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1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1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混凝土
  • 外加剂
  • 应用技术
  • 规范
  • GB50119-2013
  • 建筑材料
  • 工程建设
  • 质量控制
  • 施工技术
  • 标准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东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1511223778
商品编码:1295327264
开本:32
页数:100

具体描述

定价:18.00

著 译 者: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出 版 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0-01
版 次: 第一版
标准书号: 15112·233778
页 数: 76
开 本: 32开
装 帧: 平装

内容提要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基本规定;3.普通减水剂及高效减水剂;4.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5.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6.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7.防冻剂;8.膨胀剂;9.泵送剂;10.防水剂;11.速凝剂;附录等。
 

图书目录

1 总则;2 基本规定;3 普通减水剂及高效减水剂;4 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5 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6 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7 防冻剂;8 膨胀剂;9 泵送剂;10 防水剂;11 速凝剂。附录A 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检测方法;附录B 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膨胀率及干缩率的测定方法;附录C 灌浆用河南省砂浆竖向膨胀率的测定方法。本规范用词说明。条文说明。


 


《新型建筑材料性能与应用》 本书聚焦于当前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涌现出的各类新型建筑材料的性能特点、科学原理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为从事建筑设计、工程施工、材料研发及相关技术管理的人员提供一份全面、实用的技术参考。 核心内容概述: 全书共分为多个章节,系统地阐述了新型建筑材料的分类、基本性能指标、测试方法,并深入剖析了其在不同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潜力与实际效果。 第一部分:新型建筑材料分类与性能表征 本部分首先对当前市场上主流的新型建筑材料进行梳理和归类,包括但不限于高性能混凝土、绿色建材(如保温隔热材料、环保型涂料、可再生材料等)、新型钢材、复合材料、功能性建材(如自修复材料、智能材料)等。 针对每一类材料,详细介绍了其关键性能指标,例如: 机械性能: 强度(抗压、抗拉、抗折)、韧性、模量、耐久性(抗冻融、抗碳化、抗侵蚀)等。 热工性能: 导热系数、热阻、热工效率、防火等级等。 声学性能: 隔声量、吸声系数等。 环境性能: 环保等级、VOCs释放量、可回收性、对环境的影响等。 耐久性与安全性: 抗老化性能、抗腐蚀性能、放射性、生物相容性等。 此外,本部分还介绍了各类新型建筑材料常用的标准测试方法和评估技术,如无损检测技术、光谱分析、显微结构分析等,帮助读者理解材料性能的来源和评估依据。 第二部分: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 作为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材料,高性能混凝土(HPC)及其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和应用是本书的重点之一。 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与性能: 深入探讨了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因素,如水泥品种、掺合料(粉煤灰、矿渣粉、硅灰等)、减水剂、引气剂等外加剂(此处仅作背景介绍,不涉及具体外加剂规范内容)的选用原则及其对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的影响。 特殊性能混凝土: 介绍了自密实混凝土、纤维增强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等特种混凝土的配制方法、性能特点及适用场景。 工程应用案例: 通过大量实际工程案例,展示了高性能混凝土在超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海洋工程、地下工程等领域的成功应用,分析了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控制要点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第三部分:绿色建筑材料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成为必然趋势。本部分详细介绍了: 保温隔热材料: 聚苯板(EPS、XPS)、岩棉、玻璃棉、气凝胶等材料的性能、应用方式及节能效果评估。 环保型涂料与防水材料: 水性涂料、无机涂料、高性能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的性能特点、环保指标及施工要点。 可再生与回收利用材料: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竹材、木塑复合材料等的性能、应用前景及技术挑战。 绿色建材的认证与评价体系: 介绍国内外相关的绿色建材评价标准和认证标识,指导读者如何选择和应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材料。 第四部分:新型功能性建材与未来发展趋势 本部分前瞻性地探讨了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型建材,以及建筑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功能性建材: 自修复混凝土、智能混凝土、光催化材料、隔音吸声材料、抗菌材料等在提升建筑性能和舒适度方面的作用。 复合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 如纤维增强聚合物(FRP)在结构加固、桥梁构件等领域的应用。 建筑材料的数字化与智能化: 探讨了通过BIM技术、物联网等手段实现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与优化。 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了纳米技术、3D打印技术在建筑材料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模块化、集成化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 本书特色: 内容全面: 涵盖了当前建筑材料领域的主要新型材料及应用技术。 理论与实践结合: 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工程实例分析。 注重前沿性: 关注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和技术趋势。 实用性强: 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指导和参考。 本书的出版,旨在为推动建筑行业的科技进步、提升工程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13)》在我心目中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虽然有时语言风格不够活泼,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扎实功底和严谨态度,总能让我安心。我是一名正在施工现场摸爬滚打的年轻工程师,每天面对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工程难题,而这本规范,就是我手中的“救命稻草”。每次遇到关于外加剂选择、掺量控制、复配方案的困惑时,我都会翻开它,仔细研读条文。虽然它的语言确实比较专业,需要一点耐心去理解,但一旦弄懂了,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不同类型外加剂的适用性分析,以及在各种极端条件下(比如高温、低温、腐蚀性环境)的选用原则,这些内容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避免了不少可能出现的低级错误。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但它所提供的,是每一个在工程一线奋斗的人最需要的——清晰、准确、可靠的技术指引。它就像我工作台上的那把卷尺,虽然普通,但少了它,一切都无从谈起。这本书,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加班的夜晚,也帮我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棘手的技术难题,它的价值,远非金钱所能衡量。

