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5
1. 日本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的青春文学杰作,日本国民心中永远的经典
日本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逝世逾一世纪,日本重新掀起漱石热,出版界先后发行各种有关漱石文学的论文与书籍,各地纷纷举办多项纪念活动,曾经刊载漱石小说的《朝日新闻》,也再次连载他的作品。
尽管夏目漱石的写作生涯仅有短暂的十余年,但几乎每部作品发表后,都立即获得热烈回响。从作品的发行量来看,这些脍炙人口的小说在作家去世后,反而比他生前更广泛地受欢迎。 夏目漱石的“人生三部曲”《三四郎》《后来的事》与《门》,今天仍是日本一般高中推荐的学生读物。
2. 本书为全新译本中文世界完整注解版本
夏目漱石所写故事的时代背景距今十分遥远,作家的文风过于含蓄内敛,译者深怕翻译时疏漏了作家的真意,但庆幸的是,日本研究漱石文学的人口众多,相关著作汗牛充栋,翻译过程里遇到的“疑点”,早已有人提出解答。也因此,翻译这部作品的每一天,译者几乎时时刻刻都有惊喜的发现。本书是夏目漱石作品的新译本,在中文世界也是完整的注解版本。
3. 绵延百年的青春迷茫,描述少年以纯粹的本心,体会人生初次的爱慕与幻灭。
“stray sheep,stray sheep”三四郎与美祢子的密语,却又暗喻了彼此的人生。
迷途羔羊般的青春,经过了,就一去不复返。
离开熊本前往东京求学的大学生三四郎,初见世面又情窦初开的青涩青春故事。无疾而终的初恋,围绕着“迷途的羔羊”这个隐微的主题,大学生初次与更大的世界相遇,不管是都市的现代化、求学的西方思想,甚至是现实中的待人处世之道,从三四郎这位主人公的视角及内心变化,呼应了时代的变化与隐藏的不安。
4. 经过一个世纪之后,夏目漱石的小说仍然广受热爱
夏目漱石笔下所描绘的,是任何时代都不褪色的人性问题。而且,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任何人都可能面临类似的感情抉择,或经历相同的自我矛盾,时而犹豫是否该为友情而放弃爱情,时而忧虑或因背德而被社会放逐。读者在阅读漱石小说的过程中,总是能够不断获得深思的机会。从下笔的那一瞬起,夏目漱石已把属于未来世界的你我列入了阅读对象,他是倾注整个生命在为后代子孙进行书写。
三四郎的心里有三个世界。D一个世界是平稳又老旧的家乡,也是三四郎的退路,他将抛弃的“过去”好好地封存在那儿。第二个是学问的世界,学者埋首于知识,因遭世人抛弃而不幸,又因逃离世间尘嚣而有幸。第三个世界则充满灿烂,有着一切浮华事物,以及三四郎所倾慕的美女。这是寓意深的世界,明明近在眼前,却难以接近……
三四郎从九州来到东京的大学读书。在充满新鲜感的现代都会中,三四郎不只进入学问的殿堂,也被带进与家乡截然不同、繁华又绚丽的社交世界。三四郎迷恋上神秘的美祢子,她却暧昧地周旋于三四郎与大学教授野野宫之间。
另一方面,同学与次郎秘密规划着学生聚会,意图向学校提出改革。三四郎身处变动的旋涡,看见社会的异象与矛盾。他就像是美祢子口中的“迷途的羔羊”,对于爱情、人生,乃至于整个时代都感到彷徨又迷茫……
