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事典042:维京人征服英格兰·唐代吐蕃简史·莫卧儿皇位之争

战争事典042:维京人征服英格兰·唐代吐蕃简史·莫卧儿皇位之争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指文烽火工作室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7971
版次:1
商品编码:1233433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战争事典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从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建立到克努特建立北海帝国,详细叙述了盎格鲁—撒克逊人与维京人之间两百多年的战与和。
建造著名泰姬陵的沙贾汗病重,引发了残酷的王位争夺战。其第三子奥朗则布凭借智谋与冷酷,*终登上王位。他后来成为莫卧儿王朝史上相当重要且具争议的皇帝。
立足于多方古今史料以及考古挖掘实物,以叙事史的方法还原国祚达百年的神秘政权——吐蕃。
统一与分裂的斗争、坚毅明断的皇帝、前赴后继的名将,交织成精彩的南朝平叛战争。一场偏居天南的烽火,燃烧出南朝二百年的荣光。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四个不同时期的历史、战争故事,回顾了千年前不列颠群岛上,盎格鲁—撒克逊人和维京人之间争斗;讲述了吐蕃的发迹、崛起、强盛和衰落;再现了莫卧儿帝国第5位皇帝沙贾汗统治晚期在他的4个儿子之间爆发的皇位争夺战;记叙了南朝陈文帝平定豫章熊昙朗、临川周迪、东阳留异、晋安陈宝这四股地方豪强势力的过程。

作者简介

指文烽火工作室:由众多历史、战史作家组成,从事古今历史、中外战争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致力于通过严谨的考证、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文字、独到的视角为读者理清历史的脉络。目前已经出版军事历史类图书四十余本,其中包括《战争事典》《战场决胜者》《透过镜头看历史》《信史》四款MOOK系列丛书,以及《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倭寇战争全史》《明帝国边防史》《拿破仑战记》《秘密战三千年》《帝国强军:欧洲八大古战精锐》《帝国强军:中国八大古战精锐》等专题性图书。

涂晓烈:世界史硕士,主攻近代早期西欧社会史,对古典至近现代的东西方战争史均有涉猎,并对国内外军事史研究前沿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李珂:现就读于河南大学,曾在白俄罗斯国立大学交换学习。从2015年年初起,在澎湃新闻、《大河报》上发表二十余篇历史文化类文章,并译有十余篇英语、俄语新闻、论文,参与“白俄罗斯近现代新闻史”“一带一路上的穆斯林群体”等研究课题项目。目前与西南政法大学助理教授孙力舟合译《奥朗则布史——基于波斯语的资料编纂而成》。

赵子威:历史爱好者和研究者,喜好阅读中外历史,尤喜中外古代史和中古史,通晓英语和德语,现自学阿拉伯语。曾参与图书《战争事典029》的写作工作。

陈峰韬:历史爱好者,主攻南北朝历史,特别对北周政治演进、府兵制等重要史实有深入研究,致力于推广和普及北周历史。曾参与《秘密战三千年》《战争事典》等图书的写作工作。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奥丁与基督之战——维京人的英格兰征服史
南亚次大陆的命运转折点——莫卧儿皇位继承战争
雪域猛虎的怒吼——唐代吐蕃王朝简史
太建北伐预演——南陈平定江州豪强叛乱

