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共和主义与德性》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政治思想史视角梳理了西方古典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重要思想家的政治德性论;第二部分从理论视角阐释了自由与帝国、公民友爱与政治秩序、德性与公民教育这三个重要的共和主义政治德性议题;第三部分从比较视角论述了责任共和主义、至善论共和主义的强政治德性主张,分析了共和主义德性政治在现代社会的困境与出路。
作者简介
陈文娟,女,清华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教于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出版专著《政治及其公共性》,另有译著多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在《哲学研究》《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
目录
导论 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的共和主义
第一节 政治意识形态图景中的共和主义
一 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
二 共和主义与社群主义
三 共和主义与社会主义
第二节 当代共和主义家族
一 共和主义意识形态演变
二 当代共和主义流派
第一章 古希腊思想家的政治德性论
第一节 苏格拉底论德性
一 德性即知识
二 从哲人德性到公民德性
第二节 柏拉图论公民德性及其教育
一 定义“正义”:《理想国》中的政治德性
二 立法者的技艺:《法律篇》中的公民德性教育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论德性政治学
一 德性的政治维度
二 德性与公民教育
第二章 西塞罗的政治德性论
第一节 共和罗马的政治伦理传统
一 撒路斯提乌斯论罗马共和国的公昏
二 罗马共和国传统的政治伦理及其秃
第二节 政治生活与荣耀的价值
一 沉思生活与公共生活
二 荣耀的作用
第三节 在德性与荣耀之间
一 荣耀与德性
二 荣耀与公益
第三章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德性论
第一节 从德性到德能
一 virtu释义
二 审慎
第二节 从政治到国家
一 古典政治还是国家理性
二 君主还是共和
第三节 善恶辩证法
一 善恶的对立统一
二 善恶的辩证转化
三 善恶辩证法的德性效果论旨归
四 马基雅维利的善恶观评析
第四节 马基雅维利的现代性及其缺憾
一 有争议的现代性
二 马基雅维利的局限
第四章 自由与帝国
第一节 自由与帝国的逻辑
一 自由与共和国的强大
二 从共和国到帝国
三 从帝国到自由的丧失
第二节 自由与帝国逻辑的现代演绎
一 孟德斯鸠、戴维南特和麦迪逊
二 自由与帝国之间和之外
第五章 公民友爱与政治秩序
第一节 友爱及公民友爱
一 亚里士多德
二 西塞罗
第二节 二元对立中的公民友爱
一 友爱:私人的还是公共的
二 公民友爱: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第三节 政治秩序中的公民友爱
一 公民友爱与正义
二 公民友爱与信任
三 公民友爱与爱国主义
第六章 古典德性与公民教育
第一节 德性教育
一 两种教育理论
二 诗教、乐教和体育
第二节 整全教育
一 公共教育
二 家庭教育
三 礼俗社会教育
第三节 精英教育
一 统治与被统治
二 广场见习期
第四节 启示与借鉴
一 西方现代公民教育的缺陷
二 中国公民教育借鉴
第七章 责任共和主义
第一节 以权利为本位的自由主义
一 公民性
二 权利本位
三 权利自由主义的缺陷
第二节 责任共和主义
一 公共利益
二 自由与法治
三 责任共和主义是否可能
第八章 至善论共和主义
第一节 政治自由主义的中立性
一 康德:道德自主和外在自由
二 罗尔斯:原初状态与中立性
三 拉莫尔:最低限度的道德观念
第二节 法律共和主义
一 公共德性与私人德性
二 对话与政治商议
第三节 至善论共和主义
一 什么是至善论
二 反至善论的两种论证
三 为至善论一辩
结语 重申德性政治
参考文献
译著译文
中文著作
中文论文
英文著作和论文
精彩书摘
《共和主义与德性》:
在对“守成共和国”的防御性特征、独特的风俗和文化心理条件及其消极后果的分析上,马基雅维利进一步阐述了他所赞许,甚至热衷的帝国式扩张模式。在他看来,帝国的扩张模式有三种:联盟、不平等结盟和征服。古代托斯卡纳人、亚该亚人、埃托利亚人或瑞士人采取联盟的方式,他们选择和若干共和国结为同盟,但彼此之间权力和地位不分高下;罗马人采取不平等结盟的方式,与其他共和国结为盟友,但除了罗马,其他共和国都没有发号施令的身份、帝国的地位和名号;斯巴达人和雅典人采取的方式是直接征服。马基雅维利认为,三种方式中罗马人的方式最为成功,因为它最终能够成就霸业,堪为帝国楷模,一个城市应遵从罗马模式,内在秩序井然,能够宰制外部环境。平民的反抗可能会动摇它,它的寿命也可能有限,但是它将取得辉煌,并主导时代潮流。托斯卡纳人的方式次之,虽不足以成大事,但却可以持国守业。斯巴达人和雅典人的方式最无效,他们因无法维持其获取的领土而终致覆灭。①
对托斯卡纳人的扩张方式,马基雅维利着墨不多。对斯巴达人、雅典人和威尼斯人的方式,他展开了猛烈的批评。他认为,若某一城市为了保持内在的和谐、安宁和稳定,而效仿威尼斯人战时不征用平民和斯巴达人不向外人开放人口的做法,前提条件是它没有扩张必要和抵制扩张的诱惑。历史教训在于,斯巴达虽然保持800年稳定,但底比斯人叛乱暴露了其意欲占领希腊所有城邦的野心;尽管威尼斯为了捍卫城邦一国家共同体的自由,拒绝了扩张的诱惑,但在1509年的阿纳迪洛之战(BattleofAgnadello)中随着其领土的丧失,一夜之间也失去其自由。因此,威尼斯和斯巴达式所展示的自由之象与和平之景只是暂时的,这种安全并非一劳永逸,随着共和国之必然扩张,一切终会失去。正因如此,马基雅维利断然指出:“既然人们无法保持事务之间的平衡,也无法恰当地保持中庸之道,那么在为共和国创立制度时,必须看重更加荣耀的方面,在设立制度时假定,必然之势肯定引导它进行扩张,如此方可保住它将要获得的东西。”①‘
那么,堪称楷模的罗马人的扩张模式是如何展开的呢?“武装平民”和“承认外部人口为公民”是罗马成就霸业的两大扩张手段。马基雅维利热情洋溢地谈到,罗马人增加城市的居民数量,广交盟友而不是让人称臣,派遣殖民者到占领地,用战利品建设城市,用战斗而不是围困去征服敌人,维持公产丰盈和人民贫困,保持军队纪律。除了武装平民,还要接受外来者,“筹划将城市建成大帝国的人,应当倾其全力使人口众多;人口不众,不足以成就城市的大业。”因此,扩大帝国的正确方式是增加人口,其方式有两种:“一是仁爱,二是武力。仁爱是指为打算来此居住的外邦人,保持道路的安全畅通,使人人都能自愿来此定居。武力是指通过摧毁周围的城市,使其居民到你的城市来定居。”②
从国家理性的角度来看,马基雅维利采取军事扩张来拓展疆域和增加人口,建立一个富裕的、强盛的帝国,在某种条件下是能够得到辩护的。但是,罗马人通过扩张实际上对其他政权实施支配,这种帝国统治的逻辑也面临着自身的政治正当性和合法性的压力。那么,面对罗马帝国因任意专断而遭受指责时,我们该如何证明帝国的正当性呢?这里,我们有必要在对帝国和帝国主义进行区分的前提下,为罗马帝国提供一种理论辩护。
……
共和主义与德性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