本名夏目金之助,1867年出生于东京。自少年时期接受汉学教育,33岁时赴英国留学,接受西方文化熏陶,对于东西方文学皆有极深造诣。
1905年,夏目漱石于《杜鹃》杂志连载《我是猫》,于文坛崭露头角,翌年则开始发表《哥儿》《草枕》等。他善于对个人心理的精细描写,为后代私小说风气之先驱,并且树立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里程碑,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
译者:章蓓蕾
又名立场宽子,政大新闻系毕业,1981年起定居日本,曾任“江户东京博物馆”义务解说员,现专事翻译。译作有《三四郎》《后来的事》和《门》。
一、夏目漱石具有江户人乐观洒脱的气质,再加上汉学及英国文学的熏陶,使他的作品流露着从容优雅的气息和幽默感,有别于典型大和民族的沉郁。他对当时日本受到西方自然主义影响下的抑郁悲观文风颇感不满,而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在文学中体现美感。这种从容悠然的写作风格使他被称为“余裕派”作家。晚年文风转变,以解析人心为主,流露着作者的严格自省。无论如何,他的小说因结构井然和丰富的想象力,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受欢迎的程度至今不坠,享有日本国民大作家的美誉。
二、《三四郎》是村上春树至为喜欢的日本文学作品。
“当别人问起我喜欢的日本小说家,脑海中一个浮现的名字是夏目漱石。而《三四郎》是我至为喜欢的一本书。读这本书时,我总会想起我的大学生活,在洒落阳光的阳台下,伴随火车呼啸而过的哐当声响,带给年轻的我无限宽阔的希望……”
三、《三四郎》1908年开始在《朝日新闻》连载,被誉为夏目漱石至为出色的青春小说之一。全书充满轻松与诙谐的趣味,漱石有意识地以世间极为普通的平凡人为主人公,描绘任何人都可能遇到的生活情景,字句埋伏每个人内心深处无法向外人道出的孤独,这份孤独正是成长的本质。自连载以来,因通俗易懂的笔触赢得大批读者的喜爱。
然而,漱石的野心不止于此,借由三四郎视角所触及的三个世界,面对剧烈变动的东京,他仿佛身处变动的中心,又犹如“观察者”无所作为,物质生活或精神的价值观却不知不觉深受影响。隐喻日俄战争之后,日本社会疾速近代化的过程与人们内心的巨大变化。
——《朝日新闻》
三四郎的目光紧紧盯着池面,他看到水底映出几棵大树,树木更下面的底层,可以看到蔚蓝的天空。他的心已经超越电车、东京、日本,飞向很远很远的地方。然而过了没多久,他又感到心头笼上一层薄云似的寂寞,逐渐在他心底扩散,就跟野野宫独自坐在地窖里的心情一样。从前在熊本的高中时,三四郎曾经爬上寂静的龙田山,也曾睡在长满月见草的操场上,那种忘掉整个世界的感觉,他体验过好几回,但是像现在这种孤寂,却是第一次体验。
“是因为我目睹了东京的各种剧变吗?或是……?”想到这儿,三四郎的脸红了起来。他想起火车里遇到的那个女人。“看来,现实世界对我来说,似乎还是必要的。”但另一方面,他又觉得现实世界危险得令人无法靠近。想到这儿,他决定早点返回宿舍,写封回信给母亲。
