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7
现代版《大唐西域记》,生动记载传奇色彩的丝路之旅;
《空谷幽兰》作者,央视纪录片《丝路》特邀嘉宾,美国著名旅行家比尔·波特西行探险
走过戈壁大漠、雪山草原,听胡歌羌笛千年不绝;
从中原到西域,中华文明沿这条路征服世界!
在古代,“丝绸之路”并不是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路。它只是过路商队留下的动物骨骸和粪便所形成的小路。一场沙尘暴过后,小路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到下一个商队再踩出另外一条小路。这些小路穿过世界上荒凉的地方,从一个绿洲到达另一个绿洲。走这条路要穿越漫天的风沙和炙人的热浪,历经种种诡异,这是只有疯子和被流放者才走的畏途。我不知道自己算哪类人。
——比尔·波特
本书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继《黄河之旅》后的又一文化旅行力作。这本《丝绸之路》是作者和朋友芬恩结伴从西安启程,经河西走廊至新疆,沿古代丝绸之路之北线从喀什出境到达巴基斯坦境内的伊斯兰堡的丝绸之路追溯之旅。
作者在书中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丝绸之路”画卷,随着行程的向前展开,丝路沿线风光壮美的沙漠、长河、戈壁、高山,牵人思绪的佛龛、长城、石窟、古道、城堡和无数动人的历史传说一一浮现在读者脑海中,它似乎还能带我们穿越时空,沿着张骞、霍去病、玄奘等人的足迹去看一看千年丝路的沧海桑田。
除了对丝路沿线的古老文明的再次重现外,作者“老外”的视角让本书更加生动有趣,他喜茶好酒,在古人墓前杯酒凭吊;他乐于冒险,在帕米尔高原险些被巨石砸死;他风趣幽默,一路调侃旅途中的艰辛挫折……跟着比尔游中国,你会发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不同魅力!
(美)比尔·波特,
美国当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汉学家。1970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人类学博士,机缘巧合之下开始学习中文,从此爱上中国文化。1972 年,比尔赴台湾一所寺庙修行,在那里过起暮鼓晨钟的隐居生活;1991 年,他又辗转至香港某广播电台工作,并开始长期在中国大陆旅行,撰写了大量介绍中国风土人情的书籍和游记,同时翻译多部佛学经典和诗集,在欧美各国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
比尔关于中国隐者的作品《空谷幽兰》出版后,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一版再版,畅销至今。近几年,他又相继推出了追溯中国禅宗文化与历史的《禅的行囊》、追寻黄河源头的《黄河之旅》、追溯中华文明史上辉煌篇章的《丝绸之路》、探秘中国西南少数民族风情的《彩云之南》、寻访中国古代诗人遗踪的《寻人不遇》,以及品味中国江南风韵的《江南之旅》。这些关于中国文化之旅的游记作品同样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并得到安妮宝贝、安意如、陈坤等人的鼎力推荐。
第一章 启程疯子才走的路
第二章 西安像玄奘一样前进
第三章 出城三千年的奇人异事
第四章 天水中国最早的哲学家
第五章 兰州乘坐地狱火车
第六章 武威昔日要塞今何在
第七章 河西走廊戈壁中的绿洲
第八章 向前长城尽头流浪开始
第九章 敦煌神与人,哀伤与辉煌
第十章 哈密甜瓜特别香
第十一章 吐鲁番酒与火之歌
第十二章 乌鲁木齐睡在天山上
第十三章 伊宁民族英雄的流放地
第十四章 巴音布鲁克大草原超现实主义
第十五章 库车传说总是残酷的
第十六章 阿克苏沙漠玉石胡旋舞
第十七章 喀什神秘的香妃故里
第十八章 通往塔什库尔干之路海拔4000米
第十九章 红其拉甫山口帕米尔惊魂记
第二十章 香格里拉只叹停留太短
第二十一章 吉尔吉特飞过世界屋脊
第二十二章 伊斯兰堡我们的故事不能忘
嘉峪关是河西走廊的交通要冲,守卫着通往敦煌的关隘。虽然城楼仍巍然屹立,但是嘉峪关现在是个大工业园区,到处是生产肥料、钢铁和水泥的工厂。城市不算小,甚至还有一路公交车;这里也很富裕,建有两所医院,我们住进宾馆后不久就去了其中一所。
这次旅行刚开始不久,我就气管炎复发,幸亏芬恩带了四环素,连吃四天后我已近痊愈。现在轮到芬恩了,而四环素已经吃完。
我们赶到城里其中一家医院的急诊室,那情景简直就是一所流动军队的外科医院:尿骚味和消毒水味飘荡在通往候诊室的走廊里。芬恩请值班医生开一些抗生素,他却建议照X光。芬恩坚持只开药,于是那医生从满是肥皂水的托盘里挑出一根弯曲的针头,芬恩吓得夺门而逃。
于是我们又返回宾馆,芬恩试图自己与支气管炎症作斗争。既然当地医院是个饭桶——如果不能称之为噩梦的话,我们只好寄希望于当地药店的妙手了。我们运气还算不错,在药店买到一种名为“SMZ”的磺胺类抗生素,药效很不错,芬恩很快退了烧,我们新买的夜光杯也很快就派上了用场,斟满中国白兰地,我们举杯邀明月同饮。
嘉峪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始于汉朝,那时它是河西走廊上新建军事重镇和丝路沙漠王国之间的检查站。随后的几百年间,它作为军事重镇的作用日益增强,此地也一直建有关城。第二天上午,我和芬恩雇了一辆轿车,去参观现存的关城。关城建于城市以西6公里的一个断崖之上,它南邻祁连雪峰,北靠马鬃山。站在城楼上可以俯瞰穿过沙漠通往敦煌的公路。如果有商队或者军队从西边进入河西走廊,站在城墙或瞭望塔上一眼可见。
