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调查2017

中国民生调查2017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13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ISBN:9787517707813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7106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调查”课题组的2017年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包括综合报告、专题报告、省域民生发展报告、数据分析报告等四部分共二十三章。课题组通过在浙江、江苏、安徽、河北、四川、陕西、黑龙江、广东等全国不同省份的近10000份样本的民生关切点入户调查和全国31个省份的近51000份样本的民生满意度电话调查就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收入、医疗、教育、住房保障、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养老保障、政府服务等方面开展电话调查与入户调查,搜集与分析数据,得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调查结果。

作者简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直属中国国务院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中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长期性以及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对重大政策的独立评估和客观解读,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

目录

目 录


第一部分 综合报告

第一章 中国民生调查2017综合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二、民生进展及民生满意度

三、民生关切点和主要民生诉求

四、省域民生发展及空间特征

五、积极回应民生关切,进一步做好民生工作

第二章 民生满意度2017分析报告

一、调查基本情况

二、居民生活满意度分析

三、各领域民生满意度总体状况分析

四、收入分配与民生满意度分析

五、对目前生活状况不满意群体的分析

六、对生活改善情况不满意群体的分析

七、对未来生活缺乏信心群体的分析

八、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三章 民生关切点2017分析报告

一、样本的基本特征

二、民生关切点的基本特征

三、家庭生活各方面因素对民生的影响

四、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对民生的影响

第四章 民生指数2017分析报告

一、民生指数简介

二、全国民生指数分析

三、民生指数评价的主要发现

第二部分 专题报告

第五章 就业专题研究报告

一、2016年我国的总体就业形势及特点

二、促进就业形势好转的主要因素

三、我国就业领域面临的两大突出挑战

四、应对就业新挑战的政策建议

第六章 收入专题研究报告

一、居民收入的基本状况及其趋势变化

二、收入变化对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三、相关对策建议

第七章 教育专题研究报告

一、城乡居民对教育的总体满意度情况

二、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若干建议

第八章 医疗卫生专题研究报告

一、2016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成就

二、居民对卫生健康工作的感受和评价

三、医疗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四、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政策建议

第九章 住房保障专题研究报告

一、住房自有率情况

二、建筑面积与住房成套率情况

三、不同类型居民的居住区域情况

四、住房支出压力情况

五、住房满意率情况

六、政策建议

第十章 环境保护专题研究报告

一、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评价

二、2016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进展

三、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进一步提升公众环境质量获得感的若干建议

第十一章 食品安全专题研究报告

一、食品安全的公众评价和相关工作情况

二、影响食品安全获得感的原因分析

三、提高公众食品安全获得感的建议

第十二章 养老保障专题研究报告

一、2016年民生调查揭示的主要问题

二、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三、2016年应对老龄化的制度构建和地方实践

四、解决养老领域当前突出问题的政策建议

第十三章 政府服务专题研究报告

一、群众对政府服务满意度的总体评价

二、改善政府服务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三、优化政府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四、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点及政策建议


