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4
大傢所景仰的夏承燾先生是琦君的老師,而琦君自己則又是多年來許多年輕學子的老師。文化的薪火傳遞,好比接力賽跑,就靠著醉心古典的有心人一代一代默默地傳遞這神聖的棒子。可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親炙名師門下聆聽其課的,所以若能將課堂上講解古典文學的精華以文字替代口授,印刷成書冊,那麼就會傳播更廣,嘉惠更多的人瞭。琦君的新著《詞人之舟》,正是符閤此要求的書。
琦君(1917-2006) ,原名潘希珍,現代著名女作傢,尤以散文寫作著稱。她除瞭在司法界、教育界待過之外,人生絕大部分都浸淫在文學的殿堂裏,給中華文化留下不可磨滅的瑰寶。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散文奬章、中山學術基金會文藝創作散文奬、颱灣當局新聞局優良著作金鼎奬、“國傢文藝奬”散文奬。“真實不造作”的親切風格使琦君風靡文壇五十年而不衰,被譽為“颱灣文壇上閃亮的恒星”。
自然處見纔情(序一) (齊邦媛)
讀《詞人之舟》(序二)(林文月)
詞的簡介
玉爐香,紅蠟淚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鞦
楊柳岸曉風殘月
夕陽西下幾時迴
雲破月來花弄影
歌盡桃花扇底風
也無風雨也無晴
寶簾閑掛小銀鈎
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
一葉飄然煙雨中
燈火闌珊處
夜深花正寒
芭蕉葉上聽鞦聲
附 錄
卓文君
花蕊夫人
自然處見纔情(序一)
齊邦媛
中國古典詩詞的許多句子在琦君的文章裏早已不露痕跡地“現代化”瞭。大多數寫“純散文”的人都有詞窮的時候,琦君腦中卻有無數詞句在緊要關頭帶著彩筆來,給她的龍“畫上眼睛”。在談話中,詩詞句子也常被她自自然然地作形容詞、名詞用,有時還作動詞用呢。
琦君這本詞人選集齣在她十七本散文、小說集之後。讀者好似先看到樹的枝乾花葉,然後纔看到樹根。這本書也好像是許多問題的答案,又似補足瞭她自傳裏重要的一環。
也許每一個中國人的童年都曾有過祖父糊的紅紗燈,在春節的鑼鼓聲中,小小的手提著它走過傢鄉的河岸。成年後在記憶中提著它穿過外麵世界的風雪。
但是今天很少人的童年有詩詞生活化的經驗。很少傢庭有院子,院子裏種著桂花樹,鞦來搖桂花的時候,孩子們跟著,“幫著抱住桂花樹使勁地搖,一麵喊好香的雨啊”。更少的父親會“口占一絕”預言“花雨繽紛入夢甜”。更有幾個母親會“洗淨雙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盤中,送到佛堂供佛”?這樣的境界,也是緣分,少人修得,修得者也未必有慧根識得。
琦君是極愛小孩、小狗、小貓乃至小老鼠的人。(我確知她抱貓時也吟詩)她知道童年的形式是無法“推廣”的,但是她相信文學的積極力量,因此她就努力地推廣詩詞經驗,使青年人和心仍年輕的人分享她靈感的泉源。這本介紹詞人與作品的書雖是建立在深厚的學問之上,卻不用考據和訓詁嚇人。她簡單明白地說:“我選我喜歡的詞人和作品,給和我有共鳴的讀者看。”
這“喜歡”二字融化瞭學術性著作的冰雪性,給讀者和受命寫序的人壯瞭膽子。看瞭這前十篇就知道貫穿全書的是“纔情”二字。在琦君的散文和小說中情意情緣雖是無處不在,卻以不同麵貌齣現。在這本集子裏,她正麵談詞中的情,探討詞人的詩纔如何擴大瞭情的境界。她所選的詞人有數種不同的典型,稟賦變幻萬端的纔情。
在寫晏幾道的《歌盡桃花扇底風》一文中,琦君說:“其實所有的詞總以言情為主,隻是有各種不同的情,‘將軍白發徵夫淚’是一種情,‘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又是一種情。即豪邁如蘇東坡、辛棄疾,又未始不言情。不然東坡何必‘把酒問青天’,棄疾何必‘把吳鈎看瞭,闌乾拍遍’呢?”琦君常言,最佩服蘇東坡那當由關西大漢執鐵綽闆銅琵琶而歌的詞中豪情與氣勢。但是他那悲壯的《念奴嬌》在懷古之後仍是歸於一個“情”字:“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雖強作達觀,韆古多情人仍能解得此中蒼涼。東坡的偉大就由於他的纔情不局限於豪放一格。他能豪放也能婉約,能灑脫也能纏綿。琦君行雲流水般評介瞭東坡中鞦懷弟的《水調歌頭》、悼亡的《江城子》,認為“於自然處見真情,無怪成韆古絕唱”。她不同意一位學者對東坡感情的分析:“大抵多情人最工作繭,東坡亦工於作繭,看去將自縛,但此老忽化蛾飛去,此其超脫處也。”綺君說:“在我看來,東坡對朝雲,豈能化蛾飛去耶?”
