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专题精讲13大税种,形成板块学习模式
将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其他税种划专题讲解
针对讲解,编号查找更方便
归纳总结118个常见的纳税误区,并通过编号方便读者快速查找
搭配典型案例,结合实际更易理解
疑难误区搭配真实案例,结合实际学习纳税误区知识
概括性的纳税误区+特殊纳税误区,结构完整、饱满
概括税务流程中和营改增后的纳税误区,补充特殊行业的纳税误区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专门汇集和总结企业纳税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区的书籍,书中对中小型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纳税问题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解答。
全书共10 章,主要包括3 个方面的内容,第1、2 章主要是介绍企业在税务登记、变更和注销等环节中可能走入的误区,以及营改增后的一些新政策;第3 至第8 章则从各个税种方面介绍企业可能遇到的纳税困境和误区;最后两章介绍特殊行业中可能存在的纳税误区。
本书内容由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在注重细节的同时更注重把握关于纳税误区的大局。文中通过具体案例切实为读者解读纳税误区产生的原因和正确的纳税方法,让读者真正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
无论你是中小型企业经营者,还是即将成为创业者,都可以从本书中学到常见且实用的纳税知识,更好地规避纳税风险,少走弯路。
目录
第1章 税务大流程中的处理误区
误区No001 五证合一后不做税务登记 /2
误区No002 单次发票领用量发生改变不用核定调整 /4
误区No003 普通发票增加领用量时才核定调整 /5
误区No004 关于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的使用 /7
误区No005 经营中的某些事务可不用认定和备案 /9
误区No006 一般纳税人资格生效日只能为“次月1 日” /13
误区No007 税务零申报的三大误区 /15
误区No008 过分依赖税务代理 /17
误区No009 统一法人省事且评级不会受牵连 /19
误区No010 所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取消认证 /20
误区No011 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合规就看是否认证 /23
误区No012 一般纳税人可转为小规模纳税人 /25
误区No013 关于税务注销清算存在政策问题 /26
第2章 “营改增”后的税务注意事项
误区No014 有的营业税发票还能继续使用 /30
误区No015 “营改增”前后地税发票的使用没有变化 /31
误区No016 增值税免税能开具专用发票 /34
误区No017 个人业务都可申请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35
误区No018 代开增值税发票的各种误区 /37
误区No019 取得新三板企业的分红时个税有优惠 /40
误区No020 运输业的存在使货运专票还可继续使用 /43
误区No021 打印的电子发票均可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44
误区No022 一个企业在同一时期只可采用简易计税和一般计税方法中的其中一种 /47
误区No023 一般纳税人的简易计税项目不可开具专票 /49
误区No024 简易征收不可抵扣进项税额 /51
误区No025 文化事业建设费都有税收优惠 /53
第3章 采购与投资活动的增值税处理
误区No026 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前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 /56
误区No027 在经营本地发生的住宿费不能抵扣进项税 /57
误区No028 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就可抵扣进项税额 /60
误区No029 “失控发票”均不能用于抵扣进项税额 /62
误区No030 关于发票上的盖章问题 /65
误区No031 只有一般纳税人才填报《增值税减免税申报明细表》 /67
误区No032 以无形资产或不动产投资,不缴增值税 /68
误区No033 个人股东无偿借款给公司时要交增值税 /70
误区No034 采购款未支付时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72
误区No035 企业购进办公用不动产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75
第4章 销售活动的增值税税务要点
误区No036 适用简易征收的固定资产销售均可开具增值税专票 /78
误区No037 所有以差额为销售额的情况都能用“差额征税”功能 /80
误区No038 以差额作为销售额的均可全额开具专票 /86
误区No039 所有财务费用都不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87
误区No040 不征增值税项目的进项税额需要转出 /89
误区No041 市场价格波动造成售价低于成本的损失可在税前扣除 /90
