领域的深入研究;既有对核能、水能、页岩气和洁净煤等重要能源品种的探索,也有基于国际经验与视角的比较和观察。在环境部分,本书直面雾霾的危害提出对策,也对汞污染这一亟待重视和解决的污染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 国家智库:中国能源与环境策略 [China Strategies For Energy & Environment]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国家智库:中国能源与环境策略 [China Strategies For Energy & Environment]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国家智库:中国能源与环境策略 [China Strategies For Energy & Environment]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国家智库:中国能源与环境策略 [China Strategies For Energy & Environment]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国家智库:中国能源与环境策略 [China Strategies For Energy & Environment]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