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4
★《人类简史》是一本幽默易懂,观点新颖的历史书,作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龙采取的方式是普及知识与真理,使他们成为尽人皆知的常识,本书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人类平淡而不平凡的故事
★本书作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龙是出色的通俗作家,他的目标是向人类的无知和偏执挑战,在中国,许多人把阅读房龙的著作作为了解西方历史、接受人文主义启蒙教育的捷径。
★《人类简史》记述了埃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希腊与罗马时代的光辉、中世纪、文艺复兴和欧洲部分国家的革命。在有限的篇幅中,房龙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再现了生动的历史人物。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著作文笔优美、轻松风趣,贯穿着理性、别人评价他,是“以一人之力,把人类几千年文明积累的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的普及都写完了。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从宗教、政治、地质、地貌、生态环境到人文景观,甚至发展趋势及未来走向都进行了大胆的预测,让人吃惊的是竟然多数都成了事实。
★书里有这么一句话“历史本身比小说更精彩”,《人类简史》与其它同类书籍的区别就在于,《人类的故事》是在充满热情的讲述一个智慧种族的生息繁衍,而非在解剖一种智慧生命的干枯标本。
《人类简史》是房龙代表性的著作之一,是一直以来成功且阅读过的人很多的世界通史。作者用形象及流畅的文字,幽默风趣的语言,从远古的时候讲起,讲述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源起,讲述希腊与罗马时代的辉煌,沿着宗教兴起的线索讲述到中世纪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一直到近代的美国独立战争乃至科学时代,为读者展示了人类历史的浩荡长卷。在书中,作者将枯燥的历史和生活娓娓道来,把人文知识叙述得精彩绝伦,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种闪光的智慧。让读者看到了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在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里,读者可以随作者回顾人类的历史,畅游世界,品味不同时代的风格,走进文明的殿堂。房龙用生动流畅的文字,将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荷兰裔美国人,学者、作家、历史学家。
◎代表作《人类简史》、《文明的开端》、《奇迹与人》、《圣经的故事》、《发明的故事》、《人类的家园》及《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等。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的著作,其选题基本上围绕人类生存发展的本质的问题,其目的是向人类的无知与偏执挑战,普及知识与真理,使之成为人所知的常识,很多中国读者认为,房龙作品的通俗性、趣味性和倾向于自由主义的思想也相当程度上满足了中国读书界的需求,并将其喻为一位“人文主义大师”。
★房龙对历史的理解,要胜过写出《世界简史》的威尔斯先生一千倍,而且他以同样富有趣味和更多的幽默进行写作。他写出了一本伟大的书,一本恒久的书。
——查尔斯?比尔德
★房龙的笔,有一种魔力,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的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
——郁达夫
[人类简史:房龙为我们讲人类的故事]
表演平台的布置
我们的祖先
史前人族
埃及人的象形字
尼罗河流域
埃及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苏美尔人和楔形文字
犹太首领摩西
腓尼基人和字母
印欧人
爱琴海文明
古希腊人
古希腊的城邦
古希腊人的自治
古希腊人的生活
古希腊人的戏剧
