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7
本書以清代學人遊幕的興盛與清代學術的發達為主題,對清代學術史做瞭開創性的探討。首先論述清代學人遊幕的演變軌跡,勾畫其興衰的脈絡和特點。進而以對清代學術文化發展産生過重要影響或在清代幕府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為標準,選擇瞭徐乾學、李光地、張伯行、盧見曾、硃筠、畢沅、謝啓昆、阮元、曾國藩、張之洞等十四個重要學人幕府從事個案研究,分析瞭這些幕府的形成與發展、各自的特點、活動與學術成就等。最後探討學人幕府與學術的交流傳播、遊幕學人的撰著活動和幕府的大型學術工程,指齣幕府的開放性與流動性,幕府內賓主與賓僚之間在學術上的相互影響和學術爭論,以及幕主主持、組織的大型學術工程等,對清代學術的興盛繁榮起到瞭巨大的推動作用,從而由學人遊幕這一社會性活動的角度對清代學術特彆是乾嘉學術興盛的原因提供瞭新的思路和視角。
該書材料紮實豐富,分析明快入微。徵引史料韆餘種,可謂無一字無來曆。新版修訂曆時數載,增補十五萬字,幾乎每章每節都有增訂。
尚小明,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教授。著有《清代士人遊幕錶》《留日學生與清末新政》《北大史學係早期發展史研究》《宋案重審》等。編有《立憲團體》《山東諮議局》《山西諮議局》《國會請願運動》等資料集。
這本書把清代重要學人的幕府,分成三個階段,即順康雍時期、乾嘉時期、道鹹同光宣時期。作者非常明快地指齣這三個時期的特點,每一時期不同於後一時期的地方,同時把這個時期的末尾同下個時期開始的相同之處,即這個時期開始齣現萌芽而在下個時期顯著起來的特點,加以說明,並把這三個時期所有幕府的發展,跟清代整個曆史、整個學術文化發展史聯係在一起。這樣的分析,一方麵非常明快,另一方麵又細緻入微,顯得既有骨架,又有血肉,讀起來饒有興趣,毫不枯燥,是一部成功的好書。(周一良)
該書是在沒有任何前人成果可資依循的條件下著手進行的:沒有一篇現成文獻可供參考,沒有任何專題索引可供檢索,這“第一步”就很難邁。於是隻好直接從清人文集下手。但這樣也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因為清人文集中找不齣任何一篇全麵論述“督撫大幕”問題的文章。於是隻好把著手處再降低,從清人的年譜、行述、事略、碑傳、詩話、詞話、筆記、序跋、函劄、題記、詩注中搜集資料,用“集腋成裘”的辦法,對遊幕之人,一個一個地“跟蹤”;對督撫大幕,一個一個地“清查”,三年之內,終於在一韆二百多種史料中,覓得信息;從其中的八百多種史料中,抄齣資料,製成《清代重要學人幕府錶》《清代遊幕學人錶》《清代學人遊幕年錶》。幸虧有瞭這些東西,纔把清代十幾個督撫大幕的基本情況弄清楚,把幕中人員流動的情況也基本上搞清楚,從而完成此書,呈現在大傢麵前。(劉桂生)
序一 周一良
序二 龔書鐸
序三 劉桂生
緒論
第一章 清代學人遊幕演變軌跡
第一節 順治初迄康熙初的遊幕
一、遊幕之風興起
二、參贊戎幕
三、協理政事
四、遊幕心態種種
第二節 康熙中迄嘉慶末的遊幕
一、遊幕之風盛行
二、文事活動
三、帷幄佐治
四、官幕關係
五、遊幕興盛之因
第三節 道光初迄宣統末的遊幕
一、幕府職能擴張
二、“賓”消“僚”長趨勢
三、捷宦之徑
第二章 清代重要學人幕府
第一節 順康雍時期重要學人幕府
一、徐乾學幕府
二、李光地幕府
三、張伯行幕府
第二節 乾嘉時期重要學人幕府
一、盧見曾幕府
二、硃筠幕府
三、畢沅幕府
四、謝啓昆幕府
五、曾燠幕府
六、阮元幕府
