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常用部署

OpenStack常用部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伊丽莎白,K.,约瑟夫(Elizabeth,K.,Joseph) ... 著,陈琳华 译
图书标签:
  • OpenStack
  • 云计算
  • 虚拟化
  • 部署
  • 运维
  • Linux
  • 服务器
  • 网络
  • 存储
  • 自动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77316
版次:1
商品编码:12328303
品牌:异步图书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OpenStack是构建与集成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开源技术。这是一本关于部署OpenStack和理解其内部结构的完整实践指南。两位作者分享了在虚拟服务器和物理服务器上部署OpenStack以及使用OpenStack解决许多现实挑战的方法。

本书首先通过指导读者完成小型虚拟化部署来帮助读者掌握OpenStack的概念和组件。在读者加深理解后,进一步指导读者构建可水平扩展的大型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在功能丰富的云环境中集成了多个组件。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会发现让OpenStack平台更加成熟、使生产准备就绪的增强功能等新进展,以及关于调试和增长的专业技巧。

作者以更为广泛的OpenStack生态系统收尾,为读者展示了如何通过涵盖本地和托管解决方案的混合云来驱动价值。他们利用丰富的个人经验,解决了从成本到数据主权和数据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本书的目标是对真实世界中的OpenStack的规划和部署进行讲解,解决读者在实际应用OpenStack过程中的疑问,因此对所有想将OpenStack用于概念验证或在生产中应用的系统、网络和数据中心专业人员,以及希望运用当前热门云技术的教师和学生来说,本书都是理想的学习资源。

内容简介

OpenStack是当今用于构建和集成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技术,本书是一个完整且实用的OpenStack部署指南,让读者理解如何部署OpenStack的同时了解它的内部结构。书中先概述云计算和OpenStack的概念和OpenStack单服务器部署工具DevStack,并介绍OpenStack关键组件,包括仪表盘(Horizon)、计算(Nova)、身份(Keystone)、网络(Neutron)、镜像服务(Glance)、块存储(Cinder)、对象存储(Swift)、遥测(Ceilometer)、裸机(Ironic)、编排(Heat)、容器(Magnum)等;接着通过介绍多种类型的OpenStack部署实例,讲解不同云环境(公有云、私有云、块储存云和对象存储云)的部署,以及在功能丰富的云环境中集成多个组件的方法;介绍更为广泛的OpenStack生态系统及增强功能,这些增强功能使OpenStack平台变得更加成熟且完备。

本书的目标读者是致力于学习OpenStack基础知识,并尝试各种部署场景的Linux和Unix系统管理员和网络工程师,本书将成为其工作中应用OpenStack的理想资源和必不可少的学习材料。

作者简介

伊丽莎白 K. 约瑟夫(Elizabeth K. Joseph)作为OpenStack基础设施项目的系统管理员,一直在为OpenStack工作人员提供支持。她在OpenStack开发邮件列表中非常活跃,并且在OpenStack TripleO项目中负责测试工程。此外,她还经常为旧金山湾区等地的公司提供OpenStack指导,定期参加一年两次的OpenStack设计峰会,并在全球会议中针对开源主题发表演讲。

马修·费希尔(Matthew Fischer)拥有超过15年的软件开发经验,从事过UNIX内核、移动开发、DevOps等方面的工作,目前为一个部署和运行OpenStack的团队工作。他自2013年起开始使用Puppet部署OpenStack。