评分

这本书,对于我这样的行业新人来说,简直是一本“圣经”。我在大学里学到的混凝土理论知识,很多时候在实际工程中显得有些“纸上谈兵”,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13)》则像一座桥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连接起来。我尤其喜欢书中针对不同工程类别(如高层建筑、桥梁、地下工程等)对混凝土外加剂提出的具体要求和建议。这让我能够更具针对性地去学习和应用,而不是盲目地套用。比如,在处理地下工程的防水问题时,书中关于防水外加剂的选择和性能指标的规定,就给了我非常清晰的指导。而且,这本书的条文组织也非常清晰,逻辑性很强,虽然有些地方需要反复琢磨,但一旦理解了,就能牢牢记住。我常常在项目现场,对照着规范上的条文,来检查我们现场的混凝土配合比和外加剂使用情况,这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这本书,让我在面对复杂工程时,不再感到迷茫,而是多了一份自信和底气。

评分

说实话,初次接触《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13)》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规范”两个字往往意味着枯燥和死板。但随着我深入研读,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尤其是在理解混凝土外加剂的“科学”层面。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做”,而是循循善诱地解释“为什么这么做”。比如,书中对不同外加剂作用机理的阐述,从微观的水化反应到宏观的性能表现,都做了详尽的分析。这让我意识到,外加剂并非简单的“添加物”,而是能够深刻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催化剂”或“调节器”。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外加剂复配的章节,它并没有提供一个万能的公式,而是引导读者根据实际需求,去分析各种外加剂之间的协同作用和潜在的负面影响。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让我从一个被动执行者,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够主动思考和优化方案的技术人员。每次读完,都感觉自己对混凝土的理解又深了一个层次,这种知识上的积累,带来的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用脑子”来应用外加剂,而不是仅仅“按图索骥”。

评分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13)》这本书,我将其视为我工作生涯中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储备”。它不像某些技术书籍那样,只提供单一的解决方案,而是像一个“百科全书”,涵盖了外加剂应用的方方面面。我特别喜欢它关于“检测与质量控制”部分的详尽论述,这部分内容对于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书中对各种检测方法、验收标准以及异常情况的处理原则,都描述得非常到位,这使得我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质量问题。而且,它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在某些章节中,也触及了经济性分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这让我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和应用外加剂。每次我感到自己在某个技术点上遇到瓶颈时,翻开这本书,总能找到一条新的思路,或者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它就像一个“智囊团”,为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专业支持,让我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13)》带给我的感受,那一定是“沉甸甸”。这份沉甸甸,并非指书本的重量,而是它所承载的、来自行业前辈们无数次的试验、验证和经验总结。我从事混凝土行业多年,从最初的新手到现在的技术骨干,这本书一直是我的案头必备。我最看重的是它所体现出的“前瞻性”。书中不仅罗列了当前成熟的应用技术,还对一些新兴的外加剂类型和发展趋势有所提及,这让我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被行业发展所淘汰。例如,书中关于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的介绍,以及对可持续性混凝土的要求,都预示着未来的发展方向。每次翻阅,我都能从中汲取新的灵感,思考如何将更先进的技术应用到实际项目中,从而提升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和工程质量。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导师,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予我最专业、最前沿的指导。

评分

应该是正版,但是物流太差,物流公司服务态度也差。

评分

应该是正版,但是物流太差,物流公司服务态度也差。

评分

应该是正版,但是物流太差,物流公司服务态度也差。

评分

应该是正版,但是物流太差,物流公司服务态度也差。

评分

应该是正版,但是物流太差,物流公司服务态度也差。

评分

应该是正版,但是物流太差,物流公司服务态度也差。

评分

应该是正版,但是物流太差,物流公司服务态度也差。

评分

应该是正版,但是物流太差,物流公司服务态度也差。

评分

应该是正版,但是物流太差,物流公司服务态度也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