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胡希恕医学全集·胡希恕病位类方证解》为整理胡希恕先生病位类方证的笔记,展现了胡老的原始笔记以及编者的解读。
全书共分中医辨证施治概论、表证类方证、里证类方证及半表半里类方证四部分,不但介绍了胡老对经方方证的解说,读后可以临床致用,同时更展示了胡老对病位类方证的探讨思路及存在的问题,启示后学者应继承其衣钵,进一步探讨六经的实质及方证归类,从而真正做到应用经方由辨六经到辨方证得心应手。
目录
第一章 中医辨证施治概论
第一节 导论
第二节 六经和八纲
一、八纲
二、六经
第三节 脉诊
一、脉象概论
二、诊脉和辨脉
第四节 食水瘀血的毒害
一、食毒
二、水毒
三、瘀血
第五节 论方证
第六节 治则简介
第七节 辨证施治实质
第一章 表证类方证
第一节 表证概论
第二节 桂枝汤类方证
一、桂枝汤方证
二、桂枝加桂汤方证
三、桂枝加葛根汤方证
四、栝楼桂枝汤方证
五、桂枝加黄芪汤方证
六、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方证
七、桂枝加附子汤方证
八、桂枝加人参汤方证(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
九、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证
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
十一、桂枝加芍药汤方证
十二、桂枝加大黄汤方证
十三、小建中汤方证
十四、当归建中汤方证
十五、黄芪建中汤方证
十六、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证
十七、桂枝去芍药汤方证
十八、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证
十九、桂枝附子汤方证
二十、白术附子汤方证(去桂加白术汤证)
二十一、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方证
二十二、桂枝去桂(芍药)加茯芩白术汤方证
二十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方证
二十四、桂枝甘草汤方证
二十五、甘草附子汤方证
二十六、半夏散及汤方证
二十七、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证
二十八、防己茯苓汤方证
二十九、防己黄芪汤方证
三十、桂枝人参汤方证
三十一、白虎桂枝汤方证
三十二、芩桂术甘汤方证
三十三、芩桂枣甘汤方证
三十四、茯苓甘草汤方证
三十五、茯苓泽泻汤方证
三十六、苓桂五味甘草汤方证
三十七、苓甘五味姜辛汤方证
……
第三章 里证类方证
第四章 半表半里证类方证
后记
精彩书摘
《胡希恕医学全集·胡希恕病位类方证解》:
此所谓治则,即通过六经八纲的辨证后所确立的施治准则。今略述于下。
太阳病,病在表宜发汗,不可吐下,如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等均属太阳病的发汗剂。
少阴病,虽与太阳病同属表证,亦宜汗解,但发汗须酌加附子、细辛等温性亢奋药,如桂枝加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均属少阴病的发汗剂。
阳明病,热结于里而胃家实者,宜下之,但热而不实者,宜清热。下剂如承气汤;清热如白虎汤。若胸中实,则宜吐,不宜下,吐剂如瓜蒂散。阳明病不宜汗。
太阴病,虚寒在里只宜温补,汗、下、吐均当严禁。
少阳病,病在半表半里,只宜和解,汗、下、吐均非所宜,如柴胡汤、黄芩汤等,皆少阳病的解热合剂。