误区No042 小规模纳税人不能出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92
误区No043 销货方给购货方开具专用发票是法定义务 /94
误区No044 计入销售费用的员工销售提成不缴个税 /95
误区No045 折扣销售的折扣额不计入增值税应税额 /97
第5章 消费税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处理
误区No046 扩大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对纳税人不利 /100
误区No047 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的消费税不能计入产品成本 /102
误区No048 所有消费税都在生产、委托加工或进口环节缴纳 /104
误区No049 “买一赠一”活动的企业所得税统一计算 /107
误区No050 企业所得税只有实际缴纳时才能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108
误区No051 关于企业所得税预缴的问题 /110
误区No052 自查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不能弥补亏损 /113
误区No053 跨年度支付的工资不能税前扣除 /114
误区No054 “公司+农户”经营均可免征企业所得税 /115
误区No055 境内企业购买境外企业的股权需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 /117
第6章 企业固定资产税务处理容易犯错
误区No056 购入的在建工程进项税额都能分两年抵扣 /120
误区No057 不同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都为历史成本 /123
误区No058 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都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税前扣除 /125
误区No059 所有固定资产折旧都能在税前扣除 /126
误区No060 盘盈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不能在税前扣除 /129
误区No061 未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改扩建后不调整税务 /130
误区No062 更改外购财务软件的摊销年限无须备案 /132
误区No063 销售营改增前购买的固定资产按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的政策执行 /134
误区No064 “以旧换新”固定资产只涉及增值税销项税额 /135
误区No065 固定资产的折旧都按税务规定进行处理 /139
第7章 解决其他税种的纳税疑惑
误区No066 年所得不足12 万元的不用进行个税年度申报 /142
误区No067 车辆保险增值税发票不能作为缴纳车船税的报账凭证 /147
误区No068 政府收回土地时付给企业的补偿费需缴增值税 /148
误区No069 所有合同都要缴纳印花税 /153
误区No070 退还增值税的项目都会退还相应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155
误区No071 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可替代使用 /156
误区No072 转让土地使用权时土地增值税的计税依据为收取的地价款 /158
误区No073 关于土地增值税政策的3 个问题 /161
误区No074 企业占用城镇居民的土地才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 /163
误区No075 契税的计税依据都按土地、房屋的成交价格计算 /165
误区No076 涉及自然资源买卖的企业都要缴纳资源税 /166
误区No077 任何房产都按面积征收房产税 /168
第8章 其他日常经营活动的纳税要点
误区No078 跨地区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能税前扣除 /172
误区No079 企业的任何财产保险费支出都能税前扣除 /173
误区No080 所有营业外支出都需要进行纳税调增 /177
误区No081 所有类型的罚款、罚金都能在税前扣除 /179
误区No082 任何违约金或赔偿款都需发票才能税前扣除 /180
误区No083 员工执业资格考试费不能在税前列支扣除 /182
误区No084 员工统一工作服费用支出不能税前扣除 /184
误区No085 非正常损失转出的进项税额不能税前扣除 /188
误区No086 合理避税要注意的几大误区 /189
误区No087 个人投资者从本企业借款不还时可视为红利分配,但不用缴纳个税 /191
误区No088 业务发生时支出的餐费就是业务招待费 /192
误区No089 企业免费提供给职工居住的宿舍不缴房产税 /193
第9章 房地产行业的税务特点
误区No090 出租不动产开具的发票与一般发票无异 /196
误区No091 适用一般计税方法的房地产企业以全部价款为准全额开具增值税专票 /197
误区No092 任何有形动产境外租赁服务都免征增值税 /199
误区No093 亲戚之间继承的非住房再次转让按转让价缴纳个人所得税 /202
误区No094 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的筹划误区 /203
