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瑜伽:《拿拉达虔信经》及其权威阐释

爱的瑜伽:《拿拉达虔信经》及其权威阐释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印] 斯瓦米.帕拉瓦南达 著,王志成,富瑜 译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11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06835
版次:1
商品编码:12329100
包装:精装
丛书名: 瑜伽文库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88
字数:1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瑜伽爱好者

《爱的瑜伽》探讨了一个人生命走向圆满的虔信之路,即通向生命圆满的道路中,虔信是一条独特而有效的道路。它向我们揭示了世俗之爱和神圣之爱。一旦安住神圣之爱,一个人就必定获得生命的圆满——终ji的喜乐,恒久的爱!与行动瑜伽、智慧瑜伽、胜王瑜伽相比,虔信瑜伽的实践更简单,更朴实,也更有吸引力。

内容简介

  《爱的瑜伽》一书,是对《拿拉达虔信经》的翻译以及注释。《拿拉达虔信经》共83节,探讨了一个人生命走向圆满的虔信之路,揭示了爱的本质是平静和至上喜乐。
  英文版的翻译和注释者斯瓦米·帕拉瓦南达具有很深的哲学素养,把深刻的理论用大众的语言表达,并且充满理性。帕拉瓦南达的解释不受制于任何宗教,而是回归心灵的探索。一个人认真阅读此书,可以摆脱宗教的迷信,更倾向于理性和爱的生活。
  2007年策划出版王志成教授主编的“瑜伽文库”,先后出版了王志成教授翻译的瑜伽经典《现在开始讲解瑜伽-<瑜珈经>权wei阐释》《哈达瑜伽之光》《薄伽梵歌》和原创瑜伽图书《瑜伽的力量》《瑜伽喜乐之光》《瑜伽是一场冒险》等书,市场反映良好。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瑜伽经典翻译注释类图书《现在开始讲解瑜伽》《薄伽梵歌》同样收获了良好的市场反映。因此“瑜伽文库”称得上是一个独特的长销品牌。

作者简介

  作者:
  [印]斯瓦米?帕拉瓦南达,印度瑜伽哲学研究者,具有很深的哲学素养。
 

 译者:
  王志成,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的宗教哲学和瑜伽哲学学者,长期致力于瑜伽哲学的研究与教学;
  富瑜,浙江大学哲学系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经典互读、比较宗教学。

目录

前言1
导言克里斯多夫 .伊舍伍德1
拿拉达1
�さ�1章定义至高无上的爱15
�さ�2章弃绝与忍让61
�さ�3章圣爱之典范79
�さ�4章人类生活的最高目标103
�さ�5章如何获得至上之爱125
�さ�6章寻找圣洁的同伴155
�さ�7章预备虔信和至上虔信187
�さ�8章圣爱的形式201
�さ�9章伦理美德与对神的崇拜239
译后记255