目录

目录

第 1章 OpenStack是什么 1
1.1 云 1
1.2 搭建自己的云 3
1.3 用法 3
1.4 关键组件 3
1.4.1 实例 3
1.4.2 队列 4
1.4.3 仪表盘(Horizon) 4
1.4.4 计算(Nova) 6
1.4.5 身份(Keystone) 8
1.4.6 网络(Neutron) 8
1.4.7 镜像服务(Glance) 9
1.4.8 块存储(Cinder) 9
1.4.9 对象存储(Swift) 10
1.4.10 遥测(Ceilometer) 10
1.4.11 裸机(Ironic) 11
1.4.12 编排(Heat) 11
1.4.13 容器(Magnum) 11
1.4.14 其他项目 12
1.5 发布周期 12
1.5.1 Ubuntu长期支持 13
1.5.2 Ubuntu Cloud Archive 13
1.5.3 Puppet模块 14
1.6 小结 15
第 一部分 初次部署
第 2章 DevStack 19
2.1 DevStack是什么 19
2.1.1 开 发 者用途 20
2.1.2 培训用途 20
2.1.3 持续集成用途 20
2.2 DevStack需求 21
2.3 部署DevStack 21
2.3.1 仪表盘:作为用户登录 23
2.3.2 仪表盘:作为管理员登录 26
2.3.3 命令行上使用主机 27
2.4 DevStack选项 29
2.4.1 “稳定的”DevStack 29
2.4.2 定制DevStack 30
2.5 小结 31
第3章 网络 32
3.1 关键概念 32
3.1.1 操作的分层 32
3.1.2 提供商网络 33
3.1.3 租户网络 34
3.1.4 最*大传输单元(MTU) 35
3.2 部署条件 36
3.3 流量流 39
3.3.1 控制器节点 40
3.3.2 计算节点 44
3.4 其他资源 45
3.5 小结 45
第4章 首*个OpenStack 46
4.1 系统要求 46
4.2 初始设置 47
4.2.1 网络 47
4.2.2 操作系统 49
4.2.3 系统配置 49
4.3 OpenStack组件 53
4.3.1 控制器节点 53
4.3.2 计算节点 79
4.4 管理实例 81
4.5 小结 83
第 二部分 部署
第5章 部署的基础 87
5.1 系统要求 87
5.1.1 参考部署 88
5.1.2 网络 89
5.1.3 选择部署机制 89
5.2 初始设置 90
5.3 选择组件 91
5.3.1 身份(Keystone) 91
5.3.2 数据库(MySQL) 92
5.3.3 消息队列(RabbitMQ) 92
5.3.4 网络(Neutron) 92
5.3.5 计算(Nova) 93
5.3.6 镜像(Glance) 93
5.3.7 仪表盘(Horizon) 93
5.4 基础场景 94
5.4.1 控制器节点 94
5.4.2 计算节点 106
5.4.3 故障排除 111
5.5 小结 112
第6章 私有计算云 113
6.1 使用 113
6.1.1 政府机构 114
6.1.2 主要公司 114
6.2 系统要求 114
6.3 场景 115
6.3.1 启动实例:仪表盘 115
6.3.2 启动实例:OpenStack
客户端 124
6.3.3 运行服务 131
6.3.4 SDK与OpenStack API 133
6.4 小结 134
第7章 公有计算云 135
7.1 使用 135
7.1.1 传统技术公司 136
7.1.2 网络托管公司 136
7.2 系统要求 136
7.3 架构概览 137
7.4 场景 138
7.4.1 控制器节点设置 138
7.4.2 计算节点设置 139
7.4.3 查看统计数据:仪表盘 140
7.4.4 查看统计数据:命令行
客户端 141
7.5 处理测量值与警报 144
7.6 小结 144
第8章 块存储云 145
8.1 使用 145
8.1.1 云提供商 145
8.1.2 数据处理 146
8.1.3 保持备份 147
8.2 系统要求 147
8.3 架构概览 148
8.4 场景 149
8.4.1 控制器节点设置 149
8.4.2 创建和附加卷:仪表盘 151
8.4.3 创建和附加卷:OpenStack
客户端 154
8.4.4 使用卷 157
8.4.5 自动化 159
8.5 小结 159
第9章 对象存储云 160
9.1 使用 160
9.1.1 网络托管公司 161
9.1.2 文件同步与共享 161
9.1.3 日志存储 161
9.2 系统要求 162
9.2.1 选择组件 162
9.2.2 关键概念 162
9.3 场景 165
9.3.1 控制器节点设置 166
9.3.2 创建容器和对象:仪表盘 169
9.3.3 创建容器和对象:OpenStack
客户端 172
9.3.4 使用对象 173
9.4 除Swift之外 176
9.5 小结 176
第 10章 裸机配置 177
10.1 使用 177
10.1.1 云托管公司 178
10.1.2 内部云 178
10.1.3 数据库托管 178
10.1.4 高性能计算 178
10.2 架构概览 179
10.2.1 安装 180
10.2.2 使用Ironic 180
10.2.3 管理Ironic 183
10.3 社区 184
10.4 小结 184
第 11章 控制容器 185
11.1 什么是容器 185
11.2 使用 186
11.2.1 公有云公司 186
11.2.2 在线游戏公司 186
11.3 针对Nova的容器驱动 187
11.4 Magnum 187
11.4.1 Magnum概念 188
