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06
一杯清茶,神聊新闻创新
一间聊吧,推演新闻实战
一位长江韬奋奖入围者历时十年的新闻求新思辨
一部别开生面的新闻观念集
1、形式奇特喜闻乐见:作者从其发表的3000篇新闻作品中,精选出59篇(其中有《人民日报》发表的17篇)和2个系列报道,按照其特别的新闻观念分类,通过对每篇作品采写的回顾、思考及新闻价值,以聊天的形式、谦逊的态度、幽默的语言、优美的文笔,忽而聊在前、忽而聊在后,无拘无束、随心自然地神聊自己对新闻求新的理解和感悟,并作为与文学互鉴收入不少优秀的诗作和散文,极具亲和力。
2、师承名家观念新奇:第十届长江韬奋奖入围者汝鸣,历经十年的新闻求新思辨,吸收新闻名家艾丰、黄彩忠等的新闻观念,在提出采写新闻要像总理那样站在全国、全球和理论的高度想事情的同时,提出要立足于给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新启示、与昨天旧的新闻价值取向抬杠,还形象通俗地将此比喻为“写新闻是‘骂人’(即抬杠、求新,下同)的”,及既要善于思考,又要敢于“骂人”。这坚持新闻价值标准、新奇的新闻观念闪耀着哲理的光辉,给人以启示。这特色与敢和几千年传统观念抬杠的古典名著《聊斋》可谓一脉相承。故,有人称《新闻求新聊吧》为当代新闻《聊斋》。
3、解剖麻雀具体实用:此书结合对自己中国新闻奖获奖等具体作品的解剖,进行坚持新闻价值标准、开阔新闻视野、新闻主题求新与标题载体创新,及动人事例寻找与新闻作品成功、创意策划与工作性质系列报道成功、文学与新闻等关系的深入思辨,较为系统具体地阐述了新闻求新、创新的新奇观念。对于采写新闻求新、创新具有极高实用价值。尤其对想当好记者、采写出好稿、甚至获奖、获大奖的年轻记者,是本不可多得的好教材。
本书采取聊天形式,结合精选出的自己的新闻作品,以中国新闻奖获奖等作品的探析、为群体农民鼓与呼成功探索的思考、初学作品得与失的解剖、新闻价值与事件大小的关系、写新闻与评劳模的不同,及“抬杠、求新”、“思考‘出’新闻”、“擦亮新闻的眼睛”、“追求创意的表达”、“寻找让人怦然心动的典型事例”、“做好新闻‘点心’”、新观念在新闻评论中的位置、创意策划与工作性质系列报道成功及新闻与文学的关系等14个在新闻报道中常遇到及争论的选题,吸收新闻名家的新闻观念,进行富有哲理地深入思辨。加上“文友聊汝鸣”和“后记”,较为系统具体地阐述了作者坚持新闻价值标准、对新闻求新、创新的新奇观念,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汝鸣(曾用名汝允法、汝恒),颇有些传奇色彩。原只是个小县城的通讯员,加之长达十年特别艰辛的境遇(见书中“文友聊汝鸣”)没能压垮他,反倒成长为一名省级党报的高级记者,后有2个长篇通讯获中国新闻奖(一篇消息入围),并获23个全国性其它新闻奖、安徽新闻奖,还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不少优秀的诗歌、散文和报告文学作品,数十篇作品被收入各类新闻和报告文学集。他还先后获全国绿化奖章,两次省委、省政府联合表彰“先进个人”。经安徽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评选推荐,他作为2009年全省*一名额入围全国第十届长江韬奋奖。
目 录
一本特别的书——序汝鸣的《新闻求新聊吧》 001
立根原在破岩中——赞《新闻求新聊吧》出版 004
聊吧一 中国新闻奖两篇获奖、一篇入围作品采写回顾与探析 001
26 亿元换来了什么? 002
大局精神感动中国 008
天长36 个农技站办起“示范园” 014
聊吧二 为群体农民鼓与呼三次成功探索的回顾与思考 018