精彩书摘

和同时代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相比,维京人的武器装备十分精良。他们*常用的武器是长剑,考古学家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就发现了超过2000柄中世纪早期的剑,在英格兰、法兰西、东欧等维京人经常光顾的地方则出土了更多,可见长剑在维京社会中的普及程度。维京剑的长度一般在3英尺(约合0.914米)左右,双面开刃,有剑格。在挪威地区流行过与剑相似但只有一边开锋的直刃长刀,但不久后就衰落了,没有影响到剑的统治性地位。维京剑区别于其他中世纪早期欧洲剑的*大特点有两个。*一,维京剑的剑尖是不开锋的,有时甚至是钝的圆头。这可能是由于维京人的对手——很多时候是另一个维京人——都持有大型盾牌,戳刺很难起效,所以他们习惯以劈砍的方式用剑,不需要打磨剑尖。*二,维京剑的剑柄末端都有一个较大的配重,有的是倒三角形,有的是拳头形。这样的设计让整柄剑的重心下移,使剑变得更加灵活、易于挥动,有利于长时间作战。同时,剑柄的配重让它能被当作钝器使用,用来砸击对手盾牌的边缘或者裸露在外的身体部位,促使其失去平衡。在和平时期,维京人也很注意保养他们的剑,他们会用羊皮将剑身包裹起来,并用动物油脂给它做防锈处理,很多宝剑甚至被他们当作传家宝留给子孙后代。
在后世,斧子被认为是维京人的重要标志。事实上,这种原始的生产工具没有剑那么流行,却也算是斯堪的纳维亚居民*常用的武器之一。维京人常用的斧子为手斧和长柄斧,前者顾名思义是单手持握的短兵器,可以一手拿斧一手持盾牌,和剑的使用类似;后者则是一种重武器,可以轻松劈开锁甲的防护,在使用它时需要把盾牌固定在手臂外侧,或是直接挂在背后,好让使用者腾出双手持握它。维京斧的斧刃有很多种形制,如三角形、胡子形、T字形等,其中胡子形是维京人所特有的。值得注意的是,维京斧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对付重甲而设计的,所以它的使用技巧里有很多破盾和破甲的元素。例如,胡子形的手斧可以用来钩住敌人的脚踝,让他失去平衡摔倒,也可以用来钩住盾牌的上沿然后拉拽,迫使对手放弃盾牌。在长柄斧的使用上,一般的人会用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的方式持握,这样斧刃就处于持斧者的左侧,也就是对手的无盾侧,朝这里大力横向挥砍的话,能避开盾牌的防御直接摧毁对手的持剑手,让其立刻丧失战斗力。长柄斧还能用来钩住敌人的脖子,或是直接用背面敲击敌人的盾牌,这两种动作都可以让对手失去平衡跌倒在地,从而无力抵抗下一记从天而降的劈砍。在维京人的历史上,出现过非常多著名的斧子,其中的曼门斧(Mammenaxe)一直保留至今,是现存*精美的10世纪武器之一。
相比剑和斧,维京人对长矛并不非常喜爱,使用的数量也不是很多。在维京军队中,使用长矛的通常是没有经验的年轻人或者地位低下者,他们的定位也是干“脏活累活”的人,比如站在军队的*前排迎接敌军骑兵的冲锋,等等。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维京精英武士不会使用长矛。相反,他们对长矛的使用可谓出神入化。据萨迦记载,挪威王奥拉夫·特拉格瓦森(OlafTryggvason)在年轻的时候就可以双手各持一根长矛同时投掷出去,并精准地命中远处的目标。一些维京人甚至能在空中抓住投来的长矛,然后再把它扔回去。弓箭和长矛一样处于较低的位置,不过很多维京人都是优秀的弓箭手,他们在打猎的过程中锻炼出了优秀的射术,可以准确地把箭射入敌人的眼窝。然而,维京弓箭手有一个坏习惯,就是他们射箭的时候喜欢把箭头掰下来,声称这样能让对手无法将自己射出去的箭矢再次利用,维京人只在重要场合才用完整的箭,这种习惯显然降低了他们弓箭的杀伤力。维京人使用的长弓后来传入不列颠,被威尔士人改进后成了著名的英格兰紫杉木长弓,称霸了中世纪晚期的西欧战场。
相比之下,现代考古学家对维京人防具的了解并不是很多。维京人*重要的防具就是上文一再提及的盾牌,它们多为圆盾,直径大多在24英寸(约合61厘米)左右;不过,某些卢恩石(RuneStone)中也提到过直径达3英尺的大盾。从考古发掘的结果来看,维京盾非常沉,很多现代人都难以用单手将它们长时间举起。盾中央部位还带有金属制凸起(ShieldBoss),可以用来攻击对手,可谓攻守兼备。为了威吓敌人,维京人还喜欢在盾牌上涂画一些猛兽或图腾,龙和代表奥丁信使的渡鸦是*常见的图案。维京人的头盔也有独特的样式:主体部分为铆钉结构,以及额外增加了护眼和护鼻。这种在后世被称为诺曼盔的头盔,在当时是维京人的标志性装备,英格兰人称其为“盲盔”,因为他们觉得戴上这种头盔会影响视线,不过从11世纪开始,部分英格兰人也开始采用诺曼盔,因为它对面部的防护能力要优于英格兰本土的头盔。必须指出的是,一些野史中常出现带着牛角盔的维京人,事实上这种头盔从未在维京人身上出现过,它只不过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的一种带有浪漫色彩的想象,绝非历史真实。至于维京人使用甲胄的情况,除了他们的精英武士装备有少量的链甲和札甲(Lamellar),以及后者可能来自东欧和拜占庭之外,我们知之甚少。
关于维京人的装备,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重要部分,那就是他们的长船(longship)。其实,长船只是诸多维京船只的一种,因为这些船只大多窄而修长,后世才用长船一词作为它们的统称。在维京人的语言中,船是以它所拥有的桨的数量命名的,例如,有6支桨的船就被称为“sexaeringr”(六桨船);12支桨到32支桨的中型船只被称为“karvi”,这类船大多是商船或者贵族出行所用的游船,不过也有“karvi”被当作战船使用;大型船只被统称为“snekkja”,这个词语和后世的“langship”(长船)具有相似的含义,其中快速战船被称为“skei”,意为“切开水面”,而大型慢速战船则被称为“drekar”,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龙船。除此之外,维京人对货船也有专门的称呼,叫作“knarrs”或者“kaupskips”。
维京人对战船非常重视,他们不仅将船雕刻在钱币的背面,还在很多墓葬和祭祀仪式中将船埋入土中或沉入水底,以此取悦神灵。这种习俗使得很多中世纪早期的维京船只得以保留,也让我们能够一窥这些古代战舰的风采。现存*早的维京船出土于丹麦东南部沿海的尼达姆(Nydam),其建造时间大约在公元350—400年之间,与盎格鲁—撒克逊人进入英格兰的时间非常接近。船只本身的结构也和萨顿·胡出土的盎格鲁—撒克逊船非常接近,都属于宽体船,长23.5米,宽3.5米,深1.2米,全部由橡木制成。这艘船没有使用船帆的迹象,很难和北海的风浪搏斗,所以考古学家推测,它只在沿岸地区航行。
在公元400年之后,维京人的造船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些技术上的进步在一艘出土于挪威克瓦尔松(Kvalsund)的8世纪长船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它长18米,宽3米,吃水只有80厘米深,木料全部采用橡木,连接处为铆钉结构,是一条战船。相比于尼达姆船,克瓦尔松船有两点巨大的进步:*一,克瓦尔松船有一条完整的龙骨(keel),它由一根巨大的橡木制成,非常结实,这让它成了现存*早的有龙骨的维京船;*二,克瓦尔松船有使用船帆的痕迹,虽然我们不知道帆的种类和大小,不过根据桅杆的使用情况来看,船帆的存在是肯定的。这两个巨大的进步让克瓦尔松船具备了强大的远距离航行能力和抗风浪能力,在优秀水手的操作下,它是有可能横跨北海的。
进入9世纪后,维京人的造船技术日趋成熟,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土的古科斯塔德(Gokstad)长船和奥斯伯格(Oseberg)长船就是*好的例证。前者出土于奥斯陆附近的一个峡湾,是一艘有16对桨的“Karvi”,全长23.24米,*宽处5.2米,船主人是一名中年男性,身上有遭受过严重暴力打击的痕迹,很可能是在战斗中死去的。后者则是所有维京船中保存*好、雕刻*精美的,连船头的装饰性纹饰都清晰可见。它全长21.58米,*宽处5.1米,深1.58米,也是一艘“Karvi”。为了证明这些船的航海能力,考古工作者在1893年用古代造船手法复制了古科斯塔德长船,并将新船命名为“维京”号。之后,“维京”号穿过了大西洋到达美国,沿着哈德逊河向西驶入了五大湖区,*后到达芝加哥并参加了当年的哥伦布纪念博览会,引起了轰动。
维京船在11世纪达到了巅峰,它的长宽比进一步增大,从古科斯塔德船的9∶2增加到了7∶1,甚至更多,如斯库勒莱乌(Skuldelev)出土的“skei”船,它长30.9米,宽2.7米,长宽比达到了惊人的11.4∶1。这种船的船体为剃刀型,速度非常快,能够搭载60—80名全副武装的战士。正是在这些船上,关于维京人的一**萨迦被谱写与传唱,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前言/序言