11.4.2 安装Magnum 189
11.5 小结 189
第三部分 扩展与故障排除
第 12章 一个完整的云 193
12.1 使用 193
12.2 系统要求 193
12.3 场景 194
12.3.1 控制器节点设置 194
12.3.2 计算节点设置 195
12.3.3 探索部署:仪表盘 195
12.3.4 探索部署:命令行客户端 196
12.4 更大的云 197
12.4.1 高可用性和扩展性 197
12.4.2 额外组件 198
12.5 小结 199
第 13章 故障排除 200
13.1 阅读显示的错误 200
13.2 日志 203
13.2.1 调试模式 203
13.2.2 理解日志消息 204
13.3 关键服务 205
13.4 网络 205
13.4.1 网络调试工具 206
13.4.2 ip和网络名称空间 206
13.4.3 tcpdump 207
13.4.4 MTU 208
13.4.5 Open vSwitch和Linux
网桥 208
13.4.6 iptables 209
13.5 配置文件 209
13.6 Puppet 210
13.6.1 探索模块 210
13.6.2 更多的Puppet帮助 211
13.7 缓解中断 211
13.8 请求帮助 212
13.9 小结 212
第 14章 厂商与混合云 213
14.1 厂商生产系统 213
14.2 公有云与混合云 214
14.2.1 公有云 214
14.2.2 混合云 216
14.3 厂商锁定 217
14.3.1 迁移* 自己运行的新云上 217
14.3.2 迁移* 由厂商运行的云上 217
14.4 小结 218
附录A 参考部署 219
附录B 其他部署机制 222
附录C 经久耐用的Puppet 224
附录D 为OpenStack贡献代码 229
附录E OpenStack客户端(OSC) 235
附录F 通过OpenStack寻求帮助 239
《OpenStack常用部署》:一套实用的技术指南 前言 在云计算的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OpenStack作为开源的云操作系统,以其开放、灵活、可扩展的特性,赢得了越来越多企业和开发者的青睐。然而,对于许多初次接触OpenStack的从业者来说,如何从零开始搭建一个稳定、高效的云环境,无疑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繁杂的组件、多样的配置选项,以及不同部署场景下的适配需求,都可能成为阻碍他们迈出第一步的绊脚石。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OpenStack常用部署》应运而生。本书并非对OpenStack所有技术细节的百科全书式罗列,而是聚焦于当前业界的实际应用需求,提炼出最常用、最经典、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部署方案。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清晰的步骤、翔实的案例,帮助读者快速掌握OpenStack的核心部署技能,并能根据自身的业务场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构建满足需求的私有云或混合云平台。 本书力求从“能用、好用、易用”的角度出发,为读者提供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我们深知,理论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将理论付诸实践。因此,本书的编写始终围绕着“动手实践”展开,每一个章节的讲解都伴随着详细的操作步骤、配置文件示例,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我们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能够边学边做,在实践中加深理解,最终成为一名自信的OpenStack部署工程师。 在技术日新替的今天,掌握一门前沿技术,就如同拥有了一把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OpenStack常用部署》希望能成为您学习OpenStack的得力助手,为您在云计算领域的发展之路铺平道路。 第一部分:OpenStack基础概念与准备工作 在正式开始部署之前,深入理解OpenStack的核心概念以及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保证部署成功的基石。本部分将为您系统地梳理OpenStack的架构演进、关键组件的功能与相互关系,以及在部署前需要考量的硬件、网络和操作系统等基础要素。 第一章:OpenStack:从概念到现实 1.1 OpenStack的起源与演进: 追溯OpenStack项目的诞生背景,了解其从诞生至今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开源社区推动下的技术革新。我们将探讨OpenStack如何逐步从一个初生的项目成长为如今主导私有云市场的关键技术。 1.2 OpenStack的核心架构: 详细解读OpenStack的“模块化”设计理念,深入剖析其关键组件(如Nova, Neutron, Glance, Keystone, Cinder, Swift, Horizon等)的功能定位。