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有趣又有料的科学书

一本有趣又有料的科学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大象公会 著
图书标签:
  • 科普
  • 科学
  • 趣味
  • 知识
  • 阅读
  • 畅销
  • 入门
  • 青少年
  • 思维
  • 探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14616071
版次:1
商品编码:1237128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0
套装数量:1
字数:25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一本有趣又有料的科学书》是大象公会的科普类文章合集,以“真问真答”栏目内容为主,多篇热点人气文章阅读、转发量超过百万,涉及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等众多知识领域。全书精选的近50篇科普文章,文风鲜明,用数千字的篇幅介绍某一个关乎时下热点却包含大众不熟知的知识点,将其写全、写深、写透,大到宇宙的规律,小到人体的细胞,内容包罗万象,千奇百怪。


作者简介

大象公会:她不是传统媒体,亦非正流行的新媒体,她是一个以原创内容丰盈我们知识、见识和见闻的产品。为你提供好的饭桌谈资。


内页插图

目录

“一天”到底有多长?... 001

为什么冥王星不是行星?... 006

为什么欧洲国家的国旗大多是三色旗?... 011

金属光泽从哪儿来?... 015

旋涡和地球自转有没有关系?... 020

iPad 会让你的孩子近视吗?... 024

进化论如何解释生物的拟态?... 028

向日葵是怎样转头的?... 035

为什么绝大多数海螺都向右旋转?... 040

猫和狗的味觉怎样?... 046

为什么哺乳动物很少有毒?... 054

蛤蟆真的能冬眠一百万年吗?... 061

真的有“脸盲症”这种病吗?... 066

男人为什么长乳头?... 073

为什么男人没有“阴道”?... 077

人为什么要换牙?... 081

人的正常体温为什么是 37℃?... 086

为什么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 091

恐龙是怎么分类的?... 096

为什么同寝室女生的月经周期会趋同?... 101

为什么游泳学会了不会忘?... 106

为什么有的人一定要午睡?... 113

为什么男人到中年容易脱发?... 117

为什么大型草食动物要比大型肉食动物大?... 121

吹多了空调真的容易感冒吗?... 125

晒被子的味道是不是烤螨虫的味道?... 130

卫生巾发明前,来例假怎么办?... 135

为什么用黄色来表示色情?... 140

为什么没有绿色的哺乳动物?... 144

胎教是哪国发明的?... 149

人为什么要穿内裤?... 153

各国供电的电压和频率为什么不一样?... 157

尼古拉·特斯拉真有那么神奇吗?... 161

为什么鸡可以天天下蛋,而别的鸟不行?... 165

地图为什么总是上北下南?... 169

为什么火箭发射时要倒计时?... 175

大象这么大,排便会不会很辛苦?... 181

为什么大型动物的排便速度能够遥遥领先?... 184

为什么近几年发现的大钻石那么多?... 187

鞋带为何总会自己松开?... 193

眼睛是怎么进化出来的?... 198

舌头真的用不同部位负责不同味觉吗?... 204

为什么会有疾病?... 208

静脉血管为什么是蓝色的?... 213

为何昆虫的成虫和幼虫完全不像?... 220

为什么台风都有个名字?... 226

大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 231



《探秘未知:一本启迪智慧的科学之旅》 在这个浩瀚的宇宙中,隐藏着无数令人惊叹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从微观粒子跳跃的奇妙舞步,到星系旋转的宏伟壮观;从生命起源的神秘传说,到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探秘未知》将带领您踏上一场激动人心的科学探索之旅。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一份点燃好奇心的火种,一次挑战固有认知的思维盛宴。 本书以其独到的视角和生动有趣的叙述方式,将复杂的科学概念抽丝剥茧,化繁为简,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们摒弃了枯燥乏味的学术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辅以精美绝伦的插图和引人入胜的故事,让科学不再遥不可及,而是触手可及的魅力所在。无论您是初次接触科学的青少年,还是渴望拓宽知识边界的成年人,《探秘未知》都能满足您对知识的渴望,激发您对世界的好奇。 宏观宇宙的壮丽画卷:从星辰大海到时空奥秘 本书的第一篇章,将带您仰望星空,穿越广袤的宇宙。我们将一同探寻宇宙的起源,从“大爆炸”的奇点出发,追溯宇宙从诞生至今的演化历程。您将了解到恒星是如何形成的,它们的生命周期如何更替,以及超新星爆发所带来的壮丽景象。我们将深入了解各种天体的奥秘:行星的组成与运动,黑洞那吞噬一切的神秘力量,以及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些宇宙中最令人费解的谜团。 您还将有机会跟随我们一同“漫步”在太阳系中,近距离观察火星的红色土壤,土星那迷人的光环,以及遥远行星的冰冷世界。本书将为您揭示地球在宇宙中的独特地位,以及我们为何如此幸运能够拥有生命。 更进一步,我们将挑战人类对时空的认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如何颠覆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时间是否真的可以被弯曲?