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自然:亞曆山大·馮·洪堡的科學發現之旅 [The Invention of Nature]

創造自然:亞曆山大·馮·洪堡的科學發現之旅 [The Invention of Nature]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德] 安德烈婭·武爾夫(Andrea.Wulf) 著,邊和 譯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06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浙江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3086113
版次:1
商品編碼:12317062
品牌:後浪
包裝:精裝
外文名稱:The Invention of Nature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5-01
用紙:膠版紙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18世紀的人類以“進步”為關鍵詞,不斷投身改造自然的熱潮,可也逐漸失去瞭對自然的敬畏。在這一時期眾多探究“如何理解自然”的科學傢中,有一位浮士德式的人物:他的內心簸蕩著不息的求知衝動,不僅渴望周遊世界,更試圖洞悉整個宇宙。深受啓濛思想影響的他,堅信客觀實驗之必要,但也重視個人的主觀感受。他將科學與想象結閤在一起,以“生命之網”的整體視角重新審視自然。他,就是亞曆山大·馮·洪堡。
  亞曆山大·馮·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曾被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盛贊為“大洪水後真正偉大的人物”。他深入委內瑞拉的茂密雨林,穿越漫長的安第斯山脈,攀登當時公認高的火山——欽博拉索山;他曾與同伴驚險地逃脫鰐魚之口,目睹野馬與電鰻的殘酷搏鬥,在重重樹影間與美洲豹狹路相逢。他將對自然的嶄新理解,融入對彼時政治局勢的悉心體察,既為托馬斯·傑斐遜帶去詳盡的考察資料,還影響瞭西濛·玻利瓦爾的拉丁美洲革命。洪堡對世界的廣博認識不但招緻瞭拿破侖的嫉妒,更深度影響瞭歌德、柯勒律治、達爾文、梭羅、海剋爾等詩人與科學傢。洪堡究竟如何從一位懷有遠遊心氣的少年成長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學傢?其觀察自然的全新視角受到哪些影響的形塑?由此生成的整體自然觀又如何在思想史的流變中影響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這些問題都可以在《創造自然》中找到答案。
  安德烈婭·武爾夫為寫作本書重新追尋洪堡的足跡。她以生動的筆觸和翔實的資料將洪堡的個人傳記、旅行曆險和自然觀念的演變交織在一起,既揭示瞭他在科學史上的樞紐地位,也搭建起這位150多年前的博物學傢與現代的聯係。洪堡宛如一位21世紀的通纔,帶著遠超同時代人的前瞻性視角,將敏感的心靈注入對奴隸製、環境問題與科研發展等的探討。這位跨越科學與藝術的觀察者,可以任何時代。

作者簡介

  著者簡介
  安德烈婭·武爾夫(Andrea Wulf),作傢、曆史學傢,齣生於印度,童年時遷居德國,現居倫敦。她畢業於英國皇傢藝術學院,主攻設計史方嚮,曾三次當選羅伯特·史密斯傑斐遜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更於2013年當選大英圖書館艾剋爾斯美國研究中心駐館作傢。她是美國筆會中心、國際探險傢俱樂部、女性地理學傢協會、林奈學會和英國皇傢地理學會會員,為《紐約時報》《大西洋月刊》《洛杉磯時報》《華爾街日報》《衛報》等撰寫專欄。
  安德裏婭·武爾夫著作豐富,成績斐然,常見於《紐約時報》暢銷榜單。她的《園藝兄弟》(Brother Gardeners)曾入選2008年薩繆爾·約翰遜奬長名單,並於2010年榮獲美國園藝學會年度圖書奬。從倫敦的英國皇傢學會到美國的紐約公共圖書館,武爾夫的演講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她積極投身地理學與植物探索曆史的公共普及教育,並於2016年榮獲英國皇傢地理學會頒發的內斯奬章。
  
  譯者簡介
  邊和,1984年生於北京,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史係博士畢業。現居新澤西州普林斯頓。

精彩書評

  亞曆山大·馮·洪堡是他時代的科學傢,影響力僅次於拿破侖。但是在他的祖國——德國之外,洪堡的名字逐漸為眾人所遺忘。武爾夫通過生動的筆觸、翔實的研究重現瞭洪堡的探險之旅,也讓我們重拾瞭洪堡富有遠見的生態學觀點。本書提醒每一個人:地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類對環境的每一次傷害都會造成災難性後果。
  ——《紐約時報》

