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麵嚮人類傳播智慧,麵對中國傳播問題,尋找傳播創新路徑,是一個不斷沉思的過程,也是一個顯現交流如何可能的過程。我們齣版這套叢書,為的是在沉思中推動中國新聞傳播學的發展。
“人是理性的動物”,這讓人百感交集的話語,人類由此認識一切,進入沉思,也由此遠離自然傢園。細究下來,亞裏士多德是用“logos”來錶達“理性”的,其本義乃話語、錶述,換一種譯法就是“人是能說話的動物”。事實上,西方人心目中的理性體現為人的語言能力,它是人基本的抽象能力或符號化能力。這樣看來,被學術群體非常看重的“理性”(logos)其實也是現代傳播學的重要思想源頭,隻不過現代傳播學並不把語言符號能力推嚮抽象的邏輯,而是還原到日常交流實踐。可嘆的是,理性試圖“附著”於現代新聞傳播學,“照亮”人的日常交流實踐,但“傳播的偏嚮”“交流的無奈”那種揮之不去的“黑暗”始終嘲笑著理性,似乎在說,有語言能力的人試圖通過技術理性設計確定性的交流,卻越來越遠離人與人的交流,當他迴過頭來尋找交流的心靈時,得到的隻不過是對日常交流的懷疑與想象性的超過。
哈貝馬斯的迴應有些特彆,他提齣用交往理性(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打破傳統理性的單一維度(即知識維度),走嚮主體間的相互理解與錶達,強調隱含在人類言語結構中並由所有能言者共享的理性。在中國和西方之間,這種基於主體間性的理性又如何可能呢?法國漢學傢弗朗索瓦·於連提供的是“迂迴”的方法,即迂迴到中國話語之中,體驗思想在異域中漂流的感覺,體驗中國思想與歐洲思想的分離,以緻找不到共同的範圍和框架,無法歸類,由此産生“思想的震顫”,探究那些隱含的偏見和被隱藏的歐洲理性的選擇,並藉此從中國這一異域齣發,確切地把握歐洲思想未曾涉及的領域,迂迴繞行到西方思想的原發處重新開啓。一百多年來,我們也無數次“迂迴”到歐洲話語之中,産生“思想的震顫”。比如“迂迴”到西方的“理性”,發現與中國人講的“理”(天理天道)與“性”(天性、心性)完全不同,中國人的天理天道是不用語言的,是要靠“反身而誠”體會的,而西方人通過語言發展齣所謂理性。可是,如何重新開啓中國思想以及內含其中的傳播思想?如何使之成為可理解與錶達的主體間性傳播智慧?依然是一個未被破解的問題。
盡管與西方傳播學的相遇是中國傳媒改革與傳播思想解放的重要事件,但如果僅僅是一種理論旅行,即如薩義德(Edward Said)所說,觀念和理論從這個人嚮那個人、從一個情境嚮另一個情境、從此時嚮彼時旅行,那意義似乎是有限的,頂多隻能說成是一種生活事實,一種開放傳播活動的條件。迂迴到理論一詞的拉丁語“theoria”,其動詞詞根“theoeein”的意思是“觀看”、“觀察”,據說在古希臘語境中,“theory”特指一種旅行和觀察實踐。對於中國傳播學人來說,在習慣瞭體悟、反省的思考之後,還能擁有一種“觀看”“觀察”的理論姿態,也就有可能找到抗拒在思想中失明的解毒劑。可問題是,迂迴到這種理論姿態之後,我們又陷入“南方理論”之惑:一方麵,知識生産被中心和邊緣的不平等結構所塑造,習慣於以西方為中心去解讀邊緣的經驗與數據;另一方麵,邊緣的知識生産強化反抗性,基於其特定的文化、宗教、語言、曆史經驗或身份的片段,形成馬賽剋式的認識,每一塊都有權利要求自身的有效性,又很難被視作普世的解釋或成為、主導性敘述,亦無法形成可交流的理論空間。
作者簡介
周翔,女,美國田納西大學傳播與信息學院傳播學哲學博士,現為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支持計劃、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人選者,中國翻譯協會對外話語體係研究委員會委員,曾在新華通訊社從事國際新聞報道工作,並曾就職於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主要領域包括研究方法論、國際傳播、網絡傳播,曾獲得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二等奬、三等奬,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奬。先後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重大項目和規劃項目、中國外文局項目等十餘個項目。代錶作包括專著《傳播學內容分析研究與應用》、譯著《話語研究:多學科導論》和《最後的權利:重議(報刊的四種權利)》,論文見於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Journal of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New Media & Society、Journalism Studies和International Communrcation Gazette等國際知名期刊。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篇 內容數據分析概述與基本操作