这时,他无意中抬起眼皮,看到左侧山丘上有两个女人站在那儿。水池正好就在她们的下方,对面有一座高崖,崖上种满树木,树丛后方有一座光鲜耀眼的哥特式红砖建筑。夕阳逐渐西沉,阳光从对面全方位地横射过来。女人的脸迎着阳光。三四郎蹲在较低的阴暗处,从他的位置望过去,山丘上显得分外明亮。其中一个女人似乎觉得光线刺眼,举起团扇挡在额前。三四郎看不清这女人的脸,但她身上的和服和腰带的颜色十分醒目。女人脚上的白布袜映入三四郎眼帘,虽然看不清夹在脚趾间的鞋带颜色,但可以知悉她穿着草履。另一个女人全身雪白衣裙,手里既没有团扇,也没有其他物品。只见她抬起眼皮,额上露出一些皱纹,眺望着对岸老树形成的林荫。老树枝丫蔓生,一直从高处延伸到池面。手拿团扇的女人站在前方,白衣女人退后一步,站在山丘边缘的内侧。从三四郎的角度望去,两个女人一前一后,好像正在互相扶持。这时他心中只觉得两人的衣着色彩非常美丽。但那颜色究竟如何美丽,因为他是个乡下人,也不知该用什么语言或文字来形容,只是径自觉得穿白衣的女人是个护士。三四郎呆望着两个女人,白衣女人已开始移动脚步,那模样却不像有什么急事,似乎只是两脚不自觉地走动起来。三四郎继续观察,看到拿团扇的女人也跟着迈开了脚步。两人像是约好了,却又像是漫无目的,一起朝山坡下走来,三四郎仍旧蹲在那儿注视她们。
坡路下方有一座石桥。如果她们不上桥的话,就会直接朝理科大学的方向走去,若是上了桥,就会走到池边来。不一会儿,三四郎看到她们走上了石桥。
那把团扇已不再用来遮太阳。女人的左手里抓着一朵小白花,一面闻着花香,一面向三四郎走来。由于她边走边闻,还不断打量鼻子下面的花朵,一双眼皮都向下垂着。走到三四郎面前大约两米的距离时,女人突然停下脚步。
“这是什么?”说着,她抬头望向天空。女人头顶上方有一棵巨大的椎树,一层又一层的树叶,浓密得连阳光也无法透过。树身呈圆形,长长的枝丫一直伸展到池边。
“这是椎树。”护士说,那语气就像在教小孩认东西似的。
“是吗?果实还没长出来嘛。”女人一边说一边转回仰起的脸,这时她顺便瞥了三四郎一眼。女人转动黑眼珠的瞬间,三四郎确实看到她的动作,刚才跟色彩有关的各种感觉一下子全抛到九霄云外,另一种难以形容的东西从他心底升起,跟他听到火车上那女人说“您这个人可真没胆量”时的感觉好像有点相像。三四郎不禁害怕起来。
两个女人越过三四郎面前,向前走去。经过他面前时,比较年轻的女人抛下刚才闻个不停的白花,走远了。三四郎专注地凝视着两人的背影。护士领头走在前面,年轻女人跟在后头。三四郎看到她那色彩缤纷的腰带上印染着白芒草的花纹。女人头上插着一朵纯白的蔷薇。在椎树的绿荫下,黑发上的白花显得特别光亮耀眼。
三四郎呆住了。半晌,他才低声说了一句:“矛盾!”但究竟是大学的气氛和那个女人矛盾,那身彩色与她的眼神矛盾,还是自己看到那女人却想起火车里的女人而觉得矛盾?还是说,自己对未来采取的方针自相矛盾?又或者,因为面对特别值得欣喜之事却心生恐惧而令自己感到矛盾?这个从乡下出来的青年完全摸不着头绪,只感到眼前必然有某种矛盾存在。
三四郎上前拾起女人抛弃的白花,放在鼻子前面闻了闻,但没有闻到什么特别的香气,便一把抛向水池。花儿在水面上漂浮着。
译 序
百年后的相遇──漱石文学为何至今仍受欢迎?