现存的嘉峪关关城建于1372年,那是汉人从蒙古人手中夺回王位,把他们赶回长城外后不久。我们从东门由外城进入内城,这里曾经有兵营驻扎,唯一完好的建筑是一座战神庙——关帝庙。在庙里拜祭过后,我们沿台阶登上古城墙最高处,放眼望去,沙漠浩瀚。西门外几百米处有一个亭子,远行者常在那里驻足,最后望一眼故乡。
“关”在汉语中意为“关隘”,建这个关城就是为了守卫嘉峪关嘉峪关古长城口。嘉峪关称得上是整个丝路上最雄伟的建筑。它的外墙高达11米,周长750米,内墙稍矮一些。19世纪之交,两位西方旅游者在参观过嘉峪关之后,写道:“景色凄凉,无以言表,如果人类的悲伤曾经在哪个地方的空气中留下过痕迹,那一定是嘉峪关。几百年来,经过关口的是无数绝望的人流——失宠的官员、获刑的罪囚、无家可归的浪子、恐惧的逃犯。这些人的足迹汇聚在一个阴沉的关口,经过此处后就永别了出生之地。城墙上写满了由一颗颗破碎的心灵泣血而作的诗歌。”
古时有个习俗,经嘉峪关西行的游人穿过城门后,要向旁边的墙上扔一块石头。如果石头弹回来,这意味着他们能重返家乡;如果石头落在地上,就再也见不到家人了。城门旁边的那段城墙早已坑坑洼洼,旁边建有一块牌子提醒人们不要向城墙扔石头。可我们还是偷偷地扔了块小石头,然后穿过城门,沿着一条崎岖的道路去看一看长城尽头。这段长城从城楼开始,消失在马鬃山上。我们一路走着,来到一条小溪边,一位颇有商业头脑的“企业家”在此布置了帆布躺椅,为游人提供有偿服务。我们在河边的柳荫下,啜着甜茶,打起了哈欠。我们已经到了长城的尽头,无所事事,只能打哈欠了。
2100年前,当古代中国人修建的万里长城延伸到河西走廊时,长城经过嘉峪关一路通到敦煌。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嘉峪关到敦煌这一段被废弃了。14世纪时朝重修长城,只截止到嘉峪关。从那时起,嘉峪关就被认为是起始于4000公里外太平洋岸边的长城的终端。
为了纪念本市与这座凝聚着人类智慧和劳动的历史丰碑之间的天下雄关——嘉峪关,嘉峪关建造了一座形似长城的长城博物馆。我们打的前往博物馆。在那里观看了中国东北常见的石砌长城以及西北土筑长城的仿造品。用土夯筑的长城展现了一层夯土一层稻草的建造方式,稻草使得墙体颇具弹性,不易开裂。除了长城复制品和几个模型外,博物馆用带有汉字标题的黑白照片说明了长城是从外太空唯一可见的人造物体。尽管博物馆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资金,且建筑风格新颖别致,我们还是很失望,因为它对第一个建造长城的人只字未提。
这座人类创造的浩大工程的背后到底有哪些故事、战争、悲剧和意义?
据我所知,第一个建造长城的人名叫蒙恬,幸好我知道一些关于他的故事。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便下令修建长城,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时来袭。他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大将蒙恬。蒙恬召集30万大军,行进800公里来到内蒙古。蒙恬的部队在内蒙古境内东西排开,在与匈奴作战间隙修建了2000公里的长城。它与当时现存的长城连接起来,绵延3500公里,从太平洋一直到兰州以南的黄河上游流域。
蒙恬还有一件更鲜为人知、但同样突出的功劳,那就是修建了一条把首都咸阳和新建长城连接起来的重要军事要道,即秦直道。这条路有些路段至今仍依稀可辨,它在山区一带宽5米,平原一带宽达25米。据说蒙恬在业余时间还发明了中国书法创作时必不可缺的工具——毛笔。但是蒙恬的功劳招致了他人的嫉妒。秦始皇死后,宦官赵高伪造了一封遗诏,命蒙恬自尽。因蒙恬知道遗诏为赵高伪造,故拒绝听命。但是秦始皇的继任者——胡亥是赵高的傀儡,蒙恬最终被逼自尽。他的坟墓俯瞰着长城内的这条军事要道。
……
“丝绸之路”是因古代中国丝绸的商贸之旅而命名,这条纵横几千公里的商路作为东西方商贸往来的重要路径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几千年间,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穿越崇山峻岭,跋山涉水,将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茶叶、瓷器等传送到了世界各地;同时,还把中亚的汗血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西亚的乐器、天文学,美洲的棉花、烟草等传入中国,从而使东西方文明在交流融合中不断更新、发展。
1992年,我当时正在香港一广播电台主持一档旅游类节目,为了追寻这段古老而神秘的历史便和朋友芬恩开始了这次“丝路之旅”。
一路上,我们跋涉沙漠戈壁,翻越高山雪原,游历河流湖泊,探访沙埋下的绿洲文明与干涸河流旁失落的古城,倾听丝路沿线居民讲述不朽的民族神话传说及民族间的征战与融合……这一切都将深深铭刻在我们的脑海中。
如果你也想跟我们一样重温那段即将被遗忘的历史,在那段风光奇异的丝路之旅中体验古老而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不妨翻开书,跟随我们一起向心中的圣地进发吧!
丝绸之路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丝绸之路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丝绸之路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