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武当武术,作为与少林武术齐名的一大名宗,对中华传统武术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传统拳术实现由“外”向“内”转型的关节点。因此,武当武术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发展中的“统一性”与“多样性”辩证关系反映和体现更加充分和明显。
《神秘与科学:武当武术的文化探源与展望/中国武术文化丛书》在目前武当武术挖掘与整理研究基础上,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研究方法,进行武当武术文化研究,系统考察武当武术文化生态,勾勒武当武术文化形成与发展轨迹,梳理武当武术文化的主要内容,提炼武当武术文化的基本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概况武当武术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武当武术文化,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
作者简介
龙行年,男,1962年生,湖北武汉人。历史学搏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同年特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雷达学院任教,授予大校军衔。荣立三等功1次,荣获全军院校教书育人育才奖银奖,空军高层次人才。2006年任教于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主要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历史与文化研究。先后在{体育文化导刊)《湖北社会科学》《中国军事教育}《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6部。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全军、空军以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课题和教学课题30余项.多项研究成果获奖。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武当武术文化生态
第一节 武当武术文化的地理背景
第二节 武当武术文化的文化背景
第三节 武当武术文化的社会背景
第四节 武当武术文化的技击背景
第二章 武当武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武当武术文化形成的文化渊源
第二节 武当武术文化形成的历史条件
第三节 武当武术文化的形成发展轨迹
第三章 武当武术文化的主要内容与文化精神
第一节 武当武术文化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武当武术文化的文化精神
第四章 武当武术文化的嬗变、特点及其影响
第一节 武当武术文化的嬗变
第二节 武当武术文化的特点
第三节 武当武术文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神秘与科学:武当武术的文化探源与展望/中国武术文化丛书》:
一、汉魏以降佛遒之争与道教丹道理论及内丹术的成熟
佛教自东汉哀帝元寿元年传人中国后,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并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而在这个融合过程中也伴有文化冲突和文化论争,突出地表现在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之间发生了文化冲突,而佛道之间的论争自汉魏时期开始日趋激烈,至南北朝时期与隋唐时期出现两次高潮,其论争主题涉及到两派宗教在社会上的政治经济地位的争夺,比如佛道二教关于“老子化胡”“夷夏”问题的争论,而这一方面两派争论与封建统治者的意志相关,与封建皇权之政治经济利益相联系;而另一方面的争论主题则涉及到佛道二教的教义教理,佛道二教在教义教理层面的历次争论,而促使了二教相互吸收、相互借鉴,使它们在义理层面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结合本文研究主题,上述后一方面的论争应是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因为,正是通过历次佛道义理层面的论争,在佛教刺激和影响之下道教内丹术逐步从各类养生方术、道教外丹烧炼术中脱颖而出并发展成熟。据此,本小结将结合汉魏以来佛道论争之历史逻辑与发展轨迹,从佛教对道教刺激与影响的角度,探讨武当武术文化形成与道教丹道理论与道教内丹术之间的关系,探讨武当武术文化形成所需要的这一方面的历史条件。
汉魏时期,在佛教刺激和影响之下,道教整理编纂的早期道教经典《周易参同契》为道教日后的外丹术与内丹术的发展成熟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型,成为日后道教内外丹道所共同推崇的“万古丹经王”,标志道教丹道理论的发展成熟。佛教在传人初期,其为了在中土立足尤为注重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致性,而随着中国化佛教诸派的逐渐形成,系统化、理论化佛教教义的出现,佛教对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产生了巨大冲击与刺激。因此,道教教徒便纷纷着手编纂了大量道书,系统整理自己的教理教义,这个时期编订的道教经典主要有《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等,这其中对道教内丹术产生深远影响的是《周易参同契》。因为,《周易参同契》为日后道教内外丹道的发展建立起一个共同的“理论模型”,虽然目前学者们对于《周易参同契》的理论性质,即它究竟是外丹书还是内丹书这个问题还存在争议,但从该书的主要内容来看,学者们几乎都认可其为道教内外丹道奠定了共通的理论基础,标志中国道教丹道理论的成熟。比如,卢国龙在其《道教哲学》一书中针对《周易参同契》所谈的炼丹“火候”问题指出:“所谓火候,也不仅仅是关于丹药之化学反应的量化说明,而是按照天地自然的造化对其化学反应作出理论性的阐释。天地自然造化有其节序,炼丹火候也因此有进退。”这就是说,炼丹家们认为宇宙中的天地演化可以出现天然神丹大药,而炼丹不过是主动模拟宇宙中的天地演化过程,很明显这些思想被日后道教内外丹道所吸收,《周易参同契》标志中国道教丹道理论的成熟。
而另一方面,汉魏时期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佛教徒们也开始发现道家与道教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开始对道教的各类方术产生反感,比如《牟子理惑论》云,“虽读神仙不死之书,抑而不信,以为虚诞”“道有九十六种,至于尊大,莫尚佛道也。神仙之书,听之则洋洋盈耳;求其效,犹握风而捕影。是以大道之所不取,无为之所不贵,焉得同哉?”因此,佛教人士纷纷抓住道教理论上的漏洞,对道教神仙方术、长生不死之说进行批判,而佛教对道教教义层面的攻击,也开启了佛道二教在教义教理层面的论争。
两晋南北朝时期,佛道二教都有了很大发展,道教编纂了大量道经,而佛经也开始被大量翻译,佛教与道教的教义教理渐趋完备,两派为争夺势力范围,其论争大幕慢慢开启,而由于这种论争又与当时的社会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遂在这一时期很快达到高潮。从教义教理层面看,“道教的宗旨,概括的说就是长生不死,得道成仙”[3),因此,在佛教的攻击下,道教教徒并不是放弃道教原有宗旨,而是系统整合各类神仙方术与养生方术,形成了以道教外丹术为主内丹修炼为辅的基本修炼格局,并且形成了成熟的外丹烧炼理论《抱朴子》以回应佛教之攻击。
……
前言/序言
任何武术流派或拳种,都是一定文化的结晶,都依赖一定的文化生态环境,凝聚一定的思想,展现一定的文化风貌,形成一道武术文化的风景线。武当武术也是这样,尽管近些年已经有了较多的关于武当武术的书籍,但是,从新角度解读武当武术的著作尚不多,而这一本《神秘与科学:武当武术的文化探源与展望》是从文化视野与生态视野研究武当武术的可喜尝试。
作者龙行年教授出生于“中国武术之乡”的汉阳,8岁就开始习武,1979年入武汉体育学院学习,投入武术散打改革试验,在全国比赛中获得过好名次。后来在军事院校任教官,培养了许多擅长实战的军人。20世纪末回到母校武汉体育学院任教,担任武术套路教研室主任,并在华中师范大学攻读武术史方向的研究生学位,矢志于武当武术。他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到武当山进行了多次考察,采访民间的高人,相互切磋,不断斩获新知,撰成《武当武术文化研究》,以全优成绩顺利取得博士学位。
这本专著就是作者在博士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撰写的,突出的特点就是文化视野与生态视野。所谓文化视野,就是注重考察对象在历史长河中的演迁,注重对象的文化类型、文化特征、文化功能,特别是注重对象的思想内涵。所谓生态视野,就是多维角度的、动态的、链接的、存在决定论的视野。生态,一方面是指自然环境,另一方面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历史的深层次背后有一只无形的巨手——生态,它无时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文化,而每一种文化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制约、生息消长。
神秘与科学:武当武术的文化探源与展望/中国武术文化丛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