精彩书摘

  拿拉达
  拿拉达是本书中所有经文的作者。不过很难确定拿拉达到底是谁。我们发现,首先提到他的名字的典籍,是世界性古代典籍之一的《唱赞奥义书》《奥义书》是构成吠陀经之哲学部分的圣典,它教导关于神的知识,记录古代印度圣人们的灵性经验。因为它们处于四部吠陀经之末尾,所以它们被称为吠檀多,即吠陀的终结。《唱赞奥义书》是最重要的《奥义书》之一。。在该书中,我们发现,拿拉达是一位试图接近伟大圣人萨纳库玛(Sanatkumar)的求道者。据说,拿拉达研习了所有学科的知识——艺术、科学、音乐、哲学以及圣典。但他对萨纳库玛说:“我还没有获得平静。我学习了一切知识,却不了解自我(Self)此大写的自我(Self)指阿特曼或梵(参见一下关于阿特曼和梵的注释),而小写的自我(self)则指一般意义上的人的自我,即私我(ego)。(在本书中,前者用标宋字体标明,即自我。——译者)。我从像您这样一些伟大导师那里听说,只有了解自我的人,才能克服悲伤。而我的生命一直与悲伤相伴。我祈求,您能帮助我克服悲伤。”
  师徒就此讨论一番后,萨纳库玛这样教导拿拉达:“无限者是快乐的源泉,有限者之中没有快乐……无限者是不死的,有限者则终有一死……人如果了解、冥想并意识到关于自我的真理,即无限的存在——这样的人将因自我而喜悦、因自我而快乐、因自我而陶醉。他将成为他自己的主人和一切世界的主人。认识不到这一真理的人形同奴隶。
  “当人的感知得到净化(即当感知摆脱执着和厌恶而在感官对象中自由行走)时,心便得到净化;心一旦净化,就会对自我有持续不断的记忆;而一旦对自我有了持续不断的记忆,那么人就解除了一切束缚并获得了自由。”
  在《圣典薄伽瓦谭》(Bhagavatam)世界最伟大的宗教经典之一,其中关于室利·克里希那和早期圣人的传说将吠陀真理大众化。——译者一书中,我们再次发现了拿拉达的名字,这里他成了觉悟的灵魂。拿拉达请求毗耶娑(Vyasa)亦译广博仙人,他被认为是《吠陀》的编撰者和《摩诃婆罗多》的作者。撰写《圣典薄伽瓦谭》。由于这个缘故,拿拉达向毗耶娑讲述了关于他并非一次诞生而是两次诞生的生命的故事。
  “让我告诉你关于我过去的化身的故事,以及我是怎样发现我所具有的神圣自由和平静的。我母亲是那些伟大圣人隐居处的仆人。我在与这些圣人的密切交往中成长起来,我也侍奉他们。我生活在那些圣人的社会中,所以我的心得到净化。”
  圣人的恩典以及与神人(menofGod)的交往是达于神和圣爱的主要方式。当代的伟大圣人辨喜(SwamiVivekananda,亦译作斯瓦米·维韦卡南达)原名纳兰德拉那特·达塔(NarendranathDatta,1863-1902),是室利·罗摩克里希那的修道弟子和主要的使徒。他被称为纳兰或纳兰德拉,后来叫斯瓦米吉。1893年他代表印度教参加了在芝加哥召开的世界宗教会议,并于1899年第二次旅行去西方,演讲并建立几个吠檀多中心。他是罗摩克里希那修道会(theRamakrishnaMath)的领导人,并创办了罗摩克里希那传道会(theRamakrishnaMission)。辨喜被认为是现时代吠檀多的解释者。但不止于此,他也是一个达到最高层面的圣人,在每一个存在物中崇拜神。说:“向已经获得解脱(moksha)从业与轮回中最终解脱,即通过与神的联结或对终极实在的知识,从世间一切束缚中挣脱出来。之灵魂寻求庇护,他的仁慈将适时使你获得自由。更高的目标是向主寻求庇护,但这是最困难的;一百年只能出现一个真正实现这个目标的人。”然而,假如你热切地向往神,你将遇见你的古鲁即灵性导师。一个合格的古鲁是觉悟的灵魂,或者在宗教道路上已经进入高级阶段的人。辨喜说,古鲁必须知晓经典的精神;必须清白无瑕;必须以无我的方式教导他人,不追名逐利。一个胜任的古鲁对其弟子的灵性生活负有责任,并且将引导弟子获得解脱。。哪里有爱神的人,哪里就是圣地,这就是神之子(thechildrenofGod)的荣耀。他们已经与神结合,并且出口即成经文。他们所到之处充满神圣的气息,而去往该地感受到这种气息的人,也将变得神圣。