  洪堡穿過兩個世紀而來,其言行卻猶如一位現代的全能知識分子,為全世界現今的科學與社會討論注入閃耀的智性光芒。受洪堡旅行日誌的啓發,《創造自然》有時候讀起來像極瞭驚心動魄的探險小說。我想,不可能邊讀《創造自然》邊對洪堡無動於衷。通過本書,武爾夫無疑使我們每個人都迷上瞭洪堡。
  ——《紐約書評》

  從俄羅斯到南美雨林再到喜馬拉雅山,一位追尋自然的勇猛探險傢……武爾夫將丁丁曆險記般的精神注入《創造自然》,每一處叢林、每一條山脈和每一種危險動物都是洪堡勇敢探索的一筆筆注腳。真是關於一位絕妙人物的華麗頌揚!
  ——《衛報》

  安德烈婭·武爾夫將19世紀的偉大科學傢亞曆山大·馮·洪堡重新帶入現代讀者的視野之中。武爾夫對洪堡之自然理念在後世科學思想史中的傳播,剖析得令人震撼。武爾夫女士強調,今日的生態學傢內心都住著一個洪堡。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等現象敲響的警鍾,洪堡的交叉學科思路於今日之很多現實問題的討論都具有非凡的意義。
  ——《經濟學人》

  本書集閤瞭個人傳記、驚心動魄的旅行日誌和思想史的傳播。而這位給予我們所熟知的自然觀的人物,不止值得重新推薦,更值得接受這個時代的禮贊。
  ——《大西洋月刊》

  名人推薦
  一部激動人心的探險故事!
  ——比爾·布萊森,《萬物簡史》作者,2016年英國皇傢學會科學圖書奬評委會主席

  安德烈婭·武爾夫是一名帶有獨特感受力與熱情魅力的作傢。她總能帶我們穿越迷人曆史,重新踏上植物學探索與科學發現的壯闊之旅。她的作品精彩紛呈,語言凝練老道,字裏行間都散發著智性光芒。
  ——伊麗莎白·科爾伯特,《大滅絕時代》作者,普利策非虛構類寫作奬得主

  《創造自然》是一部宏大、壯麗的探險之書,如此生動的寫作與詳盡的研究,真是一場地理學朝聖之旅、一部智性史詩。本書追溯瞭洪堡與西濛·玻利瓦爾、查爾斯·達爾文、威廉·赫歇爾、查爾斯·萊爾、沃爾特·惠特曼、愛倫·坡、亨利·大衛·梭羅和約翰·珀金斯·馬什等人的思想交匯。真是一本厚重的卓越之作。
  ——理查德·霍姆斯,《柯勒律治與奇跡年代》(Coleridge and The Age of Wonder)作者

目錄

前言
第一部 齣發:新生的想法
1開端
2想象與自然:歌德與洪堡
3尋找目的地
第二部 到達:收集想法
4南美洲
5亞諾斯平原與奧裏諾科河
6穿越安第斯山脈
7欽博拉索
8政治與自然:托馬斯·傑斐遜與洪堡
第三部 歸途:整理想法
9歐洲
10柏林
11巴黎
12革命與自然:西濛·玻利瓦爾與洪堡
13倫敦
14兜兜轉轉:偏離中心的病癥
第四部 影響:傳播想法
15返迴柏林
16俄國
17演化與自然:查爾斯·達爾文與洪堡
18洪堡的《宇宙》
19詩歌、科學與自然:亨利·大衛·梭羅與洪堡
第五部 新世界:想法的演化
20大洪水後最偉大的人物
21人與自然:喬治·珀金斯·馬什與洪堡
22藝術、生態學與自然:恩斯特·海剋爾與洪堡
23環境保護與自然:約翰·繆爾與洪堡
後記
緻謝
插圖來源
注釋
洪堡著作簡介
原始資料與參考文獻
譯後記
齣版後記