千年前在不列颠群岛上,盎格鲁—撒克逊人和维京人之间曾发生过持续两百余年的争斗。从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迁徙定居、盎格鲁—撒克逊诸国之间的争斗,到维京人的由来,再到两次维京人入侵,尽在《奥丁与基督之战——维京人的英格兰征服史》一文。

《南亚次大陆的命运转折点——莫卧儿皇位继承战争》一文要讲述的,是莫卧儿帝国的第5位皇帝沙贾汗统治晚期在他的4个儿子之间爆发的皇位争夺战。一母同胞、性格各异的四兄弟为了不同的立场而结盟、厮杀、背叛、欺骗。

曾经使唐王朝蒙受大非川战败、安西四镇尽失的耻辱,曾经和东西强国共同逐鹿中亚的吐蕃,其历史发展轨迹究竟如何?《雪域猛虎的怒吼——唐代吐蕃王朝简史》一文将为您讲述吐蕃的发迹、松赞干布的改革和噶氏家族的经营,以及此后的强盛和衰落。

天嘉年间,北朝由于周、齐两国世仇,不断相互攻杀,给陈朝留下了休养生息、巩固统治的良好机会。偏巧此时发生江州豪强叛乱,陈朝相继投入数支主力,*终剿灭豫章熊昙朗、临川周迪、东阳留异、晋安陈宝这四股地方叛乱势力。《太建北伐预演——南陈平定江州豪强叛乱》就回顾了这一系列规模不大、烈度不高又旷日持久的战事。



战争事典042:维京人征服英格兰·唐代吐蕃简史·莫卧儿皇位之争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战争事典042:维京人征服英格兰·唐代吐蕃简史·莫卧儿皇位之争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战争事典042:维京人征服英格兰·唐代吐蕃简史·莫卧儿皇位之争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战争事典042:维京人征服英格兰·唐代吐蕃简史·莫卧儿皇位之争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哦哦哦知我者谓我心忧知我者谓我心忧游泳

评分

争事典042:维京人征服英格兰·唐代吐蕃简史·莫卧儿皇位之争

评分

非常满意,下次还会购买

评分

哦哦哦知我者谓我心忧知我者谓我心忧游泳

评分

书薄,价贵,非长久之计!

评分

书嘛,买过就算读过了。囤货中,目前暂时还不知道好坏。回头再说吧……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好书

评分

东西不错,快递也很给力!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战争事典042:维京人征服英格兰·唐代吐蕃简史·莫卧儿皇位之争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