黑洞边缘的事件视界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探秘未知》将用清晰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为您解读这些深奥而迷人的物理学概念。您将了解到引力波是如何穿越时空,将遥远宇宙的信息传递给我们,以及科学家们如何通过观测这些波纹,来探索宇宙最深处的秘密。 微观世界的奇妙精灵:原子、分子与生命之源 告别了宏伟的宇宙,我们将目光投向构成万事万物的基本单元——微观世界。本书的第二篇章,将带您潜入原子和分子的奇妙领域。您将了解到原子的结构,电子、质子和中子的“舞蹈”,以及它们之间形成的强大化学键。我们将探索元素周期表的奥秘,了解不同元素为何具有如此独特的性质,以及它们如何组合形成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从坚硬的岩石到柔软的丝绸,再到我们赖以生存的水。 您还将了解到化学反应的奥秘:为什么会有燃烧,为什么会有氧化,为什么会有酸碱的反应。我们将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这些概念,让您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无处不在。 更令人着迷的是,我们将深入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最小单元——细胞,是如何运作的?DNA是如何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蛋白质是如何执行各种生命功能的?本书将为您揭示生命的奥秘,从最基本的分子层面,理解生命的复杂性和精妙之处。我们将探讨基因的奥秘,基因编辑技术的潜力,以及遗传信息如何影响我们的外貌、性格乃至健康。 地球的脉搏与生命的演化:从地质变迁到生物多样性 本书的第三篇章,将聚焦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将一同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板块构造是如何塑造地貌,火山爆发和地震又是如何发生的。您将了解到地球数十亿年的演变历程,从熔岩星球到生命的摇篮。 我们将追溯生命的起源和演化。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恐龙时代的巨兽,再到如今丰富多样的生物圈,《探秘未知》将为您呈现一部波澜壮阔的生命史诗。您将了解到自然选择的强大力量,物种是如何适应环境并不断演化的,以及灭绝事件对地球生命史的深刻影响。 本书还将带您领略地球上令人惊叹的生物多样性。从深海的奇特生物,到雨林的神秘动植物,再到极地的顽强生命,《探秘未知》将通过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描述,展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您将了解到不同生态系统的相互联系,以及人类活动对这些脆弱平衡的潜在影响。 科技的浪潮与未来的畅想:从信息时代到人工智能 在第四篇章,我们将目光转向人类创造的奇迹——科技。我们将回顾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从火的发现到电的发明,再到信息时代的到来。您将了解到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互联网如何连接世界,以及信息传播的速度如何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本书将重点探讨人工智能(AI)的崛起。什么是人工智能?它有哪些不同的形式?AI是如何学习和思考的?我们又该如何看待AI的未来?《探秘未知》将以客观的态度,为您分析AI的优势与挑战,探讨它在医疗、交通、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它对人类社会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 我们还将展望科学技术的未来。量子计算将如何改变计算的范式?基因编辑技术又将如何影响人类的健康与进化?太空探索的下一步又将走向何方?本书将激发您对未来的无限遐想,鼓励您关注科学前沿,并思考科学技术与人类命运的深刻关联。 科学思维的养成:批判性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探秘未知》更注重培养读者的科学思维方式。本书将在讲解科学知识的同时,穿插介绍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您将了解到观察、假设、实验、验证这些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以及如何进行批判性思考,区分科学与伪科学。 我们将通过分析一些经典的科学案例,展示科学家们是如何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的。您将学习到如何用逻辑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如何包容不同的意见,以及如何从错误中学习并不断进步。 本书还将强调科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从气候变化到疾病预防,从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科学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挑战的工具和思路。《探秘未知》鼓励读者将科学思维应用于日常生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理性思考的公民。 结语:拥抱好奇,探索不止 《探秘未知:一本启迪智慧的科学之旅》是一本献给所有好奇心旺盛的读者的礼物。它将带领您穿越星辰大海,潜入微观世界,理解生命奥秘,畅想科技未来。它不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思维的启迪,一次对未知世界的致敬。 希望通过这本书,您能够感受到科学的无穷魅力,点燃内心的求知欲,并踏上属于您自己的科学探索之路。因为,探索永无止境,未知永远值得期待。