理解这些组件之间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它们各自承担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云平台。 1.3 OpenStack的服务层级: 区分OpenStack的控制节点(Control Plane)、计算节点(Compute Node)、存储节点(Storage Node)以及网络节点(Network Node)等概念,阐述它们在整个架构中的职责划分,以及不同节点如何相互通信以实现云服务的管理和调度。 1.4 OpenStack的API与接口: 强调OpenStack开放API的重要性,理解其RESTful API如何实现与其他系统的高度集成和自动化运维。我们将简要介绍OpenStack常用的API种类及其应用场景。 1.5 OpenStack的生态系统: 简要介绍围绕OpenStack发展起来的周边技术和项目,例如容器编排工具(Kubernetes)、监控工具(Prometheus, Grafana)、日志收集系统(ELK Stack)等,以及它们如何与OpenStack协同工作,丰富云平台的生态。 第二章:部署前的准备:硬件、网络与操作系统 2.1 硬件选型与规划: 计算节点: CPU、内存、网卡等核心硬件参数的选择建议,考虑不同工作负载对计算资源的需求。 存储节点: 硬盘类型(HDD/SSD)、RAID配置、网络存储(NFS, iSCSI)的考量,以及分布式存储方案(Ceph)的基本概念。 网络节点: 高速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配置需求,以及对网络带宽和延迟的考量。 冗余与高可用: 针对关键组件(如控制节点)的冗余部署策略,保障云平台的高可用性。 2.2 网络设计与规划: IP地址规划: 控制节点、计算节点、存储节点、虚拟机网络(Tenant Network)的IP地址段规划,以及管理网络、API网络、外部网络等概念的区分。 VLAN与VXLAN: 理解VLAN和VXLAN在网络隔离和隧道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服务于OpenStack的虚拟网络。 网络拓扑设计: 常见网络拓扑结构(如扁平网络、三层网络)的介绍,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方案。 DNS与DHCP: 讲解DNS和DHCP服务在OpenStack环境中的配置与作用。 2.3 操作系统选择与准备: 推荐操作系统: 详细说明CentOS/RHEL、Ubuntu LTS等OpenStack常用部署的操作系统版本。 系统最小化安装: 强调安装操作系统时选择最小化安装,避免不必要的服务和服务占用资源。 网络配置: 静态IP地址的配置、主机名解析(hostname, /etc/hosts)的重要性。 时间同步(NTP): 讲解NTP服务在分布式系统中的关键作用,以及配置NTP以保证所有节点时间同步的必要性。 SSH访问与密钥认证: 确保节点间能够通过SSH进行无密码访问,为自动化部署打下基础。 软件包源配置: 配置可靠的软件包源,以保证后续安装OpenStack组件时能够快速、稳定地获取所需软件包。 2.4 存储与文件系统准备: 本地存储: 针对计算节点和存储节点,规划本地磁盘的挂载点和文件系统类型。 共享存储(可选): 如果使用NFS等共享存储,需要提前准备好NFS服务器和客户端的配置。 第二部分:OpenStack核心组件的常用部署方案 本部分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我们将聚焦于最常用、最成熟的OpenStack组件,并提供详细的部署指导。我们将以一种常见的、易于理解的流程来讲解,让读者能够一步步搭建起一个功能完整的OpenStack云平台。 第三章:Kilo/Mitaka/Newton/Ocata/Pike/Queens/Rocky/Stein/Train/Ussuri/Victoria/Wallaby/Xena/Yoga/Zed 经典版本快速部署(以Ansible自动化部署为例) 3.1 部署概述与工具选择: Ansible简介: 详细介绍Ansible作为一款强大的自动化部署工具,其在OpenStack部署中的优势(无代理、YAML语言、模块化)。 Ansible Playbook结构: 讲解Ansible Playbook的基本语法、角色(roles)、变量(variables)等概念,以及如何组织Playbook以实现模块化部署。 常用OpenStack部署项目: 介绍如TripleO, OpenStack-Ansible, Kolla-Ansible等主流的OpenStack自动化部署项目,并重点聚焦于其中一个(例如,选择Kolla-Ansible进行详细讲解,因其基于容器,隔离性好,易于维护)。 3.2 环境准备与Ansible配置: Ansible控制节点部署: 在一个独立的机器上安装Ansible,并配置SSH连接到所有OpenStack节点。 Inventory文件配置: 详细说明如何编写Ansible的Inventory文件,将所有OpenStack节点(控制节点、计算节点、存储节点、网络节点)分组,并定义节点的主机名、IP地址等信息。 SSH密钥认证设置: 确保Ansible控制节点可以通过SSH密钥无密码访问所有目标节点。 3.3 Kolla-Ansible部署实战: Kolla-Ansible简介与架构: 详细介绍Kolla-Ansible的核心理念——使用Docker容器来部署OpenStack服务,以及其工作流程。 