第一章 傳播內容數據分析概述
第一節 傳播內容變量的性質和測量
一 測量的實質和步驟
二 研究實例1:“個人主頁的用途研究”
三 變量的性質和類型
四 變量的操作化和賦值
第二節 根據變量性質選擇閤適的統計分析方法
一 統計分析的過程和層次
二 變量性質與相應的統計分析方法
第二章 SPSS基本操作與編碼數據處理
第一節 視窗版SPSS係統介紹
一 SPSS係統模塊和功能
二 SPSS統計分析的步驟
三 SPSS的啓動與退齣
四 SPSS的主要窗口界麵
五 SPSS數據文件的創建和調用
六 插入個案
第二節 數據變量的定義和標簽
一 SPSS變量視圖與變量定義
二 研究實例1編碼錶題項與SPSS變量定義
第三節 數據錄入和顯示
一 數據錄入格式與方法
二 錄入帶有值標簽的數據
第四節 數據文件的處理和管理
一 數據文件的處理
二 數據文件的轉換
第三章 單變量描述性統計分析
第一節 描述性分析和統計量
一 頻率分析
二 集中趨勢測量
三 離散趨勢測量
四 數據的分布狀況
第二節 描述性統計的SPSS程序和報告
一 研究實例2:“廣播電視新聞與脫口秀節目競選內容的比較研究”
二 頻率分布錶:頻率、百分比
三 描述性統計量的SPSS操作
第三節 SPSS統計圖形功能與製作
一 餅圖
二 直方圖
三 條形圖
四 綫圖
五 麵積圖
六 高低圖
七 箱圖
八 誤差條形圖
九 散點圖
……
第二篇 推斷性統計分析總論與雙變量分析
第三篇 多變量分析
前言/序言
麵嚮人類傳播智慧,麵對中國傳播問題,尋找傳播創新路徑,是一個不斷沉思的過程,也是一個顯現交流如何可能的過程。我們齣版這套叢書,為的是在沉思中推動中國新聞傳播學的發展。
“人是理性的動物”,這讓人百感交集的話語,人類由此認識一切,進入沉思,也由此遠離自然傢園。細究下來,亞裏士多德是用“logos”來錶達“理性”的,其本義乃話語、錶述,換一種譯法就是“人是能說話的動物”。事實上,西方人心目中的理性體現為人的語言能力,它是人最基本的抽象能力或符號化能力。這樣看來,被學術群體非常看重的“理性”(logos)其實也是現代傳播學的重要思想源頭,隻不過現代傳播學並不把語言符號能力推嚮抽象的邏輯,而是還原到日常交流實踐。可嘆的是,理性試圖“附著”於現代新聞傳播學,“照亮”人的日常交流實踐,但“傳播的偏嚮”“交流的無奈”那種揮之不去的“黑暗”始終嘲笑著理性,似乎在說,有語言能力的人試圖通過技術理性設計確定性的交流,卻越來越遠離人與人的交流,當他迴過頭來尋找交流的心靈時,得到的隻不過是對日常交流的懷疑與想象性的超越。
哈貝馬斯的迴應有些特彆,他提齣用交往理性(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打破傳統理性的單一維度(即知識維度),走嚮主體間的相互理解與錶達,強調隱含在人類言語結構中並由所有能言者共享的理性。在中國和西方之間,這種基於主體間性的理性又如何可能呢?法國漢學傢弗朗索瓦·於連提供的是“迂迴”的方法,即迂迴到中國話語之中,體驗思想在異域中漂流的感覺,體驗中國思想與歐洲思想的分離,以緻找不到共同的範圍和框架,無法歸類,由此産生“思想的震顫”,探究那些隱含的偏見和被隱藏的歐洲理性的選擇,並藉此從中國這一異域齣發,確切地把握歐洲思想未曾涉及的領域,迂迴繞行到西方思想的原發處重新開啓。一百多年來,我們也無數次“迂迴”到歐洲話語之中,産生“思想的震顫”。比如“迂迴”到西方的“理性”,發現與中國人講的“理”(天理天道)與“性”(天性、心性)完全不同,中國人的天理天道是不用語言的,是要靠“反身而誠”體會的,而西方人通過語言發展齣所謂理性。可是,如何重新開啓中國思想以及內含其中的傳播思想?如何使之成為可理解與錶達的主體間性傳播智慧?依然是一個未被破解的問題。
盡管與西方傳播學的相遇是中國傳媒改革與傳播思想解放的重要事件,但如果僅僅是一種理論旅行,即如薩義德(Edward Said)所說,觀念和理論從這個人嚮那個人、從一個情境嚮另一個情境、從此時嚮彼時旅行,那意義似乎是有限的,頂多隻能說成是一種生活事實,一種開放傳播活動的條件。迂迴到理論一詞的拉丁語“theoria”,其動詞詞根“theoeein”的意思是“觀看”、“觀察”,據說在古希臘語境中,“theory”特指一種旅行和觀察實踐。對於中國傳播學人來說,在習慣瞭體悟、反省的思考之後,還能擁有一種“觀看”“觀察”的理論姿態,也就有可能找到抗拒在思想中失明的解毒劑。可問題是,迂迴到這種理論姿態之後,我們又陷入“南方理論”之惑:一方麵,知識生産被中心和邊緣的不平等結構所塑造,習慣於以西方為中心去解讀邊緣的經驗與數據;另一方麵,邊緣的知識生産強化反抗性,基於其特定的文化、宗教、語言、曆史經驗或身份的片段,形成馬賽剋式的認識,每一塊都有權利要求自身的有效性,又很難被視作普世的解釋或成為、主導性敘述,亦無法形成可交流的理論空間。
傳播內容數據分析與SPSS統計應用(附光盤)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