第三節 道鹹同光宣時期重要學人幕府
一、陶澍幕府
二、曾國藩幕府(附李鴻章幕府)
三、張之洞幕府
四、端方幕府
第三章 清代學人遊幕與其學術活動
第一節 遊幕與學術交流傳播
一、幕府的開放與流動特性
二、學術交流對遊幕學人的影響
三、幕府內的學術爭論
四、遊幕與學術傳播
第二節 遊幕學人的撰著活動
一、職業、半職業學者
二、圖書資料的利用
三、遊幕經曆的影響
四、代撰與自撰
五、著作權問題
第三節 幕府的大型學術工程
一、經籍編校
二、史著編纂
三、經世文編
四、官書局校刻典籍活動
結束語
附錄 清代重要學人幕府錶
徵引文獻
人名索引
後記
增訂本後記
幕府製度在中國源遠流長,自戰國以後兩韆餘年間,士人遊幕雖有盛衰變化,但大體延續下來,並在清代得到充分發展。這一曆史現象之所以長期存在,原因復雜,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它與士階層的命運、齣路息息相關,是士人實現其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
《左傳》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這是古人對人生價值係統最概括的錶述。在“三不朽”觀念影響下,立德、立功成為士人價值取嚮的主要方嚮,而這與入仕有密切關係,緣“道因權而立,德因勢而行,不在其位者,則無以齊其政;不操其柄者,則無以正其時”。於是,中國古代士人對入仕做官便錶現齣濃厚興趣,把它看成是實現個人價值和施展“兼濟”抱負的主要途徑。
然而,人多職少的矛盾,以及官員選拔製度的不完善等等,決定瞭士人群體中隻有少數人能夠春風得意,而多數人則難以名列仕籍。在此情況下,遊幕就成為士人養傢糊口和實現理想的重要途徑之一。而朝廷通過官員闢幕,亦可“收其俊偉,以補王官之缺”。於是,幕職成為士人的進身之階,尤其是漢唐時代,幕府彬彬,奇纔異能之士往往齣於其間,最號得人。古代的闢幕之製在宋以後由於中央對地方控製加強而逐漸走嚮衰落,至清朝建立始“復興”。然而,清代的闢幕,特彆是康熙中期至鹹豐以前的闢幕,與清之前的闢幕相比有很大不同。這一時期的幕府賓客,絕大部分並不像漢唐時代的幕僚那樣擁有職銜,不屬於正規官僚係統,不食朝廷俸祿,並且無保薦幕賓製度,因此,遊幕對士人來說,並非進身之階,這意味著他們缺少瞭建功立業的動力,加之長期的社會穩定,也使他們難以獲得建功立業的機會。所以,除瞭清初和乾隆後期至嘉道年間社會動蕩或社會危機暴露之時,一些遊幕學人齣於對國傢前途命運的關心和滿足自己淑世濟民的願望而積極參與現實事務外,在清代前、中期大部分時間內,學人遊幕活動缺少強烈的經世色彩。直到鹹豐以後,由於清朝統治走嚮衰落,特彆是為瞭鎮壓太平天國、撚軍,以及辦理洋務、外交,保薦幕府賓僚成為通行做法,這纔大大激發瞭遊幕學人建功立業的願望,晚清幕府因此成為經世人纔的淵藪。
如上所述,遊幕在清中期並非進身之階,這對誌在兼濟的學人來說是不幸的。不過,在古人“三不朽”的價值觀念係統中,早已留下瞭自我調節的餘地,這就是在立德、立功道路不通之後,嚮立言之路退卻。所謂“丈夫既不能有為於天下,則當修身潔己,著書立說,上為韆百世功臣,下為韆百世
師錶”。所以,在清代有大批學人在仕途受阻而遊幕經世又前途暗淡的情況下,轉而以從事學術研究作為他們遊幕活動的主要內容。當然,清代學人的這種命運,並非隻在遊幕者當中纔有,也並非隻在清代纔有,中國曆代文人學者莫不如此,何況曆史上總有一些隱逸之士甘願捨棄功名利祿而追求人生的精神價值。中國學術文化之所以能幾韆年來綿延不斷地發展,中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上文字記載最豐富的國傢,與中國人的這種價值取嚮是有深切關係的。不過,清代學人學術活動的特殊之處,就在於他們得到瞭各級官員特彆是地方大員廣泛的私人贊助,緻使眾多有一定地位和影響的學人終生或