Kolla-Ansible安装与配置: 指导读者安装Kolla-Ansible,并配置`globals.yml` 和 `passwords.yml` 文件,设定OpenStack的各种参数和密钥。 网络配置: 讲解Kolla-Ansible中各种网络模式(如nova-network, neutron-ml2, OVN)的配置选项,以及如何设置API网络、外部网络、租户网络等。 部署控制节点: 执行Ansible Playbook,部署Keystone(身份认证)、Glance(镜像服务)、Nova(计算服务)、Neutron(网络服务)、Cinder(块存储服务)、Horizon(仪表盘)等核心控制节点服务。 部署计算节点: 在计算节点上部署Nova-compute服务,使其能够接管计算任务。 部署存储节点(可选): 如果使用Ceph等分布式存储,将指导读者如何配置Ceph集群,并与Cinder/Swift集成。 部署Neutron网络(重点): 详细讲解Neutron的ML2插件(如OVS, Linux Bridge)的配置,以及如何创建和管理租户网络、路由器、安全组等。 Horizon仪表盘访问: 部署完成后,指导读者如何通过Horizon Web界面访问和管理OpenStack云平台。 3.4 核心组件功能验证: 创建虚拟机: 在Horizon或CLI中创建一台虚拟机,验证Nova的计算能力。 网络验证: 验证虚拟机是否能够获得IP地址,是否能够相互通信,以及是否能够访问外部网络。 存储验证: 创建一个Cinder卷,并将其挂载到虚拟机上,验证块存储的功能。 镜像上传与管理: 上传一个私有镜像,并使用该镜像创建虚拟机,验证Glance的功能。 用户与权限管理: 创建新的用户和项目,验证Keystone的身份认证和授权机制。 第四章:OpenStack网络(Neutron)的深入配置与实践 4.1 Neutron核心组件与原理: 深入剖析Neutron Server、Agent(如L3 Agent, DHCP Agent, Open vSwitch Agent)、Plugin(如ML2)等组件的职责。 4.2 ML2插件与Driver: ML2插件的配置: 详细讲解`ml2_conf.ini` 文件中的配置项,包括Type Drivers(如vlan, vxlan, flat)、Mechanism Drivers(如openvswitch, linuxbridge, ovn)等。 Open vSwitch(OVS)集成: 详细配置OVS,包括创建Bridge、Port、Flow规则等,以及OVS Agent的配置。 Linux Bridge集成: 配置Linux Bridge,以及Linux Bridge Agent的设置。 OVN(Open Virtual Network)集成(重点): 讲解OVN的架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部署和配置OVN插件,实现更高级的网络功能。 4.3 网络类型与拓扑: Flat网络: 简单网络结构的部署与配置。 VLAN网络: VLAN的配置方式、Tagging机制,以及在Neutron中的应用。 VXLAN/GRE隧道网络: 隧道技术的配置,包括Tunnel ID、Gateway IP等。 高级网络功能: 路由器(Router): 创建和配置虚拟路由器,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安全组(Security Group): 配置和管理安全组规则,实现虚拟机级别的访问控制。 Floating IP: 分配和管理Floating IP,实现虚拟机对外访问。 负载均衡(LBaaS): 介绍Neutron LBaaS的基本概念和配置。 4.4 多租户网络隔离: 强调Neutron如何实现网络隔离,为不同租户提供独立的网络空间。 4.5 常见网络故障排除: 提供解决虚拟机无法获取IP、无法ping通、无法访问外部网络等常见问题的排查思路和方法。 第五章:OpenStack块存储(Cinder)与对象存储(Swift)的部署与集成 5.1 Cinder:块存储服务详解: Cinder架构: 介绍Cinder API、Scheduler、Volume Manager等组件。 Cinder Driver: 讲解Cinder如何通过Driver与各种后端存储(如LVM, Ceph, NetApp, EMC等)进行集成。 LVM后端部署: 详细配置LVM作为Cinder的后端存储,包括卷组(Volume Group)的创建与管理。 Ceph后端集成(重点): Ceph集群基础: 简要介绍Ceph集群的部署和核心概念(OSD, MON, MDS)。 Cinder与Ceph的集成配置: 详细配置Cinder的Ceph Driver,包括Monitors、Pools、Keyrings等。 卷类型(Volume Type): 创建不同类型的存储卷,以满足不同性能或功能的需求。 Cinder卷的生命周期管理: 创建、删除、挂载、卸载、快照等操作。 Cinder与Nova的集成: 验证Cinder卷如何与Nova创建的虚拟机进行关联。 5.2 Swift:对象存储服务详解: Swift架构: 介绍Swift Proxy Server、Account Server、Container Server、Object Server等组件。 Swift部署模式: 单节点、多节点部署方案介绍。 Swift存储后端: 讲解Swift支持的后端存储,包括文件系统、Ceph等。 Swift基本操作: 创建Account、Container、上传、下载、删除对象等。 Swift与其他OpenStack服务的集成(可选): 例如,Glance镜像存储到Swift。 