精彩書摘

  1 開 端
  1769年9月14日,亞曆山大·馮·洪堡齣生於一個普魯士貴族傢庭。他們在柏林過鼕,夏天則搬到歸洪堡傢族所有的泰格爾宮,位於城西北約10英裏處。他的父親亞曆山大·格奧爾格·馮·洪堡(Alexander Georg von Humboldt)是一名軍官,普魯士宮廷的內務大臣,未來的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的親信。亞曆山大的母親瑪麗·伊麗莎白(Marie Elisabeth)是一位富有的實業傢之女,她將財富與土地帶給這個小傢庭。洪堡傢族在柏林備受尊敬,連未來的王儲都成瞭亞曆山大的教父。雖然養尊處優,亞曆山大和哥哥威廉的童年並不快樂。他們熱愛的父親在亞曆山大9歲時撒手人寰,而母親從未給予兒子們多少關愛。父親的性情友好而迷人,母親則嚴厲、一本正經,在感情上比較疏遠。代替溫暖母愛的是當時普魯士最好的教育:她安排兄弟二人接受私人教師的輔導,其中多有啓濛時期的思想者,他們深深地影響瞭孩子們,使兄弟二人從小就熱愛真理、自由與知識。
  威廉和亞曆山大有時會在老師身上尋找父親的影子,這使得師生之間的關係有些特彆。對他們影響尤其深遠的是一位名叫戈特羅布·約翰·剋裏斯蒂安·昆特(Gottlob Johann Christian Kunth)的老師,他統管洪堡兄弟學業多年,在教學中時時錶達齣不滿與失望,卻又同時試圖培養學生對他的依賴。昆特耳提麵命,督促洪堡兄弟練習算術、翻譯拉丁文、學習法語詞匯,並不停地糾正他們。對於學生的進步,他從未真正感到滿意。每當他們犯瞭一個錯誤,昆特就擺齣一副深深受到冒犯和傷害的樣子。對兄弟倆而言,這比用手杖打屁股還難過。威廉日後迴憶道,為瞭竭力取悅昆特,他們經常處在一種“持續的焦慮”當中。
  和天資聰穎的兄長相比,學業對年幼兩歲卻要修習同樣課程的亞曆山大來說更睏難。這最終使他固執地認為自己沒有纔華。威廉齣色地掌握瞭拉丁文和希臘文,亞曆山大卻進度緩慢,深感自己的無能。後來,他對朋友坦陳,自己在學業上遇到的睏難甚至讓傢庭教師們“懷疑這個孩子是否能發育齣最基本的智能”。
  威廉徜徉在希臘神話和古羅馬史的世界中,樂而忘返;亞曆山大卻對書本沒有耐心。他一有機會就逃離教室,漫遊鄉間,收集植物、動物和岩石標本並練習寫生。每當他揣著裝滿昆蟲和花草的衣兜迴傢,傢人便開玩笑地稱他為“小藥店老闆”,但他們並不把他的興趣當迴事。傢族相傳,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曾經詢問年幼的亞曆山大,問他是否想像同名的亞曆山大大帝一樣去徵服世界。這位小男孩的迴答是:“當然,陛下,隻不過是用我的頭腦。”
  亞曆山大曾告訴一位好友,自己早年大都在愛他卻不理解他的人們中間度過。教師們要求嚴格,母親深居簡齣,甚至不理睬自己的兒子們。據昆特說,瑪麗·伊麗莎白·馮·洪堡最大的心願就是讓威廉和亞曆山大發展齣“完美的智性和道德”——感情上的健全似乎並不重要。“我被迫接受韆百種約束,”洪堡說,還要忍受孤獨,躲藏在矯飾的高牆後麵——因為在母親嚴厲的注視下,他無法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洪堡傢裏,所有人都不被允許錶達興奮或者喜悅的心情。
  兄弟二人性格迥異。亞曆山大喜歡冒險和戶外運動,威廉則嚴肅而滿身書捲氣。亞曆山大經常受到豐沛情感的摺磨,威廉則長於自律。二人都退居到瞭各自的小世界裏:威廉埋頭書中,亞曆山大則獨自在泰格爾宮附近的林中漫步,那裏的大樹都引種自北美。糖楓樹到瞭鞦天色彩鮮艷,白橡樹則氣派雍容,亞曆山大在這裏感受著自然的寜靜與安慰。但他對於遠方國度的嚮往,也始於這些來自另一片大陸的樹木。
  青年洪堡相貌英俊,身高5英尺8英寸,身姿挺拔、神氣,因此實際看起來得更高一些。他瘦削而靈動,腿腳輕捷,手掌小而精緻(曾有朋友說那像女人的手),眼神富有探詢性,總是很警覺。他的外錶符閤那個時代的審美:淩亂的頭發、飽滿而富有錶情的嘴唇、帶酒窩的下巴。但他也常常抱病,飽受發燒和神經衰弱的煩擾:威廉認為弟弟的病多半齣自想象,因為“那可憐的孩子不開心”。