  拿拉达接着说:“我生活在那些圣人的社会中,所以我的心得到净化。某日,有个圣人出于对我深深的爱,将我引入了神圣的智慧奥秘中。无明(avidya)即无知。从哲学意义上说,无明指人类个体的无知,而摩耶指人类普遍的无知。的面纱被揭开,我才认识到我真正的自我的神圣性。于是我获得启发,即对生命所有疾病——无论是身体的或心理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将业(Karmas)亦译羯磨,其基本含义是:(1)心理或身体的行动;(2)个人今生或前世行为的后果;(3)在道德世界起作用的因果链。的果实交给神。业将我们置于束缚之中,但通过将业托付给神,我们便获得自由。我们所作的侍奉神的业,将使我们自身产生爱和虔信。这种爱和虔信将依次带来智慧;借由这种智慧的指导,最后我们将把自身托付于爱之神并冥想他。这样,我就获得了智慧和爱。”
  从上述引文中,我们发现了所有瑜伽Yoga,即结合或联结的行动。含义有二:(1)个体灵魂与神性的合一。(2)借以达到这种合一或联结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虔信瑜伽(虔信之道),智慧瑜伽(在永恒和非永恒之间作出分辨之道),业瑜伽或行动瑜伽(无私的行动之道),以及胜王瑜伽(冥想之道,即通过控制心意达到最高意识并最终从世俗束缚解脱出来的一种手段)。——即通过无私的行动、虔信、智慧和冥想与神结合的道路(虔信瑜伽、行动瑜伽、智慧瑜伽以及胜王瑜伽)——的和谐。换言之,这四种瑜伽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倘若人们真诚并认真践行其中之一,其他瑜伽也会与他的生活不可分离。
  拿拉达继续说:“我一直与圣人生活在一起,直到母亲去世。此后我离开了圣人的隐居地,云游四方。最后,我来到森林深处寻求独处。在一个安静的地方独坐于一棵树下,在神的爱中忘却了整个世界,我冥想神。随着我的内在视觉逐渐清晰,我看见仁慈的爱之神端坐于我内心的圣殿中。我被难以言传的喜悦所淹没,我再也无法想象自己独立于神——我发现了我与神的结合。但这种状态持续的时间不长。我又发现自己身处感官世界中。天啊,当我万般急切地寻求再次达致那种喜乐状态时,却发现已无能为力。接着,我听见一个来自虚空的声音。神好像是在安慰我,他说:‘我的孩子,你在此生将无法再次见到我。那些无法熄灭欲望的人们无法见到我。但由于你对我的虔信,我已赐予你一次见面的经历。那些虔信于我的圣人,逐渐地放弃了一切欲望。与圣人为伴,服侍他们,并坚定地冥想我。这样,你最终将实现你与我结合。那时我与你将不再分离,你也不再死亡。’
  “在一定的时间之后,我放弃了肉身并与神结合。我在那种蒙福的结合中生活了一个轮回。下一个轮回开始,我又被投入到这个世界,但现在我过着一种纯洁而自制的生活;借着神的恩典,我可以在所有世间的所有地方云游。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弹着维那琴,吟唱着赞美神的颂歌,爱之神越发显现在我的心中。那些听过我吟唱的颂歌的人,找到了平静和自由。”