寓情於景亦是中國詩詞中最成功的技巧,在《寶簾閑掛小銀鈎》一文中,琦君以《浣溪紗》說明秦少遊的纔情,他用一連串的朦朧意象錶現一種極含蓄的淒迷之美,寫的明明是料峭的春寒,而全詞沒有一個春字。她評他《踏莎行》結尾二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是“於空靈疏淡中,寓無限纏綿悱惻之情”。由此至因“山抹微雲,天黏衰草”,著名的《滿庭芳》,琦君仍不能忘情,說他“寫景處是寫情,寫情處卻又寫景”。
父子詞人的小晏因為父親晏殊曾經官至宰相,硬要對人說:“先君平日小詞雖多,未曾作婦人語。”琦君的批評是:“這種辯解實在多餘。他詞中兒女情長之句俯拾即是。”她引瞭晏殊許多詞句做證。如《木蘭花》中:“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韆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隻有相思無盡處。”這些詞句記載的是權勢以外的真正人生,隻能使他更具可敬的人性。宰相下班後也有私人感情生活。多情相思“一寸還成韆萬縷”,又豈隻有“婦人”纔作此語!談硃淑真時,琦君又引晏殊的《浣溪紗》中“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說這“哪裏像一個大宰相的口氣”。同篇中她又以寫“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仲淹為例,他也寫瞭“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在他的功勛錶上可怎麼列呢?
這樣的現代化精神貫穿全書。溫柔和善的琦君,被青年人尊為“上一代”作傢的琦君,自有她新女性不妥協的一麵。她忍不住在結束卓文君的《白頭吟》一文時說:“《白頭吟》雖然斷瞭司馬相如納妾的念頭,可是在文君的心靈上是否已印下瞭不可彌補的創傷呢?”這樣更深一層的感觸,齣自琦君對感情的理想主義,既真誠又執著,應更能引起今日讀者的共鳴。
清代女詞人吳藻,若非琦君敢打破學術性的傳統編法,也許永不能與廣大的二十一世紀讀者見麵。吳藻和納蘭成德是復古聲中兩位奇纔。他們“以橫溢的纔情、革命的精神,擺脫桎梏,發揮性靈”。由本書所選幾首小詞看來,她確有極鮮活生動的近代精神,能“擺脫陳腔舊語,非北宋末諸傢所能及”。尤其令人心服的是語言活潑,讀來不但親切,對今天的白話文學來說,亦是莫大貢獻。
民國以來,詞的創作仍有多位纔情並茂的詩人維係不墮,琦君的恩師夏承燾先生是浙東大詞人之一。他的作品、詞評和影響在琦君書中無處不在。琦君在《煙愁》第三版後記《留予他年說夢痕》中詳敘瞭她就讀浙江大學的師生緣。他飄逸的風範和淡泊崇高的性格,不僅由他作品中看到,也在他帶一群得意門生去九溪十八澗,沏一壺龍井清茶論詩的逸興上看齣。那時猶尚無憂的琦君還能靜心一誌地又讀又寫。在她聆聽恩師“鬆林細語風吹去,明日尋來盡是詩”的啓示時,她夢中絕沒有想到即將吹起的亂離風暴,然後沒有鬆林瞭,沒有細語瞭,她和她的一代人在戰火中嘗盡瞭生離死彆的痛苦。三十年前隻身來颱,不但活下來瞭,還能以寬厚的心迴顧往事中溫煦的一麵。如她自己在前文中所說:“生涯中的一花一木,一喜一悲都當以溫存的心,細細體味,哪怕當時是痛苦與煩惱,而過後思量,將可以化痛苦為信念,轉煩惱為菩提,使你有更多的智慧與勇氣,麵對現實。”夏先生的詩教至今已不僅是夢痕而成瞭一本本多人愛讀的書。這一本應是一份遲繳的但糅進瞭她一生纔情的讀書報告吧。琦君何幸有這樣的老師,夏先生又何幸有這樣鍥而不捨的學生!
那夜初逢琦君,發現兩傢住在同巷的兩端。她說先送我迴傢,我說你一個人深夜深巷迴去,我也很不放心呢。我們站在門口,她竟然念瞭兩句蘇東坡的詞:“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許多年不曾遇到這樣不顧現實的詩癡瞭。自己曾渴望詩酒風流的舊夢都湧上心頭。一時竟忘瞭她這個弱女子既不是馬麟畫中佇立的儒生,手裏也沒有杖可倚。在摩托車呼嘯肆虐的颱北街頭,江聲海濤都遙不可聞。那夜的感動延續至今,給我這詩詞的愛慕者下筆為序的勇氣。
今年三月颱灣得瞭幾場溫潤滋育的可愛春雨,春雷也適時而至,打得那麼清新利落。南部平原的農田剛剛歡歡喜喜地插瞭秧。這本書是琦君在又一代有纔情的心靈中插的秧。江南是琦君的故鄉,父母的墳塋是故鄉,詩詞也是她的故鄉,而且隨著她,隨著你我,漂洋過海,穩渡風浪。時時有鄉音提醒我們,詩詞中蘊含的不逾越的節製,山川花草的情緻都已經融入我們血脈之中瞭。
1981年3月29日
詞人之舟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詞人之舟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紙張遠不如精裝版,厚的很笨,書脊恐怕是會斷。
評分這個也的清新。。。。。。
評分書很棒 速度快 很方便 日用百貨都從這兒買啦
評分一直在京東買書,持續好評。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一本好書,豐富我的生活~
評分內容不錯,值得好好學習一下。
評分琦君的書,文筆好,朋友推薦的,大愛。
評分很不錯的成人書,漲瞭不少知識。印刷精美。京東圖書質量值得信賴
詞人之舟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