在某一時期內成為遊幕職業學者,這是清以前各代基本沒有的社會現象。在這種私人性質的贊助的背後,體現瞭一種對知識的尊重和對學人的禮敬,這使清代學人能夠恃其所學以自養,從而將主要精力用於學術研究。清代學術文化尤其乾嘉漢學發展興盛,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遊幕學人,就沒有清代學術的繁盛。
不過,清代學人的幕府生涯,並不總是那麼美妙。幕主的禮敬抹不掉他們寄人籬下的痛苦,而官員們的私人贊助則決定瞭他們的學術活動大多帶有為人作嫁的性質。因此,清代學人一方麵為他們能夠通過遊幕與當世同人切磋學問,從事修書、著書、校書等工作而感到滿足和歡樂;另一方麵,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又為自身的非自主性勞動而感到遺憾和痛苦。就在這滿足與遺憾、歡樂與痛苦的交織中,一代一代學人走完瞭他們的人生曆程。
清代遊幕學人的貢獻,主要在古代學術文化的研究、整理方麵。從清代前、中期對中國古典文獻的訓詁、注疏、輯佚、考訂和一些大型經史著作的編纂,到晚清時期對中國數韆年學術文化成果的重新校訂和刊刻,遊幕學人都是主要承擔者。沒有遊幕學人,沒有學人幕府,這些工作的完成是難以想象的。大規模地清理曆史文化遺産,有利於對中國文化的研究和繼承,對中國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也具有深遠意義。
清代學人遊幕在鴉片戰爭前後開始發生重要變化。由於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西學大規模輸入,中國社會麵臨空前危機和挑戰。對社會現實的深刻體驗和強烈的憂患意識,使一些遊幕學人成為19 世紀40 年代以後長期影響中國政治、學術風氣的人物,特彆是在傳播西學和辦理洋務、外交活動中扮演瞭重要角色。進入80 年代後,維新思潮漸漸興起,再往後,革命思潮又蓬勃發展。洋務派官員幕府對活躍於曆史舞颱上的精英人物的吸引力漸漸下降。同時,隨著新式教育建立和推廣,士人的知識結構逐漸發生變化。各種新事業的發展和新機構的建立,使他們獲得瞭更多的擇業機會,遊幕不再是重要的職業選擇。另一方麵,幕府製度從光緒中期起也開始發生重大變化,各種“委員”逐漸取代“賓僚”;而後隨著光宣之際進行外官製改革,於督撫衙門設立幕職分科治事,幕府人員又轉變為“秘書”“參事”,從而為民初文官製度的確立初步奠定基礎。有清二百六十餘年的幕府發展史就此終結。
學人遊幕與清代學術(增訂本)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學人遊幕與清代學術(增訂本)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一部清代學術史大概是一部幕府製度史。
評分挺不錯的,慕名已久,終於到手瞭!
評分馬馬虎虎,湊閤湊閤,再接再厲。
評分很經典的書,值得推薦購買
評分好書,活動時買的,滿意。
評分經典之書。
評分新穎啊。。。。。。。。。
評分好書,活動時買的,滿意。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學人遊幕與清代學術(增訂本)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