  為瞭掩蓋自己的脆弱,亞曆山大用機智和富有野心的外錶構築起一道屏障。早在童年時期,他就以言語刻薄齣名,一位傢庭友人喚他為“壞心腸的小鬼”。事實上,洪堡的一生都對得起這一稱號,即便是最親密的朋友都承認他慣於開惡意的玩笑。但威廉曾說,弟弟的性情並不惡毒——也許隻是有點虛榮,急於齣人頭地而已。從青年時期開始,亞曆山大就被這種虛榮和內心深處的孤獨所摺磨,一邊渴望贊揚,一邊希求獨立。他不安卻又深信自己智力超群,在尋求認可的需求與強烈的優越感之間進行長期的拉鋸戰。
  洪堡與拿破侖·波拿巴同年齣生,成長於日益全球化的時代,世界的另一端不再遙不可及。巧閤的是,在他齣生前幾個月,來自十幾個國傢的天文學傢進行瞭第一次國際閤作:他們相互閤作,分享各自對金星淩日現象的觀測結果。計算經度的難題也已解決,在18世紀的世界地圖中,空白區域被迅速填滿。世界正在發生巨變。洪堡7歲那年,美國爆發獨立戰爭,並隨即宣告獨立。1789年,臨近洪堡20歲之際,法國大革命也拉開瞭序幕。
  當時的德國還處在神聖羅馬帝國的庇護之下——用伏爾泰的話說,那是一個既不神聖,也非羅馬,更稱不上帝國的存在。作為民族國傢的德國還不存在:它由眾多小國組成,包括一些極小的公國,以及另一些由實力強大的王朝統治的大國,諸如普魯士的霍亨索倫王朝和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這些傢族仍在爭奪疆域和霸主地位。18世紀中期,普魯士在腓特烈大帝的統治下,成瞭奧地利最強勁的對手。
  洪堡齣生時,普魯士就已經以龐大的常規軍隊和高效的管理而聞名。腓特烈大帝獨攬大權,但也推進瞭一些新政,包括引入初等教育係統和初步的農業改革。在他當政期間,普魯士在宗教寬容方麵有瞭初步的鬆動。這位能徵善戰的君主喜好音樂、哲學和鑽研各種學問。雖然當時的法國人和英國人常嘲笑德國人粗鄙且落後,德國境內卻擁有比歐洲任何其他地方都多得多的大學和圖書館。齣版業和期刊業蒸蒸日上,人們的文化水平迅速上升。
  與此同時,英國經濟正快速發展。如作物輪作和灌溉係統改進等農業革新增加瞭農業産量;英國人還陷入瞭“運河狂熱”,現代化的交通網絡布滿瞭這座島嶼。工業革命帶來瞭蒸汽驅動的織布機和其他機器,工業中心迅速成長為新興城市。農民的耕作不再僅僅為瞭糊口,而是輸齣食糧去供給在新城市中工作的工人。
  新技術如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發明的蒸汽機,以及如歐洲和北美等地接種牛痘預防天花等醫學的新進展,都使人類得以控製自然。18世紀中期,本傑明·富蘭剋林(Benjamin Franklin)發明的避雷針馴服瞭本被看作神譴的雷電。擁有如此強大的力量,人類逐漸失去瞭對自然的敬畏。
  在此之前的兩個世紀裏, 西方社會一直尊奉這樣一種思想,即把自然看作一颱復雜的機器——“宇宙中最偉大而精密的儀器”,一位科學傢曾這樣形容。畢竟,既然人類都能製造精巧的鍾錶和自動機,那麼上帝的造物將何等宏偉?法國哲學傢笛卡爾及其追隨者認為,是上帝給瞭這個機械世界最初的推動力;而牛頓則將宇宙視為神造的鍾錶,上帝正是那位鍾錶匠,持續地調試著宇宙的運行。
  望遠鏡和顯微鏡的發明將新奇的大韆世界展現在人們眼前。同時,它們也給予瞭人類去發現自然定律的信心。德國哲學傢戈特弗裏德·威廉·馮·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von Leibniz)曾在17世紀晚期推行一種以數學為基礎的綜閤知識之觀念。與此同時,牛頓在英國劍橋也以數學為工具,揭示瞭宇宙運行的力學規律。由此,世界開始變得可以預測,隻要人類能夠正確地理解這些自然定律,大傢便可安心不疑。
  數學、客觀測量、對照實驗等科學方法為理性開路,啓濛之風席捲瞭西方世界。科學傢們自封為“知識共和國”(republic of letters)的公民,組成超越國界、宗教信仰和語言壁壘的知識社群。他們往來的信件輾轉於歐洲及大西洋地區,不斷傳播科學發現和新思想。在這個沒有國界的“知識共和國”裏,理性而非君主主宰一切。亞曆山大·馮·洪堡就在這個全新的啓濛時代中長大,見證西方社會以看似一往無前的信心蒸蒸日上。 進步是18世紀的關鍵詞,每一個世代都將艷羨下一個世代所能實現的新境界。沒有人擔心自然本身或許會崩壞。
  ……

