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老瞭嗎 文化 傳統文化 中華書局 曆史人物論述 文化評論【新華書店旗艦店】

中國文化老瞭嗎 文化 傳統文化 中華書局 曆史人物論述 文化評論【新華書店旗艦店】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金剋木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10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店鋪: 鳳凰新華書店旗艦店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114195
商品編碼:12744764023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傳統,我們逃不開、割不斷,就像孫悟空的筋鬥翻不齣如來佛的手掌心。金剋木用智慧用學術撥開重重迷霧,讓我們重新認識傳統文化。

  當代 學者、金剋木先生高足錢文忠教授推*——大傢喜歡他的散文隨筆,喜歡他的文化評論,其實也就是一句話,被他字裏行間的智慧迷倒瞭。他的智慧何以洋溢著攝人心魂的神秘?要迴答這個問題,畢竟還是要好好想想他的學術的。

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到底怎樣纔能讀懂。金剋木有著驚人的披沙揀金的能力,撥開重重迷霧,呈現傳統文化內核。這其中有他尋找到的文獻之根,有他對“無文”文化的探隱,有他對曆史人物的論述。這也是本書的三條脈絡。讓我們一起翻閱這本書,解開“中國老瞭嗎”“中國的文化老瞭嗎”的答案吧!

作者簡介

  金剋木,生於一九一二年,字止默,筆名有辛竹、維榖等,祖籍安徽壽縣,齣生在江西。 學者、文學傢、翻譯傢。一生經曆傳奇,三十年代赴北平求學,開始發錶文學作品,曾在北京大學當過圖書館管理員。後來輾轉各地,做過記者、教員。一九四三年到印度佛教聖地鹿野苑鑽研佛學,學習梵文和巴利文。迴國後曆任武漢大學、北京大學教授,教梵文、巴利文、印地語等。金剋木不僅精通多種語言,而且學貫中西,在國學、中外文化交流學、比較文學等方麵也頗有建樹。著有《蝙蝠集》、《梵語文學史》、《印度文化論集》、《比較文化論集》、《舊巢痕》、《文化的解說》、《舊學新知集》等。二〇〇〇年八月,金剋木逝於北京,臨終遺言:“我是哭著來,笑著走。”

精彩書評

  “像金先生那樣博學的長者,並非隻此一人;但像他那樣保持童心,無所顧忌,探索不已的,可就難以尋覓瞭。以“老頑童”的心態與姿態,挑戰各種有形無形的——包括難以逾越的學科邊界,實在是妙不可言。”

  ——陳平原

  “比起曆史上的雜傢,金剋木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的學問之雜是可以肯定的,後無來者也可以基本斷言,除非人類*終能擺脫講究“專業”的時代。”

  ——張汝倫

目錄

編選說明.....1

智慧與學術的相生相剋(錢文忠).....1

輯一

傳統思想文獻尋根.....3

古書試新讀.....15

世紀末讀《書》.....20

上古禦前的會議.....33

兵馬俑作戰.....36

讀《西伯戡黎》.....40

《春鞦》符號.....43

《春鞦》數學·綫性思維.....54

重讀“崤之戰”.....60

《論語》是一部未來派的小說.....63

《論語》“子曰”析.....65

《論語》中的馬.....77

《心經》現代一解.....86

《存在與虛無》·《邏輯哲學論》·

《心經》.....102

再閱《楞伽》.....118

輯二

無文的文化.....131

信息場.....147

顯文化·隱文化.....168

治“序”·亂“序”.....183

軌內·軌外.....198

新詩·舊俗.....219

從孔夫子到孔乙己.....236

讀書·讀人·讀物.....251

文化三型·中國四學.....258

試破文化之謎.....269

輯三

一夢三韆年: 周公.....287

二聖.....292

荒誕顔迴傳.....295

公孫龍·名傢·立體思維.....298

範蠡商鞅: 兩套速效經濟軟件.....321

秦漢曆史數學.....339

風流漢武兩韆年.....363

諸葛亮“傢訓”.....382

試說武則天.....385

九方子(又名《古今對話錄》).....391

三訪九方子.....406

鞦菊·戴震.....410

孔乙己外傳.....417

八俊圖引.....427

平行名人傳.....432


精彩書摘

  金剋木語錄(輯錄)

  我想從文獻中追中國傳統思想之根,追到佛“法”的“六經”和孔、老的“道”的“六經”。……莫看枝葉茂盛四方八麵,追到根隻是一小撮。人人知道的纔是根,但是彼此題目不同,作的文章不一樣。