希波战争
雅典和斯巴达
亚历山大大帝
小结
罗马和迦太基的对决
罗马帝国崛起
罗马帝国的建立
约书亚
罗马灭亡
基督教会的崛起
先知穆罕默德
查理曼大帝
北欧海盗
欧洲封建社会
骑士制度
教皇和皇帝的矛盾
十字军东征
处于中世纪的城市
中世纪的自治制度
中世纪的外部世界
中世纪的商贸
文艺复兴
表现时代
大发现
佛陀和孔子
宗教改革
宗教战争
英国革命
势均力敌
俄罗斯崛起
俄罗斯和瑞典的交锋
普鲁士
重商主义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拿破仑
神圣同盟
反动势力
民族独立运动
发动机的时代
社会革命
解放
科学时代
艺术的发展
殖民扩张
美好的新世界
不变的真理
[人类简史:房龙为我们讲人类的故事]
佛陀和孔子相关的故事
地理大发现为西欧的基督教徒提供了更多与印度人和中国人交往的机会,他们进入了东方人的视野。基督徒们十分清楚,宗教不是信仰的全部,还有他们早已见识过穆斯林,还有那些受到北非异教部落人们敬仰的原始神灵。但是,走进印度和中国的基督教殖民者们还是有些震惊,他们没有想到原来世界上的异教徒如此之多,他们不仅对基督闻所未闻,甚至对基督教义完全没有兴趣。这些人坚信他们传承了近千年的宗教绝对比西方的宗教更具优势。这本书命名为《人类简史》,如果我们只描述欧洲和西半球的历史,有些欠妥,所以,我们接下来把目光转向东方,聊一聊佛陀和孔子的故事。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已经有几千年了,但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把他们的思想奉为哲学,依然以他们的行为作为榜样,他们的言谈举止、深奥思想对许多人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影响颇深。
佛陀被印度人奉为最崇高的“牧羊人”。他的一生充满了神秘色彩。公元前6世纪,佛陀诞生在一个能够看到喜马拉雅山的地方。在这里,雅利安民族(印欧种族东支的自称)的崇高领袖查拉图斯特拉 (琐罗亚斯德)400年前就曾教育他的百姓们,生命就是善与恶的较量,善神奥姆兹德和恶神阿里曼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停止。佛陀是释迦部落首领净饭王和邻国公主摩诃摩耶的儿子,出身尊贵。其母年少时便嫁给了净饭王,但是随着时间流逝,月升月落,年复一年,她一直没能为丈夫孕育子嗣,无人传承王位。直到50岁,她才怀有身孕。她兴奋地回到自己的家乡,希望娘家人能够小心照料,让她健康地生下孩子。
公主的家乡与此地相距甚远,她翻山越岭才回到考里延人的部落,旅途十分艰辛。孩子降生的那天夜晚,摩诃摩耶正在蓝毗尼花园乘凉,时间上有些突然。她称孩子为悉达多,不过人们习惯叫他佛陀,有“悟者”之意。
时光飞逝,悉达多已经成年。19岁时,帅气潇洒的他和表妹雅苏陀罗结为夫妻。接下来的10年时间,悉达多的生活领域全部局限于王宫之中,他对外界的苦难一无所知,生活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等候继承王位。
30岁时,悉达多的生活出现了转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出宫的旅途中碰见了一位濒临死亡的老者,老者十分虚弱,几乎没有力气。他对此十分惊讶,于是告诉了车匿 ,但这并没有引起车匿的惊慌,他反应平淡地说,世界上命苦的人很多,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没什么特别的。这次经历让王子有些伤感,但是他并没有表现出来,回到王宫后依然过着自己应有的生活。他试图忘却这段经历,摆脱烦恼。没过多久,王子再次出宫,碰见了一个被疾病困扰的穷苦人。悉达多十分疑惑,询问车匿,为什么这个人这么痛苦呢?车匿回应道,疾病在这个世界上十分普遍,我们对此无计可施。年少的王子对此十分同情,心情沉重,但并没有什么过激的反应,只是再次回到王宫,和家人生活在一起。
几周过后,一天傍晚时分,悉达多出宫前往河边洗澡。一切就好像上帝提前安排好的一样,他坐的马车经过一道水沟时,一具漂浮着的尸体吓到了马匹。他从小就生活在王宫中,从未亲身经历过如此可怕的场景,有些惊慌失措。但是车匿的反应却很从容,只是告诉他,不必太当回事儿,世界上的人都逃不开生老病死,这是生命必须经历的过程,所有的一切都会结束,不可能永远存在。我们都将走向死亡,走进坟墓,这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当天,悉达多回到家已经是晚上了。一进门,他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人们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他的妻子为他生下了一个小王子。