前言/序言

  他們手腳並用,在一條高而窄、有些地方僅兩英寸寬的山脊上爬行。那條勉強可以算是條路的小徑,層積著沙土和零散的石子,一碰就會抖落。左側是陡峭岩壁,錶麵結著一層冰,在穿透雲層的陽光照耀下閃著光。右側的景象並沒有令人更輕鬆——懸崖直上直下,深達1 000英尺;黝黯的岩壁上刺齣匕首般尖利的石頭。
  亞曆山大·馮·洪堡和他的三個同伴排成一隊,緩慢跋涉前行。沒有像樣的裝備,也沒有閤適的衣履,這次攀爬充滿危險。寒風凍僵他們的手腳,融雪浸透單薄的鞋子,冰晶粘在頭發與鬍須上。尖利的岩石穿透瞭鞋底,他們走著走著,血便開始從腳底滲齣來。
  那是1802年6月23日,他們正在攀登欽博拉索山——安第斯山脈中一座美麗的穹頂形死火山,高近21 000英尺,位於今天厄瓜多爾的首都基多市以南100多英裏3處。欽博拉索山是當時公認的世界最高山峰。也難怪,洪堡一行的搬運工因為恐懼,在到達雪綫時拋棄瞭他們。火山之巔被濃霧籠罩著,而洪堡堅持決定繼續前行。
  亞曆山大·馮·洪堡已經在拉丁美洲旅行瞭3年,深入瞭少有歐洲人涉足的腹地。當時的洪堡32歲,熱心科學觀測,隨身攜帶瞭很多歐洲當時最先進的儀器設備。為瞭爬上欽博拉索山,他把大部分行李都留在山下,隻帶瞭氣壓計、溫度計、六分儀、一個人工水平綫,以及“測藍計”(cyanometer,一種用來測量天空藍色程度的儀器)。洪堡一邊攀爬,一邊瑟縮著用凍僵的手指掏齣儀器, 把它們架設在狹窄的山脊上,測量海拔高度、重力以及空氣濕度。他仔細地列齣瞭沿途遇見的所有物種——這裏有一隻蝴蝶,那裏有一朵小花——筆記本上記載著一切。
  在海拔約18 000英尺處,他們見到最後一塊長有地衣的岩石。在那之上,一切有機生命的跡象都消失瞭,因為沒有植物或昆蟲可以在如此高的地方生存,就連在此前的攀登中陪伴他們的神鷲也不見瞭蹤影。白霧彌漫,周圍顯得空曠而詭異,洪堡感到完全被隔絕於有生靈居住的世界之外。他說:“我們就像被睏在一個熱氣球裏。”此後,霧氣突然散開,藍天下的欽博拉索山雪頂直現在他們眼前 :“多壯美的景象!”洪堡不禁在內心感慨。但他隨即注意到麵前那條巨大的地縫,足有65英尺寬,600英尺深。然而除此之外,彆無其他的登頂道路。他們已經爬到瞭海拔19 413英尺的位置,離頂峰隻有1 000英尺。
  從未有人爬到過這樣的高度,也從未有人呼吸過如此稀薄的空氣。洪堡站在世界之巔,俯視著腳下起伏的山脈。他開始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地球像一個巨大的生命體:一切都相互關聯。他開始構思一種全新的自然觀念,至今仍然影響著我們對自然的理解。
  亞曆山大·馮·洪堡被同時代的人們公認為繼拿破侖之後最著名的人物,他的事跡令人傾倒,予人啓迪。洪堡於1769年齣生在一個富有的普魯士貴族傢庭,但他決定放棄特權生活,轉而去探尋世界運行的原理。年輕的洪堡齣發去拉丁美洲考察,一去就是5年,途中曆經險境,滿載對世界的新思考而歸。這是一次對他的生命和思想造成深遠影響的旅行,也使他從此馳名寰宇。他以巴黎和柏林這樣的都市為傢,卻也同樣自如地在奧裏諾科河最偏遠的支流旁或俄國與濛古邊境的哈薩剋草原上生活過。在漫長的一生中,他擔任著科學世界的樞紐角色,給同儕的去信多達5萬封,收到的信件數目則至少加倍。洪堡相信,知識必須經由分享、交流,並盡可能地提供給更多人。
  他也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他曾尖銳地批判殖民主義,並支持發生在拉丁美洲的革命,卻也曾經擔任兩朝普魯士君王的內務大臣。他欣賞美利堅閤眾國關於自由和平等的理念,卻從未停止批評這個新生國傢對奴隸製的縱容。他稱自己為“半個美洲人”,但與此同時卻把美洲比作“笛卡爾式的漩渦——一切事物都在其中消散和撫平,歸於沉悶的單調”。他無比自信,但也時刻渴望外部肯定。人們仰慕他的博學,卻也畏懼他的尖刻。洪堡的著作風行一時,被翻譯成10餘種語言齣版,人們賄賂書商以便先睹為快。可即使如此,他臨終前卻一貧如洗。他或許是虛榮的,可也正是他將最後的積蓄贈送給瞭身處睏境中的年輕科學傢。他一生忙於旅行和無休止的工作,總想追求新的體驗,就像他自己所說的:“最好有三件事情同時發生。”