  室利室利(Sri)一词有三个意思:(1)“受崇敬的”或“神圣的”;用作一个神祇或一个圣人或一部圣典的前缀以示尊敬。(2)相当于英语中的Mr.(先生)。(3)神母拉克斯米(Lakshmi)即吉祥天女的名字。·罗摩克里希那(SriRamakrishna)常说,拿拉达与苏卡兑瓦(Sukadeva)都是永远自由的灵魂。为了人类的利益,他们一次又一次转世,且每一次转世都带来了关于神的知识。
  在《圣典薄伽瓦谭》中,我们发现有这样的记载,当一个求道者心中升起对神的真诚渴望时,拿拉达就会作为古鲁而出现。如前所述,来自觉悟灵魂的恩典对个人灵性生活的进展是必不可少的。你可以阅读和理解经典,也可以信仰经典。但这种理解并不能带给你宗教,也不能带给你关于神的知识。关于经典或神学的学术知识并不能使你具有灵性,而你自己灵魂深处的体验却可以使你具有灵性,这样的体验会在你的心中昭示:你需要与古鲁即觉悟的灵魂相接触。借用辨喜的话来说:“神的化身英文为Avatar,音译阿瓦塔,意为神的化身。根据印度教信仰,神在不同时期会以有限者的名字和形象下凡,为的是在人间重建被人类忘记的宗教真理,并通过其鲜活的榜样向人类显示如何与神合一。——耶稣、佛陀、罗摩克里希那——能带给人宗教。他们的一瞥,一触,便足矣。那是圣灵‘按手礼’的力量。这种力量实际上是通过导师传递给弟子的,此即‘古鲁力量之链’。”
  这一古鲁力量之链是连续不断的。在任何时代都不再可能有像耶稣、佛陀或罗摩克里希那这样的古鲁了。但他们传递给弟子的力量犹在,并将世世代代传递下去。可以这么说,它以种子的形式,通过求道者选定的理想的神的圣名传给弟子。弟子们吟唱圣名,为种子提供营养,使它逐渐成长为一棵开花结果的大树。相应地,弟子将成为古鲁。古鲁力量是一种非人类的力量,但是按照罗摩克里希那的说法,它是一种“神本身的存在-智慧-喜乐(Sat�瞔hit�瞐nanda)”指绝对的存在、绝对的意识和绝对的喜乐,是梵的一个别称。的力量。
  在着手学习任何学科之前,我们必须了解学习目标。例如,倘若你想学习物理、化学、文学、医学或法律,你必须设定目标。同样地,在着手研习任何经典之时,我们必须对我们的目标有明确的理解。这个目标是什么呢?就是找到通向神的道路。
  神存在。如何证明它的存在?确实,人们提出过许多看起来是具有逻辑性甚或科学性的论证来证明这一点。同样真实的是,有许多学者和哲学家否认神的存在,他们的论证与其对手一样具有逻辑性。印度先知哲学家之一商羯罗(Sankara)亦写成Sankaracharya,印度最伟大的圣哲之一,不二论吠檀多的主要解释者。他生活年代在6-8世纪之间。在其32岁短暂的一生中,商羯罗建构了一个一直存续到当今的一元论的宗派体系。他的大量作品包括:对《梵经》、主要的《奥义书》和《薄伽梵歌》的注释;两部主要的哲学著作,即《千说》和《分辨宝鬘》;还有许多诗歌、赞美诗、祈祷文和论述吠檀多的小作品。指出,神的存在的假设,可以通过理性加以证明,但是由于我们无法召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所有学者和哲学家来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因此无法达成最终的结论。那么,真实的依据究竟在哪里?真实的依据就在于,神可以被人们所了解和认识。正如商羯罗所说的那样,仅有经典不足以证明神的存在的权威性。因为除了研习经典,关于神的真理“人们还必须具有个人的体验”。
  ……