第三部分省域民生发展报告

第十四章 浙江省民生发展报告

一、浙江民生发展总体情况

二、浙江促进民生改善的政策举措

三、民生问题入户调查情况

四、当前浙江民生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五、民生领域主要政策建议

第十五章 江苏省民生发展报告

一、江苏民生发展现状

二、民生发展问卷调查分析

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分析

四、江苏民生工作对策建议

第十六章 安徽省民生发展报告

一、安徽省近年来民生发展总体情况

二、安徽省改善民生的政策举措及成效

三、安徽省民生问题调查问卷分析

四、关于民生问题的政策建议

第十七章 河北省民生发展报告

一、河北省民生发展总体情况

二、入户抽样调查受访者基本情况分析

三、河北省民生问题调查问卷分析

四、河北省民生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五、关于民生问题的政策诉求和建议

第十八章 四川省民生发展报告

一、四川省民生发展总体情况

二、基于问卷分析的民生问题

三、四川省改善民生的政策举措及成效

第十九章 陕西省民生发展报告

一、陕西省民生事业发展概述

二、陕西省民生问卷调查研究

三、陕西省民生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陕西省进一步改善民生的政策建议

第二十章 黑龙江省民生发展报告

一、黑龙江省民生发展现状

二、对本次调查问卷的分析

三、黑龙江省民生方面的突出问题

四、对策建议

第二十一章 广东省民生发展报告

一、广东民生发展总体情况

二、近年来改善民生的政策举措

三、民生问题调查问卷分析

四、民生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五、关于民生问题的政策诉求和建议

第四部分 数据分析报告

第二十二章 民生满意度电话调查数据分析报告

一、调查基本情况说明

二、主要调查数据与结论

三、各项民生问题调查结果详述

第二十三章 民生关切点入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

一、问卷总体信息

二、受访者基本信息

三、家庭情况

四、就业与工作情况

五、家庭成员收入情况

六、基本民生问题

七、收入与消费

八、子女教育

九、医疗卫生

十、养老保险

十一、住房保障

十二、生活环境

十三、政府服务

附录1:2016年民生满意度电话调查问卷

附录2:2016年民生关切点入户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一、研究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为了增强政策研究的针对性,2016年的研究继续突出民生满意度电话调查和民生关切点入户调查。同时,根据新的形势,增加了养老保障和政府服务两个专题,一共开展了9个民生专题研究,并继续开展黑龙江、安徽、江苏、陕西、四川、河北、浙江、广东8个省份的民生研究。

(一)经济形势变化对做好民生工作提出新要求

随着经济企稳,经济增长率等核心经济指标止跌甚至开始回升,这有利于改善城乡居民的发展预期,增强他们的生活信心,有利于社会矛盾的解决,有利于民生政策改革的推进。但这一轮经济企稳,不仅是经济增长速度的趋稳,更有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这种调整必然会给部分行业、部分地区、部分人群的就业、收入、民生投入带来较大影响。特别是在部分经济增速下滑较快的地区,钢铁、煤炭等部分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农民工数量增速和工资增速出现“双降”,城市中年以上劳动力职业转换能力弱,城乡居民收入下降面进一步扩大。部分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增速下行甚至出现负增长,进而影响到政府对社会事业的投入,民生保障收支矛盾更加凸显。

在经济企稳期,一些长期积累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会进一步暴露和凸显。我国社会领域存在收入分配不规范和差距较大,城乡、地区、人群间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待遇差距较大,流动人口基本权益未得到很好保障等诸多问题,尽管经济增长企稳,但这些问题爆发的风险依然存在,对社会政策实施和社会管理造成较大压力。

在经济企稳期,还需要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民生工作面广量大,所涉及的领域很多兼具经济和社会双重属性,同时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着力点。如大力发展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文体服务、休闲服务等行业,不仅能改善民生,也能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相得益彰。

因此,在经济企稳时期需要更加重视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特别需要在客观调查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城乡居民在民生方面的新关切和对民生政策的新诉求,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此,课题组在2016年继续在全国31个省份开展近51000份样本的民生满意度电话调查,在安徽等8个代表性省份开展近10000份样本的民生关切点入户调查,编制全国31个省份的年度民生指数,并开展了就业、收入、医疗、教育、住房、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养老保障、政府服务等专题研究。

(二)主要研究内容

1. 开展民生满意度电话调查。

民生满意度仍然包括居民生活满意度和民生整体满意度。

居民生活满意度是对城乡居民生活满意程度的测量,包括三项:对当前总体生活满意度的评价,对近一年中生活改善情况满意度的评价,以及对未来信心的评价。

民生整体满意度是反映城乡居民对主要民生领域的整体评价。2016年的民生整体满意度仍包含了12个民生领域:交通状况、社会治安、住房状况、食品安全、居住地政府服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就业质量、司法公正。在2016年调查中,还增加了收入变化、政府服务改善、教育状况改善等新问题。