该怪谁呢? 020
让瓜农到哪去卖瓜? 024
金安区6.5 万灾民严重缺粮 028
聊吧三 剖析几篇初学作品的得与失 035
“两笔帐”算出一社明白人 035
七户农民承包荒废水面养鱼 037
小陈庄人均收入一千元 039
太和县办好农业科技商店 040
聊吧四 新闻,莫以事件大小论短长 042
一家货真价实的饺面馆 043
该刹住敲竹杠的行为 045
这里的牛越宰越多 047
聊吧五 写新闻不是评劳模 049
太和县酒厂承包及其引发的思考 050
太和县为“野马”套上笼头 055
分灶不分家 057
聊吧六 抬杠、求新 060
“马流通”与新药乡 064
卖光了“公”字车的经理 066
不进“圣殿”大门的张老家人 068
机械化施工在黑茨河 074
太和县轮训村支书 077
编席打篓 养活两口 079
“农”字号的成品衣在哪里? 081
敢争主角占高枝 084
“天鹅”招标 087
我省扶农资金首次招标 090
安徽数十万农户“转业” 092
我省“长防林”发挥巨大减灾效益 094
“诚”字铸就“销梨王” 096
我省农业综合开发思路出新 098
财政厅57 名处长全部“包”到县 100
公共农业设施谁来养护 102
聊吧七 思考“出”新闻 105
月季花传奇 107
曹操回故乡 110
巧用联合拓市场 113
绿染长廊分外娇 116
既要“米袋子” 又要“钱袋子” 119
一座老矿的“青春”秘方 124
合成圩“合”出新效应 129
30 万棵树木是怎样进城的 133
脱贫致富的星星之火 137
村里有了代理员 141
三上潮头 145
聊吧八 擦亮新闻的眼睛 151
太和县巧搭鹊桥解“双忧” 153
我多么想喊您一声“妈妈”! 155
“商之都”招聘“商之王” 157
人人奉献一片绿 159
聊吧九 追求创意的表达 161
踏上第二级台阶的人们 162
黄山三重保险护奇松 166
风景这边更好 169
聊吧十 寻找让人怦然心动的典型事例 175
兼职“总统”张其应 177
小张庄:一个春天的童话 182
筑在人们心头的防洪大堤 186
聊吧十一 做好新闻“点心” 190
囍在赵庙 191
古庙会上的掌声 194
唐垛湖爆破行洪目击记 197
聊吧十二 新观念——新闻评论的灵魂 200
让畜牧业挑起大梁 202
接受历史教训 严防退水溃堤 205
要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 208
聊吧十三 创意的策划——工作性质系列报道成功的关键 211
“动态” 例:“‘绿色长廊’千里行”
合肥确保提前建成“绿色长廊” 213
怀远为“绿色长廊”工程建“卡” 214
阜阳“绿色长廊”建设动作大 215
蒙城“绿色长廊”林木颁证到户 216
颍泉区“三个结合”建“长廊” 217
颍州区实行“死树追究制” 218
阜南“绿色长廊”建设奖惩从严 219
叶集镇市政绿化一路一色 220
六安向生态经济长廊进发 221
“成功经验”例:“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系列报道”
喝令山河重安排 225
巧调结构显生机 232
科技治岭见威力 238
聊吧十四 与文学互鉴 245
写给黄山怪石 247
江南三月 248
我和儿子一起上学 249
歌 251
樱桃园印象 252
大沙河呵,我的母亲 253
浮山情思(诗二首) 255
杜甫草堂(外二首) 256
别了,我的苦楝树 258
冬 259
买花 260
谒云岭 261
椰林印象(外一首) 262
致江南友人 264
除夕夜 266
新疆行 268
黄山情 270
海峡在吟唱 272
聊吧十五 文友聊汝鸣 275
八喜临门 275
艰辛耕耘结硕果 277
聊吧十六 后记 279__
中国新闻奖两篇获奖、