  洪堡以其知識與科學思想聞名,卻不是個隻動動腦筋的學者。他不滿足於在書齋中與捲帙為伍,而是屢屢遠行,考驗自己體力的極限。他深入神秘的委內瑞拉雨林,攀爬安第斯山脈狹窄的岩脊,隻為一睹活火山內部噴湧的火焰。即使年逾60歲,他仍跋涉到俄國最偏遠的角落,同行的年輕人都趕不上他的步伐。
  洪堡著迷於科學儀器、測量和觀察,也心懷發現奇跡的衝動。當然,自然必須經由測量和分析;但他同時也相信,我們對自然世界的反應,很大程度上都基於感官體驗與情感。他想要激發一種“自然之愛”。當其他科學傢執著探尋普世定律的時候,他在著作中寫道,“自然也必須藉由人的感受來體察”。
  洪堡記憶力超群。他能夠在多年以後迴憶起一片樹葉的形狀、泥土的顔色、一次溫度計的讀數、一塊岩石的層積。這使得他能夠將自己相隔幾十年、距離幾韆裏的觀察所得進行比較。一位同儕事後迴憶道,洪堡能夠“同時追蹤世界上所有的現象綫索”。其他人需要絞盡腦汁迴憶的事情,洪堡那雙“如同天然望遠鏡與顯微鏡”(愛默生語)的眼睛,一瞬間就能召喚起過往知識與觀察中的每一粒瑣屑。
  洪堡站在欽博拉索山巔,滿身疲憊地注視著眼前的景象。這裏的植被分布帶依次層疊:山榖裏有棕櫚樹林和潮濕竹林,色彩鮮艷的蘭花攀附在樹乾上。再往上,洪堡看到針葉樹、橡樹、赤楊以及成叢的小檗灌木,與他在歐洲森林裏見到的十分相似;然後是高山植物,與他在瑞士山中采集的一樣;另外還有地衣——這讓他想起從極地和芬蘭極北端的拉普蘭區帶迴的樣本 創造自然:亞曆山大·馮·洪堡的科學發現之旅 [The Invention of Nature]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創造自然:亞曆山大·馮·洪堡的科學發現之旅 [The Invention of Nature]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創造自然:亞曆山大·馮·洪堡的科學發現之旅 [The Invention of Nature]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創造自然:亞曆山大·馮·洪堡的科學發現之旅 [The Invention of Nature]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京東的速度很快,書是正版,支持

評分

降價好快啊!!!我買的時候189呢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質量好價格優惠慢慢看好

評分

信賴京東,發貨快,退還方便,産品種類齊全!

評分

價格實惠,東西不錯?

評分

質量非常好,與賣傢描述的完全一緻,非常滿意,真的很喜歡,完全超齣期望值,發貨速度非常快,包裝非常仔細、嚴實,物流公司服務態度很好,運送速度很快,很滿意的一次購物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這本書早就想買瞭,趁著618活動價收入,劃算!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創造自然:亞曆山大·馮·洪堡的科學發現之旅 [The Invention of Nature]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