前言/序言

  中文版序言之一
  英国考文垂大学教授韩德韩德(AlanHunter),系英国考文垂大学和平与宽恕研究中心主任。
  每当我们去拜访寺庙、教堂或者宗教人士的居所时,总能看见在塑像前摆放的供品,或许是鲜花、水果、蜡烛,有时在精美的佛像或耶稣基督的塑像前甚至还摆放着金钱。殿堂内可能香火缭绕,还有现场音乐或录制音乐。倘若这是个真正的宗教场所且进行着非营利的运作,我们发现那里还有一些崇拜者常客在为访客提供餐饮或其他服务。而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出于爱而并非为了报酬。殿堂被他们维护得一尘不染,他们也很乐意带我们四处看看。在这种情境中,我们感到非常宁静,心灵得到升华。
  同时,作为普通的工薪一族,我们也许会问:“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既然佛像是用石头和木头做成,向它奉献水果又有何意义?如果我们相信,佛是由雕像所表现的一种纯粹的精神实体,那么他为何需要香火?精神实体能够感知音乐和鲜花这类事物吗?为什么一个人可以放弃休息,或不去做那些既对社会有用又有报酬的工作,而要去做这些没有报酬的工作呢?我们起先研究哲学,接着闭眼沉思:这些精美的装饰意义何在?
  这里翻译的《拿拉达虔信经》(即《虔信瑜伽》)文本,或许能够澄清上面提出的几个问题。同众多的印度其他经典文本一样,我们无法确知该书的确切成书时间及其作者。我们能够确知的是,该书中的许多重要思想已在《薄伽梵歌》中得到体现,以及被称为虔信运动的那场伟大宗教运动在整个中世纪的印度展开,并在约500年前达到顶峰。我们还确知,在其他宗教中也有许多相似虔信派别,例如中国的净土宗或伊斯兰教的苏菲派。
  “虔信”一词来自于梵文词根“Bhaj”,意思是“依附神”。虔信瑜伽是指把爱奉献给神的道路或过程。虔信可定义为对神专一的爱,即为爱而爱。也许我们可以从婚姻的角度来获取“虔信”的意义。在结婚之前和婚姻的早期阶段,女性会对其男友或丈夫的很多事情相当感兴趣:他的父母和家人,他所受的教育、外貌、个性、甚至收入。她会以其智慧去观察和询问,并逐渐了解他。但在幸福的婚姻状态下,一切都很顺利,实际上她将忘记所有这些情况。即便丈夫变老、变丑或无法赚钱,她都不会十分在意,因为她已经沉浸在爱里。她最想做的事情是两人待在一起,使彼此幸福。这就是人类的虔信。有时候父母对孩子也具有同样的感情,反之亦然。这被称为人类的爱。
  《拿拉达虔信经》指出,人类能够感受到对上帝同样的爱,并且这种爱比人类的爱更强烈。他们会认为,诸如哲学、冥想和经典的研习只针对初学者。这些都属于婚姻的早期阶段。而人与上帝婚姻的高级阶段,则只为虔信留下了空间。因为与人类的爱不同,这种爱是永恒的,它不受死亡的影响,也不会因为其他一些通常会影响我们家庭关系的人类情感(如妒忌和激情)而复杂化。
  这样的虔信自然不可能手到擒来,实际上,它需要遵循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拿拉达虔信经》的主题。一般说来,这个过程包括两阶段,预备阶段和高级阶段。在预备阶段,人们或多或少能够继续其正常的基于感官的生活,但应把一切精力都指向神而非其他任何事物。对于人类来说,享受美的事物是非常正常和自然的事,无论其采取艺术、音乐、食物、交友或其他形式。如果一个人简单地拒绝生活所提供的所有美好事物,那么他的未来就不会有太多的发展。因此,虔信的过程强烈鼓励人们去享受生活中所有纯粹和美丽的事物。只不过,我们不要用常规的方式去享受它们,而要在神的面前享受它们:我们总是邀请神来分享我们所做的一切,尤其是我们在诸如教堂或庙宇之类的地方所做的一切。特别是在这个阶段,我们要非常谨慎,一切行为都应怀着尽可能小心和纯洁的心去做。我们可以这样去想:佛也许看不见水果和鲜花,但他一定会看到虔诚和智慧;同样地,如果我们在崇拜的时候有不当行为,他也一定会注意到。
  在虔信的后一阶段(至上之爱),所有指向享乐对象的感官吸引力,都已转移到唯一的亲近对象即神身上。这是虔信者与其最爱者之间的永恒联结,并最终会合二为一。虔信者畅饮至上虔诚之真正甘露,从生死轮回中获得解脱。对于这个阶段,我们也可以在某些婚姻中见到:丈夫与妻子都感到他们更像一个人而非两个人,他们的个性已经融合为一。从宗教意义上来说,则是虔信者与神融合为一。以这种方式,我们就能理解印度哲学家所说的虔信和哲学都指向同一目标的含义。不二论哲学主张通过智慧获得与神的联结,而虔信的过程则是通过爱获得这种联结。