5.3 存储性能优化与容量管理: 存储选型建议: 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类型。 容量规划: 如何根据虚拟机数量和数据量进行存储容量的规划。 性能调优: Cinder和Swift的常见性能优化技巧。 第六章:OpenStack身份认证(Keystone)与镜像服务(Glance)的精细化配置 6.1 Keystone:身份认证服务的核心: Keystone架构: 介绍Identity, Token, Catalog, Policy等核心概念。 用户、项目、域、角色管理: 详细讲解Keystone的用户、项目、域、角色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服务目录(Service Catalog): 讲解Keystone如何为其他OpenStack服务提供API端点。 Policy文件配置: 讲解Policy文件(`policy.json`)的作用,以及如何定义和修改访问策略。 多域认证(Optional): 配置Keystone以支持多域用户管理。 与LDAP/AD集成(Optional): 讲解Keystone如何与现有的企业目录服务集成。 6.2 Glance:镜像服务的管理: Glance架构: 介绍Glance API、Registry、Image Data等。 镜像格式与元数据: 支持的镜像格式(如qcow2, raw, vmdk)以及镜像属性的管理。 镜像存储后端: 讲解Glance如何将镜像存储到文件系统、Swift、Ceph等后端。 镜像上传与管理: 通过Horizon和CLI上传、删除、复制镜像。 公开镜像与私有镜像: 理解不同镜像可见性的概念。 6.3 结合使用Keystone和Glance: 验证用户权限如何影响对镜像的访问。 第三部分:OpenStack进阶应用与运维 在掌握了OpenStack的核心部署和基础配置后,本部分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OpenStack的进阶功能,并提供实用的运维技巧,帮助读者构建更稳定、更可靠、更具弹性的云环境。 第七章:OpenStack高可用性(HA)与灾难恢复(DR)方案 7.1 控制节点高可用: HA方案概述: 介绍Keepalived, HAProxy等常用HA解决方案。 Keepalived配置: 讲解Keepalived的Virtual IP(VIP)和Health Check配置,实现控制节点服务的高可用。 HAProxy配置: 配置HAProxy作为API服务的负载均衡器,提高API的可用性和吞吐量。 数据库高可用: 配置MySQL/MariaDB的主从复制或Galera Cluster,保证数据库的可用性。 消息队列高可用: 配置RabbitMQ的高可用集群。 7.2 计算节点高可用: Nova Scheduler HA: 确保Nova Scheduler的高可用。 计算节点宕机处理: 虚拟机在计算节点宕机后的迁移和恢复策略。 7.3 存储高可用: Ceph高可用: Ceph集群自身的冗余设计。 Cinder/Swift的HA: Cinder和Swift服务本身的高可用配置。 7.4 灾难恢复(DR)策略: 数据备份与恢复: OpenStack数据库、配置文件的备份策略。 服务级DR: 跨数据中心的数据同步和恢复方案。 虚拟机级别的DR: 迁移、克隆、快照等方式实现虚拟机的灾难恢复。 第八章:OpenStack资源管理与监控 8.1 资源配额(Quota)管理: 理解Quota: 详细介绍Keystone和Nova中资源配额的含义。 全局配额与项目配额: 配置不同级别的资源限制。 配额的实际应用: 如何通过配额来控制用户和项目的资源使用,防止资源滥用。 8.2 资源调度与策略: Nova Scheduler: 讲解Nova Scheduler的工作原理,包括Weighting、Filtering等。 自定义Scheduler: 如何编写自定义的Nova Scheduler以满足特定的调度需求。 Host Aggregates: 使用Host Aggregates来对计算节点进行分组,实现更精细化的调度。 8.3 监控与告警: 常用监控工具: 介绍Prometheus, Grafana, Zabbix等监控解决方案。 OpenStack Metrics收集: 配置Ceilometer/Gnocchi/Prometheus Exporters来收集OpenStack各项服务的指标。 仪表盘(Dashboard)配置: 使用Grafana等工具构建OpenStack监控仪表盘。 告警配置: 设置告警规则,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 8.4 日志管理: 日志收集: 使用ELK Stack(Elasticsearch, Logstash, Kibana)或Fluentd等工具集中收集OpenStack各组件的日志。 日志分析与故障排查: 如何通过日志来分析和诊断OpenStack的故障。 第九章:OpenStack安全加固与访问控制 9.1 Keystone安全: 密码策略: 强制要求复杂密码。 Token管理: Token的过期策略和轮换。 API访问安全: 限制API的访问来源。 9.2 网络安全: 安全组(Security Group)的最佳实践: 最小权限原则,限制不必要的端口开放。 防火墙配置: 在节点层面配置防火墙,限制服务访问。 VXLAN/GRE的安全: 隧道流量的加密(如IPsec)。 9.3 操作系统安全: SSH安全: 禁用root登录,使用密钥认证,修改默认端口。 服务端口安全: 限制不必要的服务端口开放。 