用户评价

评分

哇,我最近淘到一本真的让我惊艳的书!一开始我只是被它那个很有趣的书名吸引了,《一本有趣又有料的科学书》,心想着,能有多有趣?结果翻开第一页就停不下来了。作者的文笔真的太棒了,那种把复杂概念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能力,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他没有堆砌一堆我看不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了很多我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例子,比如讲到光的折射,他会用我们切菜时,水槽里筷子好像断了一截来解释,瞬间就明白了!还有关于时间旅行的讨论,他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带我们一步步分析各种理论的可能性,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到各种奇思妙想,读完之后,感觉自己的大脑都被开发了。最让我佩服的是,他能把那些看似遥远、抽象的科学原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我觉得科学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枯燥数字,而是充满了奇妙和可能性。这本书真的让我重新认识了科学,也让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想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的朋友们,绝对物超所值!

评分

天呐,《一本有趣又有料的科学书》这本书,我真的要吹爆!我一直觉得自己对科学领域了解甚少,总是抱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觉得那些东西太高深了,离我太远。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的文字非常有力量,他能够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去阐述最前沿的科学概念。我读到关于生物进化的章节时,感觉自己像是在看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如今丰富多彩的生命形态,每一步都充满了奇迹。而且,作者并没有回避科学中那些未解之谜,相反,他会带着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未知的领域,那种探索的精神真的非常吸引人。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科学的包容性和无限的可能性。它不是一个已经完成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我发现,原来科学并不可怕,它就隐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这本书让我对学习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明白,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多么重要。

评分

怎么说呢,这本书《一本有趣又有料的科学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之前对科学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课本上的那些公式和定理,总觉得枯燥乏味。但是,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不会刻意地去“科普”,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在科学的海洋里畅游。他能够巧妙地将那些看起来毫不相关的科学分支联系起来,比如,他会在讲述量子力学的时候,突然引申到哲学上的思考,让我耳目一新。而且,这本书的知识密度非常高,每一页都充满了信息量,但我却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越读越觉得有趣。作者对于科学原理的解释,不仅仅是停留在那一层表面,他会深入到其背后的逻辑和发展历程,让我们不仅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本书的价值,绝对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多少知识,更在于它激发了我对未知世界的求知欲,让我开始主动去思考,去探索。

评分

这本书,《一本有趣又有料的科学书》,真的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能激发思考的读物之一。它不像那种流水线生产的科普读物,只给你一些零散的知识点,而是真正地在构建一个完整的科学图景。作者的写作功底相当深厚,他能够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那些复杂的科学理论娓娓道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于“信息”这个概念的探讨,从物理学到生物学,再到信息论,他能够将这些看似独立的领域串联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理解。这本书最棒的一点是,它不只是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引导你思考“为什么”和“怎么样”。他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读者自己去探索,去寻找答案。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和一个非常博学的智者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受益匪浅。它让我意识到,科学不仅仅是关于事实和数据,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一种探索真理的精神。这本书真的让我感觉自己的认知得到了升华。

评分

这本《一本有趣又有料的科学书》,说实话,是我最近读到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本书了。它没有那种故弄玄虚的学究气,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像朋友聊天一样的口吻,把我带入了一个又一个科学的奇妙世界。书中的内容真的是太扎实了,一点也不像市面上很多“科普读物”那样浅尝辄止。作者在介绍每一个知识点的时候,都会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然后层层递进,深入到更复杂的理论,但关键是,他总能找到最恰当的比喻和类比,让那些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我尤其喜欢他关于宇宙起源的那部分,读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置身于那个混沌初开的时代,感受着生命的诞生和宇宙的演化。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它教会了我如何去质疑,如何去探索,如何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也对很多以前不理解的现象有了新的认识。这本书绝对是我书架上的珍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