一篇入围作品采写回顾与探析
中国新闻奖,是全中国新闻作品的年度最高奖。全国的专兼职、业余新闻工作者无不想获得她。如何才能获得她?由于自己的水平所限,我不能够给你一个准确的答案。
中国“长江奖”首届首位获得者、著名记者艾丰曾说过:“当记者要想总理想的事。”这是指当记者要像总理那样,从全国乃至全球、站在理论的角度和高度去思考问题,才能搞好新闻报道,才能找到价值重大的好新闻。这句话也可逆向理解为,当记者要搞好新闻报道、想找到重大价值的好新闻,就要像总理那样从全国乃至全球、站在理论的角度和高度思考问题。窃以为,这也许是获取中国新闻奖最重要、也是必备的一个要素。
这里,我对自己两篇获奖、一篇入围作品(当年安徽全省报刊类仅四篇选送参评名额)的采写,做些回顾、比较与探析。但愿能给新闻界的年轻朋友些许裨益。
财政并不宽裕的安徽,今年在全省全面取消农业税附加,降低农业税率2.2个百分点,并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全年免、减、补相加,财政减收26.73 亿元——
26 亿元换来了什么?
带来了55 亿公斤粮油
很多年没见过农民种粮有这样高的积极性
“俺种了312 亩小麦,亩产达550 公斤;二茬种大豆,亩产196 公斤,都比去年增产20% 以上。两季总收入48 万元。”安徽省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粮大户徐淙祥乐滋滋地说。谈起今年粮食增产的原因,老徐说:“主要是党的政策好,种地划算了。”
据介绍,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最早的太和县,今年仅农业税费免、减、补就给农民减负增收4712 万元,人均近38 元,同比亩均减负62.54%,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县小麦单产、总产同比分别增长了26.4% 和28.6%,均创历史新高。
“预计今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3400 元,同比可增长26%,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粮油收入可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50%。”一见面,天长市农业局的一位领导乐呵呵地说。今年,粮食直补最早试点县市之一的天长市,农业税费免、减、补给全市农民带来4171 万元的实惠,亩均减负增收48 元。农民勃发的生产积极性换来小麦、油菜籽、水稻同比分别猛增39%、22% 和84%,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很多年没见过农民种粮有这样高的积极性了,主要是政策在发挥作用。”省农委副主任张华建说。据统计,今年安徽实行农业税费“一免一减三补”后,全省增产粮食50 多亿公斤,增幅达到23% 以上,增产油料5 亿公斤,加上粮油涨价因素,全省农民粮油总增收203 亿元,投入产出比达1∶7.6。主要由于粮食大幅增收,预计今年安徽省农民人均收入可增长300 元,增幅可望达10% 以上,创近8 年来的新高。
带来了干群亲情
专门为农民负担问题来省里上访的基本没有了
“俺干了22 年的村支书,家里出了事,头一回遇到群众这么热心帮忙!”阜南县会龙乡闫老村党支部书记陈仲英很激动。今年10 月份,陈仲英的丈夫因病去世,村里400 多户人家,除极少数不在家的,老少爷们都自发赶来帮助料理丧事,看着屋里院外黑压压前来帮忙的群众,陈仲英泪如泉涌。