也就是说,王位又有继承人了,这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喜事。但是这种快乐的氛围却没能感染悉达多。看着新生命的诞生,他甚至感到有些恐慌,这是对生存的恐慌。世界上的贫苦和死亡就像是噩梦一样,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那一晚,月色正好,洁白的月光洒落一地。但悉达多却辗转难眠,所有的问题都萦绕在心头,他需要认真思考。如果这些关于生存的疑惑得不到解答,他将永远失去真正的快乐。所以,他决定离开家人,独自解开内心的疑惑。他来到妻子的卧室,但并没有打扰她休息,只是安静地看了妻儿一眼,也是最后一眼,就离开了。他带着绝对忠心的车匿,离开了生活多年的家。
悉达多和车匿共同消失在黑暗的夜晚中,悉达多此行是为了让灵魂有个落脚之处,而车匿则是为了追随自己的主人,以表忠心。
悉达多开始了流浪的生活,四海为家。当时的印度局势动荡,社会混乱。在历史上,雅利安人(可以说是欧洲人的表亲)个性鲜明,不愿服输,他们毫不费力就打败了印度人的祖先——印度土著居民。自此,雅利安人统治了这些性格温和,体型柔弱的黄种人。雅利安人为了方便管理,稳定统治,巩固权威,在印度实行等级制度,将所有人口按照等级划分,最终形成了“种姓”制度,并发展僵化。在等级体系中,身份最为尊贵的是雅利安人,他们是等级最高的“种姓”,包括武士和贵族阶级,第二等级的是祭司,第三等级为农民和商人。土著居民在等级制度中被定义为“吠舍”,也就是身份最低贱的奴隶,所有人都歧视他们,他们就像是生活在黑暗的世界中,永远看不到光明。
种姓制度的发展对宗教信仰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远古时期的印欧人在经历了数千年的漂泊后,亲身经历了很多奇怪的事情。人们把这些事情收集、整理、总结,最后写成了一本书——《吠陀经》。这本书是用梵文书写的。梵文是一种语言,和欧洲的希腊语、拉丁语、俄语、德语等几十种语言十分相似。《吠陀经》被人们称为圣书,但是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阅读,统治者规定,只有等级较高的3个种姓才允许阅读《吠陀经》,至于等级最低的“吠舍”,根本没有机会认识这本书。贵族或僧侣们甚至还明文规定:禁止任何人向“吠舍”透露书籍的相关内容,一旦发现,严惩不贷。
可见,大部分印度人的生活环境都极其恶劣。他们能够从俗世中获得的愉悦感少得可怜,但是,他们的情绪需要发泄,所以,他们开始寻找其他办法,帮助自己脱离苦海。在这种状况下,很多人沉浸在对下一世生活的美好憧憬中,希望能够由此感到一些温暖。
在印度的神话传说中,梵天创造了全部生命,主宰着生命的生存与灭亡,体现着人们崇高的理想。不少人希望能够向梵天学习,像梵天一样对权力、财富无欲无求,认为梵天就是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在他们眼中,纯洁的思想远高于纯洁的行动,所以,他们踏入荒芜的沙漠,食用树叶,折磨肉体,充实灵魂,希望以此领悟梵天真正的聪明才智。
这些远离凡尘,执着于真理的漂泊者深深吸引着悉达多,思虑再三后,他决定像他们一样行动。于是,他选择了剃度,放弃了携带的价值非凡的珠宝,写下诀别信,将其交给车匿,拜托忠心的车匿能够给家人带去消息。然后,这位青年王子独自踏入了荒芜的沙漠。
悉达多神圣纯洁的行为很快传遍了各地,5位年轻人听到后,十分仰慕,于是决定追随悉达多。悉达多没有拒绝,将5个人收归门下。接着,悉达多带领5位年轻人踏进了深山中。他们在灵鹫山 荒芜的山峰中徘徊,隐居了6年,悉达多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了徒弟们。但通过这几年的潜心修炼,他发现自己离超脱完美的境界还差很远,面对花花世界,他无法绝情绝欲。所以,悉达多决定再次独自上路,他抛开了5位徒弟,独自在一棵菩提树下打坐,经过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斋戒。他的劳苦修行终于看到了成果,梵天显现了。自此,人们尊称悉达多为“佛陀”,意思是拯救人们走出苦难的“参悟一切的人”。
佛陀尘世中最后的45年是在恒河附近的山谷中度过的。他在那里,向众人讲述顺从、温和等质朴的教义。公元前488年,佛陀去世了,他在尘世的生命圆满完结。至此,他已经受到了数百万人的热爱。佛陀的教义对待任何人都一律平等,即便是等级最低的“吠舍”也崇拜他。
