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尽管这是一部由中国学者在国外出版的纠正西方对中国创新错误认识的专著,但是作者论述翔实,视野开阔,案例鲜活生动,可读性强。
内容简介
近几十年来,中国作为世界增长*快的经济体已逐渐被世界熟知和认可,但中国的创新能力却频频遭到西方的质疑与挑战。本书作者从组织创新类型、灵活变通的效果、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基于网络的创新体系等视角,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诸如华为、阿里巴巴、海尔、联想、海底捞等企业进行的创新模式的剖析,指出在庞大而吸引人的经济数字背后,隐藏的却是中国基于勤奋和创意商业模式的战略性创新以及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正是中国制度和市场环境这两股力量共同支撑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并驱动着中国企业的创新转型,并由此得出了中国经济成功是基于创新而非廉价的劳动力这一论断。
作者简介
张莹莹
马德里康普斯顿大学(Complutense University of Madrid)金融研究学院(CUNEF)战略与国际管理学副教授,金融研究学院知识与创新中心主任。2014年哈佛大学经济系和东北大学新兴市场中心访问学者。
张莹莹是帕尔格雷夫研究(Palgrave Studies)“中国管理研究”系列丛书的联合编辑,以及《跨文化管理国际期刊》“跨文化知识与创新”特刊的联合编辑。她的研究领域在国际商务、创新和人本管理的交汇处,特别关注国际背景下的人文知识管理方法。除了学术经历外,张莹莹拥有丰富的国际商务实践经验,特别是西班牙和中国之间的贸易。
周 禹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战略与组织生态教学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MBA项目中心主任。2013-2014年哈佛大学法学院劳动与工作生活项目沃特海姆研究员(Wertheim Research Fellow)。
他的研究兴趣是探索组织人力资本的价值动力、担当与共享机制,以实现个体与组织的行为、经济和社会绩效,特别关注中国和全球情境下组织与人力资源战略模式的创新,在全球范围内率先系统构建事业合伙人制度的理论体系,推动公司治理与组织的委托-代理关系、雇佣关系向着事业合伙关系升级,进而促进组织有机化、战略生态化的优势演进。
他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以及多部探索标杆企业经营、组织与人力资源模式发展的书籍。周禹与产业界有着广泛而紧密的合作联系,为众多标杆企业的组织变革、人才战略升级与事业合伙人机制创新等方面担任顾问。
本著作由周教授负责的中国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资助(项目号71372003),两位著者对本书为同等贡献作者。
目录
第1章中国崛起依靠的是创新领先还是成本领先
一直以来,中国的创新能力经常遭到西方的质疑,它们认为中国的低成本模式更加受到重视。另一方面,它们也不断地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批评,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基于低劳动力成本,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原材料的竞争模式。
西方社会对中国创新的质疑/3
中国特色的创新机制/5
中国高创新系统的整合框架/7
本书概览/11
第2章中国创新的三驾马车: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和战略创新
从创新的定义来讲,大家普遍接受的颠覆性创新就是一种基础性的科学技术发明,对人类生活会产生重大影响。而另一种创新则是组织创新,它是商业有效运行的重要前提。而中国在过去30年的高速发展中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创新之路。
发明与创新/22
中国政府和企业在创新中所扮演的角色/26
低成本还是高创新/32
中国的低成本时代已然过去/38
案例2—1从国家创新政策到创新体系建设:北京市昌平区案例/40
案例2—2华为公司:通信行业中的一头雄狮/49
案例2—3海底捞:创新商业模式之加强企业价值观建设/61
第3章中国文化价值观是促进还是阻碍创新
西方人普遍认为儒家文化是不鼓励创新行为的,甚至还会阻碍创新,而自由的个人主义思想文化则会促进西方人的创新。因此,中国作为儒家思想的起源地,自然就符合缺乏创新潜力的论调了。如果儒家文化传统不能促进创新,那么中国为什么可以在儒家文化主导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都保持经济繁荣呢?
文化与创新/71
中国文化的演进与创新/75
中国文化阻碍与促进创新的因素/80
案例3—1重庆锦江酒店的文化忽视/91
案例3—2海尔的创新/101
案例3—3海信集团:为创新而生/106
第4章基于网络的中国创新
基于网络的中国式创新分为不同的类型,时间跨度涵盖了自1949年至今的计划经济时代到转型经济时代,再到互联网时代。中国在“两弹一星”计划等应用于军事、科技上的巨大成功,及以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为代表的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网络式创新,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呢?