“以前,村干部一年到头不是催工就是讨款,干群关系紧张。现在不同了,税费减了一大半,全到乡纳税厅自己去交,明明白白,干部还上门送粮食补助,帮助群众发家致富,咱老百姓的心也是肉长的,能不感动吗?”闫老村村民邰立胜说得在情在理。由于陈仲英出面担保,他从乡信用社获得一笔小额贷款,今年种了7 亩大棚辣椒,一举脱贫。
“闫老村今年发展大棚辣椒1500 亩,并建了400 多亩无公害辣椒示范基地,通过陈仲英担保为群众争取的小额信贷就达30 多万元,仅此一项该村今年亩均就增收1000 元。”会龙乡乡长李坤说。该村两委班子一门心思帮助群众致富,在群众中树立起很高威望。一年间,通过“一事一议”,该村集资修路1.5 公里、修桥8 座,每次议事没有一户群众表示异议。
过去群众负担过重,阜南县农村干群关系比较紧张,群众上访不断。农村税费改革,特别是今年免、减农业税费和实行粮食直补,全县农村干群关系得到根本改善。今年,全县没发生一起因农民负担而上访的事件。“以前,我们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现在好了,免、减税费的新政策,把我们解放了。”采访中,不少农村基层干部这样说。
“农村税费改革前的1999 年,全省农民因负担过重而来省上访的多达3450批,共10245 人次;农村税费改革后的2003 年下降到512 批,1195 人次;今年由于免、减农业税和粮食直补等,至今顺便提及历年遗留农民负担问题的上访有310 批,578 人次,而专门为农民负担和为今年的负担问题而来省里上访的基本没有了。”安徽省委、省政府来访接待室主任西传军说。
带来了农业生产的勃勃生机
由于得到实实在在的增收,秋种的热情高过往年
徐淙祥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今年秋种以来,他新打机井6 眼,购进喷灌、旋耕、播种等全套机械,并提前购置了两台联合收割机,每亩除配方施足化肥外,还增施六七百公斤秸秆还田沤制的土杂肥,312 亩小麦全部使用包衣良种且全部抗旱造墒抢种等,总投资达14 万元。
据悉,由于今年农民种田得到实实在在的增收,秋种的热情更是高过去年。太和、天长小麦播种面积分别增长了10 万亩和7 万亩;界首创历史新高的45.2 万亩小麦,有1/3 打了畦田,优质高效专用小麦良种覆盖率达98% 以上;阜南县创历史新高的115 万亩小麦,90 万亩是群众抗旱造墒抢种的,全县有10万人次的农民主动参加了秋种培训,同比增长15%;太和县通过疏沟、打井、改塘,将新增、改善除涝面积5.7 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3.6 万亩、改造低产田2.2 万亩。农机热也出现了,今年界首购进各类农业机械同比增长81.82%,太和同比增长80%,天长购买各类农业机械的投入同比甚至增长了3 倍多……
几天的奔走,笔者在省直有关单位获得这样一组数据:今年秋种,全省夏粮播种面积达3159 万亩,油菜籽面积达1565 万亩,同比分别增长90 万亩和60 万亩,其中优质小麦、优质双低油菜播种面积同比分别增长5.26% 和5.42%,而且普遍突击抢种比上年提早10 天左右;化肥同比亩均增施20%,土杂肥同比亩均增施1 方;有1060 万人次农民主动参加秋种技术培训,机播面积2328 万亩,均大大高于去年。仅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民购买各类农业机械的投入就达9.35 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同类投入的73.45%。看到这一组数据,笔者仿佛看到了我省广袤农村焕发的勃勃生机,看到了5000 万江淮农民灿烂的笑靥。
(此文作者还有立业、少平、王雨、炳旺)
链 接
什么是“一减三补”?