这种倡导众生一律平等的教义,教导人们憧憬下一世的生活,给予了人们更多的希望,这自然会引起贵族、僧侣和商贾的不满,他们想尽办法试图将这种信仰扼杀在摇篮中。一旦抓住机会,他们就会鼓励印度人信仰历史悠久的婆罗门教 ,希望所有人都能够斋戒,折磨肉体。不过,他们的目的并没有达到,佛教也没有被扼杀。之后,佛教的众多信徒翻越喜马拉雅山,给中国带来了佛的思想。他们甚至还将佛的教导传到了黄海对面的日本。佛教的众多信徒绝对信仰佛陀的智慧,他们禁止采取任何暴力手段。发展到现在,佛教的信徒数量达到了空前的高潮,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多,甚至比基督徒和穆斯林的总数还要多得多。
紧接着,我们聊聊中国的圣贤之人孔子,他的故事没有佛陀那么复杂,十分简单。大约公元前550年,孔子诞生,他的一生生活平静、闲适,不为名利困扰。当时的中国社会一片杂乱,势力雄厚的中央集权政府还没建立起来,百姓生活穷困潦倒。到处都是强盗,杀人放火,抢劫掠夺几乎随处可见。即便物资丰厚的中国北部和中部地区,也是遍地难民。
孔子提倡仁政,他希望能帮助百姓摆脱苦难,脱离苦海。他生性温顺,反对暴力,反对依靠严苛的刑法治理国家。他坚信想要安邦立国,必须改变人们内心真正的想法。孔子的做法可谓迎难而上,他花费一生的精力试图改善中原地区数百万人的天性。中国人并不喜欢西方的宗教。他们虽迷信神仙鬼怪,但他们并不懂得先知,更别说“神启”了。在我们知道的所有传说中人类伟大的精神领袖之列,孔子是特别的,他从未说过自己看到过神灵现身,从未说过自己接受了神的旨意,是神派来的使者,更从未暗示过自己在神的启迪下实现了什么,这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孔子对他人十分理解宽容,他懂得仁爱,喜欢一个人闲走漫游,没事的时候拿起心爱的笛子吹奏动人伤感的乐曲。他对名利没有太大的欲望,也从未要求人们对其言听计从,仰慕追随。这种行为和古希腊的部分智者很像,特别是斯多葛学派。他们都追求简单真诚的生活,希望能够进行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思考,但从未考虑过收获,他们为心灵守护了一片净土,保持了灵魂的安静祥和。
孔子待人友善宽容。他曾亲自拜访中国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者,其倡导的教义和早期基督教倡导的“金律” 极为相似。
孔子对待所有人都心存仁善,避免仇恨。他教导人们要学会自律,这是一种美德。根据孔子的思想,如果我们真正有德,就不会怨天尤人,被烦恼困扰,无论命运如何,都是上天的安排,我们应当随遇而安,知足常乐,而不是抱怨唠叨。这些圣贤人明白,看待事物时一定要学会从多个角度考虑,不管什么事情都有好的一面。
孔子开始游学时,几乎没有追随者。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孔子的门徒不断增加。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在他晚年时期,很多王公贵族都公开了自己作为孔子弟子的身份。当耶稣出生在伯利恒马槽时,中国人的思想早已受到孔子深远地影响了,百姓的生活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只是作用的形式并不是原始的、单纯的方式。岁月流逝,社会变迁,人类的社会也兜兜转转经历了很多,很多宗教顺应时代的潮流做出了一些改变。就像耶稣最原始的教义是教导人们谦逊、顺从、远离尘世的功名利禄。但是在各各他事件 发生了15个世纪后,基督教会的领袖们却开始浪费奢侈,挥霍无度,他们投入大量资金兴修土木工程,建起了一座又一座富丽堂皇的教堂。教皇的行为和最开始伯利恒马槽的悲凉状况,实在无法相提并论。
最初,老子思想的内容和基督教的“金律”十分相似。但是不到3个世纪,老子竟成了一位十分可怕的神。世俗的迷信彻底掩盖了他睿智的思想,平民百姓的生活陷入了紧张不安。
孔子重要的思想之一是孝顺。但是没过多久,人们就不再关注子孙的状况了,而是将自己的全部精神和时间转移到去世的父母身上。他们总是费尽心思回忆过往,但却从未重视过未来,所以对祖先的敬仰开始变得和西方的宗教仪式极为相似。人们在为祖先选择安葬地时,更愿意选择南面的山坡,因为那里光线充足、土壤肥美,但他们可能会选择在缺乏营养,十分阴冷的北面土地上种植稻谷。表现出一副很孝顺的样子,即便饥寒交迫,也不能委屈祖先的英灵。
即便如此,孔子的思想言论还是对越来越多的东亚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中一些见解深刻精辟的言论,改变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让他们对生活的哲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它影响着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管你是在环境恶劣的地下室工作的洗衣工,还是在富丽堂皇的宫殿中处理国家大事的王侯将相,都会受到它的影响。