SELinux/AppArmor: 配置强制访问控制。 9.4 虚拟机安全: 镜像安全扫描: 扫描虚拟机镜像中的漏洞。 Guest Agent: 使用Guest Agent进行虚拟机内的配置和管理。 审计日志: 记录虚拟机内的重要操作。 9.5 权限管理: 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深入理解Keystone的RBAC模型。 自定义角色: 根据实际需求创建自定义角色,授予最小必要权限。 9.6 漏洞管理与补丁更新: 定期检查OpenStack和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并及时更新补丁。 第十章:OpenStack的未来展望与扩展 10.1 容器化OpenStack: Kolla/Kolla-Ansible的容器化优势: 隔离性、易维护性、一致性。 Kubernetes与OpenStack的集成: 如何使用Kubernetes来管理OpenStack的控制平面。 10.2 OpenStack与其他云技术的融合: OpenStack与Kubernetes: Kubernetes作为PaaS层,OpenStack作为IaaS层。 混合云与多云策略: OpenStack如何与公有云(AWS, Azure, GCP)集成。 10.3 新兴的OpenStack项目: 简要介绍一些正在发展的新兴项目,如Magnum(容器管理)、Zun(容器编排)等。 10.4 社区贡献与学习资源: 如何参与OpenStack社区,以及在哪里可以找到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 附录 附录A:常用OpenStack组件配置文件详解 附录B:OpenStack命令行工具(CLI)常用命令速查 附录C:常见问题解答(FAQ) 附录D:术语表 结语 《OpenStack常用部署》旨在为广大OpenStack从业者提供一套系统、实用、贴合实际的技术指南。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您从零开始,逐步构建一个稳定、高效、可扩展的OpenStack云平台。技术的道路永无止境,希望本书能成为您在云计算领域探索和实践的坚实起点。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看来,《OpenStack常用部署》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对“实用性”的极致追求。它没有过多地纠缠于OpenStack的理论渊源或者历史沿革,而是直接将读者带入到实际部署的场景中。书中的很多篇幅都聚焦于“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是什么”。例如,它会详细分析在网络部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以及相应的规避和解决策略。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容量规划”的讨论,书中提供的估算方法和考量因素,对于避免资源浪费或者后期扩展困难,有着非常直接的指导意义。虽然我目前可能不会直接复制书中的部署方案,因为我的项目需求和技术栈有所不同,但我从中学到的“以终为始”的思考方式,对我的项目规划非常有帮助。它提醒我在开始任何一个复杂的系统搭建之前,都要充分考虑后期的运维、扩展和维护成本。书中对“日志收集”和“监控体系”的强调,更是让我意识到,一个“部署完成”的系统,离不开背后强大的运维支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一种“全局观”的部署思维,从一开始就为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可运维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OpenStack常用部署》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快速了解并掌握一套完整的私有云解决方案。然而,当我深入阅读后,我发现它所侧重的“部署”层面,更多的是一种方法论和实践经验的分享,而非针对某一特定版本的深入技术剖析。它在讲解部署流程时,更像是在讲述一个故事,从需求分析到最终上线,每一步都带着作者的思考和权衡。这一点对我来说,既有惊喜也有小小的失落。惊喜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框架,让我能够跳出零散的技术点,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去理解云平台的搭建。失落在于,如果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够手把手教你配置某个版本的OpenStack、解决所有疑难杂症的“秘籍”,那这本书可能就不是最佳选择。它更像是站在一个高处,指引你如何去思考和规划部署,而具体的细节,则需要读者自己去进一步查阅官方文档或者其他更专业的资源。不过,书中的案例分析确实非常详实,它模拟了一些常见场景,并给出了相应的部署建议,这对于正在规划私有云的用户来说,无疑是非常宝贵的参考。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更适合那些已经对OpenStack有一定基础了解,并且正在面临实际部署挑战的工程师。它能够帮助你理清思路,避免一些常见的陷阱。