  在虔信之路上,随着我们的逐渐成熟,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了宗教生活的许多迷人之处,而其中很多方面在这本重要的经典中得以阐明。一个重要的观点是:我们需要灵性导师吗?在一切类似印度教和佛教那样的传统宗教中,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们应该谨记,在20世纪以前,几乎任何技能都要求有导师的指导:许多人无法获取和读到有关书籍。而今天,信息世界通过互联网向所有人敞开了大门。所以,也许我们真的不再需要导师来指导我们定位知识取向或获取基本信息。这的确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
  然而,达致虔信并非只是一个知识和信息的问题,而更多地涉及一种基本的情感和灵性的转变。也许某些杰出的个人能够通过自己阅读经典和在互联网上学习达致虔信。但大多数人会发现,人类交友结伴极有价值。对那些实践虔信的人来说,这非常有助于他们结成某种形式的团体。我们注意到,大象喜欢群居,海鸥也喜欢成群结队。它们通过这样的方式繁荣和成熟。所以,如果我们想要沉浸在神之中,最好与其他同道结成团体。也许一个哲学家与罪犯和伪君子混在一起会不受后者的影响,但一个虔信者应更为谦卑。他会这样想:让我远离坏事,否则我会受其影响。如果可能,他更愿意与诚实、善良和健康的人们交往。
  此外,一个正直的人在其一生当中会偶然遇见一个“伟人”或真正的宗教导师。根据印度教传统,这些导师能够传播灵性,就像火焰从一支蜡烛传递到另一支蜡烛那样。这样的相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许,这类相遇依赖于业力、命运、天意或其他超越感官且无法算计的因素。至少《拿拉达虔信经》能够帮助我们为这样的相遇做好准备,并且在我们有福之时充分利用之。
  中文版序言之二
  美国圣约瑟夫学院教授丹尼尔·希尔顿丹尼尔·希尔顿(DanielP.Sheridan),系LovingGod,KrishnaandChrist:AChristianCommentaryontheNaradaSutras(Leiden:Peeters,2007)一书的作者。
  印度教论述虔信或“爱神”最深刻的经典之一《拿拉达虔信经》(即中文版《虔信瑜伽》)被译成中文(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语言),这是件令人振奋和大受欢迎的事。这部经典不属于任何群体,也不应该以其原有的梵文形式被束之高阁。于公元10世纪成文的这部《拿拉达虔信经》超越宗教、文化甚至时代的障碍,具有普世价值和极大的感染力。此次适时出版的中译本,是当今世界回归经典之伟大潮流的组成部分。世界各民族通过各自的语言分享世界各大宗教和文化的知识、文学、宗教、神学和哲学宝藏。为了使所有这些原始经典相互促进和丰富,世界各大宗教的奠基性经典一直在不同地域和宗教徒之间相互交流,如欧洲与印度、印度与中国、中国与北美、基督徒与犹太教徒、穆斯林与佛教徒、印度教徒与儒家人士之间的交流。这些持久存在的经典便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
  《拿拉达虔信经》的首节经文写道:“因此,现在我们要教导虔信瑜伽或圣爱的宗教。”经文作者用这句话直截了当且精致简洁地表达了其目的。虔信,即对神的爱,是可以传授,可以习得,也是可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对神的爱超越其他一切形式的人类之爱,尽管它与所有其他形式的爱具有相似之处。《拿拉达虔信经》断言,神是值得去爱的。知道如何去爱父母、爱兄弟姐妹、爱丈夫或妻子、爱儿女、爱朋友和邻人的人类,同样也能爱神。人们通过其他形式的爱所获得的知识,将成为他们学会爱神的基础;他们通过其他形式的爱所获得的知识,最终将达到其爱神之最高表现。因为神是至上之爱的对象,因此对神之爱是爱的最高表现。
  印度毗湿奴派神学家遮耶底陀(Jayatirtha,1365-1388)在定义虔信或爱神时发现:“对神源源不断的爱,远胜于通常用来衡量人们珍视其自我或其世俗财产的那种爱和执着,这种重重障碍不能阻挡的爱,由于对神 爱的瑜伽:《拿拉达虔信经》及其权威阐释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爱的瑜伽:《拿拉达虔信经》及其权威阐释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爱的瑜伽:《拿拉达虔信经》及其权威阐释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爱的瑜伽:《拿拉达虔信经》及其权威阐释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爱的瑜伽:《拿拉达虔信经》及其权威阐释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