为促进农民增收,中央出台了包括“一减三补”在内的一系列政策。“一减三补”即减征农业税,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
据有关部门统计,仅农业税减免一项,我国农民就直接减轻税收负担301亿元。此外,中央财政已兑现粮食直补资金116 亿元、良种补贴28 亿元、农机购置补贴7000 万元,地方财政落实良种补贴10 亿元以上、农机补贴5 亿元左右。
“一减三补”政策大大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今年我国粮食的全面增产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今年全国粮食一举扭转了自2000 年以来连续四年减产的局面。全年粮食总产量将比去年明显增加,可以实现年初预定的4550 亿公斤的目标。同时,据权威部门估计,今年一至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622.2 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4%,这是1984 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一年。(注:“链接”由人民日报编辑于猛配)
原载《人民日报》2004 年12 月27 日第13 版头条、即(经济周刊)头版头条“经济热点”;《安徽日报》2004 年12 月3 日头版报眼;获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2004 年度)通讯三等奖;安徽新闻奖(2004 年度)通讯一等奖
聊 吧
“省政府大门又给一大批上访的农民堵上了!”那些年,这种本不该发生的事情在安徽省城却时有发生。
农民上访主要原因是负担过重。农业责任制后,大部分农民刚刚解决温饱(直到2000 年,全国仍有3000 多万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除了国家规定的税费,乡村基层一些组织和部门随意找借口向农民伸手(被称作无底洞),以致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甚至发生恶性案件。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经中央同意,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大幅度减轻了农民负担。继而,财政并不宽裕的安徽,2004 年又率先在全省全面取消农业税附加,降低农业税率2.2 个百分点,并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全年免、减、补相加,财政减收26.73 亿元。对此,全省农民拍手叫好。然而,改革也必然触动一些人的利益,遇到不小的阻力。甚至,当时分管农村工作的副省长王怀忠(此人后因腐败被判处死刑),在他主持的一次全省性大会上就公开反对。
回顾战争年代,农民不仅送子送夫参军,还咬紧牙关承担起革命队伍大部生活所需。新中国成立后,农民依然节衣缩食支持新生的人民政权,一度承担起国家财政收入的41 %。但是,人民的政府不能无限期地让长期支持自己的农民超负荷承担税费。随着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大幅改善,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减轻农民负担,化解农村干群由此产生的尖锐矛盾,巩固基层政权是正确的决定,也是必然的趋势。
作为一位负责农村报道的记者,我觉得有责任为维护这项得民心、合天理的改革、维护广大农民的正当权益鼓与呼,应敢于为冲破改革的阻力而斗争。采写此稿正是如此,作品主题的新闻性、针对性极强!
既然是参与改革之争,就需要充分摆事实讲道理,做到有理有据,这更需要记者选好时机深入扎实采访。2004 年11 月下旬,我及时抓住省农委刚刚预测出当年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相关数据的最佳时机,立即深入一批税费改革和“三补”试点较早、粮食生产重点及曾因农民负担过重多次发生恶性案件的市、县采访,花大功夫到田间地头向农民、干部了解实情;还采访了省农委、财政厅、省委省政府信访办等相关部门,获得充足的第一手资料。稿件原用三个“换回”(《人民日报》稿改用三个“带来了”,下同)回答“免、减、补”正确与否、值不值的问题。如果说,换回55 亿公斤粮油,政府的投入与撬动农民增收之比高达1∶7.6 还是有价的,那么换回久违的干群鱼水亲情、民心和农村基层政权巩固,更是无价的。加之,还促进了农民向土地加大投资,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换回农业生产的勃勃生机,报道层层深挖很有说服力。既指出有形有价的经济效益回报,又深挖换回干群亲情、民心、基层政权巩固等无形无价的回报,并展示了农业生产勃勃生机的美好未来,作品主题具有相当的深度。更重要的是,农民负担过重、农村干群关系紧张,当时绝不仅限于安徽,而是一个带有全国普遍性质的问题。著名记者艾丰曾说过:“当记者要想总理想的事。”窃以为,此稿思考认识问题的视野与高度应该说是如此吧。
正因为如此,作品于12 月3 日《安徽日报》头版报眼见报后,12 月27 日《人民日报》13 版头条(“经济周刊”头版头条)又将此稿作为配合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的重头稿件刊发,对全国及各省制定新的一年农村政策、实行税费改革,并最终提前二三年取消延续了数千年的“皇粮国税”,都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可谓意义重大,时效性强。
再者,作品首次以安徽在全国率先试水、农村税费改革中发生的重大争论问题作主标“26 亿元换来了什 新闻求新聊吧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新闻求新聊吧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新闻求新聊吧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新闻求新聊吧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