误区No095 以投资或联营方式规避土地增值税是合理的 /205
误区No096 将房产转为自用或出租要按照企业所得税政策作视同销售处理 /207
误区No097 借款费用资本化可加计扣除 /208
误区No098 房地产开发企业代收费用要缴企业所得税 /210
误区No099 房地产企业预缴税款计入“已交税费” /212
误区No100 合作建房计算土地增值税与单独建房无异 /217
误区No101 房企代垫首付,按购房者实际支付金额计算缴税 /221
误区No102 房产企业向业主收取的违约金都会涉税 /222
误区No103 售出精装房送家电或家具可视为混合销售 /223
第10章 你不熟悉的其他特殊行业的税务
误区No104 建筑企业中简易计税与一般计税不能并存 /226
误区No105 “甲供材料”计入建筑服务的销售额 /228
误区No106 提供建筑服务的企业都要扣除材料分包款 /230
误区No107 餐饮业纳税人任何情况都可用农产品收购发票 /232
误区No108 铁路货票、运费杂费收据等可直接作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 /234
误区No109 安置残疾人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时有人数限制 /235
误区No110 残疾人职工工资的加计扣除包含企业和个人承担的所有社保和公积金 /236
误区No111 关于残疾人工资加计扣除的问题 /237
误区No112 只有高新技术企业才可享受研发费的加计扣除 /239
误区No113 产权式酒店的分红需纳入税后分配事项 /241
误区No114 教育培训机构按一般计税法纳税 /243
误区No115 “营改增”后旅游业税务只是税率有变化 /244
误区No116 旅游业的四大涉税风险 /245
误区No117 动漫产业的税收将一直享有优惠 /248
误区No118 营改增后家政服务公司取得的收入都要缴纳增值税 /250
前言/序言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方法之一,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因此,在市场中生存的企业都需要按照税法的规定缴纳相应的税费。由于税收的无偿性,很多企业觉得缴税太多会影响企业的盈利状况,所以都在极力地寻求节税和合理避税的方法。
但在节税和合理避税的过程中,很多企业纳税人对税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和透彻,结果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少缴税或偷税、漏税,给企业带来纳税风险。而纳税人之所以对税法的理解有欠缺,主要是税务有很多误区,尤其是在实施“营改增”前后,很多税法有所变动,纳税人却还按照原来的税法规定计缴税费,所以在纳税申报缴纳工作中就会出错,导致企业支付不必要的罚金和税收滞纳金。
由此可知,认识纳税误区对纳税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只有全方位认识纳税误区才能避免被误区“坑骗”,也才能真正地为企业做好税务筹划工作。
本书正是在这样的现状和前提条件下决定编写的,目的就是要帮助经营者和创业者全面认识“税”,避免承担纳税风险。
本书包括10 章内容,具体章节的内容如下所示。
◎ 第一部分:第1~2章
这部分主要从税务的整体工作出发,讲解企业在税务登记、变更和注销等环节可能存在的纳税误区,以及营改增后的一些税法新政,使纳税人把握税务工作的大局,让税务工作不再是“万事开头难”。
◎ 第二部分:第3~8章
这部分主要从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各个税种着手,对每一个税种可能涉及的纳税误区进行详细介绍,列出相关政策依据并给出具体的案例,让纳税人真正认识到税务误区的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
◎ 第三部分:第9~10章
这一部分是对前述内容的补充和深化,介绍特殊行业涉及的特殊税务处理工作,让本书整体结构更加完善,也使纳税人学到更多平时可能没有关注到的纳税问题。
本书语言严谨,逻辑清晰,将每一个纳税误区与相应的政策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列举具体的案例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政策的准确含义,避免走入纳税误区。根据涉及的内容,本书的读者群定位在税务管理体系不健全的企业纳税人和即将开始自主创业的人士及相关管理者,同时也可作为税务工作者深入学习纳税知识的参考书。
最后,希望读者能从本书中学到有用的方法和技巧,在实际的税务工作中提高效率并因此受益。由于编者能力有限,对于本书内容不完善或表述不准确的地方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财税新视野:破解中小企业税务难题的实战指南 书名: 财税新视野:破解中小企业税务难题的实战指南 作者: 资深注册会计师 / 资深税务师 联合编著 出版社: 商业文化出版社 页数: 450页 定价: 98.00元 --- 内容简介: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中小企业如同航行在波涛汹涌大海中的船只,不仅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更要时刻警惕潜藏的税务风险。许多企业主和财务人员常常感到力不从心,面对日益复杂的税法条文和层出不穷的税务稽查,往往因为经验不足或信息滞后,在不经意间触碰“红线”,导致遭受不必要的罚款、滞纳金,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声誉。 