民生满意度是通过电话调查数据计算的,调查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方式,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对象为18-74周岁的城乡居民。调查实际完成有效样本51092个,其中:城镇占63.9%,农村占36.1%;男性占56.1%,女性占43.9%;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1.6%,高中(中专/技校)占24.5%,大学专科(高职)占20.3%,大学本科占21.7%,研究生及以上占1.9%;35岁以下的占36.5%,35-54岁占46.2%,55岁及以上占17.3%;非农业户口(城镇户口)占59.0%,农业户口占41.0%。

2. 开展民生关切点入户调查。

为保持调查的稳定性,2016年继续在安徽、浙江、广东、河北、黑龙江、陕西、四川、江苏8个省进行民生关切点入户调查,而且保持县区级样本不变。调查内容包括工作与就业、基本民生问题、收入与消费、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障、住房保障、生活环境、政府服务等方面。除了工作与就业、基本民生问题以外,其他部分调查内容都结合决策的新需求做了较大调整。

入户调查抽样采用多阶段分层设计、PPS系统抽样技术。第一,将调查省份各区县划分为贫困县和非贫困县,保证每个省抽选一个贫困县,其他区县在综合考虑区县GDP、平均受教育程度、流动人口比例、城市人口比例等9个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的基础上,按照社会经济综合指数得分因子的高低排序进行选取。第二,在获得调查区(县)居(村)委员会基本经济社会信息后,按照相似的方法,采用与各居(村)委会人口规模成比例的系统PPS抽样方式,各自独立抽取2个居(村)委会。第三,在每个居(村)委会内,按某个特定规则(如门牌号、或户主名单等)对家庭户进行排序,采取等概率系统抽样抽出50户家庭作为最终调查单元,并且为保证调查入户的可行性,按同样的方法抽取一套备用调查户。入户后,为了保证对家庭信息掌握的准确性,请家庭的户主或家里最熟悉情况的人来配合完成调查。

入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9744份,样本分布主要特征为:(1)城镇样本的比重为40.06%,城乡结合部样本的比重为17.52%,农村样本的比重为42.43%,调查样本的城乡结构与2015年大体一致。(2)流动人口样本为718个,占有效样本的7.38%,流动人口比例较上年略有下降。(3)受访者中30岁以下(不包括30岁)的人占7.42%,30-39岁占12.86%,40-49岁占24.00%,50-59岁占27.41%,60岁及以上占28.31%,平均年龄略高于上一年。(4)男性受访者占56%,女性受访者比例为44%,男性受访者比例比上一年高4个百分点。(5)样本覆盖20个贫困县,贫困地区样本为2425份。

3. 编制民生指数。

2016年沿用了2015年的民生指数指标体系及测度方法。主要从居民生活、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和生活环境四个方面测度31个省(市、区)的民生发展状况。每个一级指标由若干个二级和三级指标加权平均计算得出,整个指标体系包括17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客观指标的数据通过公开出版的统计年鉴获得,并用上年的数据来测度当年的指数水平。对于每一个方面民生发展状况的评估,本报告首先对指标体系涉及的子指标通过阈值法(与最大最小值比较)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给各个子指标赋予相等的权重,最后利用线性加权法得到各个方面的民生指数。

2016年的民生指数研究,不仅利用2015年的数据测度了31个省份的民生发展水平,还对过去5年各地区民生领域的工作进展及问题进行了分析。

4. 开展民生专题研究。

2016年继续开展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专题研究,并根据形势变化的需要,增加了养老保障和政府服务两个专题,一共开展了9个民生专题研究。同时,更加突出政策研究的定位,各专题研究报告综合运用电话调查、入户调查和统计数据,客观反映各领域民生政策的实施成效和问题,为完善相关政策服务。



中国民生调查2017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国民生调查2017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民生调查2017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国民生调查2017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国民生调查2017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