16世纪,激情澎湃霸道无理的基督教徒从西方来到了东方,他们和东方历史悠久的教义相互碰撞。他们看到了安静慈祥的佛陀雕像,看到了温顺祥和的孔子画像,但对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而言,这些都是陌生的,他们有些惊慌失措,因为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慈眉善目的神人,更不知道该怎么样敬仰他们。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慈善的神人和西方的神明相距甚远,西方的神是苦难的预言者,而东方的神则是魔鬼的代言人,根本不值得基督教徒的尊重,他们更像是偶像崇拜或者奇门邪术。当这些思想阻碍了西方人的香料与丝绸贸易时,他们开始思考用武力解决问题,甚至企图用坚船利炮打开东方的大门,迫使东方人接受西方的信仰。这种行为显然是有违道德的,我们必须加以批判,这不仅不利于未来的贸易,也会给我们留下敌对的印象。
[人类简史:房龙为我们讲人类的故事]
给汉斯吉和威廉:
在我十二三岁那年,我的叔叔——我对读书和画画的喜爱都是源于他——许诺要带着我进行一次难以忘怀的探险之旅,即:他要带我一同爬上鹿特丹老圣劳伦士塔的塔尖。
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教堂的司事拿着一把与圣彼得的钥匙一样大的大钥匙开启了那扇神秘大门。他说:“如果你回来后又想出去,只要按一下铃就行。”满是锈迹的铰链发出了沉闷的声音,将我们与闹市隔离开来,把我们锁在一个全新的,与世隔绝的世界里。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遇到可以听见的寂静。在我们登上第一段楼梯时,我所了解的少得可怜的自然知识又多了一项——可以摸到的黑暗。一根火柴指引着我们应该如何向上走。我们抵达了第二层,然后再上一层,然后又上了一层,直至我们已经弄不清到底走到了第几层——紧接着总还会有下一层。忽然间,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光亮。这一层与教堂屋顶的高度一致,它被作为仓库使用。在几英寸厚的尘土下面,堆放着无数象征着神圣信仰的物品——这些东西全部都是几年前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虔诚的男女们丢弃的。这些物品曾经被我们的祖先们当作掌管生死的神器,可如今却成了一堆废弃的垃圾。神人的雕像也被勤劳的老鼠筑成巢穴,机警的蜘蛛在一个张开双臂的圣人胳膊上编织了一张大网。
又上了一层楼,我们才知道刚才的光亮是从哪里来的。一扇又高又大的窗户敞开着(窗子上安装了粗壮的铁栏杆)让这间高高的空无一人的房间变成了数百只鸽子的栖息地。铁栏杆中间吹来一阵阵清风,空气中充斥着一股奇特又动听的音乐声。这声音便是我们脚下的闹市里发出的,只不过距离已经将这些喧闹声净化了。大型车辆发出的轰隆声,马蹄发出的嗒嗒声,起重机和滑轮发出的咕噜声,以及任劳任怨的蒸汽机发出的嗞嗞声(它们用数以千计的不同方式为人们做着工作)——这些声音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柔和美妙的低吟声,与鸽子们发出的阵阵咕咕声互相呼应。
楼梯到这里为止,再往上便是梯子。上了第一节梯子(这一节梯子很陈旧而且表面光滑,我们必须要用脚不断试探)后,又见到了一个崭新的壮观的景物——城市大钟。我仿佛见到了时间的心脏。我能够听见秒针急促跳动的沉而有力的脉搏声——一下、两下、三下,直至跳到六十下。紧接着传来震动声,好像每一个齿轮都停止不动,一分钟好像被无穷无尽的时间割舍掉了。大钟不停歇地重新开始下一分钟: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最终,随着一阵震动的预警,众多齿轮相互摩擦产生的犹如打雷一般的声响,从我们的头上呼啸而过,对全世界宣告中午来临了。
往上走一层是钟楼。有精致的小钟和它们令人恐惧的姊妹。位于中央有一个大钟——我在午夜时听见它 人类简史:房龙为我们讲人类的故事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人类简史:房龙为我们讲人类的故事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人类简史:房龙为我们讲人类的故事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人类简史:房龙为我们讲人类的故事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