社会网络和创新/118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政府主导的创新网络/121
经济转型时期制度—市场双重驱动的创新网络/122
数字时代网络式创新/127
案例4—1创新网络的双重驱动力:市场力量和制度力量对大唐电信科技创新的影响/132
案例4—2基于企业文化的阿里巴巴的成功
第5章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
“知识或许是唯一有价值的资源”这一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因此作为一种知识创造,创新已经成为知识创造实体——企业成功的首要战略问题。在中国企业内部是促进还是阻碍了员工或者团队的创新呢?联想集团等企业的例子证明基于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中国人自身固有的。
个人与组织创造力/155
人本创新:组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161
人本创新:人力资源职能和活动/167
商业模式创新:企业边界之外/178
案例5—1联想:创造神话/182
案例5—2新奥集团的技术创新及其不可或缺的推动力——人力资源管理/194
第6章国际化过程中的创新挑战
中国的创新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并不是一个简单现象,中国和中国企业正面临诸多创新挑战。当一个国家变得富有时,其人民也必将享受国家富有带来的更多红利,尤其在当这个国家在社会主义体制之下时。因此,创新是中国持续经济增长的救赎之路。
国际化与创新/207
中国创新面临的挑战/212
未来展望/215
案例6学生的创造力灵感与心态调整训练/220
前言/序言
前言
这本书是基于我们对知识创造的一种人文方法,也就是创新的最新思考,并应用于中国商业环境下。2007年,我们在美国新泽西州的罗格斯大学(RutgersUniversity)会面,开始了长期的研究合作,最终形成了多个联合研究项目和共同撰写的科学论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辩论、确定和分享了我们共同的研究兴趣、愿景和价值观。
尽管周禹在中国的北京,而张莹莹在西班牙的马德里,但我们经常召开长途会议,并争取一切机会面对面讨论我们的研究。在一次集思广益的会议之中,思想冲突和灵感涌现出来。张莹莹在西方社会研究中国管理和创新已有很长时间,最近出版了一本书来解释所谓的中国神话。周禹在与中国企业的交流中获得了很多见解,尤其关注人员管理和创新。我们俩都有专门的时间来研究人类创新。这一共同点使我们携手致力于研究中国的创新模式。
我们最初的想法是写一本纯粹的研究书籍,主要从中国创新体系的人文视角来编写。2011年,我们将这个想法向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社(PalgraveMacmillan)的资深策划编辑弗吉尼娅·索普(VirginiaThorp)提出来,她鼓励我们将此想法付诸实施。在收到她的正面反馈后,我们开始着手编撰此书。在此期间,我们参与了欧盟委员会在中国的创新项目,从该项目的研究网络获得了更多的见解,并为本书收集了更多研究资料。
这个丰富经验的过程改变了最终成书的几个方面,其中第一个方面是本书的写作风格的改变。受到欧盟委员会“科学为了社会”(ScienceforSociety)愿景的强烈影响,我们采取了一种更易于阅读的写作方式,而不是传统的技术研究措辞,使更广泛的受众,无论是从业人员还是学术人员都能更清楚阅读、更容易理解。我们希望这本书甚至可以使企业家(无论是年轻的还是年长的)从中获得乐趣和鼓励,创新和建立新的企业,无论他们的业务是否与中国有关。
第二个方面是其他学者在案例上的贡献,这是由第4章提出的研究网络和网络创新模式激发的。虽然我们不是第一个使用这种形式的作者,但是这种展示方式是来自我们网络学者的创造性吸收,通过每章的案例研究来进行合作,贡献自己的知识。
第三个方面是从前两个方面中衍生出来的。由于我们的目标是要吸引更多的读者,并从创新网络中吸收更多的知识,所以本书结构的相互关联关系变得更加松散,这也是当今创新型企业的一个特征。每一章都是相对独立的,并形成自己的逻辑,不过也有一个共同的线索来联接这些章节。本书不仅是关于创新中有关的人体系,而且包括了体制、市场和其他因素来丰富创新研究。
当书稿最终交付时,我们都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2014年初,波士顿的天气特别寒冷。这个冬天比平常要长,暴风雪也很常见。当我们写下这些文字时,春天的迹象正在出现,花蕾绽放,使剑桥城的街道增添了几分颜色。商业和创新可能与这个冬天类似,需要花费比预期更长的时间来实现目标,而且没有任何成功的保证。通常创业的人们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精力和信念,使自己的想法成为原创的、独特的和创新的,而不是简单地跟随他人走别人已经走过的路。但是,一旦你离开黑暗的隧道,世界就会更加美丽,更容易被你欣赏。同样地,我们希望《中国创新模式》这本书的这种创新写作风格也能得到读者的欣赏。
……
中国创新模式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