评分

这本书我买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断断续续地看了一些,总的来说,它给了我一个不错的入门指引。虽然我主要关注的是Kubernetes和Docker的生态,但这本《OpenStack常用部署》在某些方面还是非常有启发性的。例如,书中对云原生架构的理解和部署流程的梳理,虽然背景是OpenStack,但很多理念是相通的。我特别喜欢它在描述架构演进时,那种从宏观到微观的视角切换,能够帮助理解为什么会有现今这些复杂的系统。书里对网络、存储等基础服务的讲解,即使是OpenStack特有的实现,其背后的原理和权衡依然值得借鉴。有时候,我们会在纠结于Docker Swarm还是Kubernetes时,回头看看OpenStack的这些早期探索,反而能获得一些新的思路,理解不同技术选择背后的取舍。而且,书中对自动化部署和运维的强调,也让我反思自己在Kubernetes集群管理中还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虽然我没有直接使用它介绍的OpenStack部署方法,但它所阐述的“可运维性”和“可扩展性”的设计原则,对于我理解任何复杂的分布式系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书中的一些图示虽然不是我当前技术栈的直接对应,但它们描绘的组件交互和依赖关系,对于理解分布式系统的复杂性非常有帮助。总而言之,即便不是我的直接技术领域,这本书依然能提供宝贵的参考价值,帮助拓宽视野。

评分

坦白说,《OpenStack常用部署》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躺了有一段时间了,最近才有空翻阅。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以一种“全景式”的方式展现了OpenStack的部署过程。它不仅仅关注于单个组件的安装,而是将整个部署看作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工程。书中对不同角色的划分,比如管理员、运维人员、开发者等,以及他们在这个部署过程中的职责,描绘得非常清晰。这一点对于理解一个复杂的云平台是如何被构建和维护的,非常有价值。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服务发现”和“配置管理”的章节,尽管它描述的是OpenStack的实现,但其背后的原理在任何大规模分布式系统中都是通用的。它帮助我理解了,在部署完成后,如何让这些庞大的组件能够高效地协同工作。此外,书中对“零停机部署”和“滚动升级”的探讨,虽然可能需要结合具体的OpenStack版本和工具才能实现,但其核心思想——如何最小化对业务的影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对比较严谨,但又不失流畅,能够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保持专注。对于那些希望深入理解OpenStack部署背后原理,并从中学习通用云架构设计思路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评分

最近我翻阅了《OpenStack常用部署》这本书,感觉它在“部署”这个概念上,给出了相当多元的视角。我本来以为它会像一本操作手册一样,一步一步教你安装,但实际上,它更像是在探讨“如何部署”,而不是“如何安装”。书里面花了大量的篇幅去阐述部署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网络规划、存储方案的选择,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来定制部署策略。这让我意识到,一个成功的部署,远不止于敲下几个命令那么简单。它需要对整个IT基础设施有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够预见部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书中对不同部署工具和方法的比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并没有强行推荐某一种工具,而是分析了各种工具的优缺点,让读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最适合的选择。我尤其欣赏它在讨论自动化部署时,所强调的“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这对于保证生产环境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虽然我目前主要的工作领域在应用开发,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基础设施的部署和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对于我理解应用的运行环境、排查性能问题,甚至进行容量规划,都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了我“思考”如何去部署,而不是直接“告诉你”如何部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