厥阴病,虽与少阳病同属半表半里,法宜和解而禁汗、下、吐的攻伐,但和宜温性强壮药,如当归四逆汤、乌梅丸等均属之。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者,谓寒证宜温热以祛其寒,如干姜、附子、乌头等配剂属之。热者寒之者,谓热证宜寒凉药以除其热,如栀子、黄芩、石膏等配剂属之。虚者补之,实者攻之虚者补之者,谓虚证宜强壮药以补益其不足,汗、下、吐均当禁用。实者攻之者,谓实证宜以汗、下、吐等法彻底以攻除其病,强壮补益等药大非所宜。例如理中汤、建中汤等皆补虚剂;麻黄汤、承气汤等皆攻实剂也。
按:表、里、阴、阳之治已括于六经,故于八纲只出寒、热、虚、实四则。
【解读】这里所说的治则,当然是指《伤寒论》的治疗大法。特别要注意的是,胡希恕老师认为,六经来自八纲,六经的治疗原则、大法,当亦不出八纲、八法。
这里还要特别注意,《伤寒论》的太阳宜汗,忌吐、下;阳明忌发汗:少阳忌汗、下、吐,与《内经·热论》的“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脏者,故可汗而已”显然不同,即《伤寒论》的六经是八纲,而不是经络脏腑概念。
更应注意的是,胡希恕老师认为,中医经方辨证是依据症状反应,治疗当亦是针对症状反应(证),而不是针对病因。后世注家以《内经》释《伤寒论》,认为伤寒是伤于寒,治则是辛温解表、散寒;中风是中于风邪,治则是祛除风邪。这明显与仲景原文原意相乖,致使后人不会用麻黄汤、桂枝汤治疗热性病,甚则以“况桂枝下咽,阳盛即毙”吓人,使后人不解仲景治伤寒、热性病原理。胡希恕老师从仲景原文分析入手,又结合临床,总结了《伤寒论》的六经治疗大法,是如实反映了仲景医学的治疗方法。
再应当注意的是,胡希恕老师探讨了《伤寒论》治病的方式方法,即依据症状反应的辨证施治,进一步探讨了中医经方辨证施治的实质,概括定义为:“中医辨证施治,是在患病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而适应整体地、讲求一般疾病的通治方法。”章太炎盛赞“《伤寒论》为吾土辨析最详之著作”,盛赞代表中医为国争光者莫过于《伤寒论》:“中医之胜于西医者,大抵《伤寒论》为独甚。”即是在说《伤寒论》有其独特的科学理论体系。胡希恕老师一生研究《伤寒论》,指出《伤寒论》的六经是症状反应的六经,治疗主要依据症状反应,简单明了地概括了《伤寒论》的治病特点和要妙。这一论断在临床屡屡验证,如治疗流感、肺炎等热性病,凡见发热、恶寒、脉浮紧、无汗者,即用麻黄汤;凡见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者,即用桂枝汤,依证还有用大青龙汤、小柴胡汤、大承气汤、白通汤……而不是据伤的是寒邪、风邪、温邪、火邪……更不据细菌或病毒,主要是依症状表现用药,治疗皆能取得良效。近几十年的经验教训也证明,板蓝根、黄连等根据西医的病因诊断,用于抗病毒、杀菌治疗,不据症状反应(证)用药,多不能取效且易出现不良反应。尤其值得注目的是,日本的“小柴胡汤副作用事件”:有地滋按西医科研方法应用小柴胡汤,即依西医诊断肝炎病名,用小柴胡汤治疗,试验观察有效,但长期临床应用却出现间质性肺炎及死亡病例。而据《伤寒论》六经辨证及相应方药治疗,即依症状反应治疗则多取良效,而无副作用。这里显示了中医经方的科学特点及与西医的差异,显示了中医胜于西医者,主要是依据症状反应所总结的治疗规律。
因此,胡希恕老师指出的,《伤寒论》的六经是症状反应的六经,中医治疗主要依据症状(证)反应,揭示了《伤寒论》辨证施治实质,是科学内涵所在。
……
前言/序言
章太炎日:“中国医药,来自实验,信而有征,皆合乎科学。”意思是说中医药的由来,是通过长期的临床经验总结得到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论述反映于《伤寒论》的成书。熟读《伤寒论》后,不难发现,其主要内容是临床经验总结,其中不乏治疗有效的经验记录,而更多的是经验教训,亦不乏惨痛的误治教训。正是如此,几千年来,一代代中医人不断的经验总结,成就了中国医药,成就了《伤寒论》,成就了经方医学体系,而今这一伟大工程仍在继续。胡希恕先生对《伤寒论》的研究,反映了一代经方传人的努力,是经方发展的缩影。