  傳統是什麼?我想指的是從古時一代又一代傳到現代的文化之統。這個“統”有種種形式改變,但骨子裏還是傳下來的“統”,而且不是屬於一個人一個人的。

  這類基因,個人有,民族、國傢、幫會等比較鞏固的集體也有,那就叫作傳統。傳統比個人基因更難認識,因為心理的、精神的成分更多。好比集體的潛意識,在許多人的行為上錶現齣來時,大傢認為當然,一般不予追究,不以為意。不認識自己傳統,仿佛不能直接看見自己的後腦,沒有人會大驚小怪。想全麵深入分析和理解集體傳統很不容易。文獻不足,思想難抓,看法各異,方法無定,於是往往是“言人人殊”,對於本身傳統隻好含糊瞭事或者爭論不休瞭。

  從符號看到信息,從有文看到無文,從文化中考察民俗心態,這也是對文化繼續試探作一點解說。

  不注意無“文”的文化,不重視曆時最久範圍最大的民俗心態,中國的有“文”的文化是說不清也說不全的。

  過去考察依據的是有文的文化的居多,加上一些考古所得的實物,不大重視無文的文化、大多數人的文化,或者說民俗心態。

  物是書,符號也是書,人也是書,有字和無字的書也都是書,讀書真不容易啊!

  曆史本身不管功罪、善惡,隻認識發生事件的功能、效果。

  曆史確實是數學,雖是人所創造,卻不知道人的感情愛憎和道德善惡,隻按照自己的隱秘公式運行。曆史前麵掛著從前城隍廟裏的一塊匾,上寫著四個大字:“不由人算。”


  《論語》是一部未來派的小說

  金剋木

  《論語》是一部未來派的小說《論語》是一部現代派或後現代派或未來派的小說。雖是兩韆幾百年以前的作品,但恐怕要到公元二韆年以後纔有可能逐漸被人真正認識。

  我背誦《論語》,是在五歲前後。那時還不到“五四”,陳獨秀纔在上海創辦《新青年》,“新文化運動”剛剛開始,“批孔”不過是萌芽。從此一彆《論語》,直到七十年代初期,不知為什麼忽然“批孔”大潮掀起,《論語》又時興。不過來潮快,退潮也快。到瞭八十年代纔漸漸知道“批孔”隻是藉招牌,《論語》照舊是《論語》,從世紀初到世紀末,屢經風潮仍安然無恙。

  我過瞭八十歲纔想起這位幼年老友,有瞭一點再認識: 原來《論語》是小說。

  小說必有人物,英雄或非英雄或反英雄。《論語》裏的英雄是超英雄。他們又在往古,又在未來,又存在,又不存在。孔門首席弟子顔迴就是一個。

  顔迴這樣的人物,《論語》裏寫瞭很多。不僅有隻露一鱗半爪的神龍式人物,還有對話、故事、議論和人物互相穿插,突破時空程序,另有邏輯結構,越想越覺得奧妙無窮。說是小說,也是戲劇,既是文學,又是哲學,還是曆史。總之,說它是什麼,它就是什麼,想要找什麼,它就有什麼,而且可以非常現代化,甚至“超前”。開頭第一句“學而時習之”的“之”是什麼,我至今不知道。下半句是“不亦說乎”,一學習這個“之”,就不會不悅,那是什麼?說是什麼,就是什麼。假如學習而不“說”呢?那就不知道瞭。

  無力去查書抄書,隻在腦袋裏迴想幼年背誦過的古書,記起來的一些話都不懂瞭,可是又有些懂瞭。原來古書可以當作現代新書。想把自己古代化,書就難懂。想把古書古人現代化,那就不難懂。兩韆年前的,一百年前的,前年去年的,昨天的,古話都可以化做今天或者明天的話。這就是說把文字語言當作可以含有各種意義因而能夠傳達各種信息的符號,隻看你用什麼密碼本去破譯。什麼經史子集,禪師或硃熹或王陽明或其他人的什麼“語錄”都和最早的“語錄”《論語》一樣,和八八六十四卦形象的“爻辭”解說以及越來越多的直到今天明天的解說一樣。這是不是人類文化中的中國特色?不敢說是,也不敢說不是,說不定。
  ……


中國文化老瞭嗎 文化 傳統文化 中華書局 曆史人物論述 文化評論【新華書店旗艦店】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中國文化老瞭嗎 文化 傳統文化 中華書局 曆史人物論述 文化評論【新華書店旗艦店】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文化老瞭嗎 文化 傳統文化 中華書局 曆史人物論述 文化評論【新華書店旗艦店】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中國文化老瞭嗎 文化 傳統文化 中華書局 曆史人物論述 文化評論【新華書店旗艦店】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中國文化老瞭嗎 文化 傳統文化 中華書局 曆史人物論述 文化評論【新華書店旗艦店】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