《财税新视野:破解中小企业税务难题的实战指南》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痛点而应运而生的一本深度实战手册。本书并非泛泛而谈的理论说教,而是专注于为广大的中小微企业、初创公司创始人以及一线财务人员,提供一套“看得懂、用得上、管得住”的税务管理系统和风险防控方案。 本书汇集了多位在企业财税领域深耕二十年以上的资深专家经验,通过“案例剖析 + 政策解读 + 实操流程 + 风险预警”的四维一体结构,系统性地梳理了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从设立、运营到清算的全生命周期可能遇到的核心税务问题。 第一部分:税务思维重塑与基础架构搭建(筑牢根基) 这一部分旨在帮助企业建立正确的税务管理理念,将税务工作从“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规划”。 1. 税务视角下的企业生命周期规划: 详细阐述了不同发展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企业在税务筹划上的侧重点差异。例如,初创企业如何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以减轻资金压力;成长期企业如何平衡扩张速度与税务合规性。 2. 业财税融合的实操路径: 强调现代企业管理中,业务决策必须先行考虑税务影响。书中通过大量流程图和对比表,演示如何将销售合同签订、采购审批、费用报销等业务环节嵌入税务控制点,确保票据合规、凭证完整。 3. 识别与应对税务稽查的“体检”手册: 系统梳理了税务机关关注的重点领域,如“高开低走”、“公私不分”、“进项税金异常”等常见疑点。提供了一套企业自查清单,帮助企业在被查前发现并纠正自身问题。 第二部分:核心业务场景的税务精准管控(实战演练) 本部分聚焦于中小企业日常经营中最常发生、也最容易出错的十大核心业务场景,提供详细的风险点提示和操作指引。 4. 收入确认的“陷阱”与规范: 深入剖析了销售折扣、预收账款、视同销售等复杂收入的处理时点和计税依据。特别针对电商、平台经济等新兴业态,解析了平台代收代付模式下的纳税主体认定与发票开具规范。 5. 成本费用归集的“灰色地带”: 这是税务争议的重灾区。书中详细区分了“合理性”与“合规性”的界限,包括: 差旅费与招待费: 如何设置合理的费用标准并取得有效凭证,避免被视为工资薪金或不合规支出。 职工福利与奖励: 区分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的扣除标准,避免混淆导致的税务处理失误。 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合理摊销: 探讨了加速折旧政策的适用条件及对利润表的影响。 6. 进项税管理与销项税平衡: 强调了“票据是王道”的原则。详细讲解了专票、普票、电子专票的认证、勾选和防范假票的技巧。同时,针对特定行业(如建筑业、制造业的混合业务),指导如何进行进项税的合理分摊。 7. 关联交易与税务筹划的边界: 针对集团化或有投资关系的企业,解析了反避税规则的应用,明确了定价策略的公允性要求,确保不触碰同期资料准备的强制性要求。 第三部分:特殊税种与特定主体的应对策略(进阶技巧) 本部分针对特定税种和特定企业类型,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深度解析。 8. 个人所得税的“穿透式”风险管理: 如今税务局对股东和高管的薪酬、红利分配高度关注。本书详细解析了股权激励、高管薪酬递延、劳务派遣等复杂情形下的个税代扣代缴责任,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薪酬结构优化,实现降本增效。 9.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实证”操作: 针对鼓励创新的导向,提供了企业如何建立研发活动记录、人员工时记录、费用归集台账,以确保在税务汇算清缴时能够成功通过税务局对加计扣除真实性和合理性的穿透式审查。 10. 地方性税收优惠的精准获取与维护: 梳理了当前各地政府为吸引企业而推出的税收返还、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优惠政策的申请条件、流程及后续的合规维护义务,避免“享受优惠后被追缴”。 第四部分:税务风险的动态监控与应急预案(防患未然) 一个优秀的财务体系,必须具备强大的风险预警能力。 11. 增值税风险的实时监控模型: 介绍如何利用金税四期的数据分析逻辑,建立企业自身的“预警雷达”。例如,分析月度申报数据与同期银行流水、海关数据的匹配度,提前发现可能导致滞留金和罚款的申报偏差。 12. 税务处罚的申诉与合规抗辩: 当企业不幸被约谈或处罚时,本书提供了详尽的应对流程图,包括如何准备证据材料、如何与税务机关有效沟通,以及在特定情况下提起行政复议的策略建议。 --- 本书特色: 高度实战性: 摒弃空泛理论,每一个知识点均配有具体行业的实操案例和税务机关的判定口径。 前瞻性视野: 紧密结合金税四期、电子发票全国推行等最新税务改革趋势,确保内容的时效性。 流程化指导: 提供大量可直接套用的工作表单、自查清单和风险评估矩阵,是财务人员的“即插即用”工具箱。 目标读者: 中小微企业创始人、总经理 企业财务负责人、会计主管 准备进入财务领域的大学生或职场新人 关注企业税务合规的税务顾问、律师 本书将成为您企业税务管理体系升级的必备参考书,助您告别被动的“交税”思维,迈向主动的“管税、用税”新境界,为企业的稳健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