胡希恕先生通过毕生研究,提出《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具有划时代意义,影响一代人读懂《伤寒论》。但其治学严谨,许多论著未公于世,缘常自训:“考虑不成熟,轻易发表,害人害己!”当我们整理先生旧作时,看到了以方类证的笔记,亦看到了以病位类方证笔记(如文前图1~4),同时我们注意到,老师举例了六经类方证的原则,而未能进行六经类方证。更值得注意的是,老师以病位类证时,在不断地推敲每个方证的六经归属,不断地改变以前的认识和观点,有的举棋不定(如文前图5),这正是胡老自谓“考虑不成熟”的地方吧?这里亦提示我们,有责任继承胡老的未竟事业。因此,我们把胡老病位类方证原著刊出,并加入我们对病位和六经的认识,以供同道探明《伤寒论》方证的六经归属。
此前我们整理了胡希恕先生对经方的研究经验,分别出版了《经方传真》《经方传灯》《张仲景用方解析》《中国汤液经方》《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解读张仲景医学》等书,基本展示了胡希恕先生对《伤寒论》经方的研究成果、学术特点。本书向读者展现的是胡希恕先生对经方以病位类方证的探讨。
胡希恕先生曾对《伤寒论》方证进行多次整理探讨,尤重视以方类证,已出版的《经方传真》《张仲景用方解析》即属此类。更值得注意的是,老师以病位类证时,不少方证与病位、六经提纲不相符,且在列写作提纲时,多有改动,如里证类目录中有“葶苈大枣泻肺汤”,后注“宜置于半表半里”;又如苓姜术甘汤证有时置于表证类中,有时放于里证类中;栀子豉汤类方证,有时列于里证中,有时列于半表半里证中;更突出的是半表半里类证中,有不少方证与六经提纲不符……显示了胡希恕先生虽探明了六经实质,明确了病位类方证,而六经类证仍在探讨中。故本书是接其衣钵,继探讨病位后进一步探讨六经类方证,以完成先生未竟的事业。同时,我们重读胡希恕老师的注解,加深了对方证的认识,纠正了对某些方证的错误认识,如对桂枝加芍药汤等方证的认识。这样我们整理先生旧论为主,辅以我们的认识加以解读,累成此书,冀对研究仲景学说有所裨益。
对《伤寒论》的条文、内容进行解析,是胡希恕先生研究《伤寒论》的主要方法特点,即结合临床把方证归类、以方类证是其研究方法之一,是脚踏实地、紧密结合临床,揭示六经实质,探明经方理论体系的必经之路,也揭示胡希恕先生在研究仲景医学中,是逐步解疑、逐步认识、逐步提高的过程。
胡希恕老师把每个方证的应用体会,验证条文的含义、病位所在,以表、里、半表半里病位类方证,已暗涵六经类方证,为六经类方证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启发我们进行六经类方探讨,故出版了《解读张仲景医学——经方六经类方证》一书,在撰写该书时,我们时常遇到一些方证归类、归经难以定夺,如真武汤到底归少阴?还是归太阴?还是归太阳?这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也就是说,整理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继承胡希恕先生衣钵,探明正确的六经分证,两书互参解读,将有助于经方理论、方证的研究、发展,有助于解读《伤寒论》。
本书据胡希恕老师原作(多为20世纪50~70年代笔记)分章为四,计第一章为中医辨证施治概论;第二章为表证类方证;第三章为里证类方证;第四章为半表半里类方证。
本书所引用《伤寒论》原文皆据赵开美本,其注解及按语除个别字句改动外,尽量保持原貌。书中凡遇有须注释、须加探讨者皆放于【解读】项中。更值得说明的是,我们对每一个方证试探进行了六经归类,亦置于【解读】中。
胡希恕医学全集·胡希恕病位类方证解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