2016年是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逝世一百周年,日本重新掀起漱石热,出版界先后发行多种有关漱石文学的论文与书籍,各地纷纷举办多项纪念活动,曾经刊载漱石小说的《朝日新闻》,也再次连载他的作品。
夏目漱石的小说问世至今逾一世纪,尽管他的写作生涯仅有短暂的十年,但几乎每部作品发表后,都立即获得热烈回响。从作品的发行量来看,这些脍炙人口的小说在作家去世后,反而比他生前更广泛地受欢迎。譬如“后期三部曲”之一的《心》,战前曾被日本旧制高中(今天的大学预科)指定为学生必读经典,20世纪60年代,还被收入高中语文课本。再如这次出版的“前期三部曲”——《三四郎》《后来的事》与《门》,今天仍是日本一般高中推荐的学生读物。
根据调查,迄今为止,与夏目漱石有关的文献、论文、评论的数量已多达数万,上市的单行本则超过一千以上。不仅如此,同类的书籍与印刷物现在仍在继续增长。可以说,阅读漱石文学在日本已是读书人必备的学识修养,同时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为什么经过一个世纪之后,漱石小说仍然广受热爱?简单地说,因为这位著名作家笔下所描绘的,是任何时代都不褪色的人性问题。只要我们身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当中,就得面对各种抉择,即使是跟爱情无关的决定,也会不可避免地引起冲突与对立。就像《三四郎》里的三四郎、美祢子、野野宫和金边眼镜的男子构成四角关系,《后来的事》里的代助、三千代和平冈之间上演的三角恋情,或者像《门》里的宗助与阿米,一段不可告人的“过去”,使他们遭到亲友和社会的唾弃。
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任何人都可能面临类似的感情抉择,或经历相同的自我矛盾,时而犹豫是否该为友情而放弃爱情,时而忧虑或因背德而被社会放逐。读者在阅读漱石小说的过程中,总是能够不断获得深思的机会。我们看到三四郎对火车上的中年男人心生轻蔑,脑中便很自然地浮起自己也曾腼腆的青春岁月;我们读到美祢子在炎夏指着深秋才能丰收的椎树质疑树上没有果实,心底便不自觉地忆起忸怩作态的花样年华;就连高等游民代助不肯上班的托词——“为什么不工作?这也不能怪我。应该说是时代的错误吧。”——也令现代读者发出会心一笑,并讶异漱石在一百年前就已预见二十一世纪的啃老族。
漱石小说能够广为传播的另一个理由,是作家的笔尖时时顾及“教育性”。漱石的作品里找不到花街柳巷的描写,也没有男欢女爱的场景,更看不到谷崎润一郎或江户川乱步等人常写的特殊性癖。漱石开始为“东京朝日”撰写连载小说之前,甚至被归类为“无恋爱主义”。即使其后发表的《后来的事》与《门》是所谓的不伦小说,但内容着重的是当事人的心理纠葛,而非肉体关系的刻画。即使在人妻三千代刻意挑逗丈夫的好友代助时,漱石也只以“诗意”两字一笔带过。
然而归根结底,漱石文学能够长久流传后世的主因,还是作家的自我期许。研究“漱石学”的专家曾指出,夏目漱石的假想读者涵括了三种类型的人物:一是像“木曜会”成员那样的高级知识分子;二是当时的“东京朝日”订户;三是“素未谋面,看不见面孔”的另一群人。换句话说,从下笔的那一瞬起,夏目漱石已把属于未来世界的你我列入了阅读对象,他是倾注整个生命在为后代子孙进行书写。
漱石逝世百年之后的今天,笔者有幸翻译“前期三部曲”:《三四郎》《后来的事》与《门》,内心既惶恐又庆幸。惶恐的是,故事的时代背景距今十分遥远,作家的文风过于含蓄内敛,笔者深怕翻译时疏漏了作家的真意;庆幸的是,日本研究漱石文学的人口众多,相关著作汗牛充栋,翻译过程里遇到的“疑点”,早已有人提出解答。也因此,翻译这三部作品的每一天,几乎时时刻刻都有惊喜的发现。
期待各位读者能接收到译者企图传递的惊喜,也祝愿各位能从漱石的文字当中获得启发与共鸣。
2016年9月1日
章蓓蕾
于东京
三四郎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三四郎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夏目漱石爱情三部曲之一
评分非常好的购物体验,速度很快,很满意。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夏目漱石爱情三部曲之一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非常好的购物体验,速度很快,很满意。
评分非常好的购物体验,速度很快,很满意。
评分夏目漱石爱情三部曲之一
评